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月光如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月光】惊蛰(小说)

精品 【月光】惊蛰(小说)


作者:长淮夕照侯明铎 童生,772.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17发表时间:2016-07-11 05:00:33
摘要:老牛筋漫无目的地朝村里走去,天亮亮的蓝,空气爽爽的清,他终于由衷地对自己说:真是到了惊蛰了,春天真的来了呢!


   “哦,这事儿啊!那天朱兵来家里跟我说,我说你给我儿子说吧。他们通了电话,儿子同意签这个合同呢。你说不签怎么办啊?现在家里的田地没人种,每年种啊收的都去雇机器,也要钱呢。”
   “对对对,说的也是呢。”老牛筋听她这么一说,见她也不是同盟军,便觉得没有聊下去的必要了,于是便转身往回走。他转了一圈,没有听到想听到的话,心里不由得有点堵堵的。回到家,小红早就吃过饭了。她一见老牛筋进了门,就说:“爹爹,你跑哪去了。再不吃,饭就凉了。”
   “好好好。我知道了。”
   “爹爹,路上没积水吧,能去西大洼吧?”
   老牛筋这才想起,他告诉小红说是出去看看路,其实并没去察看什么道路情况。但他也知道,路上没有积水没有泥泞,去西大洼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于是说:“好呐,吃过饭我们就去西大洼吧。”
   “好啊,爹爹真好。”小红高兴得一蹦老高。
   老牛筋吃了早饭,推出了三轮电瓶车。这些年,乡里搞“村村通”硬质水泥路,道路交通比以前方便多了。乡下的老人们上街下集,早些年都是步行,这些年,家家都买了电瓶车,到街上买个东西捎个货物的都很方便。
   老牛筋让小红在车厢里坐好,便启动了电瓶车。出了村子,直接拐上了去西大洼的水泥路。路面很平坦,电瓶车一劲儿朝着西大洼驶去。风儿迎面吹过来,凉凉的很舒服。老牛筋驾驶着电瓶车,一边打量着路两边的风景。其实,老牛筋对槐树村前村后邻的环境都了然在胸。他向右边看过去,远远的那一片闪着亮光的地方是一面湖水。湖不大,名字却很好听,“金斗湖”,据说这个名字是“日出斗金”的意思。这时,太阳升起来,阳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璘璘。金斗湖本来是和西大洼连在一起的。早些年淮河水在夏秋季泛滥的时候,洪水便是从西大洼一路漫过来,直涌向金斗湖,然后再经过东边一个汊河才拐进淮河主河道。还是在大跃进的时候,刚成立的人民公社动员劳力在西大洼连接金斗湖的地方建了一条大坝,于是,西大洼便成了一片沼泽地,不再是洪水走廊了。
   老牛筋虽然是七十大几的人了,但精气神还是蛮足的。他骑着电瓶车,很惬意地扶着车把,反正也不用脚蹬,电门开着,车子就很自然地朝前驶去。槐树村离西大洼并不远,也就七八里路地的样子,顺着水泥路走,再拐过两条机耕道,就到了西大洼。
   老牛筋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来西大洼了。约莫二十来分钟,老牛筋便远远地看到西大洼了。所谓西大洼,由于原先是沼泽地,开垦成农田后,它的地势自然比周围低一些。好在地势平坦,一望无垠,老牛筋老远就看到西大洼的地头上插着一面面红旗,还有一台台拖拉机正在施工。老牛筋骑着电瓶车来到施工地头,停下车来。小红从车厢里跳下来,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不由得一声惊呼:“啊,真是热火朝天啊。”可老牛筋却在心里不由得嘀咕:“我合同还没有签,他们怎么就施工了?”
   西大洼地势虽然平坦,但前些年那个开发商种植杨树时,在沿路沿埂处也栽了不少,砍伐的时候,它们保留了下来便成了行道树。虽然已是春天,但这些杨树还没有萌芽放叶,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天空,一面面红旗就绑在这些枝桠上,给施工工地增添了许多生气。
   小红一蹦一跳爬上了刚建好的一条坝埂。坝埂上新填的泥土还没砸实,小红一脚踩下去,便踩出了一个深深的脚印。她还没走几步,就听前面突然传来一句呵斥声:“哎,那个小姑娘,下去下去,乱跑什么呢!”
