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云追梦杯】故乡的苜蓿(散文)
我的故乡有一种野菜,名叫苜蓿,它与故乡的亲人有着深厚的感情。每代人都把它当做宝物,细心的呵护,慢慢的体会,细细的品尝。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饭桌上的美味佳肴,是祖辈们的救命恩人,是父辈们的生活主食,是我辈们的精神食粮。
每年春暖花开,绿树成荫,故乡的苜蓿白白胖胖的嫩芽,破土而出,探出小脑袋。东看看,西瞧瞧,快活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春天的阳光,感受着和煦的春风。它与小伙伴们谈笑风生,交头接耳,快乐成长。不知不觉地长出了嫩叶,好像扑克牌上的梅花,一朵连着一朵。嫩嫩的、绿绿的,不久,那白胖胖的身体上会长出绿帽子,四面开花,是多么好看啊!
在空旷的田野上,远望去,黑沉沉一片,夹杂着泥土的味道!中间有土地的空隙,好像白绿相间的花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在它的周围,开满野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蜜蜂飞来飞去,吸附着绿色的涟漪。蝴蝶展示自己的花衣裳,分分合合,与蜜蜂你追我赶,忽高忽低。笑声打破寂静的田野,苜蓿追寻着野花的香味,在迷人的夜色中,偷偷长大。它们为了战胜野花,快速的布满土地,排着整齐的队伍,密密麻麻,一朵连着一朵。不留下一点空隙,在苜蓿社长的带领下,小伙伴快乐成长。这景色是多么壮观啊!
每到春天,小伙伴斜挎着篮子,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男男女女去掐苜蓿。他们的欢笑声震耳欲聋,他们踏着矫健的步伐,向田野奔去。山路陡峭,他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汗流浃背。用草帽子在眼前左右摇晃,给自己增加一丝丝凉风!看到绿色,精神振奋,那一种种美的享受油然而生!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看到苜蓿,那一种亲切感,让人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绪,一幅幅生活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一股股浓浓的思念之情涌上心头,牵动着我脉搏的跳动。苜蓿里有我的童年,有父母的爱,有深厚的姐妹情,有我生活的经历。充满着温暖的回忆和苦涩的记忆!
小时候,奶奶总是给我们讲她的经历!我们听起来好像故事,但从故事中,我能深深体会到奶奶一辈们生活的艰辛!在五八年左右,我们家乡闹灾荒,人们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没有粮食,他们靠着野菜、槐树皮、玉米芯子来维持生活。奶奶不想回忆苦难的岁月,她伤心难过,珠泪涟涟。一个家族没有分家,我们家有二十人左右,每天要吃饭,主要依靠苜蓿来维持生命。奶奶和三婆、四婆,每天天不亮,就上山去掐苜蓿。月亮为她们照亮前行的路,她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在月光下深一脚浅一脚,向苜蓿地走去。山路陡峭,夜色朦胧,寒冷经常袭击着她们!她们背着背篓,忍受着饥饿,拖着沉重的脚步,克服重重困难,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与命运作斗争。到达苜蓿地,天还没有亮。她们一直苦苦等待,心里在滴血,感受命运的不公!终于天亮了,她们跪在地上,拿出小铲子,一颗一颗的去掐。为了赶时间,她们眼睛直直的盯住苜蓿,生怕漏掉一颗。找到一颗苜蓿,心中欣喜万分。膝盖跪的又红又肿,一层层血丝布满小腿,她们腰酸背痛,腿抽筋。实在坚持不住,她们坐在地上,稍作休息。继续劳作,那一股股生活的辛酸后人是无法体会的。
快到中午了,在太阳的烤晒下,她们筋疲力尽、口干舌燥,背着苜蓿赶快回家。背篓打在她们的后腿上,发出悦耳动听的歌。回家之后,清洗好苜蓿,在锅里煮熟,撒些盐,一碗碗热腾腾的午饭,端在每个人的手中。这是奶奶们的艰辛换来的午餐,每天每顿吃苜蓿,实在让人难以下咽。有一些身体不好的人,吃多了会上吐下泻,心如刀绞般难受。但面对现状无能为力。
