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周年庆】城市不懂乡村夜的黑(散文)

精品 【风恋·周年庆】城市不懂乡村夜的黑(散文)


作者:范晓生 举人,4452.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33发表时间:2016-10-15 09:12:05
摘要:农村生活的放松和安然,不用去想上班的事情,不用考虑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用为了工作生活而碌碌奔波。那一刻,你只用躺在夜晚浓黑里的床上,细细去听那丝丝虫鸣,虫儿们会用歌声注满你的睡梦,带给你睡眠的放松。第二天一早,你可以在公鸡的鸣叫声中自然醒来,感受生命和太阳一起升腾。


   自十九岁离开故乡,因了工作的关系,从未能与父母一起共度过中秋节。而今年宁夏的古尔邦节与中秋节恰巧连在了一起,得以连休七天,便携了妻儿一起回故乡陪父母过中秋。
   为了尽可能早地赶回去,我们选择中午开行的需要倒车的一趟火车,而放弃了晚上十一点才开的直达车。倒一趟火车,下了火车坐长途班车,下了长途班车再打出租,然后再坐三轮,一路上辗转劳顿,只为一个方向——家。妻儿在长途班车上已经困倦得靠着椅背沉睡过去,我虽也困,却因为近了故乡而精神亢奋。
   出租车直接驶到小镇桥头,下得车来,我最看不够的便是路边那些景致风物,左瞅右看,希望从中能掘出些曾经熟悉的点滴来。也许,某处那最不起眼的一砖一瓦,就能触动了心弦,泛起它那内里所夹藏着的,关于我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来。
   父亲接了妻的电话,早早便在村头等候,看到我们走近,那历了岁月而变得黑瘦和因无牙而两腮凹陷的脸上,立刻绽出笑容。父亲发动他那辆心爱的三轮摩托,载我们回家。妻儿随车走,我却执意步行回去,希望可以更多地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这久违了的故乡的土地。
   我走到家时,妻儿已经坐在院子里的小饭桌前大快朵颐。桌上摆着的是母亲一早就熬煮好的新蜀黍糁儿,里面放了红薯和嫩豇豆粒。一股记忆里熟悉的清香味道直扑入鼻,打动我心底那丝记忆的弦。而佐餐的食物则是地里新摘的南瓜做的炒南瓜丝,以及用自家鸡蛋炒的炒鸡蛋,金黄的色泽特别诱人,还有那从街上采买来的,我最爱吃的羊肉馅水煎包。未及洗手,我便拎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品尝这份久违而熟悉的饭菜香浓气息。
   父亲抽着烟,默默地看我们吃着,偶尔问一下小孙子这饭菜好不好吃。而母亲则像个开心的孩子,将脸上的皱纹堆成满脸笑容,围着我们问东问西,恨不得将我们才喝了几口的饭碗再次添满。
   心满意足地吃完饭,我便从旅途中舟车劳顿的紧张模式放松下来。一路上为了照顾妻儿,几乎一天一夜没有休息的我,倦意如决堤的水般快速袭来。顾不上和父母多聊几句,进到屋里未及脱衣便倒头就睡。
   原以为会睡它个昏天黑地,醒来时估摸着至少应该是下午三点半光景才对,可摸着手机一看时间,竟才是下午一点半。窗外传来的,除了鸡子下蛋后邀功似的“咕哒咕哒”声,和着树梢上秋蝉那一声接着一声的嘶叫,竟然还有那鸣唱在我童年记忆里,树叶浓荫中的“翅呗儿嚓”。
   阳光并没有因为秋天的到来而变弱,除了少些夏日时那令人难奈的闷热,施展它那最后的淫威,依然将大地照得耀眼而明亮。
   妻和母亲在水池旁,边洗衣服边拉着属于女人们的家常。我眯缝着惺忪的睡眼,拎根小凳坐在正屋门前的水泥台阶上,静静地感受这秋日的阳光,聆听鸡子和鸟儿们的歌唱。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和安逸!
