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影视戏曲 >> 【晓荷】红楼探春(大型戏曲)

精品 【晓荷】红楼探春(大型戏曲)


作者:ran.t 榜眼,2815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53发表时间:2016-07-09 16:24:01


   一扫数年之阴霾。
   忘不了秋爽斋内结诗社,
   吐珠咳玉赛文采。
   三妹妹赞我诗格高,
   理所当然压群钗。
   谁知我一着不慎迷七窍,
   一念之差路走歪。
   一往无前聊自慰,
   一步之遥枉称贤。
   目下车进窄道难调转,
   逆水行舟欲退难。
   只盼有朝一日偿心愿,
   再向两位妹妹还前债。(下)
   探春:(对黛玉)可好些了?
   黛玉:(虚弱地)能好到哪去?近来五更只能在二更天里睡一会儿,连眼泪也像流不出来了似的。
   宝玉:可又胡说,眼泪哪有会干的?三妹妹,我送林妹妹歇息,你也放宽心怀,凡事想开些。
   探春:快去吧。
   【宝玉扶黛玉下,众丫环随下。
   【平儿上。
   平儿:咦,风筝放完了?
   侍书:(笑)宝二爷嘴太敞了,放个风筝闹得人尽皆知。
   平儿:(笑)二奶奶还叫我预备了蝙蝠、X字、七个大雁各色风筝给你们助兴呢。
   探春:(聪敏地)二嫂子想必是怕我为抄检园子的事儿生她的气?
   平儿:让姑娘猜着了。
   探春:她是身不由己,我岂有不知。她这一阵也是时好时病、三灾八难的,你叫她好生养着,别多想了。
   平儿:姑娘真是明白人。二奶奶还有一事告诉姑娘。(左右一望)
   【探春的丫环退下。侍书也要走,探春叫住。
   探春:侍书不是外人,平儿但讲无妨。
   平儿:近日常有官媒来府里走动。太太原想为你说媒,谁知一连几次都被男家给……回了。
   【探春不语。
   侍书:(看探春一眼,壮着胆子)我说句不该说的话,还不是为了赵姨娘。
   平儿:也为她,也为别的。二奶奶说,不知哪个没福气的,挑嫡庶错过了三姑娘。又不知哪个有福气的,不计较什么正出庶出,长房二房,得了宝贝去了。姑娘处处为府里操心,自己的缘分也要打算打算才是。
   探春:(半是端严,半是羞涩)这原不是我们该过问的。回去伺候你主子吧,我也要回秋爽斋了。
   平儿不敢再说,答应着下。
   侍书:姑娘,侍书方才说话莽撞了,可我心里急呀!
   (唱)林姑娘诗书世家出身贵,
   宝二爷体贴备至从不违。
   老太太撮和之意甚显明,
   下人们个个以为是一对。
   (白)可如今怎么样呢?
   (唱)板上钉钉忽摇动,
   尘埃落地又飞回。
   金玉良缘添莫测,
   宝黛亲事怕要吹。
   林姑娘天时地利都占尽,
   尚且如此不顺遂。
   姑娘你情形比她更不同,
   怎能漠不关心任逐水?
   为贾家再付十分情,
   不见得一分能收回。
   为府上再费十分心,
   只落得把人全开罪。
   探春:(接唱)万事不瞒我侍书,
   忐忑最是闻官媒。
   嫌我庶出太低微,
   不肯轻易便求配。
   赵姨娘名声恶劣传府外,
   虽无心却实将我来连累。
   我自负事事不后人,
   独这一桩尴尬终身随。
   倘若我是顶天立地一男子,
   早已远走又高飞。
   出身、名声抛于后,
   立身安命自增辉。
   偏偏生为女儿身,
   重门叠户高墙围。
   纵有志向欲施展,
   也只能困守一隅尽力为。
   最可惜大观园内方着手,
   四面八方重压追。
   最可笑太太王婆宝姐姐,
   想早日遣嫁却难外推。
   最可痛明知一条复兴路,
   眼睁睁看它中途废。
   最可怕覆巢之下无完卵,
   多少善人、恶人、雅人、俗人、通人、痴人、巧人、愚人俱要随百年大族碾成灰!
