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影视戏曲 >> 【音乐剧】汪老汉卖棉

编辑推荐 【音乐剧】汪老汉卖棉 ——农民生活的素描


作者:李保流 秀才,200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83发表时间:2017-01-26 21:40:44
摘要:汪老汉 :(眼望棉站门口,唉了一声)去你舅家看看吧,叫你舅无论如何再给借点钱,棉花卖了马上还。

时间:现代。
  
   地点:乡棉站。
  
   人物:汪老汉,70来岁,农民。
  
   汪小春:30来岁,汪老汉子。
  
   侯站长:40来岁,乡棉站站长。
  
   [画外音:这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九八五年的豫东某县。
  
   [一阵儿歌飘来:
  
   汪老汉,急用钱,拉着车子去卖棉。
  
   在棉站,车连连,一天还挪不了半拃远。
  
   等得急,又饿饥,汪老汉看着别人吃。
  
   等两晌,又一天,天气阴了真可怜。
  
   天气阴,真担心,可家离这又不近。
  
   瞧门口,更难受,工作人员不收购。
  
   看前后,都拉走,汪老汉搁下车子到门口:
  
   同志啊,收下吧,我家还等着把钱花。
  
   我那小,要结婚,没有金钱真寒心。
  
   电视机,得一台,否则甭想娶家来。
  
   借三千,差千元,这一回只好来交棉。
  
   等一天,没吃饭,饿得我老汉真难站。
  
   同志啊,发慈悲,我赶到家来还摸黑。
  
   汪老汉,没几言,眼里的泪花一团团。
  
   工作人,讲理论,说是棉站没薪金。
  
   劝老汉,莫作难,棉花再多也收完。
  
   汪老汉,扭扭脸,瞅车的空儿门关严。
  
   喊几声,无人应,棉站里面冷清清。
  
   汪老汉,怎么办,西边的太阳已落山。
  
   [幕启。
  
   [乡棉站门口拥挤不堪,排队卖棉的拖拉机、三轮车、地排车,一辆紧挨一辆。
  
   [汪老汉排着队,心急如焚。
  
   汪老汉:(连唉几声,唱)
  
   汪老汉这一回来交棉,等一天好似过一年。
  
   想起家里的事情心里真烦,我老汉养了二女又三男。
  
   两女儿出嫁还好办,给儿娶媳妇可花了钱。
  
   前两个儿子分家都靠边站,剩下小三我作大难。
  
   大瓦房我给他盖了三间,花去我攒钱的时间整三年。
  
   给女方买了二十身衣服还不算,逛城就花了我整两千。
  
   前两个儿媳妇都红了眼,一直对我喊怨言。
  
   我也想叫小三婚事俭办,可女方搞攀比不把场圆。
  
   添买了沙发冰柜电风扇,还差一台彩台没买全。
  
   勒紧腰带也要再闯难关,这可是女方进门的最后条件。
  
   没有钱我东拼西凑转了八天,数几数还差现金近千元。
  
   小三整天是愁眉苦脸,办婚事好比是逼上梁山。
  
   他言讲娶媳妇如做囚犯,人生在世心难放宽。
  
   说成媒花费了不低两万,小三二十七已不是少男。
  
   我汪老汉就是不吃不穿,也要为儿娶媳妇拉下老脸。
  
   今年的新棉花才捡两担,我装上地排车就拉到棉站。
  
   满指望送来能把钱换,谁知道排队等心似油煎。
  
   (白)唉,等两天了,有关系的好办,没熟人的靠边。
  
   [肚子咕噜噜叫,摸摸口袋,一分钱也没有。看着别人买东西吃,直咽唾沫。
  
   [汪小春上。
  
   汪小春(推着自行车,耷拉着脑袋。唱)
  
   我父亲到棉站去卖棉花,过了两天还不见他来回家。
  
   女方家又叫媒人前来捎话,彩电不送就要白搭。
  
   要那么多东西到底干啥,给她说她老是说我犯傻。
  
   她就是白天鹅我为癞蛤蟆,过日子也不能跑到海角天涯。
  
   东西虽然说还飞不出我家,那么多的外债谁来还它?
  
   男方的心她不能体谅一下,我父亲也由她雨下风刮。
  
   现在谈朋友是男弱女霸,让男方去经受风吹雨打。
  
   女方是凤等待出嫁,男方为迎她得做丑小鸭。
  
   想关羽过五关有着牵挂,我牵挂我父亲还没回家。
  
   (白)唉,来到棉站看看,这棉站这么多人卖棉,难道我爹还没有卖吗?(寻见汪老汉,一愣)爹,才排队到这儿啊?这么慢?
  
