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心愿】望海潮 (征文.散文)
秋风萧瑟,洪流涌起。
秋与友人游富春江,带着豪情诗兴,指点江山。
朋友吟道:
“江风频来。江流有声。江树瑟瑟。江禽喁喁。江帆远去。江情悠悠……”
我笑道:“你做起诗来了!”
“江水,本就是一首激荡人心的抒情诗啊!”
我说:“是呀!雪峰峨峨,泉流涓涓而下;穿草石,渡涧谷,清越之声可比琴韵悠扬。数流相汇,江面豁然开朗,浩荡阔大,汪洋恣肆,这便是一部交响乐章。及至江流入海,归其根本,但觉烟波微茫,灏灏淼淼,而无以测其边,而无以知其涯,这已是钟鼓齐鸣,鸾凤交歌;譬如仙乐降世,浩瀚旷大,是音乐的最高境界了。”
朋友说:“‘沧海月明珠有泪’,‘嘈嘈切切错杂弹’;音乐与诗、与画、与自然,本就是相通的。”
我喟然叹道:“我爱那山间小溪,清清泠泠,悦性率情。可世间的溪流,一旦出山,形成江河,就变得浑浊不堪了!‘流入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友人答道:“江河滔滔,如人,如生活。人生少年,多天真烂漫,一派纯朴之气,掬手可爱;小溪哗哗,正是她稚气未脱,歌声不断。待其形成江河,浩浩汤汤,便沉稳持重了,这乃标志着她的成熟与睿智。一个人到了中年、老年,不正是这样富于理性,而把奔放的热情蕴含在端庄之中吗?”
“那,比作生活呢?”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既形成一个个人类生物圈,也生产出许多生活的有害物质。而文学,正是人类精神世界里一棵万古长青的绿树;它通过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释放出新鲜明净的氧气来。生活的洪流,不像小溪那般清浅秀澈,但却载舟渡物,一泻千里。生活中虽然有浑浊,有待于澄清与沉淀;但不容置疑的,正是这强大的洪流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民族意志赋予生活以奋发向上的秉性,正像江河赋予流水以向东的血性一样!”
我沉吟着。这时只见江浪轻翻,数只白鸟飞过头顶。转而问道:
“你见过今秋的钱江大潮吗?”
朋友笑道:“那是很风雅的事呀!‘山寺月中寻桂子’是说‘满陇桂雨’;‘郡亭枕上看潮头’便是这秋亭观潮了。潘阆说:‘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可惜,今秋我们都很忙,没有功夫去观赏。”
“让我们去记忆的衣衫上寻找浪花的湿痕吧!”我向着江面,高声诵道:“在那海天相接的地方,原先蔚蓝的、一尘不染的和谐里,蓦然涌起一条界线,白亮亮,仿佛长空落下的一匹洁白绢练。它在极遥远处,在海的尽头,轻盈地抖动;并在阳光的注视下迅速加增着这线条的宽度。这时候,天是碧净的,晶莹明亮;海鸟早不见了它们矫健的翔影。一转眼,线条逼近,化作一条横卧江口的白色巨龙,翻腾咆哮,箭一般射向人们被震得敞开来的心扉——就在你心荡神移、目眩魂惊之际,铺天盖地的白浪,好似整个海底倾覆过来,带着摧毁一切的恐怖力量,向你的头顶,向你呼啸的灵魂,压过来,压过来……”
“多么伟大的力量!任何事物都无法与之抗衡!任何巍峨的山岳、高超的理论,都会在它的脚下瑟瑟发抖!”
“这就是潮流!澎湃天地的潮流,所向披靡的潮流!”
庄严的沉默。
我们的灵魂沉浸在那滔天的浪涛中。我们默默咀嚼着这大自然所赐予的神圣力量。
半晌,朋友开口道:“自然界的潮流,是因天体引力而形成的;那么,生活中的潮流呢?”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江河流入海洋,成为海洋的躯体;由于星体的运动而发生大潮,又涌向岸边;其实向人类展示它空前绝后的雄姿的,仍然是当初的江河之水。人类社会浩浩荡荡,形成生活的江河,注入历史的海洋。一旦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里的积垢达到阻塞社会发展的程度,则历史的躯壳势必强烈震动,历史的海洋因之翻腾咆哮;于是,改天换地的历史潮流由此诞生!”
“月盈则亏,物极必反,痛定思痛,否极泰来——说的都是一样的道理吧?”
“所以,今日的变革,就更具有荡涤一切的力量和持久不衰的激情啊!”
本文与前一篇的《江水》作于同一时期,时代背景和心理状态几乎一致;说实话,有点故作风流。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