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心愿】远去的坝坝电影和电视(征文·散文)

精品 【晓荷·心愿】远去的坝坝电影和电视(征文·散文)


作者:叶华君 进士,10136.8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29发表时间:2017-01-02 16:19:28
摘要:这些往事是那个时代中国农村的缩影,相信我们这一代人永远都不会忘记。

【晓荷·心愿】远去的坝坝电影和电视(征文·散文) 七十年代末的农村,经济萧条,人民生活还很艰苦,精神文化也极度贫乏。偏远的农村里,很难接触到书籍、报纸,人民群众只能通过收听乡广播或是收音机,从而了解外面的世界。
   唯一让人振奋的,是在每一年里,政府的放影队,组织下乡放几场坝坝电影。
   在什么地方在哪天晚上要放电影了,哪怕遥隔三乡五社,消息也会迅速地传播开来。放映的地点一般选择在社里比较开阔的场地,在当天下午,放影队一行人,早早地用一辆小车把影视器械拉到位,忙活着竖起竹竿,支撑起屏幕,屏幕的四方再用绳子拉直。放影的机子安放在距离屏幕的合适位置,师傅便开始进行调试。
   这时候,一些闲着的老人和娃儿,开始上前兴奋地围观。
   为了看电影,即使在农忙季节,人们也会提前收工,回家早早地吃晚饭。不久,三五成群的乡亲们开始出现在夜色苍茫的乡间小路上,像赴一场盛宴。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大人小孩,有说有笑,老人们相互搀扶着,情侣们挽着胳膊,能蹦的娃娃在路上边走边跳,只能蹒跚的娃娃被大人牵着手或被扛在肩上,襁褓中的娃娃被父母背裙兜着,有的甜甜地熟睡了,清醒的睁着眼珠咕噜噜转,好奇地打量着周围。
   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放电影的坝子上,很快汇聚得人山人海,有的人攀爬上了低矮的围墙和树上,甚至挤进了附近的庄稼地里。庄稼被踩踏了,主人在一旁不停的心疼着提醒:“喂,喂!注意点哟,踩到我的庄稼苗啦啊!”到处,煤油灯光影影绰绰地摇曳,电筒光也在不断地闪烁,人声鼎沸。人们一个个的站直挺着腰,激动人心地期待着播映的时刻,热闹的气势不亚于现在的展销会。
   记忆里,我常常兴高采烈地骑在父亲的肩膀上,他扛着我去看电影。电影还没有散场的时候,我却早已躺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电影散场了,我趴在父亲宽阔的肩上,一路酣睡到家。
   在当时,人们的精神需求多么的饥渴啊!那时候,电视机还没有出现在农村,人们对它来说还太陌生。
   村里的徐大爷经常在外开拖拉机跑运输,家里相对富足。他家是村子里最早买电视机的。
   清楚地记得那个傍晚,徐大爷敲开了我的家门,脸上堆满笑容。父母一看是他,连忙招呼,毕恭毕敬的邀请他进屋上坐。
   徐大爷平时乐善好施,哪家哪户在城里买点庄稼用的种子和化肥,他总是热心地帮忙捎带回来;我家手头紧的时候,找他借钱也从来不吝啬。经常,他还会给我一些零食吃,自然,他颇受父母的尊敬。
   徐大爷手一挥,乐呵呵地说:“不进去坐了,说两句就走,我从城里买了一台电视机回来,吃了晚饭你们就过来看哈!”
   “就这样,一定来哟!我还要通知其他家。”徐大爷一边走一边扭头过来又叮嘱,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他急匆匆扭头往邻居刘婶家奔去了。
   我第一听到“电视机”的称呼,扯着母亲的衣角问:“妈,电视机是什么呀?”
