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希望】说说“春晚”(杂文)
老朋友送了两幅自己手书的春联。拿到手里时,脑海掀起一点浪花,又是一年。
春节,按照它自己的规矩,似慢实快地近了。和它齐步的春节联欢晚会,自然也临近。
1983年,“春晚”与国人结缘,从此年年相聚,一晃三十多次,成为国人的娱乐大餐。
不过,“春晚”的好评在不断减少,国人对它的热情也在不断消退。“春晚”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尴尬。就像《三国志》所言,如一块鸡肋。弃之,辛苦劳累一年,总想放松放松,愉悦愉悦,它似乎不可或缺。食之,枯坐几小时,好难找到让自己兴奋的那一点。
“春晚”怎么啦?好不容易56个民族齐齐聚会,本当轻松愉快,不曾想却被吐槽不断,“春晚”颜值贬值。国人是不满意,演员大多卖力,最终不讨好,当然是出了问题。
“春晚”的节目,不外乎歌舞类,独舞群舞,独唱对唱,小组唱大合唱。语言类,小品相声,正剧小品喜剧小品,单口相声,双人相声,群口相声。上世纪流行的快板、三句半,已悄悄地沦为帮衬。杂项类,魔术杂技,偶尔外加一两奇巧淫技点缀。每年如此,每个总导演和他的班子如此,不讨好,责要追上总导演。
比方说,在歌曲表演中,冒出“今天儿实在爽”,你爽完了,观众呢?从头到尾一个爽,其他没有,这种毫无内涵的干嚎,国人谁个会爽?
又比方,本该是轻歌曼舞,却几乎全成为壮歌烈舞,正能量是有了。可国人天天从央视的几个有娱乐节目的频道,都在接受这种能量,早就司空见惯。难不成,一个晚会,也成为课堂?
再比方,相声。不得不说,相声表演很难,段子创作更难。巩爷一句“想死你们了”,成就了他,也成为他的招牌。然而巩爷也深知相声个中的艰苦,好难玩得转,于是不敬业,虽没有跳槽,还是带着自己的招牌,走穴进了小品。要承认,这些年出了几个才华横溢的新苗子,可惜在“学说逗唱”上,都栽在“唱”,底蕴不够,哪能像侯宝林先生挥撒自如,逗你没商量。
终于比方到小品。这些年,“春晚”的小品,一直在“正剧”和“喜剧”两者中纠葛,以致于正没有正好,喜没有喜上。不得不搞出“为什么呢”,毒舌,卖大米的噱头。
奇葩还是赵忽悠,十来年,他让国民笑的捧腹,也因此摇身变成祖师爷,大富翁。有道是,文艺是为政治服务的一朵花。老赵在“春晚”玩尽坑蒙拐骗,笑尽残障人士,除了低俗无聊,他给国人带来啥影响?
国人不容易,辛苦了一年,劳累了一年,焦虑了一年,谁不想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春晚能出几个好的段子让我们笑他个昏天黑地,笑他个驱尽烦恼?可以这样认为,赵忽悠适逢其会,从总导演留出的空子里,玩出晴朗朗的天。
生活是酸甜苦辣,如果有人敢说,生活里发掘不出真笑料,那人一定该剋。早几十年,王景愚的鸡,陈佩斯的面,朱时茂、陈佩斯的主角配角之争,宋丹丹、黄宏的吐鲁番,到现在还让人忍俊不禁。可见,不买拐杖,不装残疾,不搞脑经急转弯,人照笑不误,而且没毒副反应。
喜剧小品,段子要有“喜”,演员更要带“喜”。而且,带“喜”的演员的“喜”似乎是与生俱来,并无半点做作。喜剧小品的成立在本子,它的成功则在演员。而一台“春晚”给人印象是否深刻,喜剧小品要占半壁江山。当年,陈佩斯、朱时茂,在当打之年,突然被央视拒之门外,“春晚”再无哼哈二将,老百姓在他们身上找到的乐子,就此戛然而止。要说有问题,要说节目不好,人家全国演出两百多场,哪里不是一票难求?
