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柳岸】发小五小(中篇)

精品 【柳岸】发小五小(中篇)


作者:苏中老农 秀才,211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37发表时间:2016-04-01 16:28:51

【柳岸】发小五小(中篇)
   他们激情过后,荷粉说:“我跟老头子后天就要搬到养殖场去了,以后婶妈照顾不到你了,你要好好过你的日子,你是个大人了,不要怕吃苦,人家上有老下有小的还能把日子过起来,你一点儿负担都没有,如果你当交易的天天上工,应该一年还能余点钱,苦个几年找个人成家过日子。以后也不要到那边去找我,我这么大的岁数了,你还小,名声很重要。”五小听了这些,就知道她是决心要和他断了,这个结果他已经预料到了。他说:
   “我知道婶妈的难处,我不拖累你。你对我的好,我会一世记在心里的。不过,我怕的是没什么希望了,我光身一人,只有个芭斗大的舍子,哪个女人肯跟我?就是天天上工也没什么用,十分工才得到四五角钱,还不够我自己用呢,哪里能余得下钱来,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听他们么说,荷粉也找不出什么话来安慰他,心里觉得这小伙怕的是无可救药了,真的是这几年害了他。到了天快亮时,他们又缠绵了一回,五小才摸黑回到他的舍子里。那天他睡了一天,到晚上才煮了点粥喝。
   队里秋播一结束就开始了年终分配的结算工作,。在评议大队干部和闲杂人员工分补贴时,刘支书还特别关照了五小,给了他全年的工分——四千分,这么多的工分是一个大劳力天天上工的报酬。不过,因为是后进队,工分不值钱,一分工还不到四分钱,他的全年毛收入也只有一百五十多元。起去五十元左右的生活费(口粮烧草钱)应该还有将近一百元的盈余。五小自己知道他不但分不到钱,可能还要成为超支户。他平时身上不脱钱,因为挂桨船上有开支,他自己抽烟零花钱也通在上面,每次与会计结帐时都要打一张白条子算预付款。果然一帐算下来,他倒欠集体六十多元。
   那时,只有经济比较好些的生产队,在年终分配时才能拿得出几千元出来分给社员,像我们这样的穷队,年终分配是只是算一下帐,劳力多,平时又难得付到钱的人家会有一些现金盈余,有一多半的人家超支,超支户当中有的是真超支,比如人口多劳力少,或者是主要劳动力生了病,工分做得少,那些人家虽然平时付不到一分钱,但工分钱还不足以抵算全家人的粮草生活费。五小是属于假超支,假超支的都是像五小这样的特殊人群,平时跟干部说到话,容易付到钱。有了超支户,分配就兑不成现,一边是进钱户应该得钱,一边是超支户拿不出钱来还集体。这种“杀猫儿喂猫儿”的所谓年终分红最让干部们伤脑筋。解决这种矛盾的办法是相当残酷的,就是将超支户全家的口粮全部卖到公社粮管所,发一本返销粮的本子给他,让他自己筹钱去往回买。五小从现在到明年麦收时还有不足三百斤口粮,卖掉后只还掉了一半的欠款。
   这样一来,五小就好像是一下子从天上掉到地下。月头上,人家拿袋子到仓库里称粮,他称不到,他要拿钱到粮管所去买,虽然也只有区区的三四元钱,但一钱逼煞英雄汉,他哪来钱?他烟瘾大,没钱买,又戒不掉,只能有时跟人家老头儿讨要点儿烟末子用旧报纸卷“炮筒子”抽,以前代销店里的那个老王对他挺客气,身上有钱没钱都能在那里欠到烟,自从他当了老百姓(其实他以前也不是什么官,只不过是高级一点儿的老百姓)后,连一包烟都不肯欠给他。他多么希望自己身上能有几角钱,那样的话,他就能托人去城里带一斤烟末子回来,可他身上连一分钱也掏不出来。
   有一天晚上,我在他小舍子里玩,虽然现在没报纸看了,但我还是喜欢往他那里跑。那天他刚从粮管所买了二十四斤米回来,那是他一个月的计划。我看到他用一个淘箩儿称了六斤米送给代销店的老王。原来他是借的老王三元钱去买的计划米,答应回来称六斤米给他,那时米的黑市价是五角一斤,老王的爸妈经常过来蹲几天,他那点计划不够吃,每月都要买点黑市米。也亏得五小能想出这么个主意来。我有点替他担心,这个月五小只剩下了十八斤米了,他又没得青菜胡萝卜当代食品,如果放开肚皮,连十天都吃不到,不知道他下半个月怎么过?
