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心如桑叶

编辑推荐 心如桑叶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85发表时间:2016-05-19 20:37:50
摘要:龙是蚕的化身,带火焰的龙珠是桑蚕宝宝。一夜来风,心如桑叶,又是花开时节。 课间,阳光在树叶间摇晃,老师沐浴在学生的世界。学生的作业层层叠叠,像涌动的蚕宝宝,细密深情。


   文佳,接过孩子平安夜的苹果:我永远不会懂得他们的心里究竟怎样看待老师、同学、父母,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他们就像平安果一样,把自己装在了盒子里,但我相信,盒子里的世界一定有着别样的精彩。文佳不懂学生吗?怎么会?
   我在读编入教材的鲁迅的《藤野先生》与《故乡》。
   昌军说过,人体内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他说武侠小说里极尽渲染与夸张之能事,让武功高强之人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脉,武功即突飞猛进,从而成为武侠高人。我呢,是没本事打通学生身体上的任督二脉了,但是我有妙招可以打通横亘在学生和鲁迅文章之间的任督二脉。
   那一年遇到鲁迅的文章《藤野先生》和《故乡》。教《藤野先生》磕磕绊绊,几周后教《故乡》适逢周二的下午,考虑到下午上课效果不好,就没安排什么具体内容。我是提了一个录音机走进教室,然后播放了《故乡》的朗诵。听了几乎一节课,最后只剩下五分钟的时间。学生们听出了门道打开了话匣子,一个学生说:“老师啊,我一直很讨厌鲁迅的文章,老是读不懂,可今天我才知道鲁迅的文章是这么的有意思啊,那个杨二嫂让她写活了。我得去读读他的其他文章。”第二节课继续听,听得是《藤野先生》。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响起的时候,仿佛有份魔力控制了课堂,学生们的心一下子静了下来。当听到“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还要将脖子扭几扭”一片笑声,过后又安静下来。当听到“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他们小声的在骂,“你才是低能儿”。我也跟着激动了,和学生们聊起来。一通则百通。接下来的课堂顺利极了。
   聆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到日本的藤野先生,到《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学生写文怀念老师的欲求高涨,而我只说了一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学生马上做恍然大悟:鲁迅念念不忘藤野先生,皆是因为其没有民族偏见,没有和其他日本人一样的歧视中国学生。所以鲁迅才有了对老师怀念的一些具体行为(三件事)。习作的目的是跟着鲁迅学写老师,以给藤野先生制作档案的形式解决抓住人物特征进行人物描写问题。我们开始研究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肖像特点、掌故、供职学校、教授课程、相识后的事情及表现品质。因为前面的课文听得认真,这些问题几乎没有障碍。我们拓展。讲藤野先生是如何知道有《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的;读藤野先生在鲁迅去世后的悼念文章《谨记周树人君》。学生提交习作,我闻到了一种暗香,那是文佳手里的平安果散发的香味。
   什么是懂?原来这么简单:聆听。就像文佳那样,聆听平安果,再聆听那个果盒,听出五彩缤纷。
  
