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 怒视(微电影剧本)
编剧:郑英豪
时间:二零一六年
地点:宿松洲上胖丫家门口
人物:胖丫、县长、奶奶、乡长
背景:洪水肆逆,一望无际,堤坝困固,风平浪静
奶奶(颤颤悠悠望着画面,上
(发愣……后
这要是在过去……
【画外音】(童谣:“洲上、洲上,门对大江,三粒卵黄豆,吊儿郎当,一声破坝,代哭细吭,驮床破絮,家家逃荒,逃到那里?唯有后方,后山虽然很少有,还要把亲戚接到城门口。”
万恶旧社会,破坝水一片,逃荒和要饭,死人天天见。
【画外音】惨啊!
五四发大水,国力顾不全,有心拯民苦,无力能回天。
【画外音】无奈!
九八大抗洪,军民心一同,个个齐奋斗,损失最少中。
【画外音】欣慰!
今年特洪魔,政府运筹握,上下同一心,洪逆莫奈何!
【画外音】欣喜!
胖丫(拖鞋、赤脚光背、双手插后,面朝洪水,上
(手指
哼!
都是洪魔惹的祸,丢尽洲上人的丑。
宗辈代哭细吭驮床被,祖辈拖儿带女上许山。
惨景不能睹!
现如今……
【背景画面】启:《兵蛋蛋、男子汉》“去年我还是妈妈的宝,张口就要妈妈做的饭……”
我要长大做巾帼,学学兵哥男子汉。
县长(巡堤,上
(见此一幕,马上拿出手机“咔嚓、咔嚓”两张
胖丫!洪水,不怕!
胖丫:不怕!有党的政府英明领导,有军中兵哥哥齐心奋斗,有乡村干群齐心协力,人定胜天!再不会出现“洲上、洲上,门对大江,一声破坝,代哭细吭”了!
县长:是吗?真棒!
胖丫:耶?大家都去抗洪了!看——(手指)后湖围闹热一片。你、你一个人,看样子是个当官的,你不会是出来躲懒的吧?
奶奶(一眼认出,惊喜
是县长!我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的。
胖丫:我不管是县长、乡长!村长、组长!大家都在抗洪,他不抗洪,就是躲懒!
乡长(急找,上
县长!您在这儿呀?
奶奶:胖丫!真是县长呢?
胖丫:哼!不做事,就是躲懒——
乡长:胖丫!县长是来巡堤的,不许乱说。看看哪里堤坝牢不牢!哪里堤坝靠不靠!
胖丫(喜形
真的——
县长(轻轻蹬下身,拿出手机
胖丫!照片上的人是谁?
胖丫(笑了
我——
县长:我巡堤到这里,看到你人小鬼大的,怒视洪水,霸气十足,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就灵感一动,留下这美好一瞬!
胖丫:是吗?真好!
县长:我要把你发到网上去,并附上“小小的,你望着洪水,我们望着你,守护着你,每一个你”。肯定会走红网络!
奶奶:我们的胖丫也能上电视了!她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也能在网上看到她了!
胖丫(蹦跳
啊!县长还能为我照相罗!
县长/乡长/奶奶(同声欢笑
我们的小胖丫要走红罗!
