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心愿】 过秤(征文·小说)

精品 【晓荷·心愿】 过秤(征文·小说)


作者:梓烨灼灼 秀才,2325.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64发表时间:2017-03-19 12:43:25
摘要:麦大妈的脚崴后,虽无大碍,但三个儿子觉得妈年纪大了,不适合单独居住,决定轮流照顾。二婶出来个可笑的主意,让大妈每次换地方时都过一下秤,以检验哪个儿子对妈好,于是引发了一连串关于养老的思考……


   “丫头,太阳晒屁股了!”麦顺诚打趣了自己的女儿几句,就到厨房做饭去了。
   不一阵功夫,几张金黄的萝卜饼,两样小菜,一锅蛋汤和麦大妈的半斤奶就摆上了桌。
   除夕的那天,麦大妈一家人的日程安排的没有空档。早饭后,雪晴在洗家人洗澡换下来的衣服,一会还要调饺子馅,过年一家人要吃团圆饭,顺诚父女俩在贴对联、挂灯笼。这红红的灯笼和对联一下带来了年的气氛,让人觉得那么和谐、温暖。麦大妈的脚好多了,走路也不疼了。霏霏不让她下地,告诉她“有事孙女赴其劳,杀鸡不用宰牛刀”麦大妈就盘腿坐在炕上,折菩萨神像前的纸扎。
   突然,门口一声汽车刹车声传来,麦大妈从窗户上打着眼罩望,呀!大孙女丽丽领着女婿和小淘气包晨阳回来了。他们一边把大包小包的年货搬到屋里,一边和奶奶解释,是昨晚才乘飞机回来的,小晨阳幼儿园一放假,丽丽两口子就带着他回了奶奶家,孙女婿家在外地,难得爷爷奶奶和孩子有亲近的机会,小淘气包一来,这家就热闹起来了,他抢上太姥姥的拐杖,让爷爷带着在院子里一会去撵鸡,一会去捉隔壁二太姥姥家的猫,一会又要捅梧桐树上的斑鸠窝,真是搅得鸡犬不宁,丽丽在家先是陪着奶奶说话,然后帮奶奶把供奉菩萨的屋子收拾了一下,摆上了贡品。丽丽也是奶奶一手带大的,那时顺达两口子都忙,麦大妈又年轻,她一辈子没女儿,把长孙女当心肝宝贝疼着,麦大妈不忍孙女一家很快离去,但想想,明天他们就又回来团聚了,也就不再坚持让他们吃了饭再走了。
   简单吃过午饭后,雪晴就喊女儿和顺诚一起来包饺子。她喜欢什么事都赶早。下午还想把婆婆的住屋再打扫一下,过年嘛,就得一尘不染,她喜欢那样的感觉。霏霏缠着奶奶教他包个老鼠样儿的饺子,奶奶一边讲解要领,一边示范着,她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左一下右一下去捏,可不但没能包成老鼠,还把馅挤了出来。她一生气,丢下没包住的饺子要离开。“看你那耐心,都多大了,不记得失败是谁的母亲了吗?”顺诚在旁边打趣着女儿,霏霏嘟着嘴,又拿了一个饺子皮,这次她少放了点馅,总算是没挤出来,固然包的样儿有点丑。
   当春节联欢晚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天空的烟火也次第缤纷起来,把夜空装点的美丽而妖艳。隔着窗子,麦大妈觉得那烟火中两个孙女美丽的脸庞,有孙子伟子笑眯眯的眼睛,有重外孙晨阳淘气的身影,她从枕头下拿出一沓钱,分别装进了几个红包,她在晚会的笑声中等待着年的到来。
   在又一轮烟花爆竹燃放高峰中,麦大妈进入了82岁(村里人习惯说虚岁)。如今,听说城里不让放烟花和爆竹,很多城里的孩子都在大人带领下回村里过除夕,那“噼噼啪啪”的声音,让孩子们欣喜,却让老人黯然神伤,又徒长了一岁,不是吗?雪晴今天累了,没看完春晚就回寝室歇息了,霏霏今晚特别兴奋,她陪妈妈回家后,一直抱着手提电脑,刚和大学同学聊完又去高中群里抢红包,不时嘿嘿地笑着,两点了还没睡意,仿佛这除夕夜是无限延长的。顺诚今晚陪着妈守岁,新春钟声响过后,妈也迷糊了,他看着妈慈祥的面孔,妈妈真的老了,年轻时的妈妈哪里知道累?上午下午去生产队干活,中午还要去割一捆草喂羊,晚上灯下给全家人做针线,他不记得见过妈起床,每次都是妈做好早饭喊他们起床。想着,他的眼睛湿润了。
