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远去的村庄(散文)

精品 【荷塘】远去的村庄(散文)


作者:冰雪莲子 布衣,28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05发表时间:2017-04-10 21:09:00
摘要:如果时光可以流转,我多想回到儿时的村庄,回到贫穷却温暖的时光:听奶奶细细软软的絮叨,听妈妈给我读连环画的时光,等待爸爸回家的喜悦,还有小伙伴一起满山遍野奔跑的欢乐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于是我们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老家”成为那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的代名词。走得越久,离得越远,老家便时常成为一种挂在嘴边的思念。老家成为了一个心里的记忆,时常在记忆里清清楚楚,却遥远又模糊,在梦里真真切切地出现,既熟悉又陌生。
   与老家渐行渐远,回首,老家依然在那里,只是走远了。回去的时间与次数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少,那个曾经的村庄空间的距离没有变,可时间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想起时虽然心里是暖暖的,但驱不散的乡愁总会时常涌上心头。那个从小就想远离的村庄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加思念,想起居然会是满满的幸福与温暖。
   从来不曾想到老家会有什么变化,村子会有什么变化,但某一年回去时突然发现那个村庄越来越冷清、越来越荒芜,心里有种淡淡的无奈。曾经想写一篇关于那个小村庄的文字,可却终因懒散而搁置,但关于老家的记忆却时常在梦里出现,而那样的梦境一次次地出现又一次次地远去,那样清晰,如在咫尺,却又那样遥远,远得只能在记忆里。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了,时常会想有一天这个村庄会不会因为太荒芜随着人的消失而消失呢?
   那个曾经喧闹的村庄如今变得如此安静,安静得有时怀疑是否还有人存在。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每回去一次便感觉到冷清的加重,感觉到荒芜的增加。
   总会想起那个生我养我曾经充满生机与人气的小村庄,村子并不大,三面被山环绕,但山并不高,不过就是小山丘,出口在朝东的方向,当然出村子的小路却是四通八达的,只是不通公路。
   关于村子和童年的记忆,自然是在我上小学后才有的,之前的记忆没有一点,虽然听到奶奶和妈妈支零片碎地讲一些,却终究不是我的记忆。村子里除了两家外姓人外,别的都是同姓,都是同一祖宗下来的,牵来扯去都是亲戚,我们在村里辈份是最低的,而村里当时最大的官便是太祖和他的儿子幺祖祖,太祖是乡上中心校的老师,幺祖祖是乡上中学老师,他们俩父子是当时村里唯一两个吃公家饭的人,虽然在文革期间因为成分不好吃尽了苦头,但他们依然是我们这些农村娃学习的典范,他们对于村里去乡上上学的孩子总是热心地帮忙,幺祖祖对我们家的帮助对我们姐妹的关心,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每每想起,心里总是充满感激和感动。
  
   二
   其实,那时候村子里也不过十四五户人家,人口不超过一百来口,主要分布在三个四合院里,而我们的院子是最标准和最纯粹的。院子里住着与爸爸同爷爷奶奶下来的四兄弟,也就是我们奶奶和二奶奶两妯娌的四个儿子,当然她们的女儿早就嫁人,所以在我童年的院子里是没有姑姑们的影子的。标准的四合院,校准的四兄弟,算是村里最亲最近的同姓了,而我们四家人一共是十二个堂兄妹,姐姐是最大的,与我们是有代沟的。
   小时候院子里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过年或者哪家有客人来,那时的物质生活是贫乏的,吃肉是很奢侈的事,只有过年或者是哪家来了客人才会有肉吃。
   上初一的时候,爸爸小赚了些钱,在四合院外的自留地修了二层楼的房子,初二的时候我们家搬出了四合院,然后二奶奶的两个儿子也在外面修了房子搬出了四合院,于是院子里只剩下二爸一家了,虽然相隔不过五十米,但院子渐渐冷清下来。
   随着奶奶和二奶奶的过世,随着二爸一家也在外面修了房子搬出了四合院,那个院子真的冷寂了下来,没有人住少了人气的院子日渐衰败破落。每次回去总会去院子里看看,想寻找童年的影子,想寻找奶奶的气息,但只看到破漏的房屋、倒塌的院墙和杂草丛生的院子。回去一次便会去看一次,每回去一次心便疼痛一次。
   现在回去,什么也没有了,门没有了,倒塌的院墙也没有了,院坝也没有了,只有二爸种的黄桷树在静静地长大。童年那些欢笑和记忆,只能在渐渐长大的黄桷树的叶间回荡,四合院的童年时光此生再也回不去了。
  