   汪老汉(声音嘶哑,长叹一声。唱)
  
   要排队排得我心里发愁,一大晌才能够挪动一步。
  
   有熟人一路上无啥拦阻,像咱家无关系向谁倾诉?
  
   汪小春(着急地,唱)
  
   电视喇叭上天天喊叫,今年交棉花不许乱跑。
  
   县里面规定了律律条条,卖外县逮住了决不轻饶。
  
   各乡的棉花到各乡去交,不压价不除杂服务周到。
  
   现在来到棉站瞧一上瞧,真叫人焦急得心似火烧。
  
   汪老汉(无精打彩,唱)
  
   扣杂扣除的实在不少,今年的棉价也不太高。
  
   棉花晾不干他们不要,越争吵卖棉越是糟糕。
  
   如今等得我真是难熬,肚子早饿得咕咕乱叫。
  
   汪小春(白)爹,你还没吃饭?(一摸口袋空空的)忘带钱了,我舅家离这近,我去随便为你拿两个咸菜夹馍来(推车欲走)
  
   汪老汉(怯怯地)慢,告诉我是不是女方又变卦了?
  
   汪小春(摇摇头)没有啊。
  
   汪老汉(心情沉重地)你的眼神不好。
  
   汪小春(为难地)女方叫咱明天把彩电送去,否则……(声音哽咽)
  
   汪老汉(眼望棉站门口,唉了一声)去你舅家看看吧,叫你舅无论如何再给借点钱,棉花卖了马上还。
  
   汪小春(白)我舅把卖鸡蛋的钱都借给咱了,我怎好意思张口叫他再借人家的?
  
   汪老汉(白)最后一道难关了,咬咬牙也得撑过去。咱双管齐下,必有一得。(挥挥手)去吧。
  
   汪小春(抬头看看天)天阴了,可能会下大雨。
  
   汪老汉(白)别胡说了,快去吧。
  
   [汪小春离去。
  
   [侯站长上。
  
   侯站长(一步三晃,唱)
  
   今年收棉不同往年,县里规定实在太严。
  
   我老侯不敢有一点怠慢,我不得不严把质量关。
  
   本乡的棉花集中到本站,收购的棉花要捡净晒干。
  
   来卖棉的棉农连喊怨言,我老侯可不敢乱担风险。
  
   听预报这几天阴雨连绵,我得给棉农说只能怨天。
  
   叫他们赶快回家转,大雨来到更难卖钱。
  
   (侯站长肚子一挺,双手一叉腰,干咳几声,拉着长调)
  
   乡亲们,天阴过来了,马上就要下雨了,本棉站只好停止收购。
  
   [远方划了几道闪电,雷声滚滚而来,排队卖棉的秩序大乱。车辆四处散开,棉站渐渐冷冷清清。
  
   [汪老汉抱着侥幸心理,又把棉车往棉站门口拉。
  
   侯站长(喊)哎哎,你这老头往哪儿拉车?你没有看见人家都回家了吗?
  
   汪老汉(放下地排车,颤颤悠悠,挪步到棉站门口)
  
   站长,你行行好吧。(唱)
  
   我老汉今年七十三,站这儿排队整两天。
  
   要不是家中等花钱,我不会在这饿花眼。
  
   您不看僧面看佛面,看我家离这路太远。
  
   侯站长(关闭棉站大门)本棉站秉公执法,一视同仁,不开后门。
  
   汪老汉(抓住大门栅栏杆)站长啊,同你们有关系的来的再晚也卖完回家了,您就帮帮忙吧。
  
   [空中一声霹雳,汪老汉连打了几个趔趄。
  
   侯站长(往里走)你没见我们收的棉花还没有盖好吗?
  
   汪老汉(一急)收了我的我帮你们盖,算我尽义务。
  
   侯站长(眼一挤)收你的好收,眼前棉站里没有钱,我可不敢打白条啊。
  
   汪老汉(声音嘶哑地)站长,求求你开开门吧。
  
   [无人理睬汪老汉。
  
   [起了凉风,风是雨头吗?雷声阵阵,汪老汉双腿一软,瘫倒在地。幕落。
  
   ———剧终

共 29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汪老汉卖棉,确实不易。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原本就卖棉难。汪老汉儿多,儿子娶媳妇,凑彩礼难啊。再难也要为考虑,可怜天下父母心。剧本构思巧妙,语言灵动,人物形象鲜明,推荐共赏!【编辑:箫音依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箫音依依        2017-01-26 21:44:32
  剧本画面质感强烈,问好老师,推荐欣赏!
回复1 楼        文友:李保流        2017-01-27 08:45:59
  新年愉快,祝你全家安康。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