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徐老汉和牛老汉和徐阿婆

精品 徐老汉和牛老汉和徐阿婆


作者:丫丫小红帽 布衣,44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462发表时间:2017-01-05 23:04:58


   天刚刚亮,徐老汉就从炕上爬了起来,下炕,穿鞋,对着悉悉索索穿衣服的老伴徐阿婆说了声,我走了。然后没等她应声就出了屋子去后院解手,解完手,他没再进屋子,就径直去往麦场。
   麦场离得不远,在他家屋后,也就近千米的距离,他天天走那段路,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叫牙长的一截路,闭着眼都能摸着去,因此没走几分钟,他便到了。
   他到了,牛老汉还没到,麦场里空荡荡的。
   可也不是空荡荡的,还有麦草垛呢。草垛也不多,远近加起来也就十来个,全都低矮破败,东倒西歪的,没有一点高大威武的样子,顶多算个草堆而已。新草垛根本没有,新草垛怎能见到?这几年,碾湾村根本没人再种麦子,都种蔬菜,田地里矗立的是一座座高大的蔬菜大棚。麦子几乎绝迹,新鲜的麦草便罕见了,这些老草垛想当然的就成了这里的土著居民。这会,它们刚刚才从梦中醒来,正迷不楞登地瞅着徐老汉呢。
   徐老汉也在瞅它们。看着它们,徐老汉倍感亲切。除了亲切还有兴奋,那是因为,他每次站在这里,瞅着这些堆在地上的草垛,都会觉得它们的模样,怎么看,都像是村子里那几个面孔焦黑,穿戴臃肿,或蹲或站地聚在这里晒太阳聊天的老汉。
   他觉得像,牛老汉也觉得像。
   牛老汉还指着一座高点的草垛说,这是你,又指着矮点的说,这是我。又指着一个馒头状的草垛说,那是刘老汉。当时,他边说边走过去,走到那个“馒头”跟前,当着许老汉的面,叉着两腿,大大咧咧地给上面浇了一泡尿尿。徐老汉笑他越老越没正形,牛老汉谑笑着说,你知道个啥?这草垛子是刘老汉,我在报仇呢。
   刘老汉和牛老汉是亲家,牛老汉的二女儿嫁给了刘老汉的大儿子。因为娘家近,回家频繁了些,刘老汉便疑神疑鬼说牛老汉女儿把家里东西偷着拿回娘家了,他挑唆儿子将牛老汉女儿痛打了好几次。老汉知道后,气得不行,却也无奈。有了机会,把草垛当成刘老汉,他当然要好好出气。
   徐老汉知道这些,所以看到那个馒头垛子,想起那天牛老汉的举动,心里就忍不住地笑,他总觉得76岁的牛老汉太像娃娃。
   实际上不光牛老汉太像娃娃,79岁的徐老汉,给人的感觉也像个娃娃。他虽然脸上黑乎乎的沟壑纵横,但精气神却没有那种暮气沉沉的垂老感,而是越发健朗。他整天乐呵呵的,一副吮着小白兔奶糖的孩童那样的神情。他的儿女们说这是因为他身体好,没啥毛病,村里的老汉说这是他家的光阴好,儿女对他孝顺的缘故。但其实说来,不光这些,真正让徐老汉洋洋得意的是三年前那件意外之事。
   三年前,村里杨老汉的二儿子杨虎衣锦还乡。因感念家乡水土的养育,为报答乡亲,便很慷慨地出资为村里修了水泥路,翻修了乡中心小学校舍,还将破旧的老方神庙拆了进行重建。杨虎从村里出去多年,一直在香港做生意,是个大老板,村里人对他的善举,赞口不绝。
   没想到的是,庙建成后,杨虎提着两罐龙井来拜访徐老汉了。
   徐老汉当时真是受宠若惊,惶恐不已。
   杨虎很诚恳地说,他想请徐老汉掌管庙门钥匙,每天为菩萨上香,清扫庙堂,管理布施等事情,以祈风调雨顺,生灵安顺,让乡亲的日子更加红火。
   他还解释说,他修庙是给整个村子,不是给他自己家,他父亲杨老汉看管庙堂的话,村里人会觉得生分。而徐老汉身体硬朗,为人耿直热心,家离庙里很近,最合适看管庙堂。
   徐老汉刚开始有些犹豫。他性格倔强,固执,比起村里其他老汉,是个不太迷信的人,他平时对神啊鬼啊的东西没多大信任,更很少去亲近,现在听说看庙门还得管理香火布施钱,便有些发怵。
   徐阿婆忙劝他说,侍候神的活可是好活,不光是为村子,更是为儿孙后代积福攒德。香火钱,只要把心放端正,不往自己家里拿,用多用少,一分一厘划在账上就行了。
   徐老汉就想,对呀,能为儿孙积福呢,是件好事。何况杨虎这么大的人物来家里了,好歹要给面子。但,自己不识字,两手画不出一个八字,怎么能划账呢?这时,他就想到了牛老汉,牛老汉是他好朋友,生产队时当过会计,正好可以叫上。
   徐老汉便对杨虎说,看管庙堂最好能有两个人,一来有事可以商量,二来可以相互监督,三来热闹点。
   杨虎问谁合适?
