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洒满我心房
秋意渐浓,落叶翻飞。
秋风微凉,带走夏季的热情,似乎也带走我心底的温度。随着气温的下降,我的内心也多了一丝凉意和孤独,在心里下起了绵绵细雨。
这个国庆长假,将妹妹母子送往返回大连的列车之后,我就开始整理一岁小外甥留下的“战场”。身边突然没有了小外甥天真、稚嫩的叫声、笑声、哭声,家里一下子冷清了许多。我还没有回过神来,还在想念小外甥可爱的模样。却又一次面对长长的列车,带走长长的思念,驶出长长的站台,留下长长的不舍,接受长长的分离。时光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不顾你的眷恋和不舍,将你的青春渐渐带走,留下了遗憾和伤感,也留下了领悟和珍惜。
很快,季节迅速转变到深秋,一场冷凄凄的秋雨,将我的思绪从头到脚淋个透湿。出门游玩?没有一点想法和计划。突然只想这样安安静静宅在家里,似乎最为温暖安心。
于是,手边刚从当当网买回来的宁新路老师的散文集《阳光照到星期八》《熟悉的陌生人》《来去无尘》,成为我整个假期最为合适的陪伴和指引。宁老师的这些书,光是书名就很特别,很有眼缘,也很想先睹为快。例如还有《别把时光浪费了》《远处的风景》《人在西阳里》《朝着阳光走去》《空白一片》《会笑的云》《相思树》这几本书的书名,新颖、别致、有味道,很想收藏回来研究一下其中的奥妙。事实上,在我如饥似渴急匆匆地拜读过了宁老师的文章之后,确实有一种静默无声的巨大力量,把我从喧闹中、从浮躁中、从不安中、甚至从焦虑中,悄悄拉回到现实中、平和中、安静中、踏实中来。读过一次后,我又想重新仔细认真地再读一次。有一种哲思需要用心慢慢领悟,有一种信念需要用心慢慢体会、有一种引导需要用心慢慢发掘。用慢火煲汤的感觉,体会其中的“美味”。
正如著名作家柳萌老师所言:“抒情而不腻,说理而不僵,情景交融,收放有度,有种思想和情感并茂的质感。好读、耐读、有嚼头。从中不难看出,外表沉稳的作者,内心竟然激荡如潮,含蓄文字背后有真性情。真人不露相,文字难掩真。”柳萌老师已然81岁高龄,经历过时代变迁、命运坎坷、生活波折。但他依然对文学不离不弃,在文学这条路上从未懈怠。曾任《新观察》副编审、作家出版社副社长、编审,《小说选刊》杂志社社长。著有散文随笔集《生活,这样告诉我》《心灵的星光》《寻找失落的梦》《岁月忧欢》《消融的雪》《当代散文名家作品选•柳萌卷》等。柳萌老师是我敬仰的作家。因为工作原因,与柳萌老师有过几面之缘。今年夏天再次见到柳萌老师,虽然没有了之前的敬畏感,但我依然不敢与柳萌老师有太多言语,生怕在敬仰的作家面前,露出了幼稚和愚笨。直到某一天,在柳萌老师回京的前日,我们去酒店看望并送别。柳萌老师将他的最新散文集《寒风吹哑琴音》赠送与我,并在扉页上写下:“介霞小友惠存”,仅此一句简短的签名,便让我激动好久。柳萌老师为人低调谦和、平易近人,为我这个热爱文学的幼稚学徒,给予了莫大的信念。把我称作“小友”,让我内心不禁充溢着特别的荣幸和喜悦。
柳萌老师的智慧和洞察力,对宁老师中肯的评价,让人不禁有一种冲动,很想仔细品读宁老师的文章。带着一份崇敬和膜拜的心情,我再次走进宁新路老师的文中。在读过宁新路老师的散文后,突然觉得,其实身边有那么多感动,生活中充满了那么多哲思。我们太缺乏了,缺乏一双敏锐的眼睛,缺乏一颗细致的心灵,缺乏一种对人生的思索……
能够认识宁老师,也是属于巧合的机缘。虽然并未谋面,但文字背后的宁老师,一定也同柳萌老师、甘铁生老师一样亲切,让人心生敬佩。万分感谢甘铁生老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把我文章的推荐给宁老师。让我能够有机会认识了宁新路老师,并拜读了他的散文集。每一篇文章看似平常,描写的都是凡人小事,却如一面硕大的镜子,清晰地反映着人生的哲理。每一句普通的语言,不华丽、不夸张,如一位年长的智者,就坐在你的眼前,面带微笑,平和、安静地与你耐心攀谈。与你缓缓讲述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娓娓道来,回味无穷。而与此同时,有种感觉、有种力量悄悄渗透你的内心。发人深省、让人反思、催人奋进、叫人恍然大悟。如《阳光照到星期八》中“那些最普通的事物的美好,才是让人能够满怀信心生活的阳光。”是的,我们往往忽略身边的那些普通平凡的美丽和美德。甚至将自己内心许多原有的美也遗忘,不知不觉中随波逐流。《像花儿那样回报太阳》中“一个善于感恩的人,是个可爱的人,也是幸福的人。”我不自觉地用文中每一句话来对照自己,读到此句,内心很踏实,至少我还是可以是个“可爱”的人吧。因为我常常心怀感恩。感谢甘铁生老师的多次鼓励和推荐,感谢宁新路老师给我学习成长的机会。在热爱文学这条寂寞的路途中,遇到诸多给我鼓励的老师。是我的幸运和福气。
