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关中鸿儒李颙(散文)

精品 【江南】关中鸿儒李颙(散文)


作者:纪昀清 秀才,1523.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9发表时间:2016-05-24 23:29:21
摘要:李颙(1627~1705),明清之际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字中孚,号二曲,又号土室病夫,陕西周至二曲镇二曲堡人。因为“周至”的古字“盩厔”在《汉书》中释义为 “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故学者们便称他为二曲先生、李二曲。


   《二曲集》虽成书于清初,但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却极力推崇程朱理学,而猛烈攻击王阳明学,同时在广大学者中也极力贬低阳明学。在这种情况下,李颙却认为阳明学和朱子学正是“明体适用之学”,《富平答问》指出:后世学者都不善学阳明学和朱子学,以为朱王之学水火不相容,这是相当错误的。阳明学有“明体”的作用,而朱子学有“适用”的意义。故“必也,以致良知明本体,以主敬穷理、存养省察为工夫。由一念之微致慎,从视听言动加修,庶内外兼尽,姚江、考亭之旨不偏废,下学上达,一以贯之矣。”只有这样,才能“明体适用”。李颙认为,为学能否以“明体适用”为根本,关系到儒学的明晦。“儒学明晦,不止系士风盛衰,实关系生民休戚,世运否泰。儒学明,则士之所习者,明体适用之正业,处也有守,出也有为,生民蒙其利济,而世运宁有不泰?儒学晦,则士之所攻者,辞章记诵之末技,处也无守,出也无为,生民毫无所赖,而世运宁有不否?”由此可见,《二曲集》所论述的“明心、体理、修身”之学,乃是所谓“明体适用”之学,其作用与意义在于“治乱世”、“醒民心”。
  
   四、主张“明体适用”。
   在《答顾宁人先生》论学书中,李颙与顾炎武反复辩论体用问题,指出:“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则体为真体,用为实用。”他说“明体而不适用便是腐儒;适用而不明体便是霸儒”,又说“明体适用之正业,处也有守,出也有为,生民蒙其利济,而世运宁有不泰?”并强调“道不虚谈,学贵实效,学而不足以开物成务,康济时艰,真拥衾之妇女耳。亦可羞己!”李颙的“明体适用”成为一家之言,闻名海内是宋明理学家所没有的。
   为了阐明他的这一重要思想,《二曲集》在《体用全学》中,将学术分为“明体类”和“适用类”。属于明体类的学术有:《象山集》、《阳明集》、《龙溪集》、《近溪集》、《慈湖集》、《白沙集》,以为这是“明体中之明体也”。此外还有《二程全书》、《朱子语类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吴康斋集》、薛敬轩《读书录》、《胡敬斋集》、罗整庵《困知记》、吕泾野《语录》、《冯少墟集》等,这些是“明体之功夫也。”指出:“自象山以至慈湖之书,阐明心性,和盘倾出,熟读之,则可以洞斯道文之大源。夫然后日阅程、朱诸录及康斋、敬轩等集,以尽下学之功,收摄保任,由工夫以合本体,由现在以全源头。下学上达,内外本末,一以贯之,始成实际。”除上述著作外,还有《邹东廓集》、《王心斋集》、《钱绪山集》、《薛中离集》、《耿天台集》、《吕氏呻吟语》、《辛复元集》、《魏庄渠集》、《周海门集》,也可以作为参考教材。
   “适用类”的著作有:《大学衍义》、《衍义补》、《文献通考》、《吕氏实政录》、辛复元《衡门芹》与《经世石画》、《经世挈要》、《武备志》、《经世八纲》、《资治通鉴纲目大全》、《大明会典》、《历代名臣奏议》、《律令》、《农政全书》、《水利全书》、《泰西水法》、《地理险要》等。指出:“以上数种,咸经济所关,宜一一潜心。”
   从上述所列的主要思想学术著作来看,李颙所主张的“明体适用”之学,其所谓“明体”,即指道德心性的修养——弄通理论问题,要精心研习程、朱、陆、王的心理之学,取舍其间,明道存心。其所谓“适用”,则指治国平天下及其有关的政治、军事、律令、农田、水利、地理等的应用,要求学会经济实学如礼、乐、兵、刑、赋役、弄屯,乃至外国水法等等,并且必须紧密联系实际,不可须臾分离。