   侍书:姑娘,我好怕。你的将来,府里的将来,好像……都没有将来。
   探春:太太用宝姐姐等人把我架空,种种善政渐趋废弛。照这么下去,不仅你怕,我也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呢!
   【切光。
  
   第六场
   【距前场数月。
   【幕启。惊雷闪电。
   【众丫环、婆子甲乙丙惊叫奔逃。众官兵圆场。
   【内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贾家结交外官,图谋不轨;盘剥百姓,草菅人命;且私藏御用之物,替江南甄家隐匿财产,辜负朕恩,有忝祖德,着即查抄,革去世职,相关人等,酌情关押。钦此。
   【众官兵下。
   【凤姐、平儿、吴婆子慌张上,宝钗、王婆子从另一边上,两边几乎相撞。
   【宝玉呆若木鸡地上。宝钗忙拉住他与众人乱纷纷下。
   【暗转。
  
   【秋爽斋内。探春在案几上供一枝寒梅,一杯清水。室内其他饰品均已不见。
   探春:(唱)夜深沉,冰轮斜,
   云中唯有星数点。
   寒鸦啼,枯枝颤,
   触景生情难入眠。
   数朵梅花一杯水,
   将林姐姐来祭奠。
   青春早逝人扼腕,
   阴阳相隔尘缘灭。
   音容笑貌犹在眼,
   娇嗔燕语荡耳边。
   清词丽句齿噙香,
   文思泉涌笔千言。
   水晶心肠琉璃性,
   剔透诚挚自坦然。
   一世泪痕终不干,
   只为缠绵情缱绻。
   (白)林姐姐呵,你少年夭折,固然不幸,却又是不幸中之大幸。
   (唱)自你香消玉殒后,
   风波迭起不忍看。
   多年隐患齐爆发,
   家中地覆又天翻。
   元妃随驾去狩猎,
   猝然薨逝铁网山。
   大树倾倒再难扶,
   贾府自此无圣眷。
   老爷太太强做主,
   宝玉宝钗勉结缘。
   薛家财势颇可观,
   贾家因此延残喘。
   孰料好景后面无好景,
   祸端之后有祸端。
   往日骄横失民心,
   百姓家奴齐告官。
   往日过节授人柄,
   忠顺府一本奏到御驾前。
   锦衣卫奉旨抄家产,
   正呼应当日搜检大观园。
   如狼似虎长驱入,
   耀武扬威无情面。
   大老爷暮年发配到边塞,
   宝玉凤姐狱神庙里苦熬煎。
   老太太、太太饱受惊吓病在床,
   宝钗她两边服侍扮欢颜。(坐于案旁)
   林姐姐质本洁来还洁去,
   大劫未至已登仙。
   幸免得看盛极转衰惊魂魄,
   乱象四起痛心田。
   探春虽早有预感,
   一人之力难逆天。
   家道中落成定局,
   心如死灰再难燃。(昏沉沉伏案睡去)
   【变光。梦境。烟雾缭绕中黛玉冉冉而至。
   黛玉:三妹妹,三妹妹。
   探春:(站起)林姐姐!
   黛玉:(微笑)今夜听你召唤,特来与你续一面之缘。
   探春:家已败,人已散,你回来只会徒添伤感。
   黛玉:我已归太虚幻境,哪里还会将凡间的事放在心上?
   探春:太虚幻境?
   黛玉:那里住的是无暇玉宫,赏的是红楼仙曲,吃的是百花之蕊,燃的是群芳之髓,品的是千红一窟,饮的是万艳同杯。
   探春: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倒像是说我们家的女孩儿。
   黛玉:(不置可否)方才你说已意冷心灰,不如舍却尘世,随我同去太虚幻境,见警幻仙子。
   探春:(心动)那么,便没有忧愁烦恼了?
   黛玉:自然没有。
   探春:也没有恐惧焦急了?