   麦大妈喊醒顺诚,初一早上要点旺草。这是延续了多少年的习俗,家里第一个出门人要点上一把谷草,从屋里一直燃到大门,这叫“点旺草。”期盼一家人的生活来年越来越旺盛。然后她自己起来,净水洗漱后,点燃了三柱一人高的香,插到院子里,再去西屋观音像前点上九炷香,磕头,祈祷。她在为全家祈福,期盼顺达公司生意红红火火,期盼顺意父子出车平平安安,期盼顺诚夫妻教育事业兴旺步步高升……一阵默念中,霏霏已经在喊奶奶吃饭了。
   麦大妈屋里人来人往,十几个侄子,侄媳妇次第带着他们的孩子来拜年了。麦大妈给这个孩子口袋里装点奶糖,又给那个孩子装个果冻,压岁钱更是少不了。孩子们笑闹着,嬉戏着一拨一拨地离去,最忙的是顺诚,每年中午全家人吃团圆饭,他是主厨,雪晴也带着霏霏去拜年了,他一边照看炉子上煨着的肉,一边和堂兄弟们寒暄,顺意拜完年也来帮忙了,家里的超市离不开伟子他妈,即使过年也总有人买东西,她开饭时才能过来,过了十点,顺达一家5口也回来了,他们还没去拜年,只停了片刻,就匆匆出门了。
   中午十二点,麦大妈又一次拜过菩萨,一家人围坐餐桌前,年饭开始了,顺达举杯、全家祝妈妈(奶奶)身体健康!饭毕,老大有个提议,说:“我作为家里的长子,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妈八十二高龄了,不在适合独居一院另起锅灶了。年前崴了脚就是教训,我想把妈接到城里……”“是啊,”顺诚接着说:“昨晚我就考虑了,想让妈跟我去住……”“你们都把妈抢了,不知道的还说二家媳妇不孝顺妈呢,我看让妈轮流在三家住吧……”这吐话快似风雨的二家媳妇接过了话头。
   关于麦大妈住谁家的问题还在继续讨论中,恰巧隔壁的二婶过来拜年,她在热烈的讨论中插了几句话,说:“我看就轮流住挺好,让三个儿子都有孝顺的机会。”二婶又打趣了一句:“不过,你们都要仔细侍奉我的老嫂子,只能让她胖,不能叫她瘦,若是在那家瘦了,二婶第一个不答响你们……”“好啊,那就准备一台电子秤,每家以一个月为限,看看哪个媳妇把妈伺候瘦了,就是不孝!”顺意媳妇说完也呵呵地笑了。现在谁家不是白面大米吃着,怎么会瘦了呢?麦大妈也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们笑了,麦大妈可不是那种讲话拖腔拿调的,对事上,虽没文化,却是无师自通耳熟能详!可此时笑过之后却一时无语了,自从老头子走后,这家里的大事小情,自然是她做主。麦大妈想,三个儿子虽然分了家,倒都是孝顺,轮着住,稻饭羹鱼,倒也是一份农家恬谈之乐。他二婶出了过秤这个嬉皮式的主意,让人觉得荒唐,最终,她还是不违心地同意了。
   大年初二,是媳妇们回娘家的日子,顺达一家五口都去了岳母家,小保姆也回家过年了,家里只剩下了麦大妈一个人。她是昨天下午跟顺达来到别墅的。从正月初一开始。她的轮流生活就正式开始了。其实,现在轮住儿女家的老人真不少,村里的那些老姐妹,有的是每十天换一家,也有按季度轮的,儿女都忙,在养老设施还不够完善的农村,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眼看太阳就到了中天,麦大妈到了厨房,望着一个方形的箱子(微波炉),这个东西没火怎么能热饭呢,她怎么也想不通。顺达媳妇早已给婆婆做好了午饭。(老大家的生活)一个萝卜炖牛肉,一个红烧蹄髈,还有两个时蔬,一个菠菜、一个雪里蕻炒肉丝,还有一个榨菜蛋花汤。主食当然是饺子。昨天小保姆梅梅手把手交给奶奶如何使用微波炉,只看到奶奶会亲自操作了,才罢休。临走,还给奶奶写上了每个菜热几分钟,饺子热几分钟。