   妈回答说她也没有见过,听说看电视就像看电影一样。
   吃好饭,收拾停当后,我和母亲在前,父亲走在后面,开着手电筒给我们照路,踏上了田埂往徐大爷家去。
   徐大爷的家在斜对面,转过一个小山坳就到了。远远地,我看见他家院子的大门口点亮了一个大灯泡,徐大爷徐大娘站在灯下东张西望,随时准备迎接到来的乡亲。看到我们,徐大爷急忙迎上前来,马上向父亲递上一支裹好的叶子烟。
   我知道他家有一条大黑狗挺凶的,怯怯地不敢往前挪步。
   徐大娘上前抱起我,塞了几颗糖在我的手心里,说狗儿栓到屋后的,咬不到人。
   走进院子,晒坝里黑压压的一片,挤得水泄不通。
   徐大爷有点歉意的说,你们来晚了,该挪的东西我都挪出来了,没有坐的了。
   父母反而不好意思了,说没关系,下次来自己带凳子,这样你们也省心。
   父亲背起我站在一旁,两只手驮着我的屁股蛋。我向前张望,前排的一般都是孩子,盘坐在地上,后排的是一排小凳子坐满人,再后面是一排高的木凳子,也坐满了人。正屋的屋檐下,一张桌子上放着一台四方形状的家伙,它后面有两根叉叉(后来才知道是天线),黑白的画面里竟然真的有人在蹦蹦跳跳,神奇的是那东西还和人一样发出声音,能说能唱,能哭能笑,我瞬间深深地被吸引了。
   我们看电视的过程中,电视画面不稳定或模糊时,徐大爷就把电视机上面的叉叉(天线)来来回回慢慢摇动,画面就又清楚了。他们还把炒熟的豌豆或南瓜子放一边,谁想吃就可以自己抓,哪个茶杯里没有水了,他们就赶紧倒热水,偶尔徐大爷凑过来,笑呵呵地递给父亲一支裹好的烟卷。
   在以后的每一个夜晚里,徐大爷家热热闹闹。每当晚饭过后,乡亲们就不约而同地往徐大爷家,早早地等正场的电视节目开始。空闲间,女人们就在屋里的灯光下,拿出随身携带的针线活做,比如纳鞋底啊,织毛衣啊,一边叨着家常;男人们则在院子里站着,蹲着,吧嗒吧嗒地抽着叶子烟,天南地北地吹牛。
   那个时期用电紧缺,农村里经常停电。为了不扫大家的兴,徐大爷找师傅改装了电视,备了一个蓄电池,遇到停电的时候可以应急播放两个小时。那时候的电视剧,不像今天这样每晚都连续播出。记得播放连续剧《霍元甲》,只有周六晚上才有两集,这次看了就得期盼下一个周末的到来,真的望眼欲穿。为了让乡亲方便了解电视节目信息,徐大爷还花钱订了一份广播电视报,用夹子夹好放在他的大门口旁,供乡亲们翻阅,及时了解节目信息。
   那时候的电视机,只能单一的接收一个频道,为了多接收频道,心灵手巧的徐大爷用铝线绕了一个十字圈圈做了一根室外天线,把它安装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乡亲们也热心地去帮忙把竹竿高高地立起,绑在徐大爷家后山的一棵大树上,经过调试多收了一个频道。那时,正值那个频道在热播黄日华、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精彩的电视节目吸引得人们如痴如狂,一到晚上,徐大爷的院落里,门庭若市。
   我们几个读书的孩子遇到周末放假,白天也越来越爱往徐大爷家跑,想看电视啊!可是大人忙,徐大爷跑车很多时候白天不在家,而徐大娘也有几亩田地要种,我们就跟在徐大娘的屁股后面寸步不离,抢着帮忙干活。徐大娘当然懂得我们的心思,收工后带我们回家,她不仅打开电视给我们看,而且还给我们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
   后来,陆陆续续的,农村的电视机有了第二台,第三台,第四台……,往徐大爷家看电视的人慢慢少了,徐大爷家渐渐冷清了。
   再到后来,我家也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我也不去徐大爷家了。
   我渐渐地长大,徐大爷却老了,皱纹像刀刻般的在脸上,头发全白了。他也不开拖拉机了,一直闲赋在家,他门前的几块菜地,被他打理得一年四季都绿油油的。
   我放学从他门口过的时候,只要他看见我,总会主动地招呼:“君娃子,又长高咯!来我家看电视嘛!”
   每次,我摇摇头说,我家有电视了。
   他明显很失落,习惯地叹叹气:“也是哈,日子好了,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了!”
   这个时候,他往往话锋一转,“那大爷给你一些菜,很新鲜的!”
   紧接着,他几步迈脚到地里,急急忙忙地弯下腰扯点芹菜或莲白之类的蔬菜。他身子已经不稳了,奔向我的脚步有点踉跄,也许怕我拒绝,他使劲地往我怀里塞。
   岁月悠悠,我读高中了,住宿在学校难得回家,见到徐大爷徐大娘的时候越来越少了。
   那年暑假回家,我经过徐大爷家门口,只见大门紧闭,门上的大锁早已绣迹斑斑。回想当初他家热闹的光景,已然恍如隔世,我的心里无限苍凉。听父母讲才知道,徐大爷因病去世,徐大娘被儿子接去了外地。
   我又一次来到徐大爷家门口,伫立着,沉思着,久久不愿离去。遥望后山的那棵大树,当年电视机的天线,依然孤单单地蛰伏在竹竿上,默默地凝望远方,仿佛诉说着昨天的故事。
   突然,耳边似乎有轻轻的呼喊声:
   “君娃子,又长高咯!来我家看电视嘛!”
   “君娃子,大爷给你一些菜,很新鲜的!”