   黛玉:正是。
   探春:(似在说服自己)我已做了所有能做的,留下也没什么用了。
   黛玉:别说是你,历朝历代,改变旧制的名臣也没几个成功,就算成功他也没什么好下场。听我道来:
   (唱)吴起变法楚国强,
   悼王驾崩吴起丧。
   商靹奠定秦一统,
   以身殉法车裂亡。
   王安石新法行又废,
   落得两度罢宰相。
   张居正呕心沥血十年整,
   刚死就家毁族灭污言谤。
   探春:张居正……(一惊)对,我曾跟二嫂子说过,他就是我要效仿的榜样!他从小就是我心中的大英雄!我……我不能因为无可作为,便无所作为。
   黛玉:你想清楚了?
   探春:是。
   黛玉:再不反悔吗?
   探春:九死不悔。
   黛玉:好个固执的三妹妹!(轻叹)你我皆痴人。我痴于情意,你痴于担当。我痴于片尘不染真性情,你痴于尧天舜日大志向。既然如此,我不勉强你了。(欲走)
   探春:(忽起悲感)林姐姐,你这便去了吗?
   黛玉:(回身,笑得灿烂明媚)我不想做吴起商靹,我喜爱李白王维;我不想做王安石张居正,我偏爱陶渊明苏东坡。
   探春:(哽咽)林姐姐,你本不该来这世上走一遭,带着伤,留着痕,憔悴满身地回返。
   黛玉:如不受点伤痛,不经些憔悴,不下凡历劫,我还是灵河岸边无知无觉,无爱无恨,无喜无悲的绛珠草呢。
   (唱着海棠诗社中她所作的诗缓缓走远)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探春含泪目送。
   【烟气迷离,遮住探、黛身影。
   【光变如前。烟散,探春仍伏首案前。
   探春:林姐姐,林姐姐!(醒,懵懂)
   【侍书内喊:“姑娘,姑娘!”急上。
   侍书:姑娘,老太太、太太请你过去!
   探春:(疑惑)她们不是病了吗?
   侍书:宫里连夜派了使臣来传旨,说皇上念在元妃娘娘份上,给我家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老太太、太太都撑着起来接旨了。
   探春:(振奋)哦?
   侍书:皇上要在我家选一个姑娘嫁到真真国去……和番。
   探春:(本能地退了一步)真真国?那不是要出海了吗?
   侍书:就是呀!如被选中,就由皇上收为义女,封为杏元公主,嫁于真真国小王子当王妃。家里就剩下你和四姑娘,这要是选中了你,可就要到天涯海角去啦!
   探春:(竭力镇静)你先去外面等我,我即刻就来。
   【侍书边下边不时回头张望。
   探春:我去是不去,去是不去?
   (唱)素闻那真真国在极西海外,
   民风犷武力盛常兴兵灾。
   虽则是与中土相隔遥远,
   不安抚必犯境渡海而来。
   朝廷中文士众武将凋残,
   也难怪要和番怀柔相待。
   皇上既选中了贾氏一脉,
   除了我便只有惜春一位。
   四妹妹年幼小性又孤介,
   她如何能为家族存亡续绝?
   但若我挺身出回明使臣,
   此生便再难踏芳园故宅。
   【侍书幕后催唤:姑娘,老太太、太太和宫里的使臣怕要等急了!
   探春:就来了!
   (唱)侍书她声声唤催我决断,
   猛的里想起方才梦来。
   林姐姐劝我别红尘,
   我踌躇之后仍回转。
   林姐姐劝我卸重担,
   我三思仍旧心不安。
   吴起商靹下场惨,
   毕竟楚秦光焰传。
   王安石罢相又怎样?
   他原不是贪名和恋栈。
   张居正,十年间,
   夙兴夜寐举措严。
   把江河日下大明朝,
   重推巅峰国势坚。
   生死荣辱何足道,
   瞻前顾后我羞惭。
   愿以微躯勇承担,
   风刀霜剑只等闲。
   奋起一搏求转机,
   力挽狂澜不犹豫。
   当机立断见使臣,
   义无反顾走向前!
   探春:(稍理秀发、衣衫)侍书,于我掌灯,引路!