  
   十三、
   果然不出所料,没坚持到半个月,五小就开始做菩萨了。庄上有人说,五小是瞎吃掉的,有得狼虎吞,没得饿吊神,但我知道,五小这些日子不曾瞎吃,他一天只吃两顿粥,难得舍得煮一顿干饭吃。不过一天只喝两顿粥的人,肚子是会越喝越大的,每一顿都要煮大半锅子,起码也得半斤米,他断炊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没钱买代食品。有一天,我听人说,五小睡了一天没起来,我就知道可能是一点儿米也没有了。我去看他时带了几条胡萝卜,那种胡萝卜不是我们这里长的,是爸爸特地行船到海边上去买的,那里是砂土,长的胡萝个头挺大,但身子松,不好吃。他见到了胡萝卜,也没洗,只用铺边上的穰草揩了一下,就大口大口地生吃起来,好在那上面也没沾多少泥。后来我又回家盛了一大碗用米和胡萝卜樱子煮的粥端过去,那时大家都吃不饱,靠吃大量的代食品度命,在粮食上谁也帮不了谁。
   那年冬天,公社里下达了大队二十个大型民工的任务。听说因为任务十分艰巨,是一条老交通大河的拓宽竣深工程。工地上有钱、粮补助,除了自己每天带一斤米,另外补贴一斤三两米、四角五分钱。家里还按大劳力的标准记工分。刘支书就跟队长商量说:“不如叫五小也去挑河,他在家里这个冬天不好过,他又不大上工,没多少工分,明年还要超支。”队长说:“他力气有,挑是肯定挑得动,就是岁数小了点,不曾“圆力”,就怕有个伤高水低的。”那时,上这种大型水利工程的大都是中年大劳力,年轻人虽然有猛劲,但因为是没经验又不曾“圆力”,容易挑成痨伤。
   后来,五小自己去找队长,说要去挑河,队长为这事还特地与五小的哥哥通了气,他哥哥说:“他要去,你就让他去吧,他在家里粮又不够吃,也没法过。”那年,我爸爸也去了,还是这二十个民工的头儿,那时叫排长,工地上是准军事化管理,村一级叫排。排长是民工中比较有威望的人,没什么好处,也要天天和民工一起挑土。临出发的那天,五小的哥哥还特地跟我爸说:“五小去挑河,我也舍不得,庄上有人说,要是他爸妈还在,肯定舍不得让他上大型,我听了也难过,我这做哥哥的没得用,顾不了他。只能拜托叔你在那边照顾点儿。叫他别逞能跟人家比大担头,挑伤了是他自己的一世之害。”我爸说:“这个你放心,我们都是些养儿育女的人,会照顾他的。”
   那年冬天多雨雪,工程一直拖到第二年正月底才完工。还好,五小也坚持到了最后,跟大部队一起“班师回朝”。其实经常下雨下雪对民工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因为除了雨雪天,民工是没有休息日的,隔三差五地能在工棚里躺一天,那是民工们梦寐以求的大好事。再说那一年是实行的“大寨式记工”举国上下正在批判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上不成工,钱粮补贴也照拿。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五小才能坚持到最后。
   回来的那天,我看到五小又黑又瘦,个子好像比去时还矮了点,显然是因为他没有退路,只能为了那点钱粮补贴拼命。听我爸说:“他在工地上一日三餐是有保障的,自己带的一斤米,早晚都可以在食堂里打到一大盆粥,中午用补贴的一斤三两米蒸个饭袋子,差不多能吃个大半饱。就是工程特别艰巨,以往平地开河是逐步往深里挖,这次是河道竣深,一开始就要挑着重担子爬十多米高的河坡。头几天,他没经验,恁着自己有力气,担子装得比人多,跑得比人快,只挑了七八天就躺在工棚里了。我看到他卵子肿得像茶壶,就想叫他回来,他不肯,说,歇几天再说。睡了几天工棚后,卵子还真的消了肿,大家一商量就没叫他回来,叫他先在工地上划了几天坯,有人说,他回去没得吃,大家吃点苦,照顾着把他留下来,后来他又能挑土了,挑挑歇歇,还真的一直坚持到了最后。”那年五小过了年虚龄才二十,据说是那次工地上年纪最小的民工。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起去的那些民工都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人,每天的四角五分钱补贴大都舍不得花掉,虽然他们每天只能从食堂里打到一勺子在开水里沤熟了的菜汤,但总要隔上十天八天才舍得花几角钱买点肉吃。抽烟的人也从来不曾买过一包香烟,都是抽旱烟,三角多钱一包,能抽十多天。五小也特地置办了一个五六寸长的旱烟锅,我看到他抽那旱烟锅时的样子特猥琐,有点像个老农民。他告诉我,他还余下了十几元钱,接下来的几个月的口粮也有钱买了。我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
  
