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笔尖】走过那片麦地(散文)

精品 【笔尖】走过那片麦地(散文)


作者:航帐 举人,3712.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30发表时间:2016-04-25 23:01:40


   一场春雨一场暖,三场春雨要穿单。周末,连日来淅淅沥沥绵绵不绝的春雨终于停了,初春的朝阳暖洋洋的,惠风拂面,气候宜人。“到大自然中走走,感受久违的春暖花开。”微信圈一朋友在炫耀樱花雨的绚丽多姿、早春梅的疏影横斜、迎春花的烂漫蓬勃……图文并茂,极度诱惑,激活我一腔心潮,不由得迈开双腿,扑进大自然的怀抱。
   电动车走走停停,不经意间将一座不大的城市和一切令人烦心的尘世抛在身后,已经有点落伍的尼康D90数码相机不知疲倦地捕捉大自然恩赐的野花杂草,每一片不经意的草叶,每一朵独自幽怜的小花,每一株染上绿意的柳枝,都令人砰然心动,最终我将镜头的画面定格在一块麦地。
   这是一片类似我初中时几乎每天都要走过的麦地,这样的麦地其实在里下河平原的农村十分普通,十分寻常。从出生到中年,我一直生活、工作在里下河平原,从农村到城市,记忆中的麦地渐渐淡忘尘封。其实,里下河平原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北自苏北灌溉总渠,南抵通扬运河,总面积13500余平方公里。因里运河简称里河,串场河俗称下河,故将这两条河之间的平原简称里下河平原。在儿时的记忆中,里下河平原上像这样广阔无垠的麦地比比皆是,并不稀奇。但是今天,也算久居小城,看惯了冷冰冰的钢筋水泥,看惯了那些所谓的“城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人造美景,意外看到这样一片充满生机、碧绿无垠的麦地,竟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微澜,有些惊喜,有些慌乱,有些激动,不由得驻足流连。
   记忆中,儿时居住的老宅子的东南方向,就是一大片麦地。那时还是大集体年代,星期天经常帮助母亲到麦地的墒沟里薅草,特别是开春的时候,生产队队长一般都及早安排社员清墒理沟。经过一个冬季的风雪侵淫,麦地里土壤风化,加上一些杂草在春日和煦中萌动、蓬勃,墒沟堵塞在所难免,如果不及时清理,春汛时就会影响到麦地的排水降渍,春旱时也会影响上水灌溉。在麦地的墒沟里拔草,这样的农活对八九岁的农家子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不算什么难事。许多家长为了给家里多挣几个工分,遇到星期假日的,就经常吆喝孩子们一起参与这样的劳动。孩子们也乐意在广阔的田野里奔跑撒欢。记得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锄草劳动,很是开心。一大群人一字排开,真有点劳动竞赛的劲头。大家在嘻嘻哈哈中干活,惊起了一只肥硕的野兔。那只灰兔,慌不择路,居然从远处向我这边跑来。我抓起一块土垡,迎着兔子砸去。理所当然是没有砸中。讨厌的兔子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突然拐弯向左前方奔跑,我立即在兔子后拼命追赶,一不小心绊倒在田坎上,来一个“狗吃屎”,还将一条新裤子的两个膝盖头弄上一大片青色的麦汁。尽管没有撵上兔子,还弄脏了裤子,但母亲还是很高兴,更没有责怪我。后来,到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学校还组织一些义务劳动课,到田头帮生产队薅麦草、拾麦穗,总是那么无忧无虑,开心快乐。
   农活不是太忙的时候,祖父偶尔得闲,还带着我做风筝。用细竹枝做骨架,用旧报纸或者马粪纸糊上,用废旧的塑料布做尾巴,还用墨汁画上两只大眼睛,扣上插秧用的尼龙线,一只大蜻蜓风筝就这样诞生了。这样手工制作的风筝跟现在市场上卖的风筝不一样,平衡不容易掌握,要想飞到天上,其实很难,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风力。对我们孩子而言,更是难上加难。祖父制作好风筝后,就带着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到广阔无垠的麦地里,高兴地放风筝。祖父牵着线头,鼓励我抓着风筝,迎着风飞奔,然后大声喊:“松手”,我就将风筝放飞。祖父抓住风筝线,耐心地将风筝东一拽、西一拽,然后高高地放到天空。飞上天空后,祖父让我抓住线头。大家都仰着头,望着高飞的风筝,对我特别羡慕。平时跟我关系一般的,要想这个时候碰一碰风筝,那绝对是门儿都没有。儿时的麦地,是我放飞心灵、释放激情,欢乐而广阔的原野。