   05
   鸿的思绪被激活,她想到她心中那孤单的蓓蕾:
   师范大学毕业的我,怀揣着对教师职业的梦想,终于在毕业后走上教师的道路。09年特岗教师的大风,把我吹到了献县。我是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到岗后并未如我所愿教美术,在农村特岗一猛子扎下去,竟然教了几年的语文。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农村的特岗生活虽然艰苦些,自己却是苦中做乐。有时语文课上,我会结合绘画,将板书书写得别具风采。这样的目的并不是显示我会画几笔画,更多的是我要让孩子们在语文的课堂上感受到美,生活的美,生命的美,大自然的美。也曾有时候,我利用业余时间教学生画画。有人曾问我,这样做值得么?我只是淡淡的说一句:“我只想让他们的记忆里有快乐”。
   农村的学生不都是勤奋的,他们的思想意识里,更或者说是他们的父辈思想意识里,是上学无用,不如早早退学打工挣钱。因此在村里,尤其是初中阶段,辍学的现象比比皆是。09年刚上班没几天,临班的学生辍学了,我和他的班主任得知情况后,跟着放学的人流,几经周折找到了学生的家。苦口婆心劝说着这个家境还算不错的男孩和他的家长。最后男孩家长答应让孩子重返校园,我们心里竟然闪过淡淡的幸福和快乐。在回单位的路上,天色已晚,迷茫中中,我俩还是迷了路。最后还是在热情的村民指引下,安全返回单位宿舍。
   学生迷途知返的结局是让人高兴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这样。转年来接手的班级里,也有辍学的学生。相同的做法,我依旧以我热忱的心,怀揣着满满的信心作家访。沿着崎岖的道路,骑着自行车到了距离学校十几里地的学生家。可是,最后我们相见的地方是工厂。学生出来的那一刻,我哭了。“你才多大呀,现在好好学习,不愁找不到好工作”。“这是我家的事情,不用你管”,没等孩子说话家长先开了腔。他生硬无理的言语让我无语。回去的路上,我忍不住内心的冤屈,下了自行车,蹲在路边哭了很久。眼泪不仅是流给自己的,也是留给学生的。相见虽然短暂,但是我能从他那惊讶的眼神里看得出,他辍学是家长所逼。我不是救世主,我确实不能参与所有的学生家庭。那么我要做的,就是和学生相处的每一秒,我要尽心去爱护他们,这份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是师生之间的爱,也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
   农村特岗生活的磨练并没有削弱我对教学的热情,反而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念。我的生命,终究是和学生在一起的,我愿意一直这样爱着他们。
   2015年我来到了第三实验小学,这是我生活的新起点。我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单纯善良的孩子。他们精力充沛,有着天马横空的奇思妙想。在我的美术课上,他们用色彩、用线条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王国。有时候他们的喧闹也让我着急烦躁,那时我便会对自己讲:孩子本应这样,不哭、不闹、不笑、不跳的,那是木头!就这样,一闪念的焦躁瞬间消逝,我们的课堂,就在浓厚的、热烈的氛围中度过。当然,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也会由此而产生。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着不同的教育,性格也是不一样的。在偶然的一次美术课上,我发现了这样一个学生,他叫王鸿图。他趴在课桌上,低头干着自己的事情,对我的所有言语不屑一顾。当我走近他的时候,他猛地抬头,用避讳的眼神看着我,说:“你走开,我要画画。”我笑着对他说:“行,我可以离你远些,但是你能告诉我,你要画什么吗?”男孩说:“我-要-画-摩-天-轮!”他一字一顿的告诉我。于是我鼓励他画,出乎所料,竟在我指导学生作品转回来的时候,他居然画好了。大大的圆,上面点缀着一个个正方形,这些形状很有规律,甚至可以说是出奇的有规律。我站在一边对他的作品予以肯定。可是他并不买我的好,依旧我行我素,继续他的绘画。顷刻间,满满的一张纸上,是一圈圈颜色多彩的正方形。颜色越来越多,正方形也越来越多,最后,他的纸让颜色浸破了。于是他接着用反面画,反反复复,一直低头画。仿佛整个世界,所有的人,都和他无关。
   我摸摸他的头,他居然回了我一句:“不要碰我!”那一刻,我是惊讶的。旁边的一个孩子,很友善的和我说:“老师,别理他,他是傻子!”这一句话不要紧,这个男孩居然大声说:“你们都是坏人”!我笑着和他说:“那我呢?”“你也是坏人,我要踢死你!”我见他的情绪比较激动,赶紧安抚。慢慢的,他又“专心致志”的进行自己的创作了。课下,我听他的班主任讲,他是自闭症。我心里不由的难过一下。我心想:我要了解他,了解他的背景。
   后来,他的妈妈来过学校,也是在我的美术课上,我们相见了。孩子们都在画画的时候,我走到孩子身边,对孩子妈妈说:“看你儿子多棒,画的真不错!”他妈妈笑着说:“他可喜欢画画了,在家里几乎每天都在画。”我紧接着问:“可他为什么一直画摩天轮?”妈妈一下子就流泪了,我有些慌,笑着对她说,我只是好奇。孩子妈妈说:“他是自闭症,天生的自闭症,他几乎不和任何人交流。喜欢画摩天轮,也许他看到过,觉得好玩吧。”“这种病可以治愈吗?”从他妈妈的话里我得知,他们一家曾经在南方,幼儿园之前她并未曾注意过孩子的举动,到了幼儿园之后才逐渐发现的。曾在上海治疗过一年多,但不见起色。为了孩子,她放弃工作,陪护在孩子身边。
   我也是初为人母,从她的言语里看得出她生活的无奈,和骨子里那份执着。我想,自闭症应该有根源吧。为此我特意咨询了一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心理专家,认真研究分析问题,并记下“治病”策略。果不其然,和心理专家说的一样,病出有因。我和学生家长倾心交流了很长一个半小时,谈话间,她又哭了好几次,我能做的只是为她拭泪,并宽慰她。告诉她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当问题孩子,我也不会把学生当问题学生,平常心对待,家长老师共同努力,他或许会好起来。在那以后,我对这个孩子关注就多了些,我想通过我的努力让他快乐些,至少在我的美术课上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去别的班级上课,课下我回到办公室,就见他在哭,几个老师围在他身边安慰他。他见到我之后,立刻紧紧搂着我,哭的伤心极了。一边哭一边说:“美术老师,有人欺负我,打王鸿图了。美术老师,你去打死他们。”我蹲下来,一边给他擦去眼泪,一边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他阐述不清,只是一个劲的让我去“打死”他们。我去了班里问明情况,并告知他们,王鸿图是我们的朋友,朋友之间应该互帮互助。我们在一起就是快乐的兄弟姐妹,全班同学笑了,并和我保证不再欺负他。
   每每回想王鸿图伤心哭泣的那一刻,我觉得他就是我的孩子,他在最无助的时候,想到了我,选择信任我这个外人。我是一个老师,更是一个妈妈,尤其是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我能做的就是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爱护。现在,美术课上的王鸿图能够听进我的话语,也能绘出一幅命题作品。
   时常,我换位思考,假如他是我的孩子,我定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假如我是他,我也需要更多的爱。既然我不是他,那么我就要给他,给他们“小我”所需要的大爱。孩子们选择相信我,那么我也相信他们,相信他们是一棵棵蓓蕾的幼苗,倾我之爱,助其绽放。
   一年级的孩子是人生的起点,他们没有好差之分,因为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对人对物都会纯良面对。教师也应该回归初心,让爱相伴他们,共同幸福快乐度过这六年时光。
  
