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被时光漂白的记忆

精品 被时光漂白的记忆


作者:一海蔚蓝 秀才,255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52发表时间:2017-04-10 20:25:12


   父亲颇为自负地捏着那支蘸足墨汁的毛笔,却迟迟不肯落笔。母亲正在剁饺子馅,见状忍俊不禁,偷偷朝我们眨巴眼睛。父亲的脸涨红了,自我解嘲地说,咳,我还没想好呢。一旁的小妹按捺不住了,说爸,还是我先来吧。父亲腼腆地说,那你先来,爸想好了再写。小妹接过父亲递上的毛笔,屏息静气,然后起笔、行笔、转笔、落笔,一副对联很快就一挥而就。小妹写的是:书镜照千古,笔花开四时。父亲连说写得好。小妹洋洋自得,把毛笔交给父亲,说爸该你了。父亲苦笑一下,说爸可要献丑了。父亲写下的是:书香门第才俊辈出,煤矿世家为国为民。小妹说父亲写的不工整,写对联要讲究格律音调和平仄的。父亲说,铃铛还是个才女呢,像你妈。在父亲这么说的时候,母亲开心地笑了笑。轮到我写时,我毫不踌躇地写下: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父亲看过后,眉头微蹙,说咋一口娘娘腔呢,男子汉大丈夫,应该金马铁戈才是,哪能开口就是风花雪月。父亲对我写的对联虽有微词,但还是摸着我的头夸我有学问。其实他不知道家里有一册《百家名联墨迹》的小书,我那对子是照搬书上的。对联写好后,父亲拿面粉打了糨糊,然后我们一起去贴还飘着墨香的对联,红红的对联照亮了我们家的门庭。
   年三十晚上我们围坐在一起守岁,父亲和母亲忙着包饺子,等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我和大哥,还有那个叫马小康的男孩走出门去,在院子里点燃了那挂五百响的全红鞭炮。父亲来了兴致,走出屋子,为我们打了一套少林拳。由于地滑,在收势时,父亲立脚不稳,身子趔趄,跌坐在地上。我们忍不住大笑起来,听到我们的笑声,母亲也走出门来看个究竟,见父亲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也笑起来。正笑着,只见父亲一个鲤鱼打挺,跃身而起,然后稳稳地站在了那里。父亲双手抱拳,对我们说,献丑了,献丑了。母亲说,别闹了,回屋吃饺子啦。
   年过去了,接着元宵节也过去了。父亲回矿的日期一眨眼就到了,走之前的那天晚上,他和母亲说了半夜话。父亲说要带大哥去矿上,在家干临时工也不是个长法,不如到矿上去先下两年井,等以后有机会再调到地面上来。考虑到父亲孤身在外,身边又没有个人照顾,母亲勉为其难,只好答应了。
   那是一九八四年,我十岁,妹妹八岁,大哥十七岁,大姐十五岁。大哥被父亲带到了大同,那个叫马小康的男孩被他留在了我们家里。那年父亲四十岁,目送他和大哥走出门,母亲掉下了眼泪。母亲一直都不赞同父亲带大哥去矿上,她知道在井下挖煤的危险性很大,可父亲信誓旦旦,说井下的条件并不是母亲想象的那样,现在的煤矿机械化程度已不比从前,根本不会有事的。母亲是知道父亲那脾气性格的,他决定的事,从来都不会改变。母亲说,学礼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就死给你看!学礼是我大哥的大名,在家里母亲都叫他的小名,那天是她头一次郑重其事地叫我大哥的大名。父亲说,我向你保证,学礼要是出了什么事,我张怀平提人头来见你。
   想不到父亲一语成谶,大哥到矿上不久便出事了,从离开家,到父亲把他的骨灰带回来,期间只隔了八个月的时间。
  
   3
   父亲出院后,把烟戒了,酒也喝得比过去少多了,而且只喝姐夫送的原汁葡萄酒,一次只喝一小杯。他不再出门,一整天坐在树下的躺椅上,摆弄那台照相机。母亲却在家里呆不住,吃过饭,她便走出门去溜达,有时同几个老太太坐在街头的那棵老槐树下打牌。在父亲退休前,母亲除了去学校,几乎很少出门。
   遇上下雨天,父亲便把那把躺椅搬进屋子里,他看报纸,母亲看她的电视,两人很少说话,就算目光偶尔碰在一起,也总是慌忙躲开。其实,那个时候母亲已发觉父亲的身体出问题了,她曾要我同父亲聊一聊,了解一下父亲的身体状况。当时我没有把母亲的忧虑当回事,父亲又不是小孩子,他身体不舒服,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嘛。母亲见我无动于衷,叹了口气,说要是书慧在就好了,你爸有什么话都会和她说的。我说,可以叫书慧给爸打电话,让他们在电话里聊。母亲摇了摇头,说有时间多陪陪你爸。
