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云】年味中的母亲(散文)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越来越近,心里多了几份忧愁和烦恼,到底回不回家,我难以抉择。不回家,想念母亲,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母亲忙前忙后,一刻也休息不了,过年增加了母亲的负担。每次看到她布满岁月辙痕的脸颊,她那头发中增添了许多银丝,我心里很难过,总是以泪洗脸。左思右想,最终我还是回家过年。
今夜无眠,心情一直从高山降到低谷,回想起走过的路,真是让人心情难以平复。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但是有一个人默默的为你付出,分享着你的快乐,承担着你的痛苦,那一幅幅清晰的画面,一段段往事在我的脑海中巡回放映,充满着苦涩的回忆和难忘的记忆。想着想着,我不禁泪湿衣襟,那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今年59岁了,是一个农村妇女,虽然中等个子但有着胖胖的身体,但她有着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她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
车轮滚滚,当我坐着返回家乡的车上,看到风雪中的母亲,不畏严寒,在那等待着我。母亲的脸上增添了许多皱纹,饱经风霜,经过岁月的淘洗,依旧是那样精神抖擞,她脸冻得红彤彤的,眼睛中闪烁着晶莹的泪水,用松树皮般的双手握住我的手,激动的说不出一句话。看到母亲衰老的脸庞,我心里在滴血,一股股懊悔感涌上我的心头,我的母亲老了许多。走进家门,一股股暖流滴进我的心田,母亲赶快让我们上炕,坐在热烫烫的土炕上,环顾四周,一幕幕往事在牵着我脉搏的跳动,一幅幅画面在我的眼前展现。
我看到小时候穿过的棉袄静静的躺在醋缸上。每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飞舞。母亲总是提前为我们姐弟几个拆洗棉袄。母亲先把旧棉袄拆掉,洗干净,再缝补破的地方,缝好之后,把棉花塞在里面,来回捺几行,棉袄就做成了。当我们穿上厚厚的棉袄时,温暖着身体,滋润着心田。母亲白天要做家务,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一针一针缝,穿针很吃力。她这样坚持,寄托着对儿女的希望,充满着无限的母爱。不得不使我想起了《游子吟》中的著名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用爱托起整个家,这是多么慈祥伟大的母亲啊!
再往地下一看,我的花布鞋失去往日的活力,尘土飞扬,满目疮痍,纽扣已经不见了!这花布鞋,是母亲用勤劳的双手缝制的。每年过年,我都要穿一双母亲的花布鞋,她加班加点,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用带有血痕的手做花布鞋,充满着艰辛。她先把旧衣服拆开,清除线头,整理好。再往白面里面倒些开水烫成浆糊,底下垫一块硬板,板上放一张报纸,在报纸上贴布,一层布一层浆糊。要根据布的形状对好,糊五六层之后,贴在炕边上或放在席底下烘干,这是做鞋子的第一步。再用纸剪成鞋样子,用针缝在背自上,用剪刀裁成鞋样子形状。一个鞋底子需要四层,外面用新的白布糊好;鞋帮子需要两层,外面用花绒糊好,烘干。下来就是纳鞋底,为了保证鞋子的质量,需要细麻绳子。由于鞋底子太厚,用锥子钻透,用针捺。母亲的手,冬天四分五裂,像松树皮一样,一道道血痕映衬着苦难的岁月。她用塑料纸缠住手指头,每晚坚持纳鞋底。有时,用牙齿咬针,我经常担心,劝母亲不要用牙齿咬针,如果针断了,后果不堪设想。但母亲很固执,每次看到这些,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一晚捺一点,一双鞋底需要五六个晚上。鞋底子捺好之后,开始捺鞋帮子,先用青布包住剪裁的地方,用黑线缝好后。