   吃过饭,麦大妈在自己房间躺了一会儿,昨晚她根本没睡好,人老了,毛病也就多了,换了地方就睡不着了,只在天明时才迷糊了一会。她想趁顺达一家没回来睡会儿,可闭上眼睛,脑海里乱七八糟的,总是三个儿子的影子,大儿子干练随了自己,二儿子木纳随了早死的老头子,三儿子像吸收了他们两个的优点,既沉稳又有主见。
   恍惚中,麦大妈又回到了村里,晌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屋子前的那片空地。她端着一盆脏了的衣服,向村外的小河走去,曲曲折折的田间小路,两边是无尽的青纱帐,怎么找了很久也走不到小河边呢?这条路自己不是走过很多次吗?她心里有点着急了,这时,耳边听到有人喊:“秀儿!”这时谁在喊自己的乳名?很久都没人这样喊过自己了。顺着声音往前走,又拐了一个弯,哦!小河不是就在眼前嘛!满地都是浑圆的鹅卵石,有点硌她的脚,对岸是年轻人的孩子他爹,在那里向他招手。她想蹚过河去,可一下摔倒了。耳边传来了小晨阳喊太姥姥的声音,顺达一家都回来了。
   过了十五就开学了,女儿也该返校了,前两天霏霏就嚷着要去看奶奶,这孩子和奶奶感情深,雪晴问女儿,想给奶奶带点什么礼物,霏霏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最后决定还是去了超市再说。
   节前的公路上,私家车一辆接一辆,过了一个红灯要等上十几分钟。城市的广场上已经搭起了绚丽的彩门,街道两边卖元宵的摊点也增加了不少。超市里依然琳琅满目的货物和川流不息的人群。现在人们再不用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年前集中购物了。雪晴想,霏霏选了半天,给奶奶选了一个茶心抱枕,她知道奶奶睡觉少,这个可以帮助睡眠,明目养眼;用她自己的照片做枕套,这样奶奶抱着它,就像抱着小时候的自己了。
   麦大妈看到小孙女来了,乐得合不拢嘴,抱着那个抱枕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嘴里还不住的说:“真像,怎么就和霏霏一模一样呢?”“奶奶,那就是我的照片,怎么能不一样呢!”“好,好!这下你就能每天陪我了……”
   顺达看妈这么高兴,就提议一家人去市里最大的浅水湾酒店吃饭,然后分别给丽丽和顺意他们打电话。
   十年了,每每年年,顺达总要请全家人一起去浅水湾吃饭。在他看来,只要妈高兴,亲情比金钱更重要。他年前甚至要求全厂职工背诵《弟子规》,并作为年终考核奖励,能全文背诵者,奖励五百元红包。那些对父母不孝敬的职工,一旦让他知道,坚决解聘。虽然他的公司只是个股份制企业,不能和那些国有大公司比实力,可他要把“和”“孝”作为企业的精神支柱,打造出企业的灵魂。饭后,麦大妈望着几个轮流拿着话筒唱歌的孙子和孙女,还有那个不停表演儿歌的淘气的小晨阳,忽然心里一阵阵酸酸的,如果老头子活到现在,那该多好。
   四十年前的那个阴雨连绵的深秋,她正在炕上给顺达缝棉衣,地里的庄稼已收尽了,但大队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顺达他爹是小队长,领着社员们打机井去,打井任务很艰巨,夜晚还要加班。突然,她的右眼皮直跳,这是怎么了?前几天就梦到院子里的南墙塌了,是不祥的征兆,难道有什么祸事?她捂住了心口,不敢去想,她望着微微泛红的炉子上那把吱吱作响的水壶纳闷。继而,她趁着月光走出院门,她听到有两声老鸹的叫声从村口的林子深处传来,头顶是邈远深藏的浅灰,越发把一轮满月映得惨白。“嫂子,嫂子……快!不好了……”顺达的二嫂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进来,“怎么了?你慢慢说。”“大嫂,出事了,大哥他……你快去看看吧!”