   我浑身颤抖,一阵酸楚袭上心头。
   仰望天空,我的泪水扑簌簌地滚落下来,滴进了脚下的黄土里。
  

共 31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棒的作品,结尾令人潸然泪下。作者写到七十年代末的农村,没有任何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电影是唯一的娱乐,每年政府提供的那几场电影放映让所有人翘首而盼,是那个时代所有乡村的记忆,只一声吆喝,便能汇聚那三五成群的乡邻,打着火把的、趁着月色的,挽着手的情侣、骑在父亲肩头的孩子、亦或是熟睡于母亲怀抱的人儿,都是经历过的人特有的温暖记忆。而后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热心的徐大爷在电视机买回来的第一天就逐户的通知,邀请乡亲们去自己家看电视。铝线做成的天线,绑在长竹竿上,再稳稳地固定在房后的树上,门庭若市的院落,更是这个小村子所有人的精神食粮。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村里不见了放映队,也没有人上徐大爷看了,老夫妻只能自己感慨,失落的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有感触,没有华丽的辞藻,朴实中却饱含细腻的情感,深深的唤醒了我们对童年时代的记忆。感谢老师的分享,期待更多新作。【编辑:清粥小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04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7-01-02 16:32:04
  “父亲背起我站在一旁,两只手驮着我的屁股蛋。”不经意的小细节,透露着深深的情感!在怯于说“爱”的年代,何处不是藏着深深的爱?父爱深沉而内敛,在老师笔端,我们同样感受到了。新一期的征文开始了,预祝老师取得好成绩。
回复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2 16:47:10
  谢谢老师,辛苦了,多余的话不想多说,只一句,编按很到位很精彩!至于我表达的这份情感,我也不想多说,一切尽在文字里了。相信同时代走过来的朋友看了,会有很深的感触,找到共鸣!再次感谢老师的辛苦,祝新年快乐,事事顺心!
2 楼        文友:你猜        2017-01-02 17:05:38
  欣赏老师佳作,祝创作愉快。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2 17:06:37
  感谢猜老师的鼓励,遥握,祝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3 楼        文友:蓝色宁静        2017-01-02 19:15:05
  老师朴实的文字里总有一抹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细腻的感情氤氲其间,让人读下来回味悠长。文字的画面感很强,真实地还原了那段历史,让人触摸着温馨而怀念。
你若贵,一切贵。
回复3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2 20:09:03
  感谢老师一如既往的肯定和鼓励,献花,么么哒!
4 楼        文友:零余者        2017-01-02 19:49:29
  欣赏老师佳作!
一个九零后,拥有七,八零后的思想。
回复4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2 20:09:41
  谢谢老师,祝新年快乐,多出佳作哟!遥握!
5 楼        文友:蓝色宁静        2017-01-02 20:05:42
  文中徐大爷的形象典型,突出那个年代邻里友善、和睦,人与人之间那份简单、真挚的情感跃然于笔尖,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改善,人与人之间渐渐疏远,徐大爷前后心理巨大落差的描写,道出人性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份感触直戳心窝,值得反思,告诉大家:做人不要忘本,不要被物质金钱蒙蔽真诚善良的本性,不要忘记初心!在享受美好幸福生活的同时,要记得惜褔知福,记得感恩!朴实的文字细腻真挚的情感,透着灵韵,栩栩如生还原那个年代农村百姓最为真实的生活状态,蕴含人生哲理,拜读学习老师佳作,祝老师新年妙笔生花,佳作连连!
你若贵,一切贵。
回复5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2 20:10:56
  点评很精彩,也直戳我心窝,非常佩服,谢谢老师,祝新年快乐!
6 楼        文友:青梅子        2017-01-02 23:00:10
  无忧的时光再想起,一幕幕清晰往事恍如昨天,温馨不减。欣赏佳作!
回复6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3 05:34:52
  谢谢青梅子老师点评,我这篇文章的取材和立意感觉比前两篇更好些,可以说写的是一代人的记忆,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历史烙印。祝新年快乐,心想事成!我昨天给你编辑的那篇《老街》感觉写得不错,希望老师再接再厉,写出更多精彩的文字,祝创作愉快
7 楼        文友:梦幻成真        2017-01-03 14:35:01
  看了老师的文章,文笔细腻,让人深有感触,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会有更美好的心愿,问候老师,新年快乐!
回复7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3 15:19:56
  那个时代永远在我们的记忆中,结合今天看世间多少的浮躁,人与人之间已经难以寻找到当初的淳朴了。我很思念那段时光,越穷的日子里越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质朴,融洽。感谢老师到访,敬茶!祝老师新年快乐,多写佳作。
8 楼        文友:路焱        2017-01-04 02:06:22
  欣赏老师佳作,总有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老师细腻的情感和朴实的文字,常常勾成一幅很美的画面。让人回味无尽。问好老师!祝安!
让有限的生命活到极致,生命无悔!
回复8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4 05:44:39
  也问好老师,新年快乐,幸福么么哒,佳作多多!
9 楼        文友:你猜        2017-01-04 17:31:34
  祝贺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9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4 17:34:05
  谢谢猜老师鼓励!
10 楼        文友:零余者        2017-01-04 19:54:20
  祝贺老师精品!
一个九零后,拥有七,八零后的思想。
回复10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4 20:10:08
  谢谢老师,祝你也写出更多佳作,祝创作愉快,新年快乐!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