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 狗皮膏药 (微型小说)
1
祖传八代秘方熬制的《狗皮膏药》传到汪三这一代,经他挖空心思炒作到第三十八代,不论他换什么品牌和异常诱人的广告,也挽救不了土生土长的《狗皮膏药》前景不妙的下场。
原本治不了大病,只能舒缓腰、腿疼痛和帮塌骨臃(即骨结核)患者换药提脓的《狗皮膏药》,历来是有益于众人需要的,怎么现在没人买了呢?尤其是在老字号盛行的当下。汪三百思不得其解。
他记得在他小的时候,常听父亲说:汉阳牌祖传秘方熬制的《狗皮膏药》传到父亲是第七代。那时买的人很多,自家四个熬制膏药的小火炉,昼夜不停还熬制不过来,好多人都是先交垫金,第二天来取膏药。这些人都是汉阳钢铁厂和汉阳兵工厂的工人。这两个厂后因战乱停办。
随着社会的发展,买《狗皮膏药》的人越来越少了。
汪明安(汪三的父亲)就改品牌为汉口牌《狗皮膏药》,让他的徒弟到汉口火车站、长江码头路边去叫卖,但买的人还是寥寥无几。
民间通常把那些说得天花乱坠而不起作用的大话、好听的空话,统统戏称是卖《狗皮膏药》的。常言道:“民间俗语的唾沫可淹(冤)死人。”土生土长的《狗皮膏药》被这股民间风俗贬低得名声狼藉,无地立足。
一天晚饭后,汪明安把三个徒弟叫到堂屋(即一进屋的大厅)围坐在一起,心情沉重的对他们说:“现在我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每天只能以锅巴粥度日(无干饭吃饱,要用稀粥补助),你们都看见了。”他干咳嗽了一声,面部表情很难受的样子接着说:“解放快一年了,我算看明白了:只有听共产党的话,跟着毛主席走才有出路。共产党的政策是要人人有饭吃,不让穷人饿死。你们回家去吧,不会饿死的。”
第二天,三个徒弟向师傅叩头拜谢后,依依不舍地上路了。
汪明安站在村口路边还嘱咐他们:“不要指望有人买你的膏药,种田人心善没钱,若人家给你一碗锅巴粥喝,你就给一贴膏药,若让你在他堂屋住一夜,你就给二贴膏药并感谢人家。”汪明安站在村头路边,心情沉重而难过地望着徒弟的背影直到消失,才转身慢慢往家走。
2
汪明安家住汉阳县农村,与汉口只一江之隔,但毕竟没汉口繁华。农业合作化后,他不愁吃不愁穿,按人口供应的票证上的东西,都能按期如数买回。他白天在生产队干农活,晚上在家熬制《狗皮膏药》,利用不出工干农活的阴雨天,有时也谎称去医院看病,就悄悄到汉口那边去卖《狗皮膏药》,赚点小钱零用,日子过得比左邻右舍的都舒坦。
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后,农业生产合作社允许每家农户按人分到一点自留地(均是旱地),利用起早贪黑不影响出工干农活的一点时间种菜自己吃,多余的也可拿到农贸市场去卖。
这一政策大受农民欢迎,尤其是城市郊区的菜农。