   已经记不起那日的下午时光是如何度过的了,只知道秋日的天黑得早,六点多时天已经黑尽。
   吃过晚饭,陪父母说说话,不看电视也不用再玩手机。吃晚饭的间隙,父亲用做饭后的余火煨了红薯在灶沿儿上。说会话,再去翻看一下红薯。至晚八点左右,那红薯已经烤熟,用大碗盛放着端过来让我们吃。肚中虽饱,却不忍负了父亲的心意,剥开食之,甘之若栗。
   父亲看我们吃得满足,一脸的笑容!一如十余年前我第一次探家时,每每半夜从外面玩了回来,父亲将烤好的红薯递给我,看我吃红薯时的情形。
   父母说我们坐了一天一夜的车,催我们早睡。临睡前,却早已为我们温好了洗脸和泡脚的水。其实在这样的天气里,白天着短袖稍一活动还会出汗,晚上洗漱是根本用不着烧热水的。父母这是在用他们的细心和温情来为我们解旅途的乏累,这样的心思和至爱,想来也只有父母才会给予。
   躺在床上,关了灯,屋子内出奇的黑,浓密而匀实。以至于我竟看不到睡在身边的儿子,只有用手触摸才能感知到他的存在。
   我努力地睁大眼,去注视这浓密的黑,一时竟有些疑惑,将自己的手伸到面前来看,依然是看不到手的形状。此时屋子两头的窗子并不曾关,也无窗帘。这样的时刻,“伸手不见五指”是对这浓黑最好的诠释。
   我们早已习惯了城市街灯与霓虹闪烁。在室内,纵使你全拉了窗帘,都可以看到彼此相对的脸。窗外是汽车一辆接一辆疾驰而过的声响,若非困意浓烈,你很难会倒头入睡。很多时候我们都常常是关了电视开电脑,关了电脑玩手机,放下手机再在床上翻来覆去“烙饼子”,夜里零点以后睡觉都成了常事儿。而早上又都不愿意早起,快上班了才会匆匆起床,抹把脸拎了衣服急急下楼,在街边卖早点的摊位儿上,买个夹菜饼或是鸡蛋灌饼,只有拿到单位了才顾得上吃。
   面对屋子内这样的黑,我开始疑惑,这家乡的夜怎么可以黑得这样纯粹?使你在这样的浓黑里,纵使不用闭眼,便有那种想睡觉的欲望。因为,在这样的黑暗里,你只有睡觉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解放。
   透过窗子,蟋蟀和蝈蝈以及不知名的虫儿们在进行着它们的歌唱,那声音穿过窗棂,打在墙上,反射回来又敲击着我的耳膜,既细又亮。感觉遥远,又仿佛就在近旁。在那浓黑里,虫儿们所制造的歌唱声响,将这夜撕裂复又缝上。
   在这虫儿们的鸣唱里,我竟不知道这夜到底是寂静还是嘈杂。如不寂静,我如何能听得窗外远处草丛中的虫鸣?若是寂静,耳边又分明是虫儿声声如歌的浅吟低唱。
   我以为,在这些虫儿们的喧闹里,已经睡了将近一上午的我,会像以往在城市里听着汽车疾驶而过那样难以入睡。可我却在不知不觉中沉沉睡去,而那些虫儿们听似杂乱无章,此起彼伏的鸣唱,竟成了催眠的优美曲子。
   一夜无梦,早上醒来,天才放亮,看看手机上的时间,刚刚六点。屋外已经听到母亲为我们忙碌着做早饭的声响。往常到八点还睁不开眼的我,此时却没有一丝想赖床的睡意。准备穿衣起床时,旁边睡着的儿子也已经醒来,破天荒地要和我一同起床,让带他去看看我曾写过的吕沟到底是什么模样。
   以前,一向是早上叫都叫不起来的儿子,竟然能早早醒来,还要让我陪他去山坡转悠,那小脸上的精神劲儿,全然没有了在城里时,早晨叫他起床上学时的睡眼朦胧模样。
   我不禁诧异于这故乡小镇浓黑夜晚所产生的魔力,竟可以让我们睡得如此之好,还能带给我们一清早的活力。
   我俩去吕沟和山坡上转悠一圈儿,回来时尚不足八点。一家人都已起来,饭也已经做好。
   吃着早饭,母亲责怪我俩:坐了那么久的车,回家第一晚上就不多睡会儿觉,没事儿干一大早上的就往山坡上跑,你们也不嫌累!
