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记忆中的年味儿(散文)

精品 【江南】记忆中的年味儿(散文)


作者:秋阳冬雪 进士,10585.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99发表时间:2017-02-02 16:42:18
摘要:在我们的记忆中,关于年味儿的回忆总是美好的,那如期而至的皑皑白雪,压在枕头下的几块压岁钱,在小伙伴面前炫耀的新衣服,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家人围在一起的团圆饭,大年三十晚上的饺子……所有的所有都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在我们的记忆中,关于年味儿的回忆总是美好的,那如期而至的皑皑白雪,压在枕头下的几块压岁钱,在小伙伴面前炫耀的新衣服,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家人围在一起的团圆饭,大年三十晚上的饺子……所有的所有都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俗语称“过了腊八就是年”,喝过了浓浓的带着香味儿的腊八粥以后,便开启了迎接新年的仪式。
  
   一、对联与年画
   一进腊月,农村的集市便热闹了起来,集市虽小,品种却很齐全,卖年画的,卖春联的,卖鞭炮的,卖百货的,卖食品的比比皆是。
   坐在荷花上怀抱着大鲤鱼“年年有余”的娃娃年画是每年必买的,再有就是“昭君出塞”、“天仙配”之类的年画了;现成的春联由几张红纸代替,再加上一瓶墨汁,一支毛笔。我们家每年张贴的对联都是父亲亲手写的,父亲写的一手的好字,村子里的很多人临近年关便会带了红纸找父亲写春联,能够为村中的乡亲做点事儿是父亲最高兴的事了。
   “二十九贴倒九”,到了腊月二十九的早晨,是全家最忙碌的时刻了,母亲麻利地用白面加上水熬制成了浆糊,父亲拿起一个小毛刷子往写好的对联背面刷上浆糊,我们姐弟三个负责先把上一年的对联清理干净,再在父亲的指挥下把新对联贴上去。再看,门外是“出门见喜”,鸡圈是“家禽满架”,猪圈是“肥猪满圈”,屋子里是“抬头见喜”,柜子上贴的是倒着的“福”字,所有能贴的地方都贴上了红纸黑字的对联,待到小院及屋内一片喜气洋洋的时候就可以吃早饭了。
  
   二、诱人的佳肴
   小时候,一放寒假我们姐弟三个就会第一时间到不远的姑姑家住上几天。姑姑准备的年糕是极其诱人的,金黄色的粘面子上面零星的撒上红色的小栆,中间又撒上一层红小豆,上面再撒一层金黄色的粘面子。年糕放在大锅里蒸上一段时间,待到停了火掀开锅时,那扑面而来的香味儿惹得我们口水直流。姑姑给我们每人切上一块放进碗中,在一个盘子中放些白糖,我们便开始沾着白糖吃年糕了,因为是粘的,不能吃多,吃多了胃口不好消化。
   再就是豆馅饽饽,玉米面里面包的是红小豆做成的甜甜的豆馅儿。在那个白面稀少的年代,豆馅饽饽也算得上是上等的佳品了,因为是甜的,便要与菜一起吃。大白菜是唯一的菜肴,如果收成好,还可以放些粉条进去,吃着豆馅饽饽就着白菜粉条曾经是我记忆中最好的佳肴。
   当然,最让我们期待的还是大年三十中午的团圆饭。临近年关生产队统一宰杀了那几头膘肥体壮的年猪,各家各户分到了属于自己家的猪肉。如果轮到谁家的猪肉偏瘦,那家人就会噘着嘴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了,那时候家家都愿意分到最肥的猪肉。分到的肉不多却有很多吃法,比如:肥肉可以炼油,荤油既可以做菜又可以和馅,而炼油剩下的油渣儿还可以做上一顿香喷喷的饺子,即便是三十中午的炖肉没有肥肉也没有吃头啊!也别怪分到瘦肉的人家心情不好了。
   当母亲把我们期盼已久的炖肉端上桌的时候,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把筷子伸了进去,那叫一个香啊!
  
