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韵今弹】孙悟空的家人们(随笔)
《西游记》里说孙悟空是从石头里出生的,自然没有兄弟姐妹,其实不然,猴子有一个大家庭。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故事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虽然情节极为粗糙简略,但在《西游记》形成过程中却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这本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孙悟空的原型——猴行者,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化作白衣秀才助和尚取经,从此西游故事从以唐僧为中心转变为以悟空为中心。
元代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写唐僧取经故事,已颇具后来同名小说的故事雏形。此剧共六本二十四出,可能是是元杂剧中最长的一部作品。这里的猴子恢复了猴子的本来面目,不再是什么白衣秀士(应该不是怕豹子头林冲吧)。
在这部杂剧中孙悟空并不是齐天大圣,而是齐天大圣的弟弟通天大圣,而且他是和《西游记》里的八戒一样有家小的:“金鼎国女子我为妻,玉皇殿琼浆咱得饮……我偷得王母仙桃百颗,仙衣一套,与夫人穿着。今日作庆仙衣会也。”后被观音压在山下,他还有不少家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
猴子的家族很显赫,骊山老母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名,亦称作“黎山老母”,也叫无极老母。传说中骊山老母横跨多个时代,具有极为强大的法力,并教出各个时代中的英雄女将,如战国时代齐宣王的妻子钟无艳(就是那位传说中的“无盐娘娘)、唐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杀父屠兄,被薛丁山三休三娶,并成为神仙的那位)、宋代高君保的妻子刘金定(双锁山立牌招亲,下南唐力杀死门,死后生子,转世为穆桂英的那位)名单中还可以加上化蝶祝英台和游湖借伞盗仙草永镇雷峰塔的白素贞。她们都是这位骊山老母的门下弟子,这个名单的阵容之强大,只有王禅老祖的门下似乎可以与之一较长短。
骊山老母在《西游记》四圣试禅心中出过场,似乎地位在观音之上。
巫枝祗,也做无支祁,鲁迅认为孙悟空形象的原型。
唐人李公佐在《古岳渎经》中,收进一篇题目叫《李汤》的故事。内容是一个叫李汤的人,唐代宗永泰年间(765年)任楚州刺史时,听当地渔人说,龟山脚下,水中有一巨大的铁索,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置,无人能拉得起。李汤为探其究竟,着人套上几头牛,在人牛的共同拉曳下,把铁索拉出了水面。结果风浪大作,“一兽状如猿,白首长耆,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从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曳牛入水去,竟不复出。”
当时,李汤访遍了当地知名人士,没有人知道此怪物的来历。李公佐后来到东吴访古采风,在一座叫包山的大山石洞中,发现了《古岳渎经》第八卷,文字奇古,编次蠹毁,很难辨解,在一位姓焦的道士帮助下,共同辩认,才弄明白,记载的是大禹降服淮水之神无支祁的事故,其内容如下:
“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土伯拥川,天老肃兵,功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授命夔龙,桐柏等山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苦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童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胡木魅水灵山袄水怪奔号聚绕,以数千载,庚辰一战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徒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
有趣的是这个无支祁的名字在《西游记》中也曾经出现过,是在虚设小雷音寺的黄眉的故事中。
北方没见过孙悟空的庙,据说福建有不少,蒲松龄《聊斋志异》里提过,还听说前几年还成功地挖掘了“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的合葬墓,我们的考古工作者真是厉害,他们还成功的挖掘了“女娲墓”和“曹操墓”,也许宋江,贾宝玉,姜子牙们也快重见天日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四游记》中的《南游记》(《南游记》又名《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南游华光传》,是明代余象斗创作的中篇神魔小说)里提到过孙悟空的女儿,形象似乎差点儿——
“即说大圣有一女,名叫月孛星。但见他生得目大腰宽,口阔手粗,脚长头歪,脚声似打雷,遇了不死亦七八。”
月孛星姑娘不是“白富美”,本事却是超一流的,连华光也不是她的对手。
猴子还有非婚生子女,《西游补》(《西游补》十六回,明末董说(字若雨)所作,它补入《西游记》的“三调芭蕉扇”之后,而又自成创作的结构,是一部想象瑰丽而具有当时的现实意义的神魔小说。)里就写了孙悟空的一个非婚生子女,教波罗蜜王,且听他的自述:我波罗蜜王不是别人,我是大闹天宫齐天大圣孙行者嫡嫡亲亲的儿子!……我蜜王与我家父行者,原是不相识的父子。家父行者初起在水帘洞里妖精出身,结义一个牛魔王家伯。家伯有一个不同床之元配罗刹女住在芭蕉洞里者,此即家母也。只因东南有一唐僧,要到西天会会佛祖,请家父行者权为徒弟;西方路上,受尽于辛万苦。忽然一日撞着了火焰危山,师徒几众,愁苦无边。家父当时有些见识,他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暂灭弟兄之义,且报师父之恩。’径到芭蕉洞里,初时变作牛魔王家伯,骗我家母;后来又变作小虫儿钻入家母腹中,住了半日,无限搅抄。当时家母忍痛不过,只得将芭蕉扇递与家父行者。家父行者得了芭蕉扇,扇凉了火焰山,竟自去了。到明年五月,家母忽然产下我蜜王。我一日长大一日,智慧越高。想将起来,家母腹中一番,便生了我,其为家父行者之嫡系正派,不言而可知也。”
说得合情合理,不由得人不信,看来猴子的生活很丰富多彩呀。
《后西游》里还有个孙履真,号称“齐天小圣”,也叫小行者,和八戒的儿子猪一戒、沙僧的徒弟沙弥保护唐半偈“西天取解”。《后西游记》共四十回,影响虽不如《西游记》,故事也很精彩,其中《文明天王》和《不老婆婆》想象奇特,故事曲折,人物也极具特色,而且在针砭时弊、笑骂文采方面颇与《西游记》相比肩。
小行者和孙悟空一样,也是从那块东胜神州花果山的仙石里出生的,按理应该是孙悟空的弟弟,他和八戒之子沙僧之徒是师兄弟,本事又是悟空所传,似乎还可以算大圣的子侄,可书中却对斗战胜佛自称孙儿,不知作者是怎么想的。
我想要是大圣的后人修家谱,我倒是可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