   在每部书之后,李颙都写了按语,指出每部书的性质和意义,在“明体”或“适用”方面占有怎样的地位。这些反映了李颙的学术价值取向,最明显的是他把陆九渊、王守仁等人的著作看成“明体中之明体”,而把二程、朱熹等人的著作,只看成“明体中之功夫”,反映了他倾心于“心学”。既要明道存心,又要经世宰物,则只辨古今疑误字句,考据训诂,或求于口耳见闻之间,只是求末。由此可见,李颙虽大谈道学心性修养,但他却是以实用为指归的。
   尤其在“适用类”方面,他把《经世挈要》、《武备志》、《农政全书》、《水利全书》、《泰西水法》、《地理险要》等书列入教材范围,这表明他对实际学问确实关心。如《经世挈要》一书,其内容涉及屯田、水利、盐政以及国计、选将、练兵、车制、火攻等。《武备志》的内容包括古今战阵以及用兵之法,其中《孙子》、《吴子》、《纪效新书》、《练兵实纪》都是古代兵家的经典著作。而《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都是当时的科技新书,他把这些列入教材,表明他的“适用”之学是以经世致用为指归的。
   在《读书次第》一文中,李颙为学者开了一份十分详细的清单,书目共34种,此外还提到作为参考的书目数十种。《二曲集》不仅列有这样详细的书单,并指明每种书的意义,而且在《关中书院会约》、《学程》等文中,根据教材内容的深浅难易及其内容结构,按照教学程序及教学心理特征,列入了很有价值的教学计划,对学习次序、知识与心理准备、教学方法等,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在教学原则方面,《会约》与《学程》提出了“奋志求新”、“默坐澄心”、“自体自认”、“问思辨明”、“切问近思”、“联会切劘”等。
   《二曲集》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名著,应当说是有其独特的思想内容和学术价值的。在学术思想方面,它提倡明体适用、真体真用之学,提倡学以经世宰物,主张结会集社,提倡以经世致用为读书目的,批评当时学者空谈心性的空疏学风,既有其理学家的保守性,又有其重实际的一面。在价值取向上倾向陆王心学,主张学术兼容并包,在“明体适用”的原则下改造教育内容。这些都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二曲集》所主张的默坐澄心、悔过自新、明心识体等道德理论和道德修养方法,具有唯心论的神秘色彩和封建禁欲主义本质,这些是与明末清初的反理学启蒙思潮不相容的,表现出它的落后性和局限性。
  
   五、实以足下,发明于易。
   李颙常常提到“归藏于坤”。坤地以内柔为象。因此,纯坤居首之《归藏》呈之于人者,乃归万象于内里,开辟晦塞而后心明。故李颙感之曰:“‘归藏于坤’,乃圣学第一义。噫,斯其为天根乎!”(李颙《二曲集》这当然是他“求易于己”的结论。但更是他倡导一切当“实以足下”、从“肯綮处”着力的易学前提。在他看来,人之实者,实在内里本心;“肯綮处”者,乃“提醒天下之人心”。所以,其“实以足下”要实在本心实在洗心无疑,其着力开刀处则要落实在人心疾患处无疑。非此,不足以谓之为大易;非此,则无异于空话而已:问《易》。先生曰:“不知。”又问。先生曰:“不知。”其人固问不已。先生曰:“子之问《易》者何为?”曰:“《易》乃经中之要也。”先生曰:“子欲知经中之要也何为?”曰:“诸名公咸尚《易》也。”先生曰:“然则子之治《易》也,为诸名公而治《易》,非为己而治《易》也。不为己而治《易》,则其平日之所以朝研而夕讨者,乃欲解众人之所不能解,发众人之所不能发,夸精斗奥,作一场说话而已。此其为力甚苦,而其用心亦太劳已!”(李颙《二曲集》第41页)
   因此,李颙“为己而治易”,主张治易“实以足下”、“一味切己反”。恐惟如此,他才不为史家易家之所为,不潜心解易以易说易,而求易于己,用易于己;恐惟如此,其习易功夫才于思想上颇有获益。李颙所论涉及甚广。诸如“人性善恶”、“悔过自新”、“明体实用”、“匡时要务”等,几乎处处迸发着思想的火花。其中由易上发微者,屡见不鲜。而最为典型者,莫过“学髓”之图。