   三、女孩子炫耀的是新衣服,男孩子炫耀的是鞭炮
   每到新年不管家里有多困难,母亲都会为我们做上一身新衣服,扯上几尺小花布;在忙碌的空隙里,母亲踩着缝纫机为我们赶制新衣服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还清晰地记得晚上母亲为了给我们赶制新衣踩缝纫机的情形,母亲要让我们在初一早晨穿上漂漂亮亮的新衣服。
   新衣服即使是提前做好了也会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枕边,我和姐姐就会翻过来掉过去的看,就盼着正月初一吃完早饭穿上新衣服,与小伙伴一起炫耀了。
   偶尔,还会有一双新棉鞋。那是因为脚上的棉鞋已经破的不能再穿了,再加上几根颜色不一的头绳儿,这些都是在小伙伴面前炫耀的资本。到了初一看看玩耍的小伙伴中缺谁,就知道谁没有新衣服穿啦。
   男孩子们对于新衣服似乎并不在意,他们对手中的鞭炮更情有独钟。他们一趟一趟地往外跑却很少整挂的燃放鞭炮,手里的鞭炮不多,还要留到正月十五,每个人都计算着手里鞭炮的数量生怕到了十五没得放了。
   见孩子的小脸冻得通红还在一个劲的往外跑放鞭炮,家长们就会笑着骂道:臭小子外面有勾魂的呀!
   偶尔有谁整挂的燃放鞭炮,男孩子们就会围在旁边露出兴奋而羡慕的表情。
  
   四、瑞雪兆丰年
   农村的大人小孩都特别喜欢年关时节下雪,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地里冬眠的小麦正是需要滋润灌溉的时候,望着皑皑白雪老农们笑得都合不拢嘴了。小孩子们自然不会考虑得那么多,他们正是天真烂漫的时候,打雪仗,堆雪人,在雪地里尽情的玩耍。这就是孩子们的世界,天真无邪,一如洁白的雪的世界。
   然而,雪后的寒冷以及道路的结冰却给出行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就开始雪花飞舞了,初一都没有停的迹象。结果到了正月初二“姑爷节”那一天,路上已然是亮亮的一层冰板儿了。据说那一年因为路况差,很多男孩子没能在那天接回自己心仪的女孩子到自己的家中,被女方说成心不诚而拆散了很多对恋爱中的男女,具体已经无从印证其中的真假。
   我只记得踩在厚厚的积雪上面脚下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跑在洁白的世界里不肯进门直到把自己也变成了个雪人。
  
   五、压岁钱
   大年三十的饺子是早早就包好了的,父母每一年都说要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才下锅煮饺子。每一年我们姐弟三个又都是看着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肚子就开始“咕咕”的叫起来了,于是抱柴禾点火煮饺子,饺子上桌是要先给长辈拜过年才能吃的。这时候母亲就会笑着从兜里摸出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又长一岁了喽,我们就会欣喜地接过连声道谢,兴奋得两眼眯成了一条缝。
   春节联欢晚会还在继续着,父母和我们是准备熬一宿迎接新年的到来的。然而,很多时候我熬不到新年钟声的敲响便睡意朦胧了,手里紧紧地攥着压岁钱满意地睡着了。
   那几块钱的压岁钱被我小心地藏在枕头底下,如同守着自己所有的财富一般,就算是遇到自己再喜欢东西也要考虑再三,舍不得花掉。
  
   六、大年初一拜年了
   农村的习俗是初一在村中给长辈们拜年。初一一大早人们穿上新衣服走在村子里,见到人都是这样一句开场白:过年好呀!给您拜年了!随后才是下文。
   很多年我都不是很明白,前一天还在一起待过的人,明明知道彼此的情形为何还要问那句话呢?很多年之后我释然了,这便是一种习俗,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问候语吧。
   初一的早饭一定要吃得早,不然拜年的人就上门了。一般都是同姓同辈份的人一起出去拜年的,一群人喝上一杯水,嗑上几个瓜子,剥上几个花生便起身告辞前往下一家去拜年了。就这样这家来那家去的,一直会延续到中午时分,而年长些的人上午要在家里等候小辈来拜年的,他们只能等到下午再出去给辈份更高的人拜年。
  
