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素心一捧,踏浪来(散文)
节气行至小寒,天空打蜡,蓝天高远。一些冷意从光滑的天,滴落,如风。
拣尽寒枝不肯栖,鸟雀们“唧”的一声消散了。
叶落尽,花开败。偶尔,有雪,从天空飘飘洒洒。万物噤口,草木沉默。春天,藏在不远处,像一则谜语。
“十二月,腊梅坼,茗花发,水仙负冰,梅香绽,山茶灼,雪花六出。”程羽文的《花历》写得好。“水仙负冰”,一个“负”字,让人想起清瘦俊逸之男子,一袭青衫,凛凛冰雪,风姿卓然。
水仙,喝着清水,抽茎、长叶、开花,每一寸生发,密布着禅宗的静气。银鱼一样的触须一点点延伸,翡翠一般的绿叶一厘厘拱出,简净、节制,居于寒,眠于水,一身浩气,素心如雪。
友人写水仙,因水而生,因水而葳蕤,因水而绽香,不沾尘土。在这样的语句前,低眉敛目,望见慈悲的芬芳在散步。“水”和“仙”,前世与今生隐秘的牵连,犹如宣纸与墨,彼此成就,彼此融化。水,圣洁、干净;仙,非凡、神秘。水仙,黛玉一样的世外仙姝,诗意的灵魂,临水照花。
见过家养的水仙,袅袅婷婷,绿意蒙蒙,竹一样清明,翡一样翠玉。细带子的叶,白玉盏的花,金黄色的蕊,丛丛簇簇,高洁美好。
叶丛抽出花序轴,圆筒形,中空,也绿,也细。
茎上生苞,苞上裹着薄薄的胞衣,一眼就瞧见躲在里面的花骨朵,袅娜地低着头,羞涩地蜷缩着,仿若等待升起的半边月,一些盈盈的光,在柔软的躯体里,流转、顾盼。
花拆一刻,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朵,一朵,又一朵,前赴后继,如玉似雪。不管是金贵的花器,还是开裂豁口的粗瓷大碗,它都安之若素,开出一片又一片的冰清玉洁。
那年,搬新家,友人千里迢迢为我送来一只龙泉青瓷,扁圆的形,凹凸的细纹布于青瓷之上,摸之,光滑洁润,弹之,有清音隐隐传来,一时,爱不释手。友人笑,知你爱花,这青瓷养水仙最好,我欢喜不已,急急忙忙买水仙,认认真真灌上水。
一日看三回,怎么看,都不厌。
它不声不响地长出触须,密密麻麻地抽出茎叶,层层叠叠地端出花儿。
我爱之,怜之,盼之,置于案头,置于茶几,置于窗台,恨不得时时抱在怀,才算不辜负。
清水之上,白衣飘飘,金冠高耸,如仙女下凡,飘逸灵动,似玉泉喷涌,不停不歇。繁密的花,开不败;绿莹莹的叶,长不够。
它让我想起了曹子建笔下的洛神:光润玉颜,气若幽兰,波光流转,不可万方。
水仙可雕刻,那年,念师范,有一门功课叫劳技。蔡老师,我们的班主任,斯文、俊秀、清冷,他在劳技课上教我们雕刻水仙,一把刻刀在手中灵活地转,刮、割、切,修长的手指在阳光下微微晃动,白净的脸带着谜一般的微笑。
那时,蔡老师年轻帅气,招人喜爱,很多女生拿着刻刀,学得专心致志。开始雕刻了,几十把刻刀闪闪发光,几十个水仙的茎,汁液飞溅。女生们卯足了劲,精雕细琢,想雕出一个与众不同,赢得老师的一句夸赞。
雕刻过后的水仙,造型优美,但我却总觉得少了天然,多了呆板,仿佛压进模板的年糕,棱是棱,角是角,失却可爱。
我手拙,学不会,或许是心疼那鳞茎,拿着刀,下不去手。
终是,瞒着老师,将水仙原模原样地将养。一段时日,同学们雕刻的水仙姿态万千,唯独我的它,枝叶自由,花朵肆意,森森绿意,朵朵白花,开得昂然率真。
我以为,这样的水仙比雕刻过的更好、更美。
让水仙是水仙原来的样子,是我爱它的方式。
把水仙画在纸上,许是画家们爱的方式。
看过八大山人的水仙画,只觉得好。一块斑驳的石,几丛青青的草,一株水仙,俊逸飘摇,扁平的叶,细长的茎,一朵或两朵的花,浅浅地开,清减、空旷、安静。大幅的留白,让赏花之人想尽芬芳万朵。
与画上的水仙对视,时光渺茫,心静如兰,又饱满,又凛冽,又孤绝,又安宁。这是画家传达的意念,也是水仙发出的声音。
这声音,李渔必定懂得。
清代的戏剧家李渔,爱水仙,如若生命。
他的书《闲情偶寄》,文采飞扬,可爱风流,他写着: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想来,他的痴,煞是可爱。
为了爱金陵的水仙,他将家安在金陵。在他潦倒落魄之际,无钱过年,家人说,今年可不买水仙了吧,一年不看此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李渔力争,说,我宁愿短一岁之寿,也不愿减一岁之花。家人劝止不住,只得当了发妻的簪子,换取了水仙花。
世间草木,让人安宁,李渔家的水仙,繁盛若泉,玉簪一般,洁白素净。李渔以水仙之香供养精神之气,是以,一年不可或缺。
在西方,水仙花的意译便是“恋影花”,也就想到希腊神话中的男孩——那格索斯。
那格索斯出生,有人预言:只要一直看不见自己的脸,就能活下去。预言是什么?是高悬的一根刺,在头顶晃悠,不知何时就会戳下来。男孩终是长大,无比英俊,他的美吸引了许多姑娘,但他的冷漠与他的美一样无情,他冷漠地拒绝了所有的追求者。她们生气了、愤怒了,得不到,就毁灭。姑娘们要求众神惩罚傲慢的人,预言成为现实。那格索斯打猎回来,往清泉里看见自己,他爱上了自己,爱得那么无望,爱得那么忧伤,他的目光再也离不开自己的脸,直到死在清泉边。就这样,在他死去的地方长出了一株鲜花——水仙花。
一些灵魂在水中永生,借着水仙生生不息。
舜死了,娥皇、女英痛不欲生,跳入波涛滚滚的湘江,化为湘江女神。
救国无望,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的汨罗江怀石自杀。
文化大革命,不堪迫害的著名作家老舍投湖自尽。
……
他们都是水仙,素净、纯洁、执着,伊人在水一方,隐隐摇曳,暗香轻轻。
风不怕,雪不怕,越是寒冷,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