   十四、
   又过了些日子,公社成立了一个小型水利工程营,主要任务是在本公社的范围内搞小型农田水利。这种小型的工程不是季节性的,是长年不散,只有到了大忙时才让他们回来支几天农。平时都不能回家。民工数量不多,每个生产队派一个人。民工报酬也是由生产队记工分。工地上也有一点粮钱补贴,但比上大型工程少得多,一天只有七两米一角钱(粮钱也是由生产队统筹上去的)。不过,劳动强度也相对要轻松些,虽然同样是天天挑土,但有时是可以偷奸耍滑的。因为照顾不到家庭,有妻儿老小的人都不愿意去。队长只好动员那些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去交差,那些人平时在队里表现都不是很好,而且又不好管教,队干部都不情愿让他们在自己眼头上转,把他们打发出去,一年给他几千工分,也好落个清静。我们这个队里倒是有好几个单身男人,就是有的年纪太大,有的身体不好,队长就想到了五小。
   五小考虑到,他在队里上工也拿不到大工分,男劳力只有罱泥才能拿到大工分,他不会,也没钱去置办一套罱泥的工具,他虽然有力气,但除了挑担就只能同半劳力干一样的活儿。而且,他一个人在家里粮也不够吃,到了月底难免要做几天菩萨。不如就去替队里抵了这个差。因此,没需要队长费多少唇舌,事情就落实下来了。
   个个队都这样安排,那个水利营差不多就成了一个光棍集中营。那些人自己调侃自己说:“我们都是一些阳间里不要,阴间里不收的多余人。”五小是那些人当中最年轻的光棍,其实,他小小年纪,还不能算是光棍,充其量只不过是光棍队伍里的后备军。
   后来,五小在那个光棍集体中干了整整二年。其间有一年冬天,队长又想劝他上大型。他说:“我不去吃那种苦了,像我这样的人,吃多少苦也没什么希望,不如就在这里混混算了。”如果说,他当初挑了几个月的大型河工,人好像变得有点脚踏实地了,但这二年他又变回去了。环境对他的影响是残酷的。他身边有的人已经快五十岁,那些人大都暮气沉沉,他们当中,大多数是由于出身不好,或者是像五小这样的孤儿。他们年轻时也克勤克俭地努力过,也曾梦想过有朝一日能成个家,生几个孩子。随着年岁渐长,希望越来越渺茫,他们就自然而然地过起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
   虽然五小在工地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队里还是给他记一个中等男劳力的工分,照理,他到了年终分红时应该能进点儿钱,但他却年年是队里的超支户。他平时回来一次都要找队里的会计付钱,不肯付给他就赖在会计家不走,逢到会计家吃饭他也拿碗盛。
   碰到这种情况,会计就会对他说:“你在那里每月还有两三元钱补贴,抽旱烟应该也够了,你老这样叮着付钱,到年底又要超支,群众就说我没把住关。”他说:“我在那里一天只能吃到一碗连油花子都见不到的青菜汤,不买点儿肉碰碰头(那时都把会餐叫“碰头”),天天挑担怎么吃得消?”会计没法他,这会计以前曾经打过他一次,那次他被五小捉奸在床,但还是强词夺理地蒙混过了关,硬说是上他家是有别的事的,那次分明是欺侮他小,现在的五小可不大好对付,跟他说重了说不定又要冈起来,打起来他又不是五小的对手,只好叫他写张条子,拿五元钱把他打发走。五小拿到钱用不了三天就又没了,他先要买几斤肉跟他的那些难兄难弟们碰一回头。那些出身不好的人,平时是付不到队里钱的,但到了年终决算也少不了他们的,因此,那些人都有点儿“积蓄”,能做到细水长流。五小平时吃他们的吃得多了,就必然要想方设法弄点钱还人情。
   我二十一岁那年结婚时,是五小做的陪郎(即伴郎)。本来陪郎是应该由亲戚中的表兄弟做,因为我的两个表哥都已是三十好几的人,只好选个年龄相当的发小来做,于是我就找到了五小。他非常高兴,他笑笑说:“我可能这辈子也当不成新郎了,弄一回陪郎做做也不丑。”娶亲的那天,他的行头全是我替他准备的,是穿的我的一套中山装,那时不用说是做陪郎,就是做新郎官也有人家借衣服穿的。他跟我并排站在娶亲的船头上,显得比我黑瘦,我已经长得比他高,比他粗正了。我的衣服穿在他身上也稍嫌宽大。新娘是邻庄的,比我小一岁,叫守弟子,我十二岁时两家人就订了亲,差不多算是娃娃亲,那时都这样。新娘上船时,我听到旁边看热潮的人议论说:“新郎官还是挺漂亮的,就是怎么找了这么个又老又黑的陪郎。他们哪里晓得那年五小也才二十三岁。
