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我的童年

编辑推荐 我的童年


作者:xxh 秀才,111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04发表时间:2017-01-28 23:27:43
摘要:我童年的家境,及童年时期发生和经历映像较深的事例。


   一、我的童年
   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许多儿时的故事,使人回味无穷。在我童年的生活里,家境虽然贫寒,经济拮据,但全家人生活却十分温馨和谐,有很多童年往事和乐趣,也有不快的憾事。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新中国成立的前十年,我正处在生理成长、智力开发的童年旺盛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事不断,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饥饿来敲门,疾病在排队,生命无保证,只怨自己生不逢时,我纯真的美好的童年,竟然消耗在抗日和解放两场战乱之中。在解放后的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里,难忘的两次“走兵”,“躲兵”,常被梦中的“兵来了,鬼子来了!”的叫喊声惊醒,童年的噩梦,刻骨铭心,挥之不去。(关于两次战内我已发过专题文章,在此不再重复)
   1951年,政府实行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公民划成份,以自种土地或租来土地的多寡划分阶级成份,父亲以祖传两亩地为主,被划为下中农,哥(兄嫂已经和父亲分家)以租他人土地被划为贫农。旱地以种花生,芝麻,红薯以及豆类等等杂粮为主,如遇灾年减产,不够交租,地主便将欠租转为下年本和利,合并征收,即叫利加息,利滚利,也称高利贷。
   我的家乡,文化交通闭塞,喝的是池塘水,吃的自种杂粮,属于地道的偏避落后的农村。当时家有四人——奶奶、父母和我。农民种地靠天吃饭,风调雨顺还好,灾年难得温保,每年三四月青黄不接,肚皮难熬。八九月份,农家红薯收获旺季,早餐红薯是主食——切成块状用水煮,或整个蒸熟,中餐还将红薯掺入米饭中,这样节粮充饥,用来果腹,民间早有“薯豆半年粮”的俗语。其实红薯味美香甜,十分可口,不知为何,我肠胃不买账,多食发腻,只好拒而远之,因此早餐我常是半饱状态去上学或下地,当时父亲带半指责性的口吻批评我:“现在有红薯吃你还嫌弃,到了明年三四月份,就怕连红薯都没得吃啊!”我无言以对,却记在心头。
   正常人家,一日三餐,新鲜米饭,餐餐炒菜。我家早餐,天天稀饭,没有炒菜,只有剁椒。每年有三四个月,即以上提到的“青黄不接”期间,根据季节不同,稀饭(粥)中掺入物也各异。如四五月份将刚收割的小麦碾碎,六七月红薯,八九月份南瓜,平常青菜等,稍加点盐,这种稀饭比纯红薯好吃,我很喜欢。
   母亲心灵手巧,将红薯制造出花样繁多,形状各异的红薯干。还把红薯煮熟弄碎刮成簿片,晒干炒炸。小红薯也不丢弃,将其蒸熟晒干,后加糖、芝麻等调拌,便是每年春节最佳点心,接待来客,物美价廉,香脆可口。
   我家桌上最好的菜是一大碗又咸又辣的炒辣椒,另加一大碗青菜或瓜类。如果哪天辣椒里再放入几条筷子尖大小的小干鱼时,今天这碗辣椒就会时来运转,被我来个“翻江倒海”,寻觅到了一条小干鱼,如获至宝。椒辣再辣也爱不释口,实在辣得难受时,便赶紧喝几口池塘里挑来的凉水,以冷处理。有时我辣得眼泪汪汪,鼻水直流,“痛哭流涕”,家人以相互笑笑了之,也没人提倡戒辣。由于我常吃辣椒,剌激性大,小时候腹痛经常发生,所以我至今对辣椒保持“距离。”
   孩童时,我希望家里来客,故大人们称“小孩子好客”,其实诱因是有好吃的!因为来客总有好酒好菜待之,这是一般人之常情,待客之道,我借客之光,享点口福。一般客人以水豆腐、油豆泡相待;重要的客人炒点鸡蛋之类的好菜;如果来了贵客、稀客就会杀鸡、买肉以示款待。等级与层次母亲掌握自如。平时想要吃点干鱼腊肉,当然只是奢望了。我们家常年喂猪,天天见到猪,却很少吃到肉;家家养鸡,常年养鸡,很少吃到蛋,不过年过节,没人想到拿蛋解馋。但并不司空见怪,妈妈将鸡蛋(不光是妈妈,几乎所有农妇都如此)一个一个小心翼翼收集起来,聚集到一篮半筐,不为别的,只想换点零钱,买油、盐或鞋面布,以便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这是一般农妇勤俭持家,励行节约具有的美德,也是农村妇女过好日子,会过日子特有的品质。