   七、正月初五接财神剁小人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这些都是多年流传下来的“吃”的习俗,到了初五就要接财神爷来家里了。
   初五天还没有亮,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便不绝于耳了。放鞭炮寓意是要驱赶走一切不吉利的东西,把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然后再把财神爷接到家里来,这一年就会过得红红火火了。
   午饭自然还是包饺子,先和面再剁馅,这个剁馅有剁小人之意,其实也是把对自己不利的人驱赶得远远的。据说所有的神仙都是喜欢吃饺子的,要我说,不是神仙喜欢吃饺子,倒是我们这些凡人喜欢吃了。
   过了正月初五这个年就算过完了,一切又都回到正常轨迹上来,亲戚没有串完的也要加紧串了,因为马上就要开工了。
  
   八、正月十五闹花灯赶庙会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新年的一个收尾,城镇上的一条中心大街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到了晚上便成了灯火辉煌的不夜城了,而如今都被路灯所代替了,随时随刻都可以看到华灯初上的繁华景色了。
   民间自发的各种庙会,在我们这里叫做赶庙会,庙是没有的,会倒是五花八门:有小车会,高跷会,扭秧歌,打腰鼓等等,这些会在初七左右就开始跳了,一直等到正月十五才会正式隆重出场,庙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跳会的人也是倾其所有跟着鼓点花样百出,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人群自然是拥挤不堪的,小时候我就曾有看庙会被挤哭过的经历……
   什么是年味儿?年味儿就是全家团圆的喜悦气氛,是孩子们对压岁钱的盼望,是穿上新衣服的喜悦和放鞭炮时的兴奋,是贴上了对联和年画的喜庆气氛,是妈妈做的那桌香喷喷的团圆饭,是晚辈对长辈的祝福……
   而如今,鞭炮依然那么响亮,此起彼伏,烟花依旧那么绚烂,眼花缭乱,大人依旧那么忙碌。可是,小孩子们还那么盼望过年吗?没有了对新衣服的期盼,没有了对鞭炮的向往,更没有了对团圆饭的期盼,年味儿似乎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变淡了。
   小时候生活虽然拮据,每逢新春佳节那浓浓的年味儿却是让人回味无穷的,更让我们回味无穷的还有那浓浓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简朴方式。

共 35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问好作者!在我们的记忆中,关于年味儿的回忆总是美好的,那如期而至的皑皑白雪,压在枕头下的几块压岁钱,在小伙伴面前炫耀的新衣服,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家人围在一起的团圆饭,大年三十晚上的饺子……所有的所有都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俗语称“过了腊八就是年”,喝过了浓浓的带着香味儿的腊八粥以后,便开启了迎接新年的仪式。对联与年画、节前准备的诱人的佳肴、孩子们炫耀的新衣服和鞭炮、春节前后的瑞雪、压岁钱、大年初一走村串户的拜年、正月初五接财神剁小人及正月十五闹花灯赶庙会,所有这些都是记忆深处年味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全家团圆的喜悦气氛,孩子们对压岁钱的盼望,穿上新衣服的喜悦和放鞭炮时的兴奋,贴上了对联和年画的喜庆气氛,妈妈做的那桌香喷喷的团圆饭,晚辈对长辈的祝福……全文列举我们熟悉的几个画面阐述年味儿,仿佛将读者的思绪牵回到遥远的童年,温馨又快乐。语言朴素,行文流畅,娓娓道来中蕴含着对逝去光阴的怀念。好文推荐阅读,感谢支持江南烟雨,期待精彩继续!【编辑:漠上花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206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漠上花开        2017-02-02 16:43:21
  感谢支持江南烟雨,遥祝编辑文丰!
回复1 楼        文友:秋阳冬雪        2017-02-08 16:40:43
  感谢您的辛苦编辑。
2 楼        文友:漠上花开        2017-02-02 16:44:01
  问好老师!按语若有不周之处,敬请海涵!
回复2 楼        文友:秋阳冬雪        2017-02-08 16:41:44
  问好老师,感谢您的付出与支持。
3 楼        文友:樱水寒        2017-02-11 18:35:10
  朴实的文字,记忆的重现,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江南,江南有你更加精彩!
樱水寒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