   小红停下脚步,这时发现迎面正走过来两个人。一个肚大腰圆的中年人走过来,朝着小红吼道:“这个堤坝刚整好,你到这里瞎跑什么呢!”
   老牛筋这时也爬上了坝埂。其实坝埂并不高,只是在地里开出了一条一米多宽的深沟,沟里的土挖上来,用来垒成了这一条坝埂。老牛筋站在坝埂顶上,看了一眼朝小红吼叫的男子,说:“你吼什么呢,腔调不能好听一点吗?”
   吼叫男这时也看到了老牛筋,见是个老头子,那满脸核桃皮一样的皱纹好像红红的,蕴藏着一股气愤,声音不由得变得柔和了一些,说:“老大爷,不是我要嘘她。我这条埂坝刚整好,还没验收呢,你们把它踩塌了,豁豁丫丫的,不是要让我多费二番事吗?”
   “你修的埂,踩几脚就塌掉了,这只能说明质量不好。”老牛筋毫不客气地说。
   吼叫男听老牛筋这么说,态度一下子变了,不再柔柔和和的,冲着老牛筋说:“怎么质量不好啦,哪家新修的坝埂不是这样子的?”
   “我们当年修的坝埂就不是这样的。哪有修坝埂不使小硪夯实的。”
   “小硪?”吼叫男一下子笑了出来,说,“那是哪一辈子的老皇历了?你看看,我们现在这是机械化作业!”吼叫男朝一边指去,那里,正有开沟机、挖掘机等机械在紧张地施工着。
   “再什么化,把坝埂修成这个样子,一脚踩个瘪窝,就不象话。要是一场雨下下来,它还不是一下子就现原形塌下去了。”
   “好好好。”吼叫男这时见老牛筋得理不饶人,只好投降认输,说“我佩服你。这里又没有你一毛钱的事,一大清早的,我不同你争论。”
   “你不争我偏要同你争!”老牛筋说,“你凭什么说这里没有我的一毛钱事?”
   “你看你看,你这个老大爷,大概是吃饱了撑的吧!跑来同我抬死杠子。真是的。”
   “什么真四假五的。这里也有我的一亩三分地,怎么和我没有一毛钱关系!”
   吼叫男还要说什么。这时和他一起来的另一个人赶紧插话拦住他,说:“老王,这位大爷说的确实在理。你这条埂我们刚才走过来也看到了,确实要砸砸实,我们这万亩示范片,不仅要把田整好,也同时要修好田间的交通路。将来,这些坝埂就是交通路啊,上面要跑手扶拖拉机、汽车的,可不能用这样的喧土漫上去糊弄人。要是这样,我验收时肯定不会签字的。”
   “哎哟喂,我的李乡长哎,你怎么能这样苛求我呢。”吼叫男刚才对着老牛筋的那副语气一下子又变了,显得很亲昵地朝着李乡长说,脸上堆着满满的笑容。
   老牛筋这时听他们俩说的这番话,便明白了这两人的身份。原来,那吼叫男是“老王”,后面说话的这个人便是“李乡长”了。
   这时,李乡长转过头对老牛筋说:“老大爷,你说的很对,我们这坝埂,确实是要砸得板板实实的才行。”李乡长又转脸对老王说:“老王,我可把话说在前头了。你不按照合同规定的标准,交出一个高质量的工程来,不要说这位老大爷不答应,就是我也不会同意的!”
   “好好好。就按你说的办。”老王这才显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李乡长,我们做好土方工程后,你的工程款可要及时结清啊。”
   “放心。只要你工程合格,跑不了你的款子。”
   “是是是,我最敬佩李乡长了。”
   李乡长这时不再理会老王的这个马屁,却是转过头仔细打量起老牛筋来。老牛筋虽然是七十大几的老人了,但看上去身板骨还蛮硬朗,腰杆挺得直直的。上身穿的是一件夹克式棉袄,可能是拾儿子的漏,但穿的还是很合身的。特别是头发虽然白了大部分,但剃的却是板寸头,显得很是精神。脸上虽然也是黑黝黝的,沟沟豁豁地布满了皱纹,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也正盯着李乡长看。
   在老牛筋看来,这个李乡长就是个十足的年轻人,看样子也不过三十岁出头,一脸稚气。老牛筋想,当乡长了,怎么能这么年轻呢。
   李乡长这时主动向老牛筋说:“老大爷,你说这里也有你家的承包田,现在我们乡里在这里搞生态种养殖,你老看样子是个服侍庄稼的老把式,可得给我们提提建议啊。”
   “哦哦。”老牛筋刚在心里评议过“这个李乡长太年轻”,这时突然见李乡长要他提建议,一时脑筋没转过来,只得张口结舌地哦了两声,才说:“我没什么建议不建议的。反正我们老百姓觉得,这道坝埂整得不怎么样!”