   儿子却笑嘻嘻地从口袋中掏出几粒自己从山坡上摘的葛荆麻,递到妻手里,说:“妈,我爸说这个葛荆麻是你最喜欢吃的野果,我专门摘几颗回来给你吃!”
   母亲看了,笑骂我俩:您爷儿俩一对“老践刀(乡人俚语,意指某人不干正事,到处乱窜闲逛)”!
   笑骂间,手脚却不停歇,早已端了饭菜在桌上,让我们赶快洗了手、脸,坐下来吃饭。
   吃过早饭,略一收拾,便按了计划中的日程,去串亲会友。未及察觉,一天在忙碌中便已过完。晚上复是说会儿话,站在院子里看会儿月亮和星星,不看电视,亦不玩手机。洗完上床,始才九点。关灯后就又躲进了屋内的浓黑里。
   虫儿们依旧将那鸣啾的歌唱透过窗子送进来,绕在我们的耳际。儿子睡着了,妻睡着了,我看手机上的时间,不足九点半,在空间发上一条早晨出游的感想“说说”,还想细听一下那些鸣啾都属于谁的歌唱,未及分辨清楚,自己却入了梦乡!
   一连几日,都是如此。晚上早早枕着虫儿的歌唱入睡,清晨又早早起来伴着朝霞去南山坡转悠一圈儿,日子过得悠闲而自然。立在南山坡,眺望东山之巅,时机巧合,还可以静看一轮红日初升东山顶上,一任朝霞染红那东方的天。
   回乡的日子最不经数,还未察觉,假期便已过完。别过年迈的父母,踏上归城的旅途,心中纵有千般不舍,却依然要面对自己当初选择了的城市生活。
   回到城里,复又开始霓虹灯与汽车疾驰而过所交织下的生活。各色的灯光扮靓城市夜晚的同时,也将夜空照亮,使你很少会注意到我们头顶是否还有月光。晚上拉了窗帘的卧室,在光与噪音的缠绕里,我们依旧难以睡去,只好躲在被窝里,复又拿起手机翻来翻去。
   无意间和一远方的文友聊天,谈起故乡夜晚的那种浓黑和啾啾虫鸣来,她也深有感触。也说不知为何那样的夜能睡得那么香甜,全然不似城里床上这种翻烙饼般的辗转反侧。我们细探究其原因,归结到一点儿,那便是:农村生活的放松和安然,不用去想上班的事情,不用考虑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用为了工作生活而碌碌奔波。那一刻,你只用躺在夜晚浓黑里的床上,细细去听那丝丝虫鸣,虫儿们会用歌声注满你的睡梦,带给你睡眠的放松。第二天一早,你可以在公鸡的鸣叫声中自然醒来,感受生命和太阳一起升腾。
   最后,她说了一句让我似懂非懂的话:“城市不懂乡村夜的黑!”
  

共 34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采用时间的顺序、对比的方式,用细腻深情的笔墨记录着在故乡的日子,乡村乡土气息浓郁,勾起很多人深藏于心底儿时的种种回忆。作者没有用过多的言语修饰文字,犹如这自然淳朴的乡村一样,随着心情自然流露而运笔,将故乡的一花一草,特别是父母那开心忙碌的身影嵌入文字中,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勾勒出一幅天然浑成的乡村美景图,生动灵韵飘逸,景中有人,人中有景,特别是那伟大的父母已经在光阴的流逝中,留下岁月的斑斓,父母为子女所做的点点滴滴,浓浓的亲情洋溢于文字中,生活气息浓厚,接地气,城市与乡村的鲜明对比,深深触动人心。结尾呼应文题,丰富思想内涵,增添文字艺术美感,文章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字里行间流露着深情,朴实真情的文字让读者产生共鸣,表达作者热爱故乡,深刻感恩感激父母!佳作力荐共赏,感恩老师赐稿!【编辑:蓝色宁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61019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兰芷        2017-01-15 06:31:48
  再次拜读欣赏!恭喜并祝贺老师的佳作获得精品!感谢赐稿!期待更多佳作呈现!问好老师,祝福全家幸福安康,事业兴旺,佳作丰硕!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