   父亲退休前,我几乎天天回家。他退休了,我十天八天回不了一趟家。不是我不想回家,而是有些无法适应父亲突然回到家这一现实。因为长久没有生活在一起的缘故,对我来说父亲是陌生的,有时我也想坐下来和他说说话,可真的坐下来了,又兴味索然,无从说起了。我大姐也极少回家,倒是我姐夫经常过来。姐夫当过兵,他和我父亲总能找到彼此感兴趣的话题。父亲刚回家那些日子,就像远道而来的客人,做事说话,中规中矩,让我看了都替他难受。他这是在自己家里,可他一言一行,总是小心翼翼,如同一个客人。姐夫给他买了那台照相机后,他才有所改观,说话的底气稍稍足了些。父亲在部队当兵时曾干过新闻报道,那是在他当兵的第三年。那个时候父亲的胸前几乎天天挂着那台海鸥牌照相机,很是神气了一些日子。父亲当兵六年,对他的部队生活我知之甚少。有一次,姐夫告诉我,说父亲在部队上曾和一个女兵好过。有这种事吗?见我不信,姐夫说是真的,咱爸亲口对我说的。那个女兵还是一个师长的女儿呢,是她主动追求咱爸的。当初咱爸要是答应了,那他的人生可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我说,如果是那样的话,就轮不到你做我姐夫了。姐夫嘿嘿地笑了笑,这才转移了话题。
   父亲十九岁当兵,退休时已五十五岁,他在外奔波了将近四十年,期间在他身上发生了多少事,他又经历过多少磨难,我们不得而知。如今他回家了,呆在家里不出门,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在家安全,省得他出了事,还让我们跟着受累。我很少过问父亲和母亲的感情生活,年纪大了,只要两人不拌嘴不赌气,还有什么好问的。父亲喜欢摆弄照相机,就让他摆弄去。人老了,有个爱好,对身体有好处。
   那天,天气不错,父亲坐在树下的躺椅上,对着正走进院门的母亲按下了快门。母亲毫无准备,被闪光灯吓了一跳,愠怒道,老张,干吗呢你。我的魂都被你吓跑了。
   父亲愣了一下,说给你拍张照。
   母亲从父亲的身边走过,听见父亲说,若尘,这么多年了,你为什么始终不肯原谅我……
   母亲停下脚步,身子抖了一下,但她什么也没说。父亲像在自言自语,又像在对母亲说,只要我一合上眼就看见学礼,真的!母亲的身子又抖了一下,听见父亲咳嗽了两声。
   父亲的那两声咳嗽居然是不详的征兆,没过多久,他就住进了医院。经医生检查,父亲得的是肺癌,而且已到晚期。在父亲被街头上那几个小混混打了,住进医院的不久他就知道自己得那病了,而我们一直蒙在鼓里,他不肯告诉我们病情,其心情肯定是异常复杂的。
   殴打父亲的那几个小混混中,有一个竟然是我小叔的儿子张学海。那天,张学海和他的同伙在芝麻街一家小酒店喝酒,他们想白吃白喝,在酒足饭饱后,找茬说吃到了一只苍蝇。酒店老板是个外地女人,她陪着笑脸,说酒菜就免了,烟钱多少支付两个。张学海嚷嚷着,要女人赔偿他们的精神损失费。吃饭吃到一只苍蝇,他们把吃下去的都吐上来了,把苦胆都吐出来了。正吵嚷着,女人的丈夫走进门来,问怎么回事。女人的丈夫不知道张学海他们几个在槐树镇是惹不得的主,就说吃饭哪有不给钱的,要是不给,他就去派出所。就为这事,张学海他们把那个男人打了,从酒店里打到街上,正巧被我父亲看见,他就拿了照相机去拍照。张学海不认得他的这个大伯,即使有点印象,恐怕也不深刻,要不然他不会不管三七二十一,下手那么狠。他们不仅摔坏了父亲的照相机,还打掉了父亲的一颗牙,把父亲的一条腿也打折了。姐夫接手父亲被打这事后,在父亲出院的第四天就查到是张学海干的了。姐夫没有急于告诉父亲,他先去了我小叔家。
   第二天,也就是在父亲再次被送进医院的前一天,小叔带着张学海来我家负荆请罪。姐夫知道小叔要来,打电话给我,要我回家一趟,问他什么事。他支吾其辞,说去了你就知道了。我赶到的时候,姐夫和我姐已在等我。我又问他什么事,搞得如此神秘。姐夫说,等一会儿你就知晓了。
   抽过一根烟,听得院门吱嘎一声响,然后便看见小叔走进门来。张学海跟在小叔的身后,目光在院子里逡巡了一圈,把头低了下去。小叔呵斥道,你这个畜生,还不快给你大伯跪下!