   老王说:“哎哎,不要乱说好不好。我们会把这条坝埂修整好的。”
   老牛筋说:“你嘴上说了不算,得拿出行动来。好事要做好,才能真正是好事。再好的事,做不好,虎头蛇尾,草三了四,就算不得好事。”
   “对对对,老大爷你说的太对了。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万亩示范片的事情做好。”李乡长说,“老大爷,你是哪个村的?你说这里也有你的承包田,转让合同签过了吧?”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老牛筋脸红了红,好在脸皮本来是黑黝黝的,红一点也看不出来,他说:“我是槐树村的。你不要问我签没签合同,我就问你,田地交给你们,不会又象上次承包给人家种树那样,弄到最后又是鸡飞蛋打一场空。”
   “哦,你是槐树村的呀?朱书记也来了呢。我给他打个电话。”李乡长说着,掏出手机拨了几下,说,“朱书记啊,你们村里来了个老大爷,看样子是来参观我们工程的呢。……哦,你马上过来,是吧?……好的好的,我知道了。”
   李乡长转身对老牛筋说:“朱书记马上过来。你是……牛大爷,是吧?”
   老牛筋原来给朱兵说来西大洼看看,是准备一个人悄悄来看看,现在一看穿了帮,于是口气一硬,说:“是我,怎么啦?”
   “牛大爷,听说你对我们的这个示范片,有点不放心啊?”
   “不放心又怎么啦?”
   李乡长听老牛筋说话的腔口硬硬的,笑了起来,说:“牛大爷,你心里有什么顾虑,尽管给我说。我就是在乡里负责这个示范片开发工作的,你就叫我小李好了。”
   其实,乡里开发这个万亩种养殖生态示范片的相关事情,朱兵都已经给老牛筋说了不止十来遍,但老牛盘就是放心不下。你开发来开发去,怎么保证老百姓的利益?这个问题,朱兵一直没说清楚,这时,老牛筋便说:“我刚才不是说过了嘛!我没有什么顾虑,要说有,也是和大家的顾虑是一样的,该不会又象上次承包种树那样,最后钱没赚着,倒是大家都贴了一笔钱。”
   老牛筋这时心里也想开了,我就一个老百姓,你也不能把我怎么着,说话也就越来越放得开了。他看李乡长一脸笑咪咪的样子,心头原先的不爽也不知不觉消了一点。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李乡长这么笑脸相迎征求自己的意见,自己总不能老是这么冷腔冷调地抬死杠,于是也不再象刚才那样口气硬硬的了,说:“李乡长,你是乡长,你说到底怎么来保证我们的收入?”
   “哦,这个问题啊。朱兵书记没有给你说过吗?”
   “他那小子,当了几年兵回来,对农田上的事,能懂得多少啊!”
   “牛大爷,你可不能背后说我坏话啊。”身后远远地传来了朱兵的声音。原来,朱兵今天到西大洼就是来协调槐树村土地相关问题的。他接到李乡长的电话,一听就知道是老牛筋,便急匆匆地赶来了。他老远听到老牛筋和李乡长的对话,于是赶紧插上了这么一句。
   “朱书记你来了正好,牛大爷问我们怎么保证老百姓的利益,你没有给牛大爷说清楚啊?”
   “说了,全说了。”朱兵这时已经来到了他们所在的坝埂上。
   “你说个屁。”老牛筋说,“你就会说乡里开发西大洼,别的人家都签了什么土地合同,我们槐树村也不能落后。还不是叫我签了这个合同,给你这个书记长脸啊。我偏偏就不给你长脸。”
   “好好好,是我没说清楚。”朱兵赶紧认错。他知道牛大爷的脾气,和牛大爷,是不能抬杠子的,要是和牛大爷抬起杠子,抬个三天三夜也抬不完。只有以柔克刚,顺着老牛筋的毛摸,才能把事情理顺。
   李乡长说:“牛大爷,朱书记没说清楚,你现在就可以直接问我。你刚才说的,我们怎么保证老百姓的利益,我们乡里是拿了几套方案的。让大家自己选择,大家可以拣最合自己心意的方案签合同。”
   “对对对。乡里有几个方案,牛大爷,我可都给你说过了的。”朱兵说,“李乡长是大学生,又是负责这个示范片开发工作的,请他给你再说一遍。你有什么不懂的,还可以当面问李乡长。”
   “我不懂,就你懂。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还要你教我?”