   【切光。
  
   第七场
   【距前场数日后,时近清明。
   【幕启时为江边。
   【天幕上江面开阔,水波不兴。一艘大船在江中似泊似行。远处依稀几座远山,让人想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一宫女、数丫环侍立。探春身穿公主出嫁的华丽服饰,正与侍书叙话。
   侍书:姑娘……不不,公主,你就答应我吧!
   【探春摇头。
   侍书:(指身上包裹)我连包袱都带来了。我已辞过爹娘……
   探春:正因你上有二老,我才不带你同去真真国。
   侍书:我知道公主为我的一番苦心,可让公主一人到海外,侍书无论如何不放心。今日公主打也好,罚也好,侍书……侍书跟定你了!
   探春:(感动)你在我身边久了,竟染了几分我的脾气。
   【侍书笑,随即吸鼻子。
   探春:多大的丫头了,又哭又笑的。(掏帕子为侍书擦泪)
   (唱)侍书好意我尽知,
   患难之中见情谊。
   但我不可牵连你,
   海外飘零无归期。
   侍书:(接唱)这是侍书自愿意,
   却与公主没关系。
   探春:(接唱)我不可为一己私,
   让你骨肉永分离。
   侍书:(接唱)主仆多年不曾分,
   强拆痛如断手臂。
   探春:侍书啊,
   (唱)你已少女婷婷立,
   不可这般孩子气。
   你可知,上了船,
   爹娘双双失靠依。
   眼前二老虽康健,
   十年以后又何如?
   你并无姐妹兄弟,
   怎可一走就了之?
   (劝侍书,同时想到了自己,唱)
   你可知父亲虽严厉,
   掌上明珠暗疼惜。
   你可知母亲虽啰嗦,
   情切关心方如此。
   平日或许不觉察,
   一旦离别便明晰。
   (看侍书)乌鸦尚知要反哺,
   羔羊尚知要跪乳。
   何忍见爹娘风烛残年,膝下空虚,
   衰老疾病,无人料理,
   衔悲遗恨撒手去?
   【侍书愣住。
   探春:听话,回去吧。
   【侍书走了几步,突然回头,跪倒探春面前。

共 24798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贾府的三小姐贾探春,是贾政之妾赵姨娘的女儿,虽然是庶出,但探春却是一个集才情,智慧,美貌于一身的姑娘,她敢想敢做,不畏惧权势,处事公允,自尊自强,有抱负有担当。大观园中姑娘们都才华横溢,有心组诗社的比比皆是,但无论是宝黛二人,还是二爷宝玉,都没有人起头,反倒是颇有微辞的探春率先组建“海棠诗社”,究其原因,无非是需要出人出地,费心力怕惹闲话,只有探春不畏繁难,不惧人言。即便是这样的小事,探春也做到账目分明,件件桩桩均仔细。以小见大,可以看出探春心底无私,防微杜渐。而当王熙凤抱病,由探春宝钗暂时当家时,她处理事情决断,即便是自己的亲舅舅过世,她都严格按照规矩办事,不徇私不舞弊,可见探春的公允。而她由甄家没落而立志要清理贾府的种种积弊,涤除隐患,千斤重担自挑起,展现了探春有预见有决心有担当。而对大观园中的改革,也彰显了探春的能力非同一般。与心思机敏的宝钗相比,探春不会奉承不会讨好,所以她的改革之路并不平坦,触动了人家的切身利,自然会得罪阖府上下,但探春并不退缩,她认为贾家的盛衰荣辱与自己息息相关。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得贾家复现光明。当然,探春的改革也是讲究方法的,她知道必须得到王熙凤的支持,所以她晓以理动以情,终于得到王熙凤认同。而对于自己的出生,探春还是十分介怀的,她不喊赵姨娘“娘”,开口闭口是太太夫人,她愿意自己是贾家的小姐,是元春她们的姐妹,而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贾环的姐姐。这也是封建制度下的主仆尊卑,是一个社会产物,不是一个女孩能改变得了的。但即便是庶出,探春的尊严也是不容亵渎的。缘于宝玉的丫鬟晴雯而由王夫人发起的对大观园的搜查,体现出人们对权势的畏缩,就连老太太最疼爱的宝黛二人都屈服了,但探春不服,她命人打开自己所有的箱子严阵以待。特别是当三番五次作乱的王婆子掀了她的裙子时,她响当当的耳光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时也悲愤“人间仙境大观园,遍地是魑魅魍魉。”更心痛贾府变革刚见起色就被毁伤!最后,为了贾府,“一番风雨路三千”而远嫁遥远他乡。相对于“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结局而言,探春远嫁也算是万幸了。