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舟】人心如水(随笔)
吴秀波、汤唯主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男主人公说“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竹枝词》,大约写的是人心难测,无风起浪。
我倒更赞同人心如水的说法,因为,水是自然界最为柔软的东西,最具可塑性,也极易变化。云蒸霞蔚,白露为霜,水性杨花,说的都是水的变化无常。世间有“人心昼夜转”的说法,以水类比人心,我觉得再恰当不过了,人心向善向恶,水亦有浑浊清澈之分,两者大体相当。至于刘禹锡为何不说“人心如水”,可能与当时没有工业污染,没有人类向大自然疯狂攫取后带来的沙尘暴和雾霾,所见的水都澄澈透明,了无尘埃,不然,他断不会有“人心不如水”的怅恨。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管何时,追求人心向善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一种长盛不衰的正能量。每每听到看到反映人心向善的故事,我的心都会为之一振,那些感人的瞬间能我在寒冬里也能感觉到春风拂面,暖意融融。可是,我不得不说说有些事,有些人——当然,我不想去重新揭开人们心灵上的疮疤——单从扶人而言,南京彭宇、西安张衡、天津许云鹤、重庆初二学生万鑫、肇庆青年阿华、如皋殷红彬……当一个个好人主动扶起摔倒者却反遭讹诈,甚至欲哭无泪,当一毕业于南京某著名大学法学硕士的法官判决时说“不是你撞的人,你为什么要扶”的混蛋逻辑时,不知被讹的好人心痛若何?有人戏言“扶不起”,无奈乎?讽刺乎?且不去谈论这些了。
有的人其心不一定有动物单纯和美丽,譬如狗。这就是我最近创作系列小小说《人与狗》的起源和动机。我已写出《你的爱,狗懂》《你还是人吗》《军犬黑隼》《你得学狗叫》,其中前两篇相对成熟,构思和故事我都比较满意,与前不久创作的《暗影里的卖菜人》《锁》《请抓紧落实》《大师阿甲》等虽有所不同,但大体都反映了世间极个别人的人性,虚伪、狡诈、奸猾、肮脏。《人与狗》系列小小说中,我重点塑造其中的主人公狗,忠诚、善良、敦厚。世间有的人和狗相比,距离甚远,恐怕有的读者一定深有体会,这就是现实的严酷和无情。《军犬黑隼》我则是放在战争的大背景下展开,计划写得稍微长点,当然,最多是短篇小说。力求写出一点内涵来,不单单揭露战争的残酷,狗的博爱与向善尽现其间。
而有的人,很难也不愿做到一心向善,淳朴有爱。我的文字所要呈现给大家的恰恰是这些,人心与人性,道行与道义,美与丑,善与恶。
我将“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分开了说,上面我说的前半句,下面我再说说后半句。这“等闲”的,可不是“识得东风面”,而是人的面目了。“平地起波澜”,有点无风起浪的意思。可平地哪来的波澜,细想之下,就滤出点“煽风点火”的味道了。可是,刘禹锡何以说出这样的话?
看看历史就可以瞧出点东西。永贞改革失败后,刘禹锡屡遭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放逐,二十三年对于一生不可谓短了(刘禹锡活了71岁)。命运多舛,世路维艰,人心凶险,是以发此愤世嫉俗之言。让诗人刘禹锡愤愤难平的,就是那些惯于兴风作浪、无事生非、陷害无辜的无耻之徒屡屡得到重用,于是,他用自己手中的笔墨,抒写自己心中的情感。这也是世人常说的“文以载道”。自古以来,写诗填词赋曲的文人写的都是自己的经历和生活,而非空穴来风,闭门造车。翻开李白陆游白居易、苏轼柳永李清照,乃至元曲四大家的履历,大抵可以看出这一点。
曾有一位好友对我讲述这样一件事,说他所在的单位有个同事,工作水平一般,但他有一长处颇得领导喜爱,那就是玩弄隔墙有耳的本领,有事没事打打小报告。朋友说时一脸愤慨和惊愕,颇有鲁迅笔下“人心惟危”的质疑。这类人,估计谁都会见过,以正常的时间专注不正常的工作,用正经的面孔经营不正经的事业。这就是我创作杂文《哈巴狗的脸谱》的由来。
实际上,“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说的是一回事,人心。我分开了说,不过是为了方便阐述自己的观点,起初一孔两线,最终合二为一,那就是人心如水。每个人的心都和水一样,水质有优劣,清水、净水、污水、浊水,人的心便也这样了。不管怎么样,自己保持一份善心,那你便活在一片净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