   徐老汉回答:牛老汉。
   杨虎就又提着龙井茶去找牛老汉,牛老汉非常乐意,痛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两个老汉揽下了这活。他们感到无比荣耀。
   为了将这活做好,俩人约定要风雨无阻,坚持到底,不能让村里人看笑话。因为方神庙是在旧址上建成的,位置还是在麦场的东南角。所以,三年来,两人就像上班一样,每天早上在麦场汇合,然后一块去方神庙。到了庙里,一个上香,一个献贡,一个扫地,一个抹桌子,配合的非常默契,做得非常认真。
   村里人因此称他俩为庙官。
   对徐老汉来说,当了庙官,能和牛老汉天天见面,一起去做神圣的事业,一起消磨时光,真是莫大的欢喜。
   今早,牛老汉还没来,他自然要等。而对于等牛老汉,他的内心有着孩子般的欢悦,单纯和殷切。
   这会他已走到牛老汉撒过尿的馒头垛前停下,把身子转向牛老汉家的方向,朝着麦场外的大路上张望。他本个子高,身子瘦,脸面清癯,又穿着件灰褂子,所以远远看过去,身形和姿势都像是个大清早赶来麦场玩耍的青涩少年——而这个少年正热切地盼着他的伙伴快快到来。
   望见牛老汉出现在大路上。徐老汉的嘴角抹上了笑。牛老汉就那样前倾着瘦削的身子,勾着头,眼睛盯着地面,老牛一般,一步一步数着脚步,踏踏实实地往来走,那样的姿势是被架子车塑造成的,也是被岁月的风霜吹斜的。徐老汉从牛老汉身上,看到了光阴对人的摧残,心里倏地漾起一丝痛惜。但是,嘴角的那抹笑依旧冲着牛老汉牢牢挂着。
   待牛老汉走近,他笑嘻嘻地说:“他牛爸,你刚走路的姿势气昂昂的,像个半搭小伙啊。”
   牛老汉慢条斯理回他:“那你得抓紧给我找房婆娘”。
   “哎吆,看看你,满嘴没个硬气牙,还想吃那黄花菜?”徐老汉冒高了声调。
   牛老汉怪嗔道:“你真老糊涂了,用牙做啥?下边那家伙闲着吃干饭呢。”
   “嘿嘿,我说你个二杆子。”徐老汉笑的欢,“那你要个咋样的?”
   “俊的。”牛老汉头一歪,一本正经地说。
   “俊的啊?嗯……那就只有黄二楞家的老母猪了;毛毛的一对大花眼睛,全村子属它最好看啦。”
   “咦,你才是二杆子呢。”牛老汉大笑不止。
   这样,算是汇合了。两人一路抬杠朝庙里走去。
   到了庙里,进了内殿,他俩停止了说笑。徐老汉从案头上拿起三炷香,准备点着,牛老汉却走到跟前,拿肩膀顶他一下,低声嚷道:“我来上香,你的手挖过裤裆,有骚臭味,会熏着菩萨的。”说着,夺过香,拿火机点燃,朝着菩萨躬身作揖,然后将香插在了佛像面前的香炉里。
   徐老汉没有争扯,微笑着看牛老汉上香,然后拿起笤帚扫地,嘴里小声回敬他:“我挖我自己的裤裆,又没挖你的,你那裤裆才真是骚臭呢,沤过大粪的。”
   牛老汉这会悄然无声了。
   他在供桌前跪下,弯腰叩头,然后一脸严肃地对着佛像说:“菩萨在上,昨晚我家老二新买的一副水桶被人偷了,求您老人家施展威力,让那贼醒悟将水桶还回来。”少顷,又说:“菩萨,我家老三养的母猪怀了一肚子猪娃,从昨天下午开始生,一晚上都没生下来,怕是难产;您老人家发发慈悲,拨弄拨弄,让它顺顺当当生。”然后连连地叩头。
   徐老汉噗通笑起来,扭身朝着牛老汉道:“你个超(傻)老汉,猪娃生不下来,还不赶快去请兽医,求菩萨有啥用?哪有那么灵验的神灵,全是哄人的洋相。它就是个泥塑的,能跑去给你帮忙?不顶屁用的!”