   “是哩,牛大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没有不懂的。”朱兵又赶紧认错,说。
   “你也不要油嘴滑舌。”老牛筋听出朱兵的话不太好听,不由得训斥了他一句,说,“李乡长,你们该不是又像上次承包给人家种树那样,到最后算账吧?”
   李乡长说:“这一次不会的。你看,我们路头的宣传牌子上写的都是清清楚楚的。走,我们到那边,一起边看宣传牌一边说说。”
   顺着李乡长手指的方向,路边果然竖有一块牌子,刚才老牛筋来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时看过去,小红早已跑在牌子下面去看了,头抬起来,短短的马尾辫垂在脑后,一副很专心至致的样子。几个人一起向牌子那里走去。一边走,李乡长一边也就说了起来。牛大爷装着一副爱听不听的样子,但是,对李乡长介绍的情况却是一个字也没有漏掉,全听到了耳朵里。到了牌子前面,李乡长又指着牌子上的规划内容,又向牛大爷介绍了万亩种养殖生态示范片的开发前景。
   通过介绍,老牛筋这才知道,乡里搞这个“万亩种养殖生态示范片”,是李乡长学习其他地方的经验提议搞起来的。这个生态种养殖,就是在水稻田里放养青虾、螃蟹等高产值的水产品,水稻不施化肥农药了,虾蟹也能获得丰产,这样,一亩地能收入四五千块钱,比单独种植水稻只能收入千把块钱高多了。
   老牛筋听着李乡长的介绍,心里一边不住地盘算着。他知道,这些年,本地的青虾、螃蟹在市场上一直很吃香,货少价高,在市场上一直是抢手货。乡里把大家的农田集中起来搞种养殖开发,搞的好的话,确实能够像李乡长说的这样,切切实实提高收入,而且还减少了一家一户小农生产般的麻烦。老牛筋想,我种了一辈子的田,怎么就没有想起来把青虾放在稻田里来养殖呢。嗨,到底是现在的年轻人头脑瓜子活套啊。

共 12630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惊蛰》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农村现状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下海经商,打工潮成了中国社会的一景,农村的青年劳动力大批量地涌向城市,使的农村的田地荒场现象比较普遍。随着国家政策的改革,种田补贴的发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使的农村改革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本文的老牛筋,抱残守缺,老思想一时转变不过来,面对一系列的变革措施,总是守着老理不放,搞的朱书记拿他没辙,李乡长对他说的一翻话可能起了作用,在这个惊蛰的时节,令老牛筋幡然醒悟。小说结构布局合理,〝悬念〞运用的恰到好处,人物性格艳明,重点突出,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问好长淮老师!祝美文成精!【编辑:春天模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713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天模式        2016-07-11 05:05:46
  春天来了,编辑了一篇好文章!呵呵!
回复1 楼        文友:长淮夕照侯明铎        2016-07-14 09:43:33
  谢谢春天的辛勤编辑!
2 楼        文友:春天模式        2016-07-11 05:06:40
  祝长淮老师写作愉快!美文成绝!
回复2 楼        文友:长淮夕照侯明铎        2016-07-14 09:45:06
  感谢吉言。这篇小说是春末夏初时写就的,看了几次,觉得还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但水平有限,就发在这里了,恳请大家拍砖指正。
3 楼        文友:春天模式        2016-07-11 05:07:31
  问好老师!月光共享!
回复3 楼        文友:长淮夕照侯明铎        2016-07-14 09:45:31
  谢谢春天。
4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6-07-11 07:13:43
  长淮老师不愧是老作家,文章一级棒!
回复4 楼        文友:长淮夕照侯明铎        2016-07-14 09:47:40
  过奖了。在写作上,还是新生代的张力更强大。我们已经是思维陈旧,笔法陈旧,很难写出更好的东西了。感谢月光给大家提供了这一个交流的平台。
5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6-07-13 21:33:51
  恭喜长淮老师美文成精!
回复5 楼        文友:长淮夕照侯明铎        2016-07-14 09:46:07
  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祝月光越来越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