   父亲一脸懵懂,看看姐夫,又看看跪在地上的张学海,最后把目光落在了我小叔的脸上。小叔吭哧了半天才叫了一声哥,说子不教,父之过。哥,要打要骂你说了算。父亲笑了笑,说快起来,快起来。
   张学海说,大伯,当时我一点都不知道您是我大伯,要是我知道,就是枪毙了我我也不敢动您一根头发。
   父亲说,幸亏我老了,要是我再年轻两岁,甭说你们三个,就是再来三个也不是我的对手。好汉不提当年勇,事情都过去了,大伯不会再追究了。
   姐夫开口说,起来吧。
   张学海从地上爬起来,说大伯,您老原谅我了?
   父亲笑着说,原谅了。
   一笑泯恩仇。这是父亲退休回家笑得最开心的一次,多年的过节也在他的一笑中烟消云散了。父亲留小叔吃了饭再走,小叔点头答应了。小叔有备而来,他提前订下一桌酒菜,说到饭店里吃。父亲说,还是在家里吃吧,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大家热闹热闹。小叔叫张学海去酒店,要酒店把酒菜送家里来。
   母亲回家的时候,父亲正和小叔头对着头说话。见母亲进门,小叔起身叫了一声嫂子。母亲看看我们,有点吃惊。小叔又叫了一声嫂子,说嫂子,你不要记恨我,那时我年轻,不知道好歹。
   母亲说,怀安,都多少年的事了,嫂子早就忘了。
   自从小叔陪着奶奶来我们家闹过后,这还是小叔第一次来。小叔结婚那年,母亲打发我送的贺礼。结婚后,我们家和小叔家再没来往过。按说小叔应该先来我家,母亲毕竟是他的嫂子,有什么话说开了也就没事了。可小叔少不更事,等他年纪大了,又碍于脸面,哪还好意思来我家。母亲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人,看到两家和好,心情自然非常高兴。父亲更是高兴,酒菜送来后,因为高兴便多喝了两杯,到了半夜,他就被送进了医院。
  
   4
   父亲把马小康留在家里,吃喝倒没什么问题,有我们一口吃的,母亲从不少他一口。马小康比小妹小一岁,已到上学年龄。为了能让他入学,母亲没少跑腿。可马小康的户口不在本地,想上学,就得交一笔不菲的借读费。家里经济拮据,能吃上饭就不错了,上哪去弄那么多钱。为了马小康上学,母亲几乎天天去找校长,于是乎便传出她和校长相好的绯闻来。
   终于有一天,大姐受不了,对母亲说,他又不是你儿子,干吗这么操心。
   母亲忙得焦头烂额,听大姐那么说,很是生气,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小康的爸是为了救你爸的命而死掉的……
   大姐说,你出门去听听,你知道大家都在说什么吗?我都没脸见人了。
   “啪”一声脆响,母亲打了大姐一耳光。大姐的半个脸颊上留下了母亲的五个手指印,可她没哭。母亲说,谁要再嚼舌头,我就把他的嘴撕烂。
   大姐说,全槐树镇的人都在说,你能把他们的嘴都撕烂吗?