剧本意味深长地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故事,就是宝钗,她“天良未丧灵台清,始知迷途要回返”。作品浓墨重彩描写了一个重情重义,善良刚正的“女改革家”探春的形象,整篇磅礴大气,浑然天成,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既尊重原著,又有新的立意,赋予了原著人物浓烈的现代气息,精彩绝伦。精彩美剧推荐欣赏,感谢老师带来的戏曲大作,祝老师佳作连连,遥祝夏安!【编辑:静之水流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709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浅泠        2016-07-10 15:52:17
  与探春对应的便是黛玉的天然灵慧,黛玉是懂探春的,黛玉有着对未知的未来,近乎本能般的悲观预知,所以两人相交时能灵犀相通,但黛玉却缺乏探春这样的行动力。皇商家庭的出身的宝钗,随着家人行经南北,成就了她远比一般名门闺秀更宽广的眼界与见识,但宝钗同时也受制于她的出身阶层和时代,她是适宜盛世的能臣,面对危亡之局她缺乏迫力与锋锐,与探春同治家时,她认为探春阻了她的前程,视之为绊脚石,却不知恰恰是她成了探春挽救家族危亡的绊脚石,其境界的高低对比之下立现。再至于凤姐、平儿之辈,她他自是能将一个家治得妥贴,然而在面对更高远的社会时,贾家所处的位置正经历的险恶,她们却未必能如探春一般看得明晰,正是因此探春离别之际陷入危境的凤姐才了悟,才不忘传信于她。如果说秦可卿死前与凤姐的“会晤”是没能引起她重视的提醒,那探春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劝教会了凤姐这项认知。
回复11 楼        文友:ran.t        2016-07-10 17:58:58
  按小说中显性的描述,探春和宝钗一直关系良好,似乎还甚于黛玉。但从一些蛛丝马迹看来,探春和黛玉有内在的互相欣赏,这也是非常微妙的一面。宝钗也是出色的,为了推动剧情和设计框架,我把她往书中本来就有的不太好的那一面上又多推了几分,反而对凤姐的描写,在分寸上与书里的更接近。
12 楼        文友:浅泠        2016-07-10 15:55:04
  文本淡化了原著中关于宿命般的女子薄命的主题,强化了探春自强自立的近乎现代人的精神意识,原本只是原著中一星火光般存在的探春,在这曲戏里烈烈燎原,想来若探春有知,也当视作者为知已。
回复12 楼        文友:ran.t        2016-07-10 18:00:28
  为我非常喜爱的贾府三小姐写了一出戏,并且坚持写完了,再有浅师妹这样的读者,我觉得很是欣慰。
13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6-08-25 14:35:32
  红楼里尤喜探春,洋洋洒洒一部大戏,铺展有序,张驰有度,兼戏曲的机巧灵动和思想内涵的醇厚绵密,读来极为引人入胜,意在弦音之外。耐品。
回复13 楼        文友:ran.t        2016-08-25 19:21:23
  这是我第一个大型戏曲,就像心虹是第一个大型话剧,写完觉得很开心,虽然有种种不完美,但是自己真正想写的题材。
14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6-08-25 14:36:37
  严重表示,亲家把评论整合成篇
回复14 楼        文友:ran.t        2016-08-25 19:21:43
  附议。这个可以有。
15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6-10-10 17:17:07
  好吧,我来晚了。精彩的剧本,实乃江山剧本中之扛鼎之作。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15 楼        文友:ran.t        2016-10-10 18:33:19
  鱼师妹晚上好:)
共 15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