   三
   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有许多自己的伙伴,有各种各样的游戏。男孩有男孩的伙伴,女孩有女孩的朋友,互不干扰,各玩各的游戏。
   我们几个伙伴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回家,假期一起割猪草,一起捡子儿,一起跳绳,一起玩树子猫游戏,一起满山地跑,一起像男孩子一样地爬树,一起打酸枣等等。
   那时爸爸少有在家,姐姐在乡中心校上学,我与妹经常被欺负,妈妈总是去找人家的家长理论,然后劝和,然后又一起玩。记忆里与小伙伴只打过一次架,那次是因为金豆两姐妹欺负二爸的女儿燕子,于是我便去帮忙,我自然是打不过的,于是五妹与燕子飞跑回去搬救兵,于是奶奶颠着她的小脚一路叫着跑来才使我免了一顿恶打。
   童年的伙伴中却不得不提到三哥,我那老实忠厚的三哥因为小时候生病落下了残疾,使他童年时倍受欺负和老师的白眼,为此奶奶不知多少次颠着小脚去保护我的三哥,妈妈不知多少次到学校向老师反应那些欺负三哥的同学,虽然我与妹有时要一起捉弄三哥,但却常常恨自己不能保护他。许多年后的现在每每想起三哥小时候被欺负的情景,泪水总会在眼眶里转,如果时光可以回去,我一定会拼死保护我的三哥,不会再胆小地躲在后面了。
  
   四
   关于农耕最初的记忆不是干活,而是集体干活休息的时候全村人集在一起在田埂上吃东西,吃的是茴胡豆豌豆,很香。
   土地下放到户后,大家的热情高涨,不管是春耕夏耘秋收还是秋播,田间地头到处是人,大家在自己的田里边干活边闲聊,还互相帮忙。爸爸很少在家,农忙的时候亦然,于是插秧、收稻、种小麦的时候,姑姑、姑爷和老表们总会来帮忙,我一直是不太喜欢说话招呼人的,但我还是很喜欢热闹的,喜欢家里来客人的。
   因为爸爸不在家,我们自然会比童年的伙伴辛苦些,在课余时要帮妈妈干农活。收割油菜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妈妈总会为我们装一大背兜油菜让我们背回去,那个时候对这个是恨得要命,总想逃过妈妈的眼睛而偷一次懒,却总会被妈妈发现然后骂着去把油菜背回家,那时候对妈妈是有抱怨的,许多年后才明白妈妈的艰辛与无奈。插秧、种麦子和收割麦子的时候,学校一般都要放农忙假,为了不晒太阳,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被妈妈叫起床下地干活,那时候妈妈已经在地里忙了一阵了。收谷子时的晚上,我们坐在村子的那个保管室的院子里听姐姐唱歌,那首《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的歌,我觉得好美好美。
   种麦子、割麦子、打麦子、插秧苗、割水稻、扳包谷、麻包谷、理苕藤、挖红苕等等那些关于童年的时光,已经走得好远好远,但却时常在脑海里浮现,是那么的温暖。
  
   五
   人总是要长大的,总会离开家的,村庄也许注定是要寂寥与孤独的。姐姐是村子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跳出农门的她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目标。
   我曾经一起上学一起玩耍的伙伴也在慢慢长大,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伙伴之间就疏远了。我与红孃孃、邻居堂弟勇、堂妹丽都上了高中,后来我和妹都上了大学,离开了村子,跳出了农门。
   随着改革开放,农村人开始涌进城市做起了农民工,村里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
   而随着父母辈的慢慢离世,年轻的不会回去,慢慢地不再有人了,那个村子也许真的会成为一个死村了,老家便是永远回不去的原乡了,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如果真的有时光机,我想回到那个童年的村庄,过那种纯真而朴实的生活。如果时光可以流转,我多想回到儿时的村庄,回到贫穷却温暖的时光,听奶奶细细软软的絮叨,听妈妈给我读连环画,等待爸爸回家的喜悦,还有小伙伴一起满山遍野奔跑的欢乐……
   此时,耳畔传来了那首《老家》,如泣如诉……
   那年我离开老家
   天空中有雨在下
   肩上的背包沉沉的啊
   装满外婆的牵挂
   我看到她眼中有泪花
   风中飞舞着她的白发
   拉着我的手啊紧紧的
   还有说不完的话
   ……