   她疾步王村口走,不是走而是跑,她忍不住恐惧带来的阵阵剧烈的心跳。当麦大妈看到孩子他爹安详地躺在地上的时候,他的头上被井架砸了个大窟窿,血汨汨地往外流着,她赶忙伏下身子,喊着:“孩子他爹,你怎么这么不小心,砸破了头还不赶快去卫生所,躺地下干吗?”她想扶他起来,旁边有人拉住了她,轻轻说:“嫂子,哥已经没了。”她怎么都不能相信,他就这么撇下自己和三个孩子走了,她想哭,但没有一滴眼泪;想喊,却喊不出声音。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人扶回家的,也不知道是谁用白茬棺材装殓了孩子的爹浅厝在河对面的核桃山坬的。她就那么傻傻的,盯着一个地方不动,直到出殡那天,她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丈夫再也回不来了。那天,她哭了整整一个上午,把院子里帮忙的人的眼泪勾了下来,多少人来劝她不住,直到哭的天空飘起了雪花。
   “若要富,雪盖墓。”村里人都这样讲,“孩子他爹,你就保佑咱家三个儿子过上富裕的日子吧!”麦大妈在丈夫的墓前祈祷。一个寡妇熬孩的日子,别说富裕了,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她就凭着自己身体壮,白天在队里出工,中午割草薅菜,喂猪喂鸡。她吃了多少苦,只有她那双粗糙的大手知道。光影荏苒,日月经年,孩子们现在一个个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麦大妈觉得都是他爹在天上保佑的结果。
   那些苦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麦大妈望着沉浸在节日快乐中的孩子心里感叹着。
   惊蛰那天,顺达从超市买来了一箱河北酥梨,“惊蛰吃梨”是村人的习俗。田该解冻了,早年见乡下该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了,麦大妈想,如今都秸秆还田了,根本用不着做搭柴草,敲打坷垃等这些农活,还是机械化作业好,顺意种着几亩玉茭,可加起来下地时间还不足一个月,产量并不比先前差,过了惊蛰,眼看着正月就结束了,麦大妈更怀念乡村生活了。
   二月初一,是顺意家接妈的日子,这一大早喜鹊就在他家门前柿子树上喳喳叫个不停,媳妇戾花边骂喜鹊边打电话给她妹妹,她让她来照看超市。他们一家三口准备早饭后去接老人。戾花一年四季守着超市,虽说钱不少挣,可就是没白天没黑夜,没星期没假日。为此,她不止一次说,羡慕三妯娌有双休日和寒暑假,可以去逛街,还可以去旅游,这好不容易出一次门,戾花对着镜子打扮了半个多小时,把两道眉毛画得像唱戏里的小生的剑眉,嘴唇也涂了一层又一层,看看太红了,又擦掉重涂,尤其是那单眼皮,眉毛弯弯的,月牙儿样,很狐媚的样子,临出门,还把她自己减肥用的电子体重仪搬了出来。“妈,你搬体重仪干吗?”伟子很好奇。“你忘了过年那一天一家人讨论的结果了,你奶奶只能胖,不能瘦,不当众过秤,怎么能知道一个月后我侍奉的结果呢?”“你还当真要给我妈每月过秤?”顺意喏喏地说。“那可不?要不怎么知道三个媳妇谁最孝顺呢?”“你就能保证在咱家妈能胖?”顺意很疑惑。“我当然能!”戾花说着,狡黠地笑了。顺达今天没去公司,在家等二弟来接妈,虽说自己家里暖和,吃得住的都好,自己也尽心尽力对妈好,可他知道,妈还是想回村里,妈在村里住了六十多年,那里是老人家的根。好在天气也暖和了,让妈回去住上一段时间也好,孝顺,不就是顺着老人的想法吗?顺达正胡思乱想,门铃响了,弟媳一只花蝴蝶一样先飞了进来,还搬着电子体重仪。顺达招呼着她喝茶吃水果。戾花放下体重仪,没顾得坐下,立刻从客厅的沙发上拉起了婆婆:“妈,说好每家接您都要过秤,先看看在大哥家一个月您胖了还是瘦了?”“哦!”顺达忙紧解释:“我接妈是过年那天,体重仪在丽丽家,所以……”“大哥,您带头不遵守规定我不管,我可是说到做到。”“好、好!我下一次一定改!”顺达也只能这样说了。麦大妈被儿媳妇扶着走到电子秤上,她弯下腰,可还是看不清那上面显示的重量。“58公斤!妈,您原来好像就是58公斤吧?”儿媳妇嚷到。“我好多年都是58公斤了,好像谁会虐待我似的。”麦大妈不喜欢这个儿媳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太能说,只要有她在,别人就不需要说话,她一个人能不停地说下去。

共 19137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小说采用顺叙、倒叙相互交叉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小说前半部分呈现麦大妈这个大家庭和谐幸福的情形:三个儿子、儿媳妇事业有一定成就,都非常孝顺,各有千秋。特别是三儿媳妇最懂麦大妈的心思,非常贴心,唯独二儿媳妇是典型的小市民思想,虽然对麦大妈不错,但爱耍些小聪明、爱慕虚荣、攀比心重、斤斤计较,好在小夫妻俩比较和睦,加上她聪明活络,善于持家,日子过得也蛮幸福的。随后作者笔锋一转,麦大妈年龄大又不慎崴脚了为引子,引出三个儿子轮流孝养的故事,一场家庭风波跃然于笔尖,最后麦大妈圆满解决这些矛盾,突出麦大妈聪慧、明辨是非。文末点题,三个鹅卵石起名为“和石”,比喻成麦大妈的三个儿子,寓意着家庭和睦,孝顺父母,升华主题。小说情节迂回曲折,结构严谨,人物形象刻画的细致生动,具有典型的代表,真实反应现实社会类似现象。“过秤”具有象征的寓意,象征着人内心那杆如何做人的“秤”,诠释做人的职责和使命,传递孝道、和谐家庭的理念,佳作力荐共赏,感恩赐稿!【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321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3-19 12:49:55