(完)
诠释:
宿松2016年特大洪水,宿松上下干群及部队子弟兵都投入到了这一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新闻报道时新,网络传闻时异。自时任宿松宣传部长金玉先生的手机照《胖丫》走红网络就很有想法以此抗洪为背景、以此材料为素材写一篇短剧来歌颂抗洪、弘扬正能量。
小剧《怒视》取其照片的内容和留下的文字开始遐想——
洪水肆逆、一望无际、堤坝困固、风平浪静。这是任何一个有经历的老人看到这样,他都会有一种联想。胖丫的奶奶就是在这“这要是在过去……”之中一员。奶奶自然就会出场了。“童谣”这时马上出现,很自然是作主人翁胖丫上场的铺垫,也增加宿松地域文化的元素和更符合发大水时、后山人(经常唱)取笑洲上人(不愿说)的那段童谣。胖丫是洲上女孩,她不是一般女孩,她有她独到思想,她看到发大水和发大水时为家人带来的现状,自然恨发大水,但“童谣”又戳到了他们洲上人发大水时的痛,所以她更恨发大水。奶奶的一幕幕电影,场外一句句道白,正证实了实情,也渲染场内场外互动的气奋。胖丫听到这、就不得不出场了:奶奶一句一句诉说和她们洲上人有了党的靠山的实事,她有底气了,有勇气了,她要在这时发泄出来,所以就站出来,“哼”望着洪水、蔑视洪水、恨洪水,是洪水惹的祸,丢了她的脸,她更“怒视”洪水,“怒”是愤怒,“视”是注视。她更有信心,“现如今……”这时背景音乐画面就该出场了,激发她更有信心,“我要长大做巾帼,学学兵哥男子汉”。
戏到这里不节外生枝,戏就没有戏了。这时正好县长巡堤,看到这一幕,是平时的爱好?是灵感的触动?反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女孩,我一定要留下这美好一瞬!并问:“胖丫!洪水,不怕?”胖丫前面交待了,是很有思想的女孩,回答干脆利落,并说出了“不怕”的理由和不再出现“洲上、洲上,门对大江,一声破坝,代哭细吭”的信心。她为什么丢掉“三粒卵黄豆,吊儿朗当”呢?这不说大家也知,这就是后来胖丫有奇想的独特之处。县长看到的情形和胖丫说的话,自然就会“是吗?真棒!”的反问和赞许。
戏到这里,要想有戏下去就又要节外生枝了。戏要制造矛盾,引起误会,再解决予盾,消除误会就又有戏了。胖丫是一个特别的女孩,孩子所思的、所想的都是真的,天真无瑕的,童言也无忌。“大家都去抗洪了……你不会是出来躲懒的吧!”这很容易从一个很特别的孩子口里说出来,也是现实。一个孩子说大人“躲懒”,做孩子大人的奶奶自然要过问,这不能乱说,一看此人象在电视里经常看到的县长,说县长“躲懒”那可就不是小事了!就提醒是县长,意为不能乱说。后面胖丫的回答更能符合胖丫的性格,“我不管是……就是躲懒!”
这时就又要来个一波三折——乡长寻县长就该出场了。在这严竣时刻,县长出来忙哬,乡长能静闲吗?看到这一情景,是乡长表现的最好时机。他要来圆这个场。县长对误会,他这时更要显大度,特别是对一个孩子,这任务就是乡长的了。乡长一证实,奶奶更相信是县长,这话更不能讲,胖丫还更来劲了、更牛了,第二个“哼!”就又出来了“不做事,就是躲懒!”这是对社会怪现象的“哼”。这时乡长说出实情,天真的胖丫“真的——”县长这时才能真正证实,这就是县长的高明之处。更高明之处他不是直说,而是间接说出“我巡堤到这里……留下这美好一瞬”。谁不感兴趣别人关注自己的事?胖丫也学着县长一开始赞许她的话,也来了一句“是吗?真好!”。“是吗?”是对县长的反问,“真好!”是对县长为她照像的自慰。县长再进一步说出他真正想法,奶奶高兴了!胖丫高兴了!大家都高兴了!这就是小剧的真正高潮,真正目的。这种高兴是建立在当官的与平头百姓身上,是建立在当下“留守儿童”与“打工者”拉近距离的平台上,当然大家都高兴,胖丫“红”了,弘扬正能量的精神就体现了。
剧本是一剧之根本,导、演人员要完全理解编剧当初写此剧本的中心思想来唱、念、做、打、眼、身、法、步,而这一切又必须是唯美是图的。记得有一位著名导演,他看中一个剧本基本上不改剧本中一个字,真要改就与编剧商讨才使得他很成就——人民网上17年元月7号看到的,现找不到了。我的意思谁看中了我的剧本,最好不要轻易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