   第二年秋天,五小突然回来告诉我,他准备上湖北去替人家挑鱼塘。有个跟他一起在小型河工上挑河的人已经到了那里,据说一天能挑到五元钱。他要我借十元钱路费给他。这可是个好消息,一天五元,一个月即使挑二十天也能挣到一百元呢,那时,公社里的科长一个只有五十多元工资。他不无兴奋地对我说:“我想出去撞一下,如果能赚点钱回来,就把那小舍子改成两间傍屋,或许能找个半边人(寡妇)过日子。就这样半死不活地闷在家里,再宕几年就注定要打一辈子光棍了。”我说:“好是好,就是不晓得消息是真是假,万一你过去补个空,连回来的路费都没有怎么办?后来我看了那个先去的人写给他的信,信中有详细地址,并叫他先乘小轮船到南京,然后再乘长江客轮,路上只要八九元船票钱就能到了。后来我借了十五元钱给他,也没告诉我爸妈,那是我们小两口的私房钱,是结婚时长辈亲戚给的拜钱。他临走时将舍子上的钥匙给了我。对我说:“我的被子和棉衣都在工地上,我就在那边悄悄地走,就说将被子拿回来洗。我那舍子里除了锅碗,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我走后你将钥匙交给我哥哥,告诉他我这情况就行了。”那天哥哥不在家,被队里派到城里去挑大粪了,因为队里会计跟他嫂子有那一层关系,他哥哥被安排“出差”的次数总比别的劳力要多些。他跟嫂子不说话,哥哥不在家,他不往那边跑。

共 33850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7
转到
【编者按】作者描述的是一部从五十年代开始的故事,不难感受到,主人翁五小从小就是个苦命娃,幼年丧母,后被恶嫂嫂赶出家门。在那段人人皆知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里,村里不少的人都饿死了,五小依然还是存活了下来。后来,作者采用大胆写实的手法着重描述了五小和马支书婆娘荷粉的龌龊之事,说来也是人之常情,以至连环勾画了马支书与春桃的私情。故事很接地气,写实的手法令人品读有滋味。尤其是文革期间,马支书却因一件小事被关押,身份地位也从此逐渐被贬值。无形之中还殃及鱼池,五小最终被迫无奈去流浪四方,浑世茫茫,后来却如烟雾似的销声匿迹,究竟去了什么地方,是死是活,却给故事的结尾处留下了悬念。小说语言流畅,人物形象鲜活,故事曲折,情节动人,读来引人共鸣!欣赏,感谢来稿柳岸,望精彩纷呈,问好作者。【编辑:雁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402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雁南        2016-04-01 16:31:52
  中篇小说,细腻耐看,欣赏!
回复1 楼        文友:苏中老农        2016-04-02 09:54:08
  谢谢老师辛苦编辑,奉茶。
2 楼        文友:老百        2016-04-01 19:18:32
  欢迎苏中老农,希望你在柳岸花明这片文学园地里快乐创作,尽情展现你的文才与风采,与志同道合的文友一同享受文学给我们心灵世界带来的愉悦。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苏中老农        2016-04-02 09:55:21
  谢谢老师赐帖鼓励,问好。
3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6-04-01 21:04:51
  看望老农,拜读佳作,写得真好!点赞!希望你在柳岸玩得开心,写得舒畅。柳岸因你而精彩。
回复3 楼        文友:苏中老农        2016-04-02 09:57:14
  谢谢主编老师阅读留言,还望多提宝贵意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