   牛老汉猛地转身,气咻咻蹬着徐老汉:“你个半吊子,快闭住你个嘴,菩萨听着呢,你乱说啥?你咋总是这样?前头作揖,后头放屁,不怕拉肚跑稀?不怕你的老骨头……”
   牛老汉话语低沉严厉,脸上板着认真和严肃,徐老汉一看惊愕不已,但他当即就明白过来了,牛老汉之所以这么在意自己在佛像面前的言语,是怕他闯下祸端。
   牛老汉是谨慎了一辈子的!
   徐老汉刹那间有些感动,也有些惭愧。
   牛老汉还没起身,对着佛像叩头,然后说:“菩萨,求您原谅我这个半吊子老哥吧,他心直口快,胡言乱语惯了,其实他心底不坏,是个好人。”说完,拜了三拜。
   徐老汉的心一下子颤悠起来。“他其实是个好人。”这句话隔了几十年后又响在耳边,那时,牛老汉用这句话救了自己,如今也是在替自己做辩解。人这辈子做个好人实属不易,而自己粗喇喇……徐老汉忽然鼻腔泛酸,胸中涌起热流。
   他想起了牛老汉当年跪地的一幕。
   那是联产承包初期,当时,村里人因为刚分了地,都欢天喜地的。大家种糜子谷子,种菜种粮,种瓜种豆,热情高的像火焰。徐老汉那时正值年轻,他也种这种那,该种的都种上,特别高兴,结果脑子发潮,给自家门前的一溜地洒上一把花籽。谁知那家伙并不是“花”,两场雨过后,竟渐渐露出了罂粟的眉眼,枝干婷婷的,结了青骨朵,开了花,花开得粉彤彤,红艳艳,美得像天上的云彩。徐老汉欢喜地不得了,牛老汉见了却担心,他劝牛老汉:“我的超(傻)子哥,赶紧拔了,那是大烟,恐怕不能种。”
   徐老汉不以为然:“图个高兴嘛,还能犯法?”
   他不舍得拔掉那些美丽的花。
   谁知不久,祸事真的来了。
   一个挑着货郎担的来村里做买卖的外乡人,看了那美丽的花后,认得是大烟,跑去派出所告发。结果,警车呜呜地很快就到了村口。警察询问几个村民,并让他们带路,村民怕惹是非,都说不知道。警察要找老队长,老队长正好和牛老汉、徐老汉,还有另外两个老汉在树底下抽着旱烟喧荒,村里腿脚快的人跑来告诉消息,几人都给吓傻了。老队长站起来,看着不知所措的徐老汉,纠结万分地说:“抓头的事,我怕是得去和警察打个照面,不去不行。”
   徐老汉脸上一片煞白,他瘫在地上,说不出话。
   牛老汉听了,“噗通”一声朝着队长跪下,恳求道:“我的队长爷,千万不能啊,咱一个村子的人,不能让警察把他抓走,抓了他,家里的老人、婆娘娃娃咋办?你是了解的,他人粗糙,但心里不坏,是个好人。”
   老队长急气地说:“人家把铐子都拎来了,你说咋办?”
   “队长爷,你老人家就倚老卖老,装聋作哑一回,你去给他们带路,带到咱庄子东头子的野苜蓿滩,让他们转上一大圈,磨蹭些时间,这边,我们叫上些人去他家地里把那东西给拔了。”牛老汉恳求道。
   听牛老汉这么一说,老队长镇定了许多,他说:“诶,你说的对,咱一个庄上的,不能让他坐牢。”
   看着队长走了,牛老汉一把揪起瘫软在地的徐老汉,赶紧往那地里跑,半路上又拽了三四个庄里人。到了地里,大家七手八脚,连铲带拔,不消一会,将那地里的大烟给清除了,拉到码头,扔进了河里。
   警察最后找到徐老汉家时,地里干干净净的,啥也没有。没有事实证据,徐老汉得以免除刑事责任。
   事情平息了,牛老汉跪地的背身刻在了徐老汉的心里。从那后,他信牛老汉信到了骨子里。他把牛老汉既当弟弟,又当哥哥,既惜疼又对他佩服。只是这样的心理,他藏着,羞于对任何人说起。
   现在,看到跪在佛前为自己求情的牛老汉,他内心充盈的是那种被细细的热流冲抵的情愫,这种情愫难以抑制的让他的浑浊的眼目泛起一抹潮光。
   牛老汉已经站起身,向他瞪着眼睛:“你呀,你个糟老汉,一辈子不改你那莽撞样!”
