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再上庐山(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再上庐山(散文)


作者:苏中老农 秀才,211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29发表时间:2016-09-09 14:44:35

【柳岸】再上庐山(散文)
   印象中,离我们等车的地方不远有个农业队,那里还住着老伴的一个本家弟弟,只比老伴小几个月。行前也说过要到他家去看一下的,可昨天听老马家属说,人已不在了,是去年病死的。他家属是扬州人,我们与她不熟,觉得去也没意思了,只好作罢。
   中午饭是在镇上一家小饭店里吃的,特便宜,还挺实惠。
  
   七
   计划中的下一站是柘林湖(即西海)。那里离云山镇只有二十多公里,路上必须在虬津转一回车。我们赶到一个叫司马的游船码头时,已经过了游船的发班时间,只好住下来等明天早上下湖上岛。可能是因为不是节假日,码头上人不多,与浙江淳安的千岛湖相比,显得冷清得多。我们住的那家旅馆叫西海宾馆,可能是由于入住率不高,一个设施齐全的标间也才一百元。因为湖边上没什么商业网点,没处跑,老伴就一心在房间里看电视,我就在手机百度上先“游览”一下身边的这个美丽的湖泊。
   这个面积达三百零八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是大跃进年代里开工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停工“下马”,一九七五年建成。那座长五百九十米高六十米的土坝,据说是亚洲第一土坝。这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的超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大坝是在一个叫柘林街的边上将修水河拦腰截断,因此,这片水域就叫柘林湖,后来因为湖中有九百九十七座岛屿(其实就是没被水淹没的山头),曾将此湖更名为千岛湖,可能是怕与浙江的千岛湖相混淆,现在它的正规名称是庐山西海(这里距庐山八十公里)。不过,当地人仍称其为柘林湖。
   后来又在楼下跟年轻的宾馆老板聊了会儿。得知,他家是地道的本地人,除了这座有二十多个单间的宾馆,还在路边开了一家饭店,圈了好大一块地皮。心想,可能这人不是官二代也是富二代。他还告诉我们,这里的下湖门票是每人一百元,对七十周岁以上的老人全免,只需购一张三十元的游船票。游船在湖中要行驶好几个小时,还要上好几座有旅游特色的岛屿,其中有民俗村、外婆桥、猴岛和孔雀岛等景点,还能看到民俗表演、远眺大坝雄姿。我一听就知道可能与浙江的千岛湖大同小异,都是些人工景点。
   夜里下起了雨,早上起来时雨越下越大,而且好像一时半会停不下来。店主说,你们来得不巧,今天游船不可能开,就是开也没法登岛。考虑到我们没时间等了,回程车票是明天晚上,九江那边还没来得及玩。于是就打算在雨中回九江。幸好,店主要开私家家车送他老婆去共青城参加驾驶员考试,说能将我们顺路带到虬津。后来我只是在副驾座位上对着雨雾蒙蒙的湖边拍了几张照片,觉得有点遗憾。
   到九江时雨还在猛劲地下,好不容易住进了火车站旁边一家旅店,身上已经全淋湿了。这是一家单元楼改成的旅店,挺便宜,每晚只有八十元,房间极狭小,两张床占去了一大半的空间。不过,有独立卫生间,还有一台台式电脑,打开一试,网速还不慢,正好可以打发一个下午的时间。
   在九江的最后一天,天终于放晴了。早上就与店主谈好,到晚上才会回来退房,多给了他二十元房费。我们计划用这天时间将九江玩个遍。打算先乘车去郊区的东林寺和西林寺,再从那里去瞻仰一回东林大佛,估计中午能赶回九江市内。市内的几处景点大都在长江边上,一个下午就能从从容容地走一遍。
   东林寺和西林寺都算是庐山的一处重要景点,因在山下,从九江过去较方便(距市区只有十六公里)。其中东林寺建于晋代,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上屡废屡建。这座历史悠久的寺院曾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也被日本佛教界视为祖庭。现在已被国务院列为江西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与之毗邻的西林寺,据说还比东林寺早建二十多年,没东林寺大,但后院有一座宝塔气势不凡。
   在我看来,东林寺的最大特点就是“大”,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寺庙中占地最广,内容最丰富的一座寺院,光是大雄宝殿区就有近二百米长。整个寺院建在一座山坡上,它依山造势,沿一条中轴线将寺院分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拜佛台、接引桥、大佛台等数个区域,仔细地转一转大约需要一两个小时。这是一个免费的景点,游客特别多。寺后的山上也有一座六面七级的宝塔,叫文佛塔,我们没上去,只是在聪明泉那里喝了点“聪明”水,据说聪明泉三字是唐太宗的御笔,人喝了那里的水会变得聪明些。还在那棵据说植于东晋时期的古树下拍了些照片。听导游说,这棵伫立于三笑堂前的古树是一千六百多年前由建寺的慧远法师亲手所植,本是一棵罗汉松,却因其年代久远,故称“六朝松”。此树还颇具灵性,几度枯荣都与东林寺兴衰相关,寺荣则荣,寺衰则枯,如今又见古树虬枝盘结,树影婆裟,昭示中华国运昌盛。
  