   我的童年本来应该和所有儿童一样,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度过美好幸福的童年,享受正常的童年生活,可我由于家境贫寒,食不果腹,生活苦涩,加之生不逢时,时局动乱,战事不断,年幼的我,夹在两场战争中战战兢兢的度日,过早承受了不该承受的成人的压力,在战乱和贫困中熬过了无法挽回和替补的童年人生。
  
   二、欢度春节
   乡下人不称“春节”,只讲“过年”。穷人一般不喜欢过年,其一、怕花钱;其二、怕催债。每到年关岁末欠债人难逃债主逼债,可我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无忧无虑的毛孩子,因为有好玩好吃的,喜欢的就是过年。
   农村的习俗,哪怕平日里揭不开锅,衣不遮体,饥寒交迫,过年过节也不能亏待,要大大方方潇洒一回。如遇上过年杀猪,我更加兴奋,就是99%以上的猪肉是出售的,妈妈烹饪手艺不错,少不了要炒一顿香嫩可口的猪肝片给我解馋。母亲有时当着家人风趣地调侃我:“她最喜欢吃炒猪肝,所以做事‘挨干’呗!(指偷懒)”,因为我是个勤快的女孩,把家人逗乐了。
   过年的餐桌,摆满了往日难得一见的鱼、肉、鸡和蛋等美味菜肴,非常丰盛,垂涎三尺。每到这时我们这些“馋猫耗子”放开肚皮,“狼吞虎咽”起来。桌上长辈们,尤其是母亲一个劲的鼓励我们说:“孩子们,平常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没有什么好吃的,今天过年,放开吃,多吃点,想吃什么自己夹。”妈妈嘴里说着要我们自己夹,可她手里的筷子情不自禁地往大家饭碗里送菜,最先是夹给奶奶,因她年纪大辈份高,这是乡间规矩礼貌。爸爸是一家之主,家里的顶梁柱,鸡腿不能少,这时父母俩来回你夹来,我夹去,互送鸡腿,看是客气,更是真诚。我想,如果鸡能长出三条腿多好啊,奶奶和父母都能吃到鸡腿了!
   节日的餐桌,是平日无法比拟的,完全是另一种氛围,令人回味,小孩喜欢过年的原因就在这。俗话说:小孩盼过年,大人盼插田。如今我也怕过年,一年老一岁,年轮增一圈,迈入耄耋之年。
   其实当年的成人并非不想过年,不喜欢过年,如果他们经济条件改善了,手里有了钱,同样也会喜欢过年,高兴过年的。
   春节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佳节,最隆重的节日,年味浓浓,不妨多说几句,看看几十年前过春节有哪些与现在不同,有哪些旧的风俗习惯。
   农历十二月,亦称腊月。寒冬腊月节日多。
   二十四日是小年,三十日是大年。过三十又叫吃“年更饭”——并非晚餐,而是在除夕的清晨,一般是酒醉饭饱之后天才朦胧光亮。无计时器的年代,落后的农村,全凭公鸡啼叫(啼几遍相当于几更),睡梦中很难掌控时辰,都听母亲指挥,记得有几年,吃完年饭,还睡了一觉天才亮,看来妈妈过年心切,积极过度了。
   除夕的凌晨,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平日里再节约点灯的人家,今天也变得慷慨大方,舍得花钱买来蜡烛。我家点起了平日舍不得用的彩罩油灯,昔日的寒舍,房屋矮小,彩光暗淡,在彩色灯光照耀下,显得“富丽堂皇”,心胸开阔多了完全是另一种感觉,大家欢欢乐乐的围着餐桌,喝着、吃着,团圆盛餐,享受过年美食,从家人的眼神中暂时忘却了颇为艰辛的一年,辛苦和劳累的一年,沉浸在内心的兴奋里,脸颊透视出父辈们喜悦和快乐的心情。
   还有一件不太被常人注意的小事,给果树“喂饭”,就是说,果树也要“过年”。你可能没听说过吧!我家屋后父亲种了:柑橘、柚子、李子等多种果树。在果树的主杆上用菜刀砍一个小口子,像征性的放点饭菜,喂饭人嘴里还念叨“果树给你过年了,明年多结果子,恭喜你!”人们以此来期待来年果树丰收,儿时我觉得挺有意思,赋予了我对果树的无限遐想。这活儿每年都是哥哥“承包”,尽管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屋檐树梢,竹叶枝条,挂满冰柱,我双手冻得红辣椒似的,我不畏严寒,尾随其后,目睹哥哥给一株株果树喂年饭。