   徐老汉的内心还浸在那份柔情里,他喃喃地说:“等我睡到木房子就改了。”
   这是句绵软又略带伤感的话,从徐老汉沙哑的嗓子里出来,宛如秋雨中弥漫开来的清冷和凄凉,濡染着牛老汉,使他一时间变得黯然无语。他默默地拿起抹布擦拭起摆放佛像的长条供桌。心也幽幽地沉入了一片寂静之地,脑子里出现了那座木房子。
   木房子,他有,徐老汉也有,很阔气。是两家的儿女合伙从甘南藏区买来柏木,请的同一个工匠做的。这样预备着已经七八年了。可预备就意味着木房子在等他们。
   两人忽然间都有些淡淡的感伤。
   打扫完庙堂后,两人回家。半道上,徐老汉对牛老汉说:“走,上家里过瘾去。”
   牛老汉笑着说:“诶,这会真谗了呢。不过,今就不去了,我得回家看看猪娃下了没有,十五我再去过瘾吧,你给老嫂子说一声。”
   十五,是指农历十五。在民间信仰里,农历初一和十五是神的日子,比较吉祥,所以,在这两天,去庙里上香,献贡,祈愿的人比较多,庙堂的大门要一直开着。徐老汉和牛老汉几乎整天要守在庙里。那样的话,一般守到下午,牛老汉就会到徐老汉家,和徐老汉一起过瘾。
   过啥瘾呢?过旱烟瘾,罐罐茶瘾。
   这两种瘾,大西北的各个乡村,凡是上了点岁数的老汉几乎都有。瘾是如影随行的,随时会上来,过瘾便成了老汉们每日里不厌其烦要做的功课。

共 19192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徐老汉是幸福的,有一个疼爱自己一生的老伴徐阿婆,有儿女巴心巴肠的孝顺;还有一个情同手足的兄弟牛老汉,知心知肺地相互关心关照,一路同行。“老朋友,老伴,还有茶香,天暖,这是人间最美的享受”。徐老汉就这般享受着,并乐在其中。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误会,硬生生地将三个老人逼进了生活的死胡同。牛老汉意外撒手人寰,徐阿婆委屈含悲而去,而饱受折磨的徐老汉,也最终定格于“那是一团黑影,像一截木桩,像一块石头,又像一蓬芨芨草”的孤单。读罢该文,不禁唏嘘而叹。当前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老龄人的生活、健康倍受关注。但老龄人的情感需求、精神状态,似乎鲜有所及。小说中的误会,在青中年人看来,算不了什么;甚至可能称不上是道菜。然而,因老龄人思想思维已不再那么活跃,甚至还有些自我封闭;与人交流沟通渠道变得狭隘;特别是涉及一些道德、颜面的事情,更是固守陈腐,难越雷池半步。这就给整个社会提了个醒,关爱老年人,不仅是生活、健康那么简单,更应该加倍关注他们正常的精神需求;勤于与老年人交流沟通,时刻洞察他们内心思维并加以开导释放,使其“没心没肺”“不为所动”,或许会有所获。好文。点赞。倾力推荐共赏。【编辑:古月银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06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古月银河        2017-01-05 23:05:54
  小说中的误会,在青中年人看来,算不了什么;甚至可能称不上是道菜。然而,因老龄人思想思维已不再那么活跃,甚至还有些自我封闭;与人交流沟通渠道变得狭隘;特别是涉及一些道德、颜面的事情,更是固守陈腐,难越雷池半步。这就给整个社会提了个醒,关爱老年人,不仅是生活、健康那么简单,更应该加倍关注他们正常的精神需求;勤于与老年人交流沟通,时刻洞察他们内心思维并加以开导释放,使其“没心没肺”“不为所动”,或许会有所获。好文。点赞。问好作者,远握致安。
差不多共和国同岁,历经大跃进、文革、改革中沦为下岗失业人,闲来无事码点文字,消费时光,见证沧桑。
2 楼        文友:丫丫小红帽        2017-01-06 08:51:43
  谢谢古月银河老师夜半辛勤的编辑,老师辛苦了!敬茶问好!能得到古月银河老师的点评是莫大的荣幸和鼓励!谢谢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