这也给汪明安带来了卖《狗皮膏药》的商机。一九六五年“哇…哇…哇”坠地的汪三来到这个世界上。当他过周岁生日时,汪明安抱着他边逗他玩边说:“快快长大,我好把祖传秘方熬制《狗皮膏药》的手艺传给你,。一代一代往下传,这是治病减轻人们疼痛的善事,也是我家赚点零用钱的手艺。”不料,风云突变——农村刮起了一股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潮。生产队的有线广播大喇叭里天天广播说:自留地就是资本主义的尾巴!拿自留地里长的东西去卖钱,就是货真价实的资本主义表现!还有熬制《狗皮膏药》卖的人,是地地道道的在走资本主义道路……
3
十七岁的汪三,个不高,小圆脸,偏瘦,能说会道,是天生的一个卖《狗皮膏药》的料,尤其是一双灵活的眼睛,显现出他是一个睿智的小青年。虽然双亲早逝,但祖传秘方熬制《狗皮膏药》的手艺,他已学到手了。他到锦旗店订制五十公分见方的红色锦旗上写着金光闪闪——祖传秘方第八代传人精心熬制长江大桥牌《狗皮膏药》专治腰、腿疼痛和塌骨臃。他用竹竿撑旗插到自己后背腰上,随着脚步走动,后背上小旗帜一飘一飘的引来众人围观。
汪三开业的第一天,选在长江大桥头人行道路旁叫卖,就旗开得胜,刚到中午就把携带的100贴《狗皮膏药》卖完了。一个地方他只卖三天就换别处。汉口火车站、江汉码头、黄鹤楼下等地是他轮流转叫卖最多的地方。
一年之后就换品牌。长江大桥牌、黄鹤楼牌、东湖牌、龟山牌是他轮流换的老品牌。祖传代数他一改就是十位数往上翻,本来他是第八代传人,一改就是第十八代、二十八代、三十八代的传人,就是不写人的名字。邻居问他:“代数你也敢改呀?”
“我有族谱为证。不信,你可以到省档案馆去看啦。”汪三理直气壮回答。
那天,汪三在汉口码头遇一位五十来岁大叔问他:“我女儿右膝盖下内侧,有啤酒瓶盖大的一个洞,脓流不止,有一年多了。你这《狗皮膏药》能贴好不?”
“有贴好的。能不能贴好您女儿的腿,那就不好说了。但至少能减少换药时的麻烦。比如说脓能附在膏药上,每天揭开膏药换一张贴上就行了。既省钱又方便,苍蝇蚊子也不会来了。”汪三态度和蔼耐心的回答。那位大叔连连点头认可。一下买了五十贴膏药,还说等贴完了再来找他买。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一晃,汪三也跨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令他想不通的是——卖《狗皮膏药》的生意,怎么越来越惨淡而做不下去,尤其是在老字号盛行的现在。
4
汪三决心走岀去,向社会请教,向同行求救,与同行商讨生存和传承之道。
第一站:汉口北面——木兰山。朝拜者络绎不绝,熙熙攘攘。香火兴旺,满山遍野烟雾缭绕。卖手工艺品的到处可见,唯独不见卖《狗皮膏药》的。
半山腰凉亭里小憩的一家人中,有一对双胞胎小男孩,四五岁的样子,非常调皮淘气,像猴一样老在凉亭栏杆上翻来爬去,互相追赶。突然,爬在前面的那个从栏杆上摔下来,把白嫩的左小腿刮破了皮,很快显出了一条血印,让年轻的妈妈好心疼,立即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坤包内,拿出“创可贴”跟儿子贴上。
汪三看在眼里,不快在心里。暗想:是“创可贴”抢夺了自己卖《狗皮膏药》的生意。
第二站:与河南接壤的鸡公山。到处都是各单位的这个疗养院,那个休养所的一个接着一个,内面还设有医务室、诊疗所。都是有医疗保险看病不花自己的钱,谁还自掏腰包买《狗皮膏药》?
