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都江堰(散文)

绝品 【荷塘】都江堰(散文)


作者:秋水翁 秀才,1824.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645发表时间:2017-04-14 16:06:38
摘要:若说起都江堰来,便有人会想起余秋雨的一句话:“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然我并不崇道信佛,所以只觉“青城天下幽”是绝美的景致;但比及都江堰的水来,我更为之赞叹

【荷塘】都江堰(散文) 若说起都江堰来,便有人会想起余秋雨的一句话:“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然我并不崇道信佛,只觉“青城天下幽”是绝美的景致。
   我记忆里的都江堰的美,便是那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了。都江堰,其城市因为水而得名,因水而生辉,也因为水成为千古,水成就了一座城市、一段传说、一页历史。记得曾经在青城桥下游的堤坝上有这样几个字“古堰照千秋”,这样记述是并不为过的,正因为那里的水,成就了“天府之国”的富饶,所以人们曾给它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灌县”。
   走过蒲柏桥,沿滨江路穿过南桥与离堆公园,便可以到都江堰的水利工程,而所经历的过程,便是对水的最真实感受的过程,可以真切感受到水的奔腾磅礴的气势。
   去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一定得走玉垒山绕道去的。
   玉垒山位处都江堰城西,背接绵绵的川西群山,东俯一望无际的成都平原,是观都江堰景观的最佳去处。
   沿幸福路向西行,尽头便是玉垒山的正大门,大门牌坊,镂空雕刻,檐角飞金,中额“玉垒山”三字。牌坊左为“龙吟”,右为“凤翔”,照壁为赵蕴玉先生所写的“胜地寻踪”几个大字,远远看去,颇具雄伟之状。
   城隍庙在玉垒山大门的正后面,步行不足一分钟,可见近五十米的台阶。拾级而上,可见十龙殿、马王殿、城隍大殿及娘娘殿诸古庙,那庙宇隐于山林之中,座西向东,依山势而筑就,各殿逶迤相连,上下错落有致,甚为气势。
   我记得,那时玉垒山公园不曾要门票的,唯有此庙宇得收每人两元门票,那时与几位同学曾翻墙入殿,仅为一睹神灵光彩,然神灵并不佑我等,出门时被管理人员索了五元钱去,细算下来一人一元,也还算是值了。那庙宇门柱上的一幅楹联,我至今都还清晰记得的,“不涉阶级,虽从这里过,行一步是一步;无分贵贱,都向个中求,悟此生非此生。”至今看来,似有所悟,但不得其解。
   玉垒山上林深幽静、楼台亭榭、台痕曲折。立于山顶,向西看,连绵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满山苍翠,一望碧绿;山腰绕着薄雾,一缕缕地在山间飘荡,使人有如登仙境之感;向东南望,可见莽莽的天府平原,那内外江的水,在平原里蜿蜒盘旋,像明亮的带子穿过村庄与城镇。此时,若有诗情的话,定会想起杜工的那首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动变古今。”
   从山顶沿台阶而下,山中步道小径隐于林中,走小径,穿幽林,过楼台,耳闻鸟鸣蝉沸,便可到斗犀台。传说斗犀台是蜀郡守“李冰斗犀”神话而得名,至于如何斗法,因未见记载得详细,故传说并不可信,只增神秘罢了。
   立于斗犀台的楼阁上,眼前便一下豁然了。远望,那都江水利工程尽收眼底,从分水坝的“鱼嘴”到“宝瓶口”,都江堰的水利要塞,全都可以看得清晰。而近处,那楼台临山崖而生,崖下便是滚滚的泯江之水,低头俯看崖下,水流奔急,浪卷水花,拍打着崖边的峭壁,惊涛拍崖,摄人心魄。心想,此地甚危,还是急走为要,于是,便沿玉垒关下幽林栈道而去。行进处,参天古木,千载银杏众多;杉树高耸,遮天蔽日,幽林小径,古道通幽。记忆中曾闻,玉垒关曾是成都西部要塞,为防外族入侵,从蜀汉起,此处便屯兵布防,以御外敌,所以为关隘。
   踏着湿润润的幽林小道向前行进,便可到二王庙,它位于小道的右侧,是人们为纪念古蜀李冰父子治水而修建的,它依山傍水,筑于狭长的山间。沿石阶而上,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道迂转幔回,楼檐高啄,各趋