   除此而外,李颙学问渊博,造诣颇深,在宋明理学、史籍考证、文字训诂方面的研究都有建树。他在清初进步学者“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反思理学,不仅写出《匡时要务》,著有《帝学宏纲》、《时务急策》等书,其著作,在康、雍年间即有刻本,光绪时补入《四书反身录》、《垩室杂感》、《十三经纠谬》、《二十一史纠谬》等,印成《二曲集》46卷和《李二曲先生文集》现存陕西省图书馆,还对张载、吕经野、冯少墟等关学先辈“注重实践”、“学贵于用”的治学精神尤为赞颂。他以倡明关学为己任,对张载关学提出的“四为”远大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给予极高评价:“志不如此,便不成人;学不如此,便不成学;做人不如此,便不成人。”
   他还专心研究濂、洛、关、闽之学,并与郿县李柏多次探讨朱学和王学。他三十岁已是“学行兼备,闻名四海之内”的学者,四十岁以后,把全部精力放在讲学活动中,先后在同州、华县、常州明伦堂等地讲学,听者环拥拱听,问道者络绎不绝。他企图用教育的方法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关中人子翕然师之”,前来向他求学问教的不仅有学者士人,也有不少农、工、商、贾向他求教。他的得意门生遍及关中各地,著名的有户县王心敬、同州白焕彩、富平惠思诚等,李颙讲学的稿子和学术问答被其弟子辑成《二曲集》广为传播,使传统的关学又得以复盛。晚年寓居富平钻研学问,坚持讲学至逝世。
   而他的博学多才,其实皆源于勤奋自学。他自幼虽然家贫,但是却能借书苦学,这与其家遭变故后的自强不息不无关系。据李颙第十一代后裔李刚撰写的《李颙遗事》一文记述:“二曲自幼好学,……开始在舅父家所在的辛庄堡塾馆求学不久,就因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而辍学。性格刚烈的母亲在寒舍含泪问颙:‘无师遂不可学?古人皆汝师也。’激励他要树立远大志向,克服困难。只要有恒心,铁杵也能磨成针。自此,二曲以超人的意志,到六十里外的尚村镇大水屯村赵崡家借书,一边读一边记。把不懂的地方记在本子上,逢人就问。见穿蓝色长袍的读书人便跪于路旁。恳求先生施教。他这种手不释卷、‘路旁问学正句’的学习态度,一时在当地誉为美谈。二曲就是凭借这种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苦读十八年,自学《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和《朱子大全》,由浅入深,积少成多,又攻读了濂、洛、关、闽等书,边学习,边求证。并尝试编书,名曰《观感录》。从各类书籍中汲取知识和做人的学问。他的知识渊博,学问造诣之高,连正式入学从师的人也自愧弗如。”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宝鸡文理学院讲师张波所著《大家精要·李颙》一书对李颙自幼艰苦求学之境遇也有如下记述:
   其父亲李可从,于崇祯十五年(1642),战亡于河南襄城。留下李颙和母亲彭氏,无片瓦寸土,度日艰难。彭氏决意教李颙从学,但无力供学,屡被塾师拒绝。李颙9岁入塾,只读过20天书,但李颙发愤自学,仅靠母亲纺织缝纫和李颙打柴换粮,杂以糠菜,维持生活。因之,面色如菜,人称李菜。李颙在挖菜拾柴的空闲,也手不释卷。县内藏书之家,渐知他家贫力学,便任其翻问。他随阅随还,数载之间,披览群书,写出了《二十一史纠谬》等笔记体习作,大约30岁时,认为这不是切己之学,非儒家正脉。便把这些著作烧掉了。从此,潜心于宋明理学。
   青年时代的李颙,读书涉猎广泛,凡经史子集、百家释道,无不阅览,熟读深思。按当时习俗,读书就是为了应举,而应举唯有读四书,习八股即可。李颙却博览群书,不为世俗舆论所动,既无家学,又无师承,全靠自学磨练,终于三十而立,卓然成为清初著名学者,自成一家,闻名关中。连当时全国著名大学者顾炎武也佩服地说:“坚苦力学,无师自成,吾不如李中孚!”李颙与其他报有亡国的明末遗民一样,站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仇视推翻明王朝的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统统斥之为“贼寇”。