当我听着奶奶的故事,泪眼朦胧,心情沉重,好像打开“五味瓶”,奶奶辈的生活是多么艰辛啊!经历的苦难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奶奶是多么坚强啊!她们用瘦小的身子撑起整个家!用勤劳的双手养育着子女,孝敬老人。她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奶奶对苜蓿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苜蓿挽救了他们一代人的生命,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听完奶奶辈的故事,又要听父亲辈的故事。在父亲生活的年代里,生活水平稍微提高,人们能吃饱了,但生活还是离不开苜蓿。
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经常与母亲一起掐苜蓿。掐苜蓿是我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每逢周末,我们小伙伴,三五成群,斜挎着篮子,唱着歌曲,飞奔在原野上。在苜蓿地里,打滚、抓蝴蝶、摘野漂,那甜甜的味道,至今让人难忘。一股股甜丝丝的香味,迎面扑来,耐人寻味。母亲慢慢的蹲在地里,一颗一颗的掐,掐掉它的叶子,去掉它的绿帽子,苜蓿在篮子里跳舞,暖洋洋的晒太阳。在春风的吹拂下,摆动着身体,有的伤心流泪。母亲是掐苜蓿的能手,她不辞辛劳,脚勤手快,一篮子苜蓿很快就掐满了。看着我眼前空空的篮子,母亲心里有点伤心,又快速的掐满我的篮子。母亲蹲在地上,汗流浃背,腰酸背痛。我们很快就要回家了,其他小伙伴没有掐到苜蓿,我挎着苜蓿满满的竹篮子,心里美滋滋的。其他小伙伴投来羡慕的目光。我的母亲是多么的能干啊!
回家之后,母亲赶快擀面条,洗好苜蓿,凉在案板上。当开水烧好之后,先把苜蓿放进锅里,煮一会儿,再下面条。煮好之后,苜蓿与面条一起捞在盆子里。放些油、盐、酱、醋,盆子里看起来绿白相间,一层层黄聪聪的油漂在饭上,令人垂涎三尺。拌上红红的辣椒,更是美味佳肴。晚上,母亲用苜蓿与玉米面蒸穹穹(穹穹:方言,西北的一种食物)。先把苜蓿煮熟,与玉米面搅拌在一起,放在蒸笼里蒸二十分钟左右。一盘盘黄聪聪的穹穹就能吃了。色泽黄绿相间,味道香甜可口,吃起来绵绵软软的,百吃不厌。我仿佛看到母亲端着一盘盘穹穹摆在我的面前,我是多么想吃苜蓿,吃穹穹啊!母亲用苜蓿养育着子女,苜蓿是父辈们的主食,倍感珍惜。
人们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了,农村的生活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些农村妇女用苜蓿赚钱,她们掐三天的苜蓿,拿到县城去卖,县城人非常喜欢,买苜蓿是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上学的费用越来越多。母亲也加入其中,每天天不亮,就去掐苜蓿,其中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她凭着自己的信念和对子女的牵挂,用毅力战胜困难,用苜蓿赚钱供给我们上大学。母亲用汗水和泪水编织着自己的梦想,用自信和坚强书写着自己苦难的一生。母亲是多么聪明能干啊!
每当春暖花开,太阳暖洋洋的的照射大地,我就会想起故乡的苜蓿,想起奶奶,想起母亲。我为了追寻自己的念想,安慰自己的心灵,利用周末去附近的山坡上掐苜蓿,那一颗颗枯叶满地,四枝开花,带着又粗又大的根的苜蓿,已然没有故乡苜蓿的味道。只有那种物事人非的感觉,一种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令人伤心难过,我只有在泪眼中再次回忆故乡的苜蓿!看着自己掐的苜蓿,拿在手中,慢慢的深思。一幕幕往事历历在目,一段段经历犹如昨天。它是我的精神食粮,时时刻刻伴随着我度过每一天。
让我在苜蓿中思念亲人,想念儿时的小伙伴,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父母的艰辛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