   母亲怔在了那里,一张脸因为痉挛而恐惧得怕人。小妹去拽大姐的袖子,哀求她少说两句。大姐挨了一耳光,心里窝着火,指着一旁的马小康,说都是你这个祸害!母亲再次抬起手,但她的巴掌没有落在大姐的脸上,而是慢慢地垂了下来。我们看着母亲,看着她瘫软下去,之后坐在地上哭起来。
   第二天晚上,为了马小康上学的事,母亲再次去了校长家。母亲出门的时候,精神有些恍惚,大姐怕母亲出什么意外,就揣上一把菜刀,跟出门去。
   母亲在槐树镇中学教书,口碑一直都很好,有不少学生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进母亲教的那个班,经常带着礼物来我家。母亲从不做那种授人以柄的事,她晓得把礼物收下后的厉害关系。每次有学生的家长来敲我家的门,母亲都对我们说,去告诉他们,就说我不在。母亲不接受别人的贿赂,也从不给哪个领导送礼。年前去许校长家,都是父亲的主意。要不是父亲软缠硬磨,母亲根本不会去的。父亲毕竟在外面工作,见多识广,他的意思是跟校领导走得近乎些,对母亲以后的转正有好处。
   大姐跟在母亲身后,她不知道母亲去的不是许校长家,而是副校长李开春的家。等母亲到了李开春家后,大姐就躲了起来。李开春家住一楼,站在窗子外面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一切。大姐便趴在窗口朝里窥视。只要那个李开春对我们的母亲图谋不轨,她就破门而入。
   李开春见了我们的母亲,态度还是不错的,但过了不多时,他便坐在了母亲的身边,还把一只手搭在了母亲的肩上。大姐怒火中烧,一脚就把李开春家的屋门给踹开了。
   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具体情况我不得而知。到了第二天,我才听说大姐拎着菜刀,追了李开春满街跑的事。幸亏那天是星期天,李开春的妻子带着他们的儿子回娘家去了,要不然大姐肯定会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当时因为天黑,路上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李开春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甚至还跑掉了一只鞋。大姐边跑边说,衣冠禽兽!衣冠禽兽!后来,大姐跑不动了。李开春也跑得眼冒金星,双腿发软。母亲找到他们的时候,两人正一个坐在桥这头,一个坐在桥那头坐喘粗气。

共 24334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父亲被混混打残废拉开了记忆的序幕,娓娓道来的是一个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父亲,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为了生活常年在外,对家庭、对老婆、对孩子,这个父亲都没能尽到责任。正是这个父亲听信了传言,回家闹离婚,晴天霹雳的打击,让文中的女主人蒙羞,好在亲人的理解与宽慰,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恢复了往日平静。人要感恩,是这篇小说的主旨所在。为了报恩,女主人用她的一辈子作为回报,为了报恩,男主人倾其所有,为恩人的孩子打理前程为其买房结婚。男主人坚守着对爱的承诺,坚守着做人的基本道德,坚守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用自己默默无闻的行动,为后辈树立起高大形象。女主人用自己瘦弱的肩膀,为孩子们守护着一方温馨的家园,用自己的坚贞守护着对爱的执着,坚守着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坚守着中华女人的一切美德。小说极具烟火的乡土味道,虽然人物众多,却循序渐进,主次明确,人物形象丰满,性格各有不同,情节引人入胜,厚重的文化底蕴足以说明作者文笔的老道。这篇小说延续了作者一贯写作风格,各种写作技巧被运用的淋漓尽致。一篇书写小人物底层生活,书写家庭婚姻,书写人间美德的佳作!推荐!【编辑:阳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411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阳媚        2017-04-10 20:36:52
  每一次编辑友友的小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这篇小说看似平淡,却有着感人的魅力。一篇感人至深的佳作!期待友友更多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一海蔚蓝        2017-04-11 08:57:23
  感谢江山,感谢阳媚。祝好
2 楼        文友:老土        2017-04-11 08:43:04
  叶落归根,人要感恩,欣赏佳作,祝贺加精!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一海蔚蓝        2017-04-11 08:56:04
  谢谢老土老师,问好
3 楼        文友:浪漫之秋        2017-04-11 11:24:36
  又见佳作,老师好文采,欣赏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一海蔚蓝        2017-04-11 15:55:54
  问好,共勉
4 楼        文友:夏白芜        2017-04-11 14:35:47
  书写现实的利刃,一海蔚蓝老师,读这篇文章受教了。
欢迎杂志转载~
回复4 楼        文友:一海蔚蓝        2017-04-11 15:56:40
  问好夏白芜老师,谢谢
5 楼        文友:雅润        2017-04-11 15:34:08
  欣赏佳作,精彩无限!祝创作愉快!
雅润
回复5 楼        文友:一海蔚蓝        2017-04-11 15:57:15
  谢谢雅润老师,祝好
6 楼        文友:风也悄悄        2017-04-11 15:37:56
  恭贺作品加精,祝老师春日安好!
回复6 楼        文友:一海蔚蓝        2017-04-11 15:55:30
  谢谢风也悄悄,祝好
7 楼        文友:古月银河        2017-04-11 18:19:07
  家长里短平常事,却是百姓生活经。乡土烟火,自有纯朴笃厚的魅力。
差不多共和国同岁,历经大跃进、文革、改革中沦为下岗失业人,闲来无事码点文字,消费时光,见证沧桑。
回复7 楼        文友:一海蔚蓝        2017-04-11 20:05:23
  谢谢古月银河老师,祝好
8 楼        文友:阳媚        2017-04-11 20:38:47
  贺喜友友,又一精品!问好,期待你更多精彩佳作!敬茶!
回复8 楼        文友:一海蔚蓝        2017-04-11 20:40:11
  谢谢,上茶了。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