   三十晚上,每个房间,哪怕猪圈杂屋,都要点上一支小蜡烛,亮亮堂堂的从旧年过度到新年,辞旧迎新,以示吉利。压岁钱,属传统节目。因经济条件不一,所得各异,地主人家,小孩大包,我得一块或几毛,也心满意足,农家小孩一般不看重钱,后来还是回锅到了母亲兜里。
   拜年,是中国自古以来春节期间友情交流的一种方式,在乡间更为突出,似乎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和礼节,如拜年还有什么秩序之分,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是旁人。拜年,有字辈之分,成了老模式,老习惯,即论资排辈。我家里的辈份最大,奶奶成了谢家大屋老寿星,不少人双膝跪地给奶奶拜年,叩头三响。大屋的地主、少爷们,二三十岁的成人,称我这个十来岁的女孩叫“雪华姑姑”,令我腼腆不已。在那洋溢浓浓的年味,在那一片喜庆热闹的氛围中,那怕平时并不交往,甚至有过过忌,到了过年,都会烟消云散,包容大度,不记前嫌,客套了起来,有人开玩笑说:“人们到了过年,都发癫了(疯)!”真的,大家都癫了!疯了!
   我喜欢过年,但不喜欢拜年,因我不想变成“癫子”,“疯子”,哈!他们拜年,我找小伙伴玩小火焰,摔香棍子。过年捎上祭品,拜庙宇菩萨,或家里来客迎送,都要放鞭炮,表示热情洋溢,其中有未爆炸的散个的小鞭炮,我们拾来从中拆断成V型,围成小圈圈,然后点火,喷!小小焰火,很是剌激。因为一般农家买不起花炮,只有自寻其乐,乐在其中,乐得开心。农村成人、小孩一年到头辛辛苦苦,难得有这么几天能放松一下,找点乐子,愉快,愉快!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闹花灯、耍狮子。这天,早晨吃罢母亲做的元宵。元宵制法:用暗红色的固体糖,扮成小块,放入装有干糯米粉的竹匾中来回滚动,重复沾水多次,一会儿圆又大的元宵就成了。中餐少不了鱼肉六七个菜。晚上多半是集体活动。每户持一、二个内装有小腊烛的纸糊灯笼,组成长龙,或耍狮团队,走村串户,凡路过村户家门都会以鞭炮茶点迎送,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中,乡间蜿蜒小径,长长的笼灯队伍,酷似一条活生生的火龙,好不气魄,非常壮观,叹为观止。白天有文娱节目,花鼓戏、皮影戏,这些都出自农民自我创作,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土生土长的农民文化,本土文化。比现代的电影电视,网络科技娱乐当然逊色几何,但从科学养生角度评估,在肥干厚味,酒醉鱼肉后,耍龙舞狮,活动筋骨,远比七天久坐,气血不通,四肢乏力强多了。就是说,年代不同,环境各异,条件有别,就有娱乐不同,一句话,各有各的娱乐,各有各的活法,大家快乐就行。
   过年过节,不但能大饱口福眼福,而且在穿着上也得“讲究、享受”一下,平日衣衫褴褛,到了这时,我能穿上妈妈亲手缝制的土布衣服,和跟不上我的脚长得快,又紧又挤的新鞋。那怕穿着隐隐作痛,也不愿脱下。一年中差不多2/3的时光是赤着脚,好容易有机会享受穿穿新鞋的滋味,痛点也不太在乎,为了爱美,痛能忍受。
   我升高小那年,班上有几位女同学,穿了“黑洋布”裙子,在当时还挺时髦的,我羡慕不已,在我的要求下,妈妈也为我做了一套。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穿裙子,还是“洋”布的,我非常珍惜,放学回家首要任务就是脱下裙装,将它放好。如整天“享受”新衣服,那只有盼望过年了。
  
   三、过端午节
   春意盎然,万木葱笼。在阳光明媚的时候,加之气候温和,适于户外活动,迎来了每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一年节日之多,除春节之外,要数中国的传统端午节的龙舟赛最热闹了。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儿时的印象里,妈妈在初四这天把房里屋外,墙角旮旯,打扫干净,洒一溜干石灰,说能除恶务尽;家门的门框上,挂上当地采摘的艾叶和菖蒲草。据老人们说,石灰和菖蒲草能除虫草和驱邪。这天全家老小用这两种草煮水洗澡,消除浊气,清洁卫生。现在看来,石灰和这两种草都有消毒、杀菌作用,有一定的科学根据。过去人们由于文化水平低,不懂科学,世世代代就这么传承了下来,也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从封建迷信的角度来加以解释和理解。