   初中时,我在邻村的一个叫“笆斗山”的地方上学。那是一所几个村联合办的单轨初级中学,只有三个班级100多名学生。所谓的“笆斗山”,只是读音,具体字怎么写当时没有细究,现在也无从考证。但是我知道,盐城最高的所谓山,也就是目前与灌云县尚存归属争议的开山岛,海拔36.4米。这么看来,所谓的“笆斗山”也就是农家笆斗大小的土堆吧。说不定可能叫“坝头山”也未可知,反正在方言中读音类似。不管是什么山,唐人刘禹锡早就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笆斗山”初中的办学规模不大,但每年能考上三五个中专,在当时的农村也算是很高的升学率了。学校自然也就是“门缝里吹喇叭——名声在外”了。当时的崔朝贵校长校风校纪抓得很紧很严,初二时,便开始要求有升学渴求的学生在学校上晚自习。老师偶尔开点小灶。但农村学校条件十分简陋,没有集体宿舍,除非家离学校特别远的学生,才能住校。大多数学生只能走读,尽管他们家离学校也很远,不富裕的农村孩子宁愿多走点路,也要节省每一毛每一分钱。我学习成绩在班上还算很好的,学校动员我住校,被我拒绝了。我喜欢无忧无虑地奔走在那片麦地里,更为重要的是,有一个跟我有一段同路的女生,一直念叨晚上一个人不敢回家,特别是那一片长长的麦地。年轻气盛、乐于助人的我很爽快地答应下来,陪她每晚走过那片麦地,然后在一个岔路口分手,走向不同的方向,各回各家。
   我其实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搞恶作剧的男生,但是每每与她一起下晚自习走在回家的路上,总喜欢翻肠倒肚,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讲那些从《聊斋》中看到的,或者那些道听途说的鬼故事。她常常边听边尖叫,紧紧拉着我的手,一起在麦地的田埂上飞奔。经年之后,回想那段时光,却是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最值得回味的,最值得咀嚼的,最难以忘怀的,既有两小无猜的懵懂,更有淳朴纯真的美好。
   高考落榜后,因为大气候原因,不许复读的我开始了一段做代课老师的日子,过着边教书边务农的耕读生活,初尝生活的困顿,初遇人生的艰辛,倍感来来的迷茫。好在包产到户后家里还有两亩多地,每年种植稻麦两季。水稻主要解决口粮,麦子主要是解决猪饲料,当然也精选一些小麦,加工成面粉,用于过年过节时做饼蒸馒。
   麦收时节是最忙的,要抢晴天钻雨隙抢收麦子,力争颗粒归仓;还要及时灌水泡地插秧。父母亲白天在小厂里上班,利用中午和起早贪黑的时间忙着收割麦子。晚上,我骑着自行车,匆匆从代课的学校赶回家,脱下代课老师的体面外衣,换上务农的粗粝外套,将麦子装在大板车上,然后一板车一板车将堆得很高的麦子拉到农场上,等待脱粒机脱粒。即便当年有初生牛犊的血性,有浑身使不完的蛮劲,但拉着一板车一板车的麦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田间黑咕隆咚的坎坷小路上,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手脚发软,头晕眼花,既有对眼前衣食无忧的生活希翼,而更多的是对前路找不到方向的迷茫。
   机缘巧合,通过考试,取得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大学文凭;通过考试,离开了土生土长的农村,到小镇上谋得一份差事;通过考试,来到这座陌生的小城,忝列国家机关公职人员队伍之中。一头雾水,两眼摸黑,三番五次的跌打滚爬,凭着一股热情,一股干劲,有领导关心,有朋友帮助,有家人支持,最终在小城顺利落脚生根,工作得心应手,生活简单充实,日子幸福开心。不知不觉间,已有近20年的时光。
   人届中年,四十不惑。不经意间有一天闲庭信步走过一片麦地,竟然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回味过往,展望未来,忽然觉得人的一生,犹如麦子的一生。从破垡晒土、撒种洇水、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施肥锄草、起身拔节、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收割脱粒、晒干归仓,最后加工成面粉,蒸馍做饼,端上餐桌,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逾越,每一个过程都是人生的历练。
   同时,走过人生,就像走过一片麦地。青春年少时,对麦地充满新奇,充满希翼,充满欢乐。青壮年时,往往得陇望蜀,总觉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总想追求一些不愿放弃的东西,让自己心烦体疲,苦不堪言。人到中年,静静地驻足田埂席地而坐,掐一枝麦秸,做一管麦笛,吹一支心曲,欣赏麦苗青青,流连田埂上金色的油菜花,关注翻飞的蝴蝶和蜜蜂,清风徐来,顿感无限的轻松惬意。其实,适时停歇一下匆忙的前行脚步,静下心来,抛开尘世,变化一下人生这部相机镜头的焦距,用广角欣赏麦地的广阔无垠,用长焦看清远方和未来,为肩头卸载,为身心加油,为机体充电,调整好心态,调准好航向,让前行的步伐更轻松,顺利走过人生的麦地,收获沉甸甸的麦穗,收获饱满充实的人生。