该追责了。“春晚”被人喷,责任在总导演。所有的节目都由总导演钦定。央视也积极配合搞海选,什么“直通春晚”,什么“我要上春晚”,总导演,不敢说他过目的节目千千万,见过的演员万万千,但至少是人流如鲫吧。全是你乾纲独断,全是你一锤定音,拿着大笔的酬金,总不能玩潜规,搞什么滥竽充数,开些后门吧。
骂人没说服力,那就摆点事实,拿一个小品剖析剖析,2015年的《车站奇遇》。
一个自远方来陪伴女儿过年的女人。连神州大地东北这旮沓,春节时气温会是零下十几、二十几度的大众常识都不清楚,给冻得差点扛不住,却偏偏一副知性女人的做派,添点笑料?
一个刚刚拿到驾证的男人,大年夜不在家好好呆着,跑到天寒地冻中玩守株待兔,那辆连车灯都不会亮的过了九手的破车,发动都成问题,会有暖气?能坐人?会安全?
一个交警,时间都晚到连公交车都早已收班,他还守着车站。是责任心吗?面对一辆破车,他明明看到故障倍出,却视而不见,一心扑在那一男一女的八卦上,他是交警?
两瓶酒,好在写剧本的还有点清醒,酒驾是要拘留的。逗留在冰天雪地中的男女,总算有一个没安排喝。
剧本要逗个什么乐子?没乐子,除了那句毒舌讥讽司机太短(太矮)的无聊之外。但这种乐子是我们需要的吗?
剧本要标示个什么主题?有主题,一男一女,男的装憨厚,女的显毒舌,好一阵打情骂俏后,道出我孤身一个,你独闷空房。于是假除夕之名,饮酒!酒能乱性!于是乎,旷男怨女,潇洒登车,呼啸而去。知性女人把女儿抛诸脑后,好母亲!留下一个无限羡慕的交警,留下剧作者无限的意淫:开房乎?一夜情乎?我就不告诉你!
这样的剧本,完全脱离生活,不接地气,根本是硬躲在自己混乱的臆想空间,生生捏造出的东西。
再说说演员。
潘长江,一出《过河》成就了你。十几年过去,不高不低,不好不坏。演技如同你的个子,毫无长进。就这样吧,日后也别再为春晚不要你而愤愤。出名就行,博著名,难。不如安安心心走几个穴。
交警,一个龙套。本来龙套也没什么,王宝强不也是跑龙套跑成明星吗?但人家聪明,会选剧本,剧本成就了他。你急着上位,饥不择食,摊上这么个烂本子,干巴巴的演技,想出头,难。老老实实改行为上。
蔡明,实在想不通,怎会有人如此看重。占住春晚二十来回了,哪一台节目会让人笑过?扮幼稚,装白痴,和那个卖大米的哎呀厮混过几年,哪有过让人眼前一亮?改弦更张。可除了毒舌,还有什么?做演员,当知戏在心中。可她的戏连脸都不上,一味的矫揉造作,一味地搔首弄姿,真是在“演戏”。去看看同一次春晚的刘涛(不评剧本),人家那才是演技,那才是用心去表演。演技平平,总有总导演青睐,霸台不下,这算哪门子事。
真想不明白,春晚节目三堂会审,层层把关,怎么这样的剧本,这样的演员就是不淘汰?是存心要保留个吧“独秀”去恶心人,让大家牢记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总导演们,你们也太不负责了。春晚”为何不讨喜?有你们的渎职,能讨喜?
这个小品,让很多人谢绝了2016年的“春晚”,因为演霸继续在台。
2017,但愿《车站奇遇》,但愿这些演员,但愿这样的总导演,别再上“春晚”玩一夜情。
阿弥陀佛。
多谢留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