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打工日记(散文)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题记!
夏行至极致,只一个字便可概括。“热”。
在烈日下忙碌,我经常会想起儿时学过的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知道,我不配做一个合格的农民。农忙时节,我既不能在家锄禾种庄稼,也不能站在村前看稻浪,夕阳斜下。在某一年,随着一群称之为民工的人,来到了一个个陌生的城市。从此,我结束了种庄稼,看夕阳的日子。开始用那双握过牛鞭与锄头的手,种起了房子。
我知道,那房子不是我的。即使我付出了比房子主人更多的辛苦与努力。我畏惧炎热,更甚于当初我,腼腆内向,怕见到美丽的女孩一样。太阳下。这个城市坚硬如铁,除了阳光抱着热浪在流动,一切仿佛都是静止的。风老了,尤其是盛夏。她老得没有一丝脾气,甚至吹不皱湖水,抚不动岸边的柳丝。
我常常想。老天,还是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风雨吧!我宁愿在你波澜壮阔的狰狞里挣扎,也不想在你炽热的怀里窒息,如同等死……
这个社会太现实,出力的永远是最底层的人。谁都知道,只是。没有人敢去反驳。记不起出门有多少个时日,因为我习惯了用日出日落来记录生活。
每一个深夜,我几乎会在同一时刻被炎热浇醒。我很庆幸,我的醒来不是因为噩梦所致。或者,是因为要起夜吧!总之,我一直在为自己寻找理由。工友们说,是菜里的油水太薄。不然忒热的天气,汗都流尽了,哪里还会有多余的尿。夜其实并不漫长,如果在多一些清凉,在我眼里何曾又不是温柔乡呢?
突然,想起了家,老婆与儿子。儿子在老婆的照顾下,已然长成了一个壮小伙。多年前的一幕幕终于没有逃离我的记忆,它们居然明目张胆的集结在一起,一次次的潜入了我的梦里。于老婆,儿子,我始终心存愧意。儿子那么一点点的时候,我便背起了行囊,假装潇洒的展开了打工的行程。当初,我并不能体会,抚养一个孩子远比挣钱更艰辛。
儿子渐渐地的长大,有一些记忆终于被斑驳。儿子幼年时的某些令人头疼的恶习,现在居然是我最怀恋的东西。我开始意识到,儿子真的是大了。大到开始要张开尚且稚嫩的翅膀,飞向蓝天。
老婆打电话常说,你说儿子不好带,怎么我在家的时候没有感觉到呢?其实,我明白,个中缘由在我。是我把儿子束缚得太紧,而忽视了他的叛逆。
那些日子,我用手机视频下了一部《战长沙》,一直不厌其烦的看着。某些卿卿我我,勾心斗角的电视剧我看不懂。我看的几乎都是战争片与灾难片。每每看到在战火中颠沛流离的人们,我便会由衷的感到幸福。至少,我不会战战兢兢地的活着。至少,每天忙碌下来心里还能储满了思念,而且他们也在想着我。
至少我不用担心吃了上餐望下餐,至少……
儿子很多时候并不懂我,就像我不能懂他一样。我不知这是不是他们所说的代沟。譬如,我喜欢看三毛和名家散文;而儿子却偏爱于《鬼吹灯》跟《哈利波特》。
那天,无意中跟大学刚毕业的侄子说起了没有文化打工太累了。生活差,住宿差,甚至每个月的零花钱都难以兑现。
侄子一个劲称是。
所以,才要好好读书呀!不然,即使不是农民,也会和农民一样要面朝“钢筋”背朝天。我尤为感叹,不知是为侄子,还是为我。如果光阴能够重来,我一定会去好好的读书。只是,世上哪有如果之说?想来那“如果”二字不过是用来哄人的。
侄子终于懂了读书的好处,儿子却没有完全弄懂,仿佛仍在懵懂之中难以醒悟。
某日,在网上看到了关于高考状元的报道,报道中通篇说着他们的求学经验。如果可能,把他们的习作规律列成其他学子用来学习的公式。那么是不是,以后的每年高考会增加更多的高考状元,是不是北大,清华要被那些天才的高考状元挤破了大门。
于是,智商在这一刻等于零。似乎天下没有智商高与低的说法,只有不懂得如何去教育与启发子女的愚蠢父母。至此,我深深的感到惭愧。比起那些状元的父母,我太不称职。
我不想去言传身教,在很多时候,我的身上还残留着诸多陋习,所以,我并不想儿子似我。我只是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求生者,拿什么跟儿子去说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话题。
我唯一能给儿子的只能是一个忠告,借用古人的,因为我想不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比任何言传身教更有说服力。
好好的,在外的兄弟姐妹。好好的,在家的亲人妻儿。我们共同努力……
(于2016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