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荷塘】永恒的《创业史》, 永远的柳青(赏析)

精品 【荷塘】永恒的《创业史》, 永远的柳青(赏析)


作者:赵亚亚 秀才,252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384发表时间:2015-11-27 22:18:48
摘要:永恒的《创业史》,因为这部经典描写的是人民的日子;永远的柳青,因为他扎根人民,心系人民的喜怒哀乐。让今天,我们走在实现中国梦的创业史路上,让我们向《创业史》这部经典致敬,向人民作家家柳青致敬!

【荷塘】永恒的《创业史》, 永远的柳青(赏析) 十四岁上初中时,学了篇课文叫《梁生宝买稻种》,文章中的主人公梁生宝为了给互助组多买些稻种,舍不得花五毛钱住店,舍不得穿他妈纳的新鞋,宁可在春雨中光着脚跑路,舍不得在食堂吃饱,仅要五分钱一碗汤面和两碗不要钱的面汤,他那一心为集体的形象,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四十岁的时候,当我有机会完整地读到《创业史》的一二部的时候,没有想到,小说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事一情依旧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
   《创业史》中的人物塑造无疑是最成功的,淳朴却带着强烈发家致富梦想的梁三老汉、贤惠的生宝妈妈、心狠手辣的富农姚士杰、精于算计的地主郭世富、未过门却去伺候婆婆的秀兰、痴情于生宝而对前途摇摆不定的改霞……一张张鲜活生动的面庞,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因为柳青写的就是我的父老乡亲。他在长安的皇甫村生活了十四年,深入了解了农民的心思、农民的追求,所以塑造出的人物丰满而生动。梁生宝在买百日黄稻种中,在带领大伙进山砍竹子掮扫帚中,在推进互助组的前行中,在办灯塔社的筹备中,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迅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共产党人。他既能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又善于团结发展新党员和一般群众,合理处理集体和家庭中的大事小情,特别是和继父梁三老汉关系处理十分得当。而群众基础良好的郭振山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发家致富的思想占据了上风,代表了许多农民党员的真实想法。小说中塑造的县委陶书记不下乡不了解实际情况,整天埋在一大堆文件里,左边是待阅的,右边已经写了“陶阅”。副书记杨国华不禁感慨“老陶被文件摞起烦人一堵墙把他和群众隔开了”。时至今日,一看到检查汇报就要看资料的领导,不由自主就想起了老陶,觉得我们党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创业史》中的环境描写不仅再现了汤河边蛤蟆村的风光,提供了主人公活动的大背景,也恰如其分地衬托了人物的心情。“雪后的蛤蟆滩变成了茫茫的世界。早晨,积雪封锁着所有的庄稼院。庄稼人都忙着扫自家院子和门前的积雪……狗在雪地里互相追逐咬仗,打滚。汤河冒着热气,在白色里湍流着黑色的水。”一幅雪后的黑白乡村院落田野画,静谧中露着生机。我们来自农村,勤劳的庄稼人秉承着朱子家训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治家原则,雪后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扫院子和门前的雪。黎明前的幽静,雄鸡的啼叫声,汤河涨水的呜呜声,晨曦中青稞绿叶上的露珠,这晨光都被早起拾粪的梁三老汉独自享受着。因为劳动,因为对好日子的憧憬,一切平常的景物在他眼里都充满了活力。汤河两岸的农田,不远处的终南山,哪怕是冬日青烟袅袅的乡村平常之景,都在柳青的笔下真实地呈现出来。这风景,不同于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也不同于艾青笔下的激情澎湃的山河,它美丽而充满了希望,一切都源自于柳青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创业史》中对现实的反映是真实深刻的。许多人曾和我一样认识肤浅,错误地认为,梁生宝的互助组灯塔社已经是被时代淘汰了的,许多人还因为后来农业社的大锅饭而抱怨过党在解放初期的政策。那是因为我们对那个时期初农村情况太不了解,许多农民贫苦的程度,不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人所能想象的。像贫农任老四和欢喜这样的人家,没有粮食度春荒,没有牲口种地,如果没有互助组,他们分到手的土地只能卖给像地主郭世富手里,仍旧一无所有。而你能理解在那个年代互助组对他们的重要性吗?富农姚士杰在土改结束后,手里还捏着两张国民党党证。在政府收购余粮后,毁掉了第二张。还在墙眼里藏了最后一张,盖着陕西省党部的硬印。他骂老蒋日弄了他,失去了土地和财产,他盼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张国民党党证发挥作用。这种思想的人大有人在,你不孤立富农,能稳固土地改革的成果吗?所以,我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办互助组没有错,办农业社也没有错,就如同改革开放初期党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今天的土地确权一样,都是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而做出的努力。只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探索,所有共产党人为此做出的奋斗和牺牲都是有意义的。
   《创业史》中对善良人性的理解和描写熠熠生辉、动人心魄。梁三老汉对继子生宝婚姻的着急,梁老大偷着给进了合作社的自家红马多喂细料,真应了农村谚语“穷家惯娃娃,富家惯骡马”,生宝妈妈对高增福的儿子才娃如同亲孙子,都让人读来深深动容,而让我热泪盈眶的是,当百日黄的稻子试种成功余粮入仓后,生宝硬是让他妈给梁三老汉做了一身三面新的棉衣圆梦。灯塔农业社主任他爹,穿上一套崭新的棉衣,在黄堡街上体面又暖和,特别是大伙知道他的身份后,体谅他上了年纪,让他在柜台前面先灌了一斤豆油。老汉哭了,他幸福地哭了。什么是幸福?一身暖和的家做棉衣就是幸福,儿子干正事让自己脸上有光彩就是幸福,他做了生活的主人就是幸福。无论社会发展到那个阶段,人性中善良勤劳公正总是能打动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手执厚厚的《创业史》,那是柳青落户皇甫村深入群众的呕心沥血之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谈到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时,特别提到了作家柳青,并对他“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的生活实践与创作追求给予高度的评价。文字工作者如何做人、如何为文,柳青给人们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永恒的《创业史》,因为这部经典描写的是人民的日子;永远的柳青,因为他扎根人民群众中、心系人民的喜怒哀乐。今天我们走在实现中国梦的创业史路上,让我们向《创业史》这部经典致敬!向人民作家家柳青致敬!

