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那一膛温暖的炉火(散文)
据说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于是人类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与火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人们最早用火的目的应该驱逐野兽、烧烤食物、抵御御寒。
在我的经历中,与火亲近的日子要数乡下生活的那些冬天,陋室里那一膛红红的炉火,驱逐严寒,凝聚温馨,一直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冀中的冬,寒冷且漫长,火炉是各家取暖的必备之物。两场北风后,冷空气杀气腾腾地袭来,闲置了大半年的火炉,要派用场了。
火炉大体分暗炉和明炉两种。暗炉是用泥巴和砖垒在外间灶台旁,或里屋火炕的一角的炉子,其间有一通道与火炕相连,火炕靠墙的一端垒出一小截火炕,尺来厚,半米来高,炉子的烟火通过火炕游走,这样既暖了火墙,热了屋子,也热了炕。火墙是最暖和的地方,常常烘着湿的衣袜和小孩子的尿布。各家挨火墙睡的自然是老人和孩子。去到谁家,撩门帘一眼望见火墙边盘腿窝脚坐着掉了牙的老人或躺着咿咿呀呀未长牙的孩子,立时有种人间温情涌上心头。
和暗炉不同的叫明炉,就是那种圆圆的铁皮小火炉,与暗炉相比,这小铁炉子轻巧方便,可随时随地挪动,先是在院里点着燃旺之后再搬进屋里,这样便少了暗炉子点燃时的烟熏火燎。
以前的炉子,大多是烧煤面和上黄泥加水搅拌摊成的煤饼。这和煤泥是有些学问的,黄土放多了炉火不旺,放少了煤饼不成形,父亲摊煤饼时会念叨着这些。做为女孩子,我们可全然不用入耳,反正,父亲每年和的煤饼,一直都特别好烧。
点了炉子之后,冷冰的屋子一下暖和了,日子也似乎生动热闹起来。大人劳作,小孩子上学玩耍,在户外或冰雪里穿行,风刺痛着肌肤,但一想到家中有炉火烤出的一屋子温暖在殷勤地等待,即刻就有了温暖和慰藉。呼哧呼哧进门,把冻得要僵的双手伸向跳跃的炉火,手暖和了,热量也通过肌肤和神经,一直传到心底。燃起炉子之后,最得意的要数孩子。之前,起床就是一大难题,哼哼唧唧地磨蹭,就是不愿伸进冰凉的袄裤。现在好了,爸妈早早起床把炉子捅旺,孩子们的棉袄棉裤一一拿来,提溜着在热腾腾的炉火上烘烤,有时爸爸烘,有时是妈妈烘,烘得暄腾腾暖扑扑的,孩子们叽喳喳屁颠颠起床了。
俭朴聪明的农民,总会把日子过得恰到好处,不浪费丁点的能源。火炉不只用来暖家热炕,还用来烧水做饭。一只绿皮铁壶或白色铝壶坐在炉子上,源源不断地为洗洗涮涮的妈妈供着热水。水开了,水声嗤嗤斥耳,壶盖突突乱颤,伺职的娃儿们不敢去提便扯着嗓子大喊:“妈妈,水开了,水开了,快来呀……”该做饭了,一只黑黝黝的小铁锅代替了绿皮水壶坐在炉火上,炒菜、熥饭、烀地瓜、煮粥,尤其好吃的是炉火熬粥,细火慢炖,熬出的粥软糯醇香,甚是好吃。还有就是沙锅炖酸菜,腊肉炒酸菜,再加上粉条豆腐,看着沙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浓浓的香味从锅盖的缝隙间透出来,旋转着,飘荡着,热气扑面,香气扑鼻,温暖得让人沉醉。在孩子的心里,喜欢炉火除了煮粥的香,炖菜的香,还有就是炉火烧烤绝味的零食,圆圆的炉盖擦拭干净罩在炉口就是一个极好的“电饼铛”,红薯、馒头干、花生、玉米、黄豆……凡是能入口的东西统统拿来烤,小屋里烧烤食物的“劈啪砰砰”声,孩子们抢吃美食的“嘻嘻哈哈”声和咬嚼食物的“嘎嘣嘎嘣”声响成一片。我最喜欢的吃的是烤干粉,一根细长的干粉条放在炉罩上,慢慢地,慢慢地,“滋滋”一响,晶亮细长的粉条,瞬间变得焦黄肥胖,并扭成各种斜斜曲曲的妖娆形状,拿起来观玩一番,向在场的谁炫耀一下,然后个一口咬下去,焦黄酥脆,满口生香,嘿嘿,回味无穷。
炉火,不仅取暖,烧烤食物,也是孩子恶作剧的道具呢,吃饱喝足玩累,实在无聊了,趁大人不注意,小孩子们便开始祸害炉子了,猫腰在地上捡,烟头扔进炉子,纸片扔进去,布头扔进去,头发也扔进去,看着那些倒霉的“家伙”跌到炉火上,“腾”地燃成一个红红的火团,然后慢慢化成红色灰烬,很是畅快很有成就感呀。正窃喜时,闻到焦糊味的妈妈,风风火火“闯”进来呵斥着:“儿呀,可不敢玩火作祸呀!”孩子们则“哧溜”一下窜到炕角旮旯,貌似醒悟,实则捂嘴窃笑。
炉火,大年夜更是不可缺少的,伴着鞭炮声声,炉火红红的,心里暖暖的,一家人围坐在炉火旁,说着笑着,吃着喝着,充满温馨和亲情,我想,除了饭桌,怕是再无它物能象这炉火一样,能把人们拉得这么近,感觉这么亲。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于炉火的印象,除了饱和暖之外,更多了诗意。中学那几年,经常是独处一室读书到很晚,寒冷的冬夜,红炉一个,书桌一张,热茶一杯,暖书一本,在另一个房间做针线的妈妈,总会在炉火将烬时进屋添煤,并捎带问声:“丫头,冷不?”我冲妈妈笑笑:“不冷,您去睡吧。”添过煤之后,妈妈悄悄退出,那一膛炉火愈加透红温暖,连同那些知识汩汩渗进我的心中。有雪的日子,则更多了几分情致,外面沙沙沙,雪落有声,银白晶莹,屋内呼呼呼,炉火有形,通红透亮,似乎炉火也有了几分雪的潇洒与俊逸,似乎雪也添了几分炉火的从容与温情,围炉听雪,让你体会到的是一种明畅的闲逸,和一种纯情的安暖。
燃烧自己,温暖别人,热情,却不张扬,这是炉火的性格,正是炉火的这种性格,营造出一个个祥和平静的冬,让寒冬不再寒冷,许多年的冬天,我都是这样走过。
住进城市许多年,也不见炉火许多年,生硬的暖气片是热的,但它缺少光,缺少声音,更缺少故事。是夜,坐在城里热乎乎的地板上,脑海里又幻出一膛炉火,暖风扑面,通红透亮,劈剥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