   康熙九年(1670),常州知府骆钟麟,趁李颙在母亲三年丧服期满后,去河南襄城,为父亲“招魂”之际,却派人迎请他讲学。常州的士绅名儒争相听讲。后来骆钟麟把李颙讲学的内容汇集起来,名为《匡时要务》。李颙又在武进、无锡、江阴、靖江和宜兴等地讲学,所讲内容被记录下来,整理为《两庠汇语》、《锡山语要》、《靖江语要》。康熙十一年(1672),李颙返回陕西。次年主讲于关中书院,又在雁塔、富平等地讲学,力主讲学自由,认为“立人达人,全在讲学;移风易俗,全在讲学;拨乱反正,全在讲学;旋乾转坤,全在讲学。”与清廷钳制思想的政策相对立。
   李颙的学问,兼采朱熹、陆九渊两派,认为“朱之教人,循循有序,中正平实,极便初学”;“陆之教人,一洗支离锢蔽之陋,在儒者最为儆切”。李颙主张各取所长,重视实学,反对空谈。
   由此,李颙所交皆一时名士。
   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陈俊民校注的《二曲集-理学丛书》一书记述:
   李颙结交蔡启胤、蔡启贤兄弟。蔡氏兄弟为甘肃秦安人。蔡启胤,字绍元,学者称之为“溪岩先生”。据李颙所撰《秦安蔡氏家传》知,蔡启胤“学古高行”,在年轻时就“有声士林”,随之从学从游者很多。蔡启胤平生刻苦研读“五经”和各种典籍,尤其是“读史至忠孝节烈”时,常常“拊膺流连,欷歔不自胜”。其本人也是侍奉父母至孝,承颜聚顺,除讲学和接纳宾客外一概不离其左右。如果父母生病,则延请医生,并祈祷上天以求自代。

共 14208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大量文字史实记录将关中鸿儒李颙的思想一一剖析在读者的眼前。开篇简单概述了李颙的生平,从幼时母亲的教育到后来康熙召见,亲笔提书“操志高潔”的御制龙匾。指出李颙何以会赢得世人的尊崇,皆缘于其教育思想与思想学术的深邃。接着,作者从《二曲集》中的《学髓》、《悔过自新说》、《两庠汇语》等等入手,指出“学髓”,就是学术的真髓,亦即学术最切要的宗旨。对于《二曲集》作者旁征博引,将李颙的思想、主张深入而详尽地用文字展现出来,同时融入了自己思想认知,全面而深入,足见作者的文化底蕴深厚。这是一篇具有文学意义的文章,文字凝练,结构严谨。 问好作者,倾情推荐!【编辑:樱水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526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樱水寒        2016-05-25 03:17:44
  很有内涵的一篇文字,感谢赐稿江南,期待更多精彩!
樱水寒
回复1 楼        文友:纪昀清        2016-05-25 06:08:56
  感谢樱水寒的精心编辑!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纪昀清        2016-05-26 20:37:19
  请问,是系统出问题了吗?为何替换后的文中还有十几处错误呢?文中好些字仍旧是用问号”?”代替,破折号也变成了双问号“??”,飞笺过去后,再次打开,原文就变了样,不知怎么回事?尤其是第一段,表述错误严重。正确句应为:因为“周至”的古字“盩厔”在《汉书》中释义为 “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故学者们便称他为二曲先生、李二曲。恳请文章恢复原貌,纠正为盼,以免误导读者,造成误会。谢谢!
2 楼        文友:樱水寒        2016-05-25 03:18:12
  耽搁的有些久了,见谅。问好,祝创作愉快!
樱水寒
3 楼        文友:雅香        2016-05-26 11:28:46
  赏学纪昀清老师佳作!一篇散发着文学底蕴的好文!逻辑性很强,思维缜密,文字功底深厚!读来长知识不少!谢谢啦!问好!
回复3 楼        文友:纪昀清        2016-05-26 11:41:40
  感谢评赞!愿与君共勉!祝好!
4 楼        文友:彩云伴海鸥        2016-05-27 20:23:40
  欣赏,问好。
彩云伴海鸥
5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16-05-27 22:50:35
  拜读老师的美文,学习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