共 22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精彩的作品解析。历史是一面镜子,经典将照亮我们的人生。“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说让人百读不厌,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能激励人不断向前。作者饱蘸激情地赞美了柳青,及他的作品《创业史》。作者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这部作品的令人拍案叫绝之处。首先,《创业史》中的人物塑造无疑是最成功的。其次,《创业史》中的环境描写不仅再现了汤河边蛤蟆村的风光,提供了主人公活动的大背景,也恰如其分地衬托了人物的心情。再次,《创业史》中对现实的反映是真实深刻的。最后,《创业史》中对善良人性的理解和描写,熠熠生辉,动人心魄。作者不禁赞叹:永恒的《创业史》,因为这部经典描写的是人民的日子;永远的柳青,因为他扎根人民,心系人民的喜怒哀乐。让今天,我们走在实现中国梦的创业史路上,让我们向《创业史》这部经典致敬,向人民作家家柳青致敬!纵观全文,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理有据,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客观地评价历史,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对新时期文化建设仍有现实意义。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赏析。值得细细品茗,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128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静默的鱼        2015-11-29 21:19:12
  再次受教!
12 楼        文友:余懋勋        2015-12-10 09:16:32
  拜读赵老师大作,使我想起了那篇初中课文,《梁生宝买稻种》确实写得太好!柳青是一位很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作家。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赵老师的赏析非常深刻到位,好文!向赵老师问好!
回复12 楼        文友:赵亚亚        2015-12-10 10:11:16
  谢谢你的精彩点评!
13 楼        文友:佛肚竹        2017-07-20 12:14:45
  亚亚老师,好文章,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