  俗话说的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生辛劳,辛苦养育拉扯大三个儿子,如今儿孙满堂,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可是不如意之事依然发生。年轻的时候,麦大妈精明能干、泼辣,有着女汉子的特征,别看她没有读过书,但讲理,在生活中大小事情都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妥善处理。可年纪大了,面对这三个孝顺的儿子轮流养老后,产出的家庭纠纷,一时间内心纠结、悲凉了。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3-19 17:08:24
  叶老师辛苦,我自己都懒得再读了,字太多,费眼。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3-19 12:53:13
  曾经在外人眼中,麦大妈是幸福的,令人羡慕,可是那些纠纷一出,一些闲言碎语接憧而来。麦大妈内心明镜着呢,三个儿媳妇是什么样的人,她内心清楚,最后,对于二儿媳妇进行一顿说教,二儿媳妇才深刻领悟自己错误的言行带来的后果,因而深深反省改正。最终,这个大家庭回归到和谐幸福的状态,也让麦大妈真正放心。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3-19 12:57:36
  常言道:家庭和气生财,特别是兄弟姊妹,妯娌之间,有些小矛盾是不能避免的,但彼此要有度量来包容,秉着以“和”为贵以“孝道”为根的准则,家庭自然就兴旺。同时也反应出老人也有老人之道,媳妇有媳妇的道,儿子有儿子的道,传递出一个人在世间扮演不同的角色,但要做好那个角色的职责和担当。感恩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期待您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3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3-19 17:06:37
  感谢老师辛勤编辑,问好?春安!
4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17-03-20 05:39:39
  一篇家庭题材的小说,情节曲折,脉络清晰,构思新颖,人物之间对比呼应凸显主题!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4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3-20 18:14:38
  谢谢绿叶老师还记得我,问好啦!
5 楼        文友:何叶        2017-03-21 16:33:58
  恭喜精品!老师最够意思把最好的文给了社团!谢谢!期待老姐下次精彩!
何叶
回复5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3-21 19:30:27
  当然,我看着社团小说少,不过写小说费力,不能着急的。
6 楼        文友:你猜        2017-03-21 19:08:38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6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3-21 19:30:58
  谢你猜老师关注!握手/:share
7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3-21 21:25:52
  恭喜老师小说斩获精品,真棒,实至名归的佳作!问好老师,期待老师更多精彩,祝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7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3-22 10:44:25
  谢谢精彩的编按锦上添花!定当努力。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