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征文】一张空白试卷
“你们班今年能考到全县前三名,获得县上的奖励,就让你晋升中级职称。”在新学年的教师会上,校长鼓励芳芳。芳芳为这件事高兴了好一阵子。实际上芳芳教过好几届毕业班学生了,成绩都在全县前三名,也获得过奖励,对于拿奖她有充分的把握,想到这些,她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当芳芳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偶然发生的一件事让她变得愁眉苦脸。六年级第二学期,转来了一名聋哑学生,名字叫肖文。肖文一直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城里读书,本学期又跟随父母转回乡下读书了。
芳芳给毕业班带语文课,第一节课上,她就摸了一下肖文的底。肖文上课很乖,总是端端正正地坐着,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师和黑板。老师讲个笑话,大家笑时,他也会跟着笑,一节课下来学的字,他会照着写,然而,却一个字也不认识,更别说组词、造句、写作文了。看到这种情景,芳芳心里像吃了黄连似的有苦说不出,以往转来的调皮捣蛋、学习差的学生她都遇到过,她会耐心细致地想办法改变他们,使他们进步,效果很明显,但对肖文这种情况的学生她是第一次遇到。她试图和肖文交流沟通,无论她怎样指手画脚,磨破嘴皮给肖文讲解,肖文始终傻乎乎地一笑,毫无效果。
下午放学后,她尾随在肖文身后,打算去肖文家,说服肖文父母把肖文转到其他班或其他学校去。她一路盘算着怎样开口会使肖文父母同情她、理解她这么做的苦衷。
芳芳冥思苦想着,不知不觉来到了肖文家大门口。她站在远处偷偷看着肖文掀开一扇木栅栏的大门进去了,她紧跟其后也走进了院子。展现在芳芳眼前的是两间破旧的土房子。北边的屋门上坐着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三十来岁的女人,看见芳芳时忽然站了起来,一脸茫然。这时肖文发现了自己的老师,急忙跑进西边的厨房,拽出了一位四十来岁的男子。这个男子走路一瘸一拐的,他见到芳芳热情地打招呼,向芳芳寒暄问好,把芳芳让进北屋里。北屋里摆放着几样陈旧的木家具,特别是炕上的铺盖破烂不堪。那男子请芳芳落座后,边倒水边恳求芳芳说:“我是肖文爸爸,孩子原来跟随我们在城里读书,他母亲精神病又犯了,我们就回家了。现在,我既要忙地里的活,回到家里还要照看他们娘俩,哎,真是苦命,以后还要指望老师您为孩子的学习多操心呢……”芳芳边听边点头应诺,路上想好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了,最后只好咽到肚里去。听完肖文爸爸的嘱托,看着这个贫困而特殊的家庭,芳芳的心里像打翻的五味瓶很不是滋味,她边抚摸着肖文的头,边安慰着肖文的爸爸,让他放心。
从此,芳芳把肖文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经常给肖文洗衣、理发,给他买新衣服,隔三差五还给肖文做些好吃的。课堂上她把肖文和其他孩子一样对待,从未忽略过,她始终用微笑与鼓励的目光关注着这个孩子。
转眼六一到了,学校举行文艺表演比赛,芳芳想,应该让肖文参加,让他和其他学生一样参加各项活动。表演开始了,同学们穿着漂亮的舞蹈服,个个喜笑颜开。肖文虽然听不见音乐,跟不上节奏,但他用眼睛的余光看着身旁的同学,很投入地做着每个动作。表演结束了,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最后结果,他们班全校第一,这是评委对肖文的鼓励,也是对芳芳这一做法的赞赏。
一晃,明天就要毕业会考了。芳芳犹豫起来:肖文不认得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怎么考试?肯定交白卷,拉全班的后腿,还影响她评职称。但她又一想:毕业会考只有一次,不让他考试,会留下一辈子的缺憾。
第二天,肖文微笑着走进了考场。
几天后,考试成绩出来了,他们的成绩和全县第三名的成绩只差了0.1分,奖牌与他们失之交臂。
“如果不是肖文拖累,肯定能拿到奖……”办公室里,大家都在议论着。
芳芳静静地坐在办公室的一个角落里,专注地撰写着工作总结,她细心地梳理着一年来的收获,显得那么平静,那么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