开始上鞋,把鞋帮子放在底子的上面,用针前后固定好,中间用麻绳子捺。经过十天左右的奋战,一双花布鞋就做好了。我激动睡不着觉,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在怀里,东张西望,放在嘴边闻闻它的味道,感受母亲的味道,心里充满着无限的感激。用报纸包好,等待过年,时不时拿去来试一试,看一看。每次穿上花布鞋,都会投来小伙伴羡慕的眼光。我的心情很复杂,好像打开“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涌上心头,感受着沉甸甸的母爱,体会着母亲的艰辛和伟大。
抬头看见桌子上放着黄豆,我想起母亲拖着疲倦的身体做手工豆腐的身影,先挑拣脏东西和坏黄豆,挑拣干净后,用清水泡一天一夜。再到石磨子上去拉黄豆颗粒,先把袋子的黄豆用碗取出来,放在小盆子里,取一小部分放在磨子上。在磨子周围栓上绳子,用木棍挑着绳子一圈一圈的转,把黄豆拉成小小的颗粒。推磨时,有些人转两圈,就会头昏眼花,而母亲踏着矫健的步伐,边推边用手梳理黄豆颗粒,娴熟的动作令人敬佩。有时,她满头大汗,口干舌燥。但她不辞辛劳的坚持,把黄豆磨成小颗粒,再用大盆把小颗粒泡一天一夜,装在桶子里,拿到石磨上去推。
这次磨出来的是豆浆,边推边倒水,这是磨子周围会出现白白的豆浆,用佘子刮刀桶子里。当豆浆磨好之后,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接下来,就是做豆腐。先烧一锅开水,找一个白色布袋子,把豆浆装在里面,并放些水,找一个木板放在锅上,一个人在木板上压布袋子,一个人烧锅。但要注意火候,而豆浆溶液会在锅里慢慢沸腾,结成小块。找一个竹箩子,把大块大块的豆腐放在里面,并压上大石头。一两天之后,那白白嫩嫩的豆腐成功了。晶莹剔透,吃起来清爽可口。想着想着,我仿佛闻到了清香的豆腐味,那是母亲的味道,那是充满泪水,是苦乐交织的梦想,我泪眼朦胧,母亲是多么勤劳和伟大呀!忽然,无意中眼睛转向门顶时,小时候元宵节搭过的鹅灯笼,依然高高的挂起,鹅明亮的大眼睛,放射光芒。看到就别的孩子,更是珠泪涟涟,那雪白的身子在寒风中摆来摆去,那长长的尾巴高高翘起。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变破旧不堪,有的已经凋谢,唯独不变的是母亲的爱。
每年元宵节,母亲提前给我们做灯笼。鹅灯笼是她的特长,她用铁丝扎成长方体作为鹅的身体,用长长的铁丝扎成鹅的脖子,再扎一个刀子形状的尾巴,再用绳子套在一起。一个鹅的身体大体轮廓出来了,再用白纸糊好,鹅身子光秃秃的,很难看。母亲用白纸剪成细丝,一排挨着一排,从头上开始,一直贴到尾巴上,看起来活灵活现,漂亮极了!再用红纸剪成鹅嘴巴!两个黑色小圆贴成眼睛。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心灵手巧,多么有耐心啊!鹅灯笼代表着一段岁月,充满希望,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开拓幸福的人生。
低下头来,回忆三十晚上守夜,吃饺子,那香喷喷的饺子,令人难以忘怀,闻着淡淡的香味,直扑鼻子,不住发出啧啧的声音。大年初一早晨,我们早早起床,穿着母亲做的花布鞋和新棉袄,心里乐滋滋的,吃着母亲的手工豆腐,是那样美味可口,喝着母亲酿的醋酒,清凉可口。过元宵节时,搭着母亲的鹅灯笼,在母亲的陪伴下,与小伙伴玩耍,那时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但岁月已回不到过去了。
小时候的年味,全是母亲的味道,它充满着幸福的回忆和难忘的记忆。轻轻推开岁月的门扉,透过时间的帷幔,年味中的母亲是那样清晰,那熟悉的味道足以铺满整个生命。经历岁月的雨雪风霜,饱受生活的苦难,年味中的母亲,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脑海中时时浮现年味中的母亲画面,感受母亲的艰辛与伟大,体验着母爱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