汪三见围观人多就硬着头皮向围观的人们推销《狗皮膏药》说:“我这是祖传秘方熬制的,贴哪哪灵——贴腰,第二天疼痛减轻;贴腿,第二天走路轻如飞:贴胳臂,第二天灵活自如不疼了。不信,可以贴得试试呀。”
“多少钱一贴?”有人问。
“一贴五元,二贴八元,三贴十元。”汪三回答。
“这比‘创可贴’贵多了,卖它干啥?走,我们爬山赏景去。”这些旅游者一个跟着一个都爬山去了。
只有XXX医疗所出来一个穿白大挂的人问:“你有正规发票吗?若有我们可以买点试试。”
汪三灵活的眸子停止转动,沉思了一下,回答说:“我没有,但可以想办法呀。”
“那就算了,没有正规发票我们不能入账。”
汪三望着穿白大挂的人回XXX医疗所的背影,再看那旅游者爬山蠕动的人影,心想:《狗皮膏药》并没有失去存在的价值,是要与时俱进,是要与现代科技嫁接,还是有发展前途的。像广州XXX材料厂那样,我们的未来会更好。
第三站:武当山。山高路险,朝拜者多,烧香叩头还要排队。人们信神灵保佑,谁还顾得上看《狗皮膏药》。下山路上,见一中年妇人从自己后背摸出用过的膏药,扔到垃圾箱后,向同伴喃喃说:“怪痒的不舒服。但消肿止疼,活血通络效果好。比《狗皮膏药》方便多了。”
汪三听此言,气得再也不愿听她说什么,就气鼓气胀绕道疾步走开了。
第四站:神农架。地广人稀,除了山还是山,公路上只有汽车跑,看不到行走的人。
第五站:四川峨眉山脚下,遇到了一位同行。他卖的是峨眉山牌《狗皮膏药》。两人寒暄后,汪三长叹了一口气说:“我早想到搞联合体,可找不到愿联合的人。你看现在让老外小小‘创可贴’把我们土生土长的祖传秘方熬制的《狗皮膏药》挤得无地立足,真是悲哀呀!”
“这怪我们老祖宗说的——‘同行是冤家’、‘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秘方不可外传’的古训害的。不是我们无能。”峨眉山同行安慰汪三说。
你看人家XXXX也跟在洋人后面跑,一点创新都没有,搞出来的‘创可贴’跟老外洋人的一模一样,只是牌子不同而已。把老祖宗的人都丢光了,这何只是悲哀啊?”汪三满腹怨气的说。
“我们说这些没有用,你在长江边上,汉口又是九省通衢水陆交通方便,信息灵通,见多识广,赶快出个主意,想想我们自救的办法吧。”峨眉山同行提醒汪三说。
“你看人家广州那边与人联合搞成集团公司,创新改革,嫁接新技术,生产长五米,宽十公分,设计用精致美观漂亮铁皮盒精装,与大城市骨专科医院建立长期供货合同。不愁销,只愁生产不出来呀。”汪三羡慕人家说。
“那要很多钱才能搞成功吧?”峨眉山同行问。
“我难就难在资金上。哼!人穷路窄更何况现在是世路难行钱作马呀!”汪三的右手掌突然一拍自己的前额说:“你看人家蓝田公司,打着洪湖莲藕旗号,跑到沈阳注册,经包装打扮,像新娘出嫁,名正言顺到证券市场一上市,每股炒到20余元,可它的原始股每股才一元钱,这不就富得油流吗?”(但后来玩垮了)
“那你问问人家,怎样包装打扮成新娘再上股市赚钱?”
“你不了解外面的世界,那都是像高科技一样的秘密,还冠名为商业秘密是问不出来的。”汪三精神头上来了,脑子也异常活跃了。他说:“你老兄的话启发了我,让我想到了走股市这条快速致富捷径路。”
汪三干咳嗽了一声接着说:“你看人家‘湘鄂情’是开饭馆的,包装上市后等股票锁定期一到,就纷纷套现,再把公司股票壳资源卖掉。这一华丽转身钱到自己腰包,合理合法,玩得多漂亮。”
“那好!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湘鄂情’走?”峨眉山同行兴奋的说。
“哪有那么容易,让我好好动动脑筋。”汪三说:“只有找点子策划公司,把我们好好包装成古方膏药联合集团公司,到证券市场一上市,那我俩一夜就富起来了!”
哈…哈…哈…
他俩不约而同地哈…哈…哈大笑起来,又亲切地拥抱在一起,一蹦老高地跳呀蹦呀,没完没了。
(完)2017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