宁新路老师的文字,犹如一杯暖暖的低调的蓝山咖啡,酸、甘、醇与苦味恰好的均衡,味道芳香,丝滑顺畅。能够让你的心安静下来,不浮躁、不孤独。让你随着行云流水,去发现生活小细节的美好、平凡生命的美好,以及人性原本的善良。如《善良是吹不败的花儿》中,“如若在常态的心境下,如若没有遭遇吃亏的情况下,在没有利益相关的人和事面前,总是认为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人,对别人还是善良点好,对事物还是友善点好,或者说能善还是与人为善吧——善良会让人活得从容、善良会让人活得坦荡、善良会让人活得阳光、善良会让人活得可爱、善良会让人活得安然。”不自觉地与自己的内心对照起来,对照起自己做人的态度,我是那样的人吗?我是怎样的人呢?
在与宁新路老师简单的聊天中,我也发现人如其文,宁老师非常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总是友善地鼓励我,毫无高高在上的架子。仿佛多年前在课堂上微笑着讲课的那位老师一样,熟悉亲切,没有距离感和陌生感。
宁新路老师现任《财政文学》主编,散文家,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财政部中国财政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出版散文集《别把阳光浪费了》《近处的风景》《人在西阳里》《朝着阳光走去》《空白一片》《阳光照到星期八》《来去无尘》《会笑的云》《相思树》《熟悉的陌生人》。长篇小说《财政局长》。长篇散文《来去无尘》荣获第26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散文作品获第五届“中国散文冰心奖”、孙犁散文奖大赛一等奖、中国报人散文“十佳”奖等数十项文学作品奖。2015年2月,长篇散文《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在《光明日报》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得到几位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和重要批示,引起全国学习一代财政部长吴波事迹的高潮。而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却能够非常平易近人地与我这样一个无名小卒亲切交谈。令人感激和钦佩,同时我内心也充满了诸多歉意,在百忙之中的宁老师,不厌其烦地给予我友善的帮助和鼓励,心里非常惭愧。
我对自己竟有些陌生起来。我所热爱的文字,还有理由继续下去吗?相比之下,它们是那么软弱无力,杂乱无章、毫无条理,似在无病呻吟,我的信心起起伏伏。在我读到宁老师更多文字以后,越来越发现了自己的浅薄、无知。我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我的感受,还很肤浅;我的表达,还很幼稚。可是,至少我的心灵在聆听,至少我依然那么热爱读书。我很庆幸。
宁老师的文字,犹如一束灿烂耀眼的阳光,洒满了我的心房,将内心的阴云驱散。充满了明媚的和轻松。
窗外秋风吹过,带走几片飘零的叶片,也把我没有着落的忧伤带走。飘零是必然的疼痛,我只好借助一滴暖墨,记录心跳最真实的声音。不曾有一点点预感,那一抹微笑闯入雨后的空巷。即使隔着千山万水,我亦能感觉到文字的温度。如一束暗夜的微光,照亮曲折幽深的道路,带我找到出口,给我不惧往事,不畏前程的力量。
天气晴好,秋雨过后,零星的叶片落在街角。我与落叶悄悄倾述,我的寂寞任由文字摆渡。虽未曾去远方,没有拍了许多美丽的风景照片回来,也没有品尝许多美食回来。但我进行了一场安静、踏实的心灵之旅,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深度翻耕。途中我发现了平凡生活之美,发现了身边亲情、友情、爱情之美,也铭记了人性和生命的光辉。
秋日的午后,一束并不刺眼的阳光,穿过玻璃窗,暖暖照在我的脸颊,洒落在我心房。我知道人生会有很多风雨、有很多相聚和离别。叶落的秋之后,我会耐心期待春的新芽,再次重新跃于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