共 33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麦田对于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春天的麦田充满生机、碧绿无垠,是大自然的一道绚丽美景,也承载着农家人对丰收的渴盼。因为微信圈一朋友炫耀自然风光,引起“我”到大自然中走走,将一切令人烦心的尘世抛在身后的冲动。本文用一句俗语开头,自然而然地引起下文,然后带着读者重温了童年时代的美好时光,回顾了通过努力拼搏终于找到属于自己位置的艰辛历程,最后以麦田喻人生点明主题。作品语言精练哲理,思路清晰慎密,让人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得到健康向上的正面启迪。拜读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郭子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426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柴桂玲的博文        2017-01-27 09:14:38
  您好!拜读您的精品佳作!同时,提前给您拜年了,祝您鸡年吉祥,身心康乐,阖家欢乐,事业大成,步步高升,好事成双!
柴桂玲的博文
回复11 楼        文友:航帐        2017-01-29 09:20:15
  谢谢光临,恭祝新年大发——发财、发稿……
12 楼        文友:高山行        2018-02-13 20:48:22
  ? 【冰心】七律:海口新海港之春节海渡(古韵外三首)
   作者迁徙云? 阅读:471 发表时间2018-02-08 14:53:01
   摘要:平水韵
  
   一:夜听儋州戏曲
  
   儋曲凄凄夜正愁,一声激荡一声幽。
   方驱寂寞随风淡,又送相思入梦稠。
   月亦彷徨陪屋外,星犹伤感匿云头。
   多情更有檐前露,滴滴呜咽竟不休。
  
   二:旅居岛国
  
   漂泊天涯叹旅羁,每逢佳节倍相思。
   家山故水稠稠梦,岛国他乡切切儿。
   又见梅开惊岁晚,未闻雁返恨春迟。
   明日东风欣扑面,恐是霜花染鬓时。
  
   三:春运海口新海港
  
   倚堤远眺隔朦胧,碧海苍茫路不通。
   新港车临尘浊浊,巨轮笛唤客匆匆。
   欣然起棹别春岛,便可扬帆达广东。
   渺渺云天浪花急,乡心一片寄长风。
  
   四:海渡海景
  
   风卷汹涛滚滚来,流云入水洗尘埃。
   银绸抖雾弥蓝宇,白气缠粼拱玉台。
   碧浪飞花轻叠起,沙鸥引路喜相陪。
   前行约隐舟横港,又了羁愁这一回。
   共285字上一页1/1▼下一页
   【编者按】愁来入夜,儋曲凄凄,在若诉若泣的旋律中荡气回肠,心头掠过的一抺孤寂方被声乐驱离,转瞬又被曲艺的情境氛围而感染,一缕相思入梦,"月亦彷徨"、"星犹伤感",檐露滴滴,呜咽不休!《夜听儋州戏曲》一诗在抒情中将物象融入人格化的艺术手法,与人的思想境界产生共鸣,檐露滴下的拟声写法与幽荡的儋曲融为一体,首呼尾应,写作手法老到,感染力强。而恰在这岁杪年关之际,"漂泊天涯"、"旅羁岛国"的游子未免产生几缕思乡之情,虽然已是"梅开岁晚",只是"雁返春迟",待到它日"东风扑面",也只落得"霜花染鬓"。《七律·旅居岛国》一诗之精妙,犹在一个化句的妙用,"每逢佳节倍思亲"原为独在异乡的异乡的异客写重阳思乡之意,作者用到此处,使中国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与"重阳″节产生强烈的对比,使思乡之情更加浓郁,而尾句"霜花染鬓"句又回归到原诗重阳佳节之中,双重佳节的递进将游子的思乡情感进一步升华。实精妙之至,若易一字,则此双重情感则不能彰显矣!而今,大年在即,漂流在异乡的游子们一个个归心似箭,或车或舟,熙熙攘攘的踏上回乡之途,《春运海口新海港》在景象描写上,无疑就是一轴活灵活现的"海港春运图"。且看海渡港口,正是"风卷汹涛"、"碧浪飞花",冬去春来,碧天流云,好一个"银绸抖雾弥蓝宇,白气缠粼拱玉台"的《海渡海景》。在"轻舟横港″、"沙鸥引路"的海渡回乡途中,游子们又将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啊!作者的四首律诗艺术手法老到,律整仗工,四诗均可独立,又能相辅相成,美妙绝伦!好律,推荐共赏。在这传统的小年之际,送上冰心编辑部的真挚祝福,祝作者及漂流他乡的游子们归程愉快,春节吉祥。【编辑: 凌波微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2090027】
  
   迁徙云作品http://www.vsread.com/article-827188.html 第一首最后一句,‘滴滴呜咽竟不休’。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呜咽’一词,咽,在表示咽喉时是平声。但是呜咽里的咽,在这里表示悲切。就是仄声,属于平水韵屑部。第二首第七句‘明日东风欣扑面’。此句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错误用作:仄仄平平平仄仄。属于失粘!问题如此之多,居然能获得精品,不可理解!有没有以权谋私,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嫌疑?或者凭借关系拿精品?希望江山做事光明磊落,予以查处!以解江山大众之惑!也希望江山作者予以监督!给予抵制!
13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8-04-23 10:32:56
  麦子不经一冬寒,哪来桌上白面馒头的暖。香甜的滋味,都是自己争取的。祝福老师了。好文章。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