   八
   从东林寺出来已是中午。原以为东林大佛就在东林寺内,一打听才知道并不是那回事。东林大佛那边叫东林寺净土苑,与这边是两码事。去那里还要从九江客运站乘车到星子县城,再从星子乘公交过去,据说离这里有三十多公里。寺门前有不少揽客的的士,送一趟六十元,我们等了好长时间,想等一两人拼车,可惜没等到。考虑到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充裕了,只好花五十元打的过去。
   中午饭是在大佛景区门前的一家乡土菜馆吃的,不贵,还挺新鲜可口。要了一盘包菜炒肉片,老板娘说,包菜是她家自己菜园子里长的。出了饭店门,抬头就能看到山顶上那座金光闪闪的大佛,看起来觉得离得很近,也不是太高。我们进了景区大门,一路向上走了好长时间,抬头看时,好像大佛离我们还是那么远。只好在路边的一座凉亭里歇会儿再走,一起歇息的几个人像是对这儿了解得还挺多,听他们说:这个景区占地近万平米,里面有净土文化区、新东林寺、比丘尼院、隐逸文化区和安养区等建筑群,景区融礼佛、观光、养生为一体。大佛总高九十一米,净高四十八米,是一座全球最高的阿弥陀佛铜像,佛面贴金用去四十八公斤黄金。这么大的一个摊子,总投资已经花去十亿元。据说这些钱全是由各地信众捐赠的。因此,这里承诺永远不收门票,还免费向游客提供佛香。
   到了拜佛台时,看到大部分游客都不准备继续向上攀爬,就在这里领取赠香拜佛,虽然大佛就在眼前,但还要攀登近百米陡峭的石阶才能到大佛脚下。因为体力不济,时间也不够,我们也只好就此作罢了。
   虽然这儿离九江只有十六公里,但回九江还挺麻烦,要先乘公交到星子县城,再从那里搭班车。我们回到九江火车站时已是下午四点。我们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估计去江边上再看一回浔阳楼和锁江楼还来得及。好在市内的公交车挺方便,没多会儿就把我们带到了浔阳楼。
   浔阳楼是中国江南十大名楼之一,原是民间酒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唐代诗人韦应物、白居易都在他们的诗中提到过这里。后来,因为《水浒传》中的宋江在那楼上题反诗被捕,导致李逵在江州劫法场的故事,更使这座楼名噪天下。现在的这座楼是一九八九年在原址重建的,楼高三十一米,外三层内四层,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四面回廊,古朴庄重,具有明显的仿宋风格。从年代上推算,我上一次来这儿看到的还是拆建前的旧楼。
   最先映入游人眼帘的是赵朴初所题“浔阳楼”匾额,还有那副流传久远的楹联——“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一楼大厅里有两幅大型的瓷板画,上面彩绘着《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还陈列着一整套一百零八将的瓷像。二楼忠义堂是宋江题反诗的酒楼,现仍备有当年宋江在此喝过的“蓝桥风月”酒,和独具特色的“水浒宴”。三楼是回廊,在这里可以远眺庐山,近观长江,我们在江边一侧的回廊上以九江长江大桥和滔滔江水为背景拍了几张留影。
   后来,我们又沿着江边观光小路走到离这儿不远的“锁江楼”。这座为镇水患兴建的古建筑建于明代,原先碑楼的周围铸有四尊镇水的铁牛。楼旁的江边上有一座六面七级的古塔叫文峰塔,又因其建在回龙矶上故又称回龙塔。塔里有梯可通各层。游客登临塔顶,可见匡庐巍巍耸立,浩浩长江东流,九江全城尽收眼底,正如一首古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望中吴楚穷千里;楼下波涛聚九江”。据说因为当年遭受日本鬼子炮轰,现在这座四百多年前的古塔塔身已经倾斜。
   从锁江楼下来,时间已经不早了,我们的江西之行也就在此划上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说是不太圆满是因为没能饱览到柘林湖的湖光山色,还有九江的人文景点也足够让我们再逛上一天,没时间了,只能失之交臂。
   当晚乘车返回。

共 13496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再上庐山》是一篇游记散文。如果是青壮年游庐山,倒是没什么可说的。可是,七十多岁的老者,作为背包族再上庐山,游遍各个景点,能有此想法,并能付诸行动,的确令人钦佩,尤其令一些出不了家门的、凡事拿不定主意的年轻人人艳羡。“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许多人的梦想,作者和老伴两个老人却毫不迟疑,说走就走,在朋友圈发的微信“夕发泰州,晨抵九江,垂垂老矣,不知此生还能有几次这样的远行?”更是令人感动。作者一路的艰辛、劳累自不必说,期间的收获更是多而又多。作者是一位阅历丰富、见多识广、良善正直的老者,一路的见解和处事方式可见一斑。散文按旅游的路线展开,一路走,一路说,向读者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个文化内涵丰富、历史底蕴深厚、风光奇险秀丽的庐山风光。行文流畅,思路清晰,所观、所感流注笔端。多处采用对比的方法,让读者感受到时代瞬息的变化和庐山作为一个风景区独特的魅力。一些旧址的介绍,更是让人获益多多,引人心向往之。感谢作者如此用心的大作,感谢赐稿柳岸,柳岸推荐赏读!【编辑:异乡的默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异乡的默默        2016-09-09 14:45:32
  欣赏文友力作,写作快乐!祝在柳岸收获多多!秋安!
2 楼        文友:老百        2016-09-09 17:40:26
  同样写庐山,
   李白使用具象式:“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形象生动,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而苏轼使用艺术抽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跳跃飞动,可谓“舍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李白是从“遥看”这一个角度摄取画面,然后展开丰富的想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而苏轼则从“横、侧、远、近、高、低”等多个角度组成蒙太奇,庐山的景色到底如何,他并不具体去写,而只是传达出自己的意绪和感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苏中老农        2016-09-10 19:21:50
  谢谢老路对拙文的高评与鼓励,辛苦你了,问你好。
回复2 楼        文友:苏中老农        2016-09-10 19:24:23
  谢谢老朋友的关注与鼓励,问好,奉茶。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16-09-10 13:26:08
  欣赏苏中老农先生的精彩游记散文,为这篇佳作点赞!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3 楼        文友:苏中老农        2016-09-10 19:26:17
  谢谢社长鼓励,还请多提宝贵意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