   由于我们杨子坪背面靠山,三面朝水,即湘江支流:米河三面包裹了杨子坪,形成了靠背有山,面向流水,独特的地形地貌。自古以来就有小型商船、竹排木筏,水上交通,商贸交流,川流不息。古今往来的端午节龙舟竞赛,同样成了本地区娱乐的传统节目。龙舟赛,给沿河两岸人们带来了节日的喜悦和欢乐。
   杨子坪被米河环抱,有三个渡口到达对岸,划龙舟地段叫万家巷渡口。此地水深面宽,流速较急,涨水期间,流水凶猛,停止摆渡。此渡口对我有一段难以忘怀、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经历。
   那是1949年至1950年,我在河对岸读高小,早晚摆渡,自带午餐,有人笑我,小小年纪,两年间摆渡次数,是N个成人的总和。如没有大人摆渡过河,我只好鼓足勇气,独自撑船过河,其中一次险些连人带竿栽进急流之中,危险之急,只好弃竿保命,真的,差点迈进鬼门关,与龙王爷相遇,渡船被水流冲往下游好几公里,当时掌舵老人吓得惊魂未定,“小妹子,你好险呀!!”。人生中我几次与阎王殿擦肩而过,我能活到今天,是不幸中的万幸。

共 11964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朴实无华的童年记叙故事。简洁生动地阐述了童年里,因“辣椒里再放入几条筷子尖大小的小干鱼时,今天这碗辣椒就会时来运转,被我来个“翻江倒海”,寻觅到了一条小干鱼,如获至宝”的欣喜及掂念着能有一餐好吃的而“希望家里来客”的奢望。过春节时母亲会“炒一顿香嫩可口的猪肝片给我解馋”。过端午节看龙舟赛“人们欢声笑语,快乐感强,很是满足”。“我生日那天,妈妈将一个鸡蛋放入煮饭的生米中,饭煮熟了,鸡蛋当然也熟了,妈妈手捧鸡蛋,满脸乐哈哈的对我说:“今天是什么日子知道吗?你今天长尾巴呀,送你一份礼物,赏你一个鸡蛋!”如此这般接地气的场景纯朴得已很遥远而不可及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放牛的无聊与心酸纠结,竟酿造了一出“惊心动魄,魂不附体的”生死体验。曾经的发小,只因命运各异,遗憾地沦为陌路,想想也的确十分的无奈。童年的一切,作者记忆犹新缓缓道来,如一幅简洁的水墨丹青,赏心悦目。推荐阅读。【编辑:古月银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古月银河        2017-01-28 23:29:16
  童年的一切,作者记忆犹新缓缓道来,如一幅简洁的水墨丹青,赏心悦目。新春之际,祝作者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差不多共和国同岁,历经大跃进、文革、改革中沦为下岗失业人,闲来无事码点文字,消费时光,见证沧桑。
2 楼        文友:老土        2017-01-29 13:56:14
  拜读佳作,赏心悦目。“春”节到来喜气洋,“节”日快乐人更爽,“祝”愿龙年大吉祥,“福”禄寿禧安康泰,“万”贯财源广进仓,“事”业辉煌龙年旺,“如”日中天好运达,“意”气风发福相随。祝作者写作愉快!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3 楼        文友:xxh        2017-01-30 10:44:59
  谢谢古月银河编辑!新春之际,祝福你鸡年大吉,万事如意!你在新年佳节里加班加点,不辞辛苦,以全面、高度、概括性的编辑和点评,我以作者身份表示非常感谢!
4 楼        文友:宏声        2017-01-31 06:13:42
  宏声向远方的文友拜年啦!祝远方的文友新的一年心想事成!新的一年文学路上再创辉煌!大型文学网站--江山文学网使我们相识相聚,我们齐力协力共同前进!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