   06
   春风里,丽玲在读春英的《三月的小语》:
   晨起,读叙事群的微聊,如同每天品一杯飘着淡淡清香的铁观音那样不可或缺。很多时候,微聊中的观点呀,争议呀,宛若一块块小石头悄无声息地落到我的心海,漾起一圈圈涟漪,不断扩散,扩散。
   今早,寒意不减。窝在暖暖的被窝里读微,读春英老师的《三月里的小语》,叙事里描述的是一周里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她在欣喜的同事也为两位老师没能按学校制度参与活动而感到痛心。在与教师的问询中,也陷入了沉思:什么原因造成老师们在大型活动时可以只以自我为中心而不计学校的需要就自行安排?制度的存在形同虚设了吗?除了上课追求分数,就什么都不要了吗?一个老师起码的有事沟通的基本道理都不懂吗?
   春英老师的叙事激活了我的脑细胞,打开了被我牢牢封闭住的心门。此时内心的波涛排山倒海似的涌起,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心灵坚冰。从叙事里,我能感受到作为领导的难处,从学校的发展的角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势在必行的。以培训,集体教研等活动的推进,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领导很容易自己想当然,春英老师一开篇就例举了五天的活动及活动成效。活动确实丰富多彩,轰隆烈烈的,但我在思考:真的有那么大的成效吗?会不会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做好日常教学事务后,又要面对这些活动,老师们消受得了吗?他们对于这样的活动持什么样的态度?我不由自主地忆起周四的教研时间。
   本学期,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学校领导强烈要求会前各年段要坐在同一个角落拍照传到学校微信群并且将年段教研记录拍照上传,这一举措,改变了教师姗姗来迟的现象,但是,并没有唤起教师学习的热情,老师们有的凑近窃窃私语,有的当起了低头族,看微信,看新闻,聊QQ,玩游戏,有的干脆闭目养神,更有甚者,拍照完后直接走人,真正投入学习与记录的老师屈指可数。
   老师没在学习状态,与老师职业倦怠是脱不开干系的,当然和所安排的学习内容也息息相关。那天下午我细细聆听这场两个小时多的讲座,收益微乎其微。讲座是关于初小衔接这个话题的,主讲人是一中的语文教研组的领头羊。会前我们挺期待的,毕竟是关于语文教学实践的。但是几个小时内,他泛泛而谈,谈他的学生,他的女儿,他的成就,谈应试教育,也许是期望值过高,失望就愈大。培训后,心情郁闷,对被浪费的时间愤愤不平,就发了一篇牢骚叙事,结果被彩文老师“唾弃”,自己也在反思,是不是自己认识上的偏执?或者是对学习制度的偏见?对专家的过高期待落空导致心理的不平衡?但无果。

共 14615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文章通过对几篇课文授课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回顾与反思,理论联系实际地讲述了几位教育工作者或者说是教学专家的教学之路,毫无疑问,他们的这种创新或者说尝试是非常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他们的这种做法值得肯定,更应该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以期让更多学生和家长获得更多帮助,非常有社会意义的文字,推荐阅读。【编辑:上官欢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16-05-19 20:40:23
  问好孙彩文,感谢孙老师提供的这些官员教育的文章,希望这些文字可以得到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认同,祝创作愉快!
上官欢儿
2 楼        文友:宏声        2016-07-13 19:23:16
  有人说文如其人,也就是说阅一篇文章就看到了作者的才华、气质,容颜.....今日阅远方文友美文,我伸出了大拇指一个又一个赞。相隔万水千山的作者,我这个读者仿佛就在作者身边,宏声是学生,拜师学艺,取长补短。握手。
回复2 楼        文友:孙彩文        2016-07-16 12:28:46
  您的谦逊与好学令人钦佩!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