共 31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回忆的手法,描写远去村庄的记忆。远去的村庄,收藏者祖祖辈辈辛勤耕耘的背阴,收藏者世世代代显为人知的故事。那山,那水,那一草一木,童年在一起的磕磕碰碰,都是不可忘却的记忆。一。四合院,自家四合院里住着四家人,十二个堂兄妹,雨滴隔帘的相望,大家人在一起的热热闹闹,叔叔婶婶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都是记忆的门楣涌现。后来,父亲赚了点钱,二奶一家陆陆续续在外面修了新房子,四合院慢慢变得冷清起来, 随着奶奶和二奶奶的过世,四合院渐渐垮塌,杂草丛生、布满破碎瓦片,还有颜色退白的对联,都历历在目,童年那些四合院里的欢笑和记忆只能在渐渐长大的黄桷树的叶间、树尖响起,回荡,四合院的童年时光此生再也回不去了,回想这些,感觉好凄凉。二、童年伙伴,孩子们在一起,有欢乐,有苦恼,有追逐,有分离,分分合合有苦有乐,那也是最淳朴不过的行为。还有幼时不懂事的行为,现在想起来多有些惭愧,就是对三哥的戏谑,其实三哥是非常痛苦的,悔恨小时候不该对三哥不公。后悔也是一种认知。三,农活。农活的记忆里,饱含着甜酸苦辣,分田到户的耕种,母亲辛辛苦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耘,辛苦后姐姐唱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还记忆犹薪,可惜那些种麦子、割麦子、打麦子、插秧苗、割水稻、扳包谷,麻包谷,理苕藤、挖红苕等等那些关于农村关于童年的时光已经走得好远好远。每当回忆起来,感觉那么温馨。四、矛盾与争吵。爸爸妈妈,二爸与二婶,村民彼此之间,二爷,三爷之间等等的矛盾,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争论不休,为了一点土地,打得头破血流,而且日夜守护着。如今看到那到处杂草丛生,荒芜许久的土地,不知他们会有何感想。是否还会记起曾经为了土地的战争?那些满目苍夷的土地是否会记得曾经为了她们的争吵?土地是生存之源,是生存的根基,荒芜了,有谁再去心疼啊?五 渐渐长大的伙伴,悄悄远去的童年和村庄。岁月匆匆离去,人渐渐长大了,随着改革开放,大家陆陆续续进城打工,进城入学,纷纷离去后的村庄,变得支离破碎,残桓断壁,死气沉沉,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老家便是永远回不去的原乡,只能在心底,在记忆里。而童年一起长大的伙伴也许也不会再相见,那段成长的时光只是记忆,清晰又模糊。纵观全文,作者以最真实最原始的记录,将落后、平穷,危机四伏展现在读者面前,与大众不同的是,不掩饰,不虚伪,不加任何雕饰,赤裸裸地暴露无遗,我想这才是最真实记载。早年毛泽东说过:“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会有左中右”不错,文章反应了人群中最真实的一面,五味杂陈,一应俱全。令人伤感,令人心痛。一篇远去的村庄,会是大中国的缩影,代表着林林总总,许许多多,各色各样。一篇深度好文,倾力推荐阅读。【编辑:文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412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绮        2017-04-10 21:14:08
  《远去的村庄》记录了活生生的事实,带给我们以深深的回忆,我们不会忘记,她将是国土上的缩影,代表性强,更有历史的渊源,深度好文,值得欣赏。
文绮
回复1 楼        文友:冰雪莲子        2017-04-11 12:12:39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知道以后许多农村会不会真的消失了。
2 楼        文友:文绮        2017-04-10 21:15:17
  如果时光可以流转,我多想回到儿时的村庄,回到贫穷却温暖的时光:听奶奶细细软软的絮叨;享受妈妈给我们读连环画的时光;等待爸爸回家的喜悦;还有小伙伴一起满山遍野奔跑的欢乐以及在开满油菜花的地里扯猪草钻出来后满头的花粉的愤恨。温馨的回忆,让人流年往返。
文绮
3 楼        文友:文绮        2017-04-10 21:16:12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有你更精彩。
文绮
回复3 楼        文友:冰雪莲子        2017-04-11 12:14:06
  来学习的,请多指正。总是想起奶奶,想起童年的许多往事。
4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4-11 11:17:00
  欣赏拜读老师美文佳作,问好老师,认真学习品读:想起居然会是满满的幸福与温暖,甚至会在心里哑然失笑。于是喜欢听侃侃的《老家》,喜欢那浅吟低唱的歌词和那带着无尽乡愁般的曲调。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4 楼        文友:冰雪莲子        2017-04-11 12:15:20
  谢谢阅读。请多提意见,很久不写了,不知道怎样表达。
5 楼        文友:天龙        2017-04-12 13:37:30
  祝贺老师佳作斩获精品,精彩继续哦!!
6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4-12 14:04:18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向老师问好。
7 楼        文友:牙牙吉祥        2017-04-12 22:26:35
  童年的那段美好时光,深深的印在每个人的脑海当中。欣赏学习老师的佳作!祝贺美文获精!祝福老师万事顺意,佳作不断呈现!
经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8 楼        文友:阿巧        2017-04-12 23:36:48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品!精彩无限!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