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妈妈的微信群(散文)
妈妈七十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微信群,群的名字叫:“骨肉情深”。
刚开始加入群里的人除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人外,就是我的七姑八婆。每天从早上的一声问候,群里就开始沸腾起来。
这不天不亮我家大姑就开始“发言”了:
“玲,今夜我失眠了,想去你们医院做个检查?”年过五十的大姑开始健康咨询
“好啊大姑,您老什么时候来都成,像你这么大年纪的女性最容易失眠、多梦、多疑、早醒。”我看到了及时地回答道。
“玲啊,你说这几种表现我都有,而且还是经常出现。去了几家中医院,他们说我是什么更年期综合征?你说像我这么开朗活泼的性格怎会患更年期综合征?我疑惑啊,现在的大夫就是有点不负责任,随口一听病人说,就诊断病人是什么病,他们怎么就不想想病人的心情呢?”大姑继续说。
“看您说的大姑,我们都理解您到医院就诊的心情,就像有一首歌:‘爱情不是您想买,想买就能买’看病也是一样的,有时候钱和健康是不能划等号的。”同在医院上班的二嫂接着说
都说三个女人一场戏,你一句我一句就这样蹦嚓、蹦嚓地“唱”了来。
“我说他二嫂,三妞你们在医院工作,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可是也得听听老百姓的心声不是?你们也不能总是偏向着医院吧。”大姑有点不满意地说。
眼看一场家里的医患风波就要引起内乱,总是“以和为贵”的妈妈坐不住了:“我说,她大姑,您还是去医院彻底检查一下身体吧,有病早治,没病预防,老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常言道:隔靴挠痒,不止痒。在这群里讨论这些有什么用啊?看病首先要上医院,其次是遵医嘱,而后才是理解万岁!”
“是的、是的。”大家都各自发来一个代表自己心情的表情,散去……
随着微信群交流的增多,妈妈的微信群也在逐步地“招兵买马”,队伍由原来的十几人,一下子壮大到了七、八十人。常言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也有自己的处事方式。
一天晚上我小叔上来就在群里给大家宣讲:
他说:今天我干了一件最长脸的事情,那就是今天我骑车去单位上班,当我走到单位门口时,保安大哥非要我下车推着车子进去,说什么骑车进进出出不安全,像我这样的单位中层领导怎么能听凭一个保安的安排?当时我不但不理睬他那一套,而且非常的高傲骑着车进去了,最后他也没有把我怎么样!群里的同志们请都给我点赞吧!
刚一发来,有点赞的,有鲜花的,唯独我妈妈发来的是一个气愤的表情,接着我妈妈问:
“谁知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两段话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无言以对,因为我们都知道妈妈是老子《道德经》的忠实读者,这么多年来不管对错,她始终坚信老子思想的正确性。
接着妈妈自己说:“自然界大风是刮不了整整一天的,暴雨是下不了整整一天的。踮起脚尖要想站得高,是站不稳的;张开双脚,迈开大步想要走得快,反而难以远行;自以为是,不善辨析,自我夸耀的,都是一些少有功勋的人。从道的角度说:任何时候自然界的规律都不会打破的,何况我们人?常言说:当官是一阵子的事情,做人才是一辈子的事情。人和人做朋友往往是一根烟的交情,他小叔你身为一个单位的中层领导,这样做不有愧于心吗?”
我小叔开始还在狡辩说:“以前他开车或者为上一级领导开车,每次走到单位门口时,为啥他都不让我或者我们领导下车?分明就是保安大哥的不是在先!”可是妈妈并没有给小叔情面,而是毫不留情的把小叔移除了“骨肉情深”的群聊,后来经过小叔向单位的保安大哥赔情道歉,妈妈才最终原谅了他,让他重回到群里面。
这次风波平息后,妈妈再一次的修改了群规,她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时警告所有的群成员要:“义以为上!”
这不,今年的春节的微信红包比往年多了一倍。其实,说到红包,早在三年前妈妈就定下了规矩:凡是群里有工资的人员,每人每年必须向群里发送一次365元的红包,意思是:每人每天捐赠一块钱。“骨肉情深”群要用这些钱支助老家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理想,规定实施三年来,群里的成员共资助多名留守儿童上了大学,队伍也在不断地增加,现在群里有4位博士生,7位研究生,2位大学生村官,还有各行各业不同奋进的人。
通过妈妈的不懈努力,微信群越来越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从家庭生活琐事,到国家大事;从政治地位,到政治站位;从遵纪守法,到清正廉洁;真是应了妈妈这个在三尺讲台站了四十多年的人民教师那句:“三尺讲台,演绎幽微世界;屏幕一方,集成浩瀚乾坤!”祝愿妈妈的微信群越走越好!
善良、耿直、理智、时尚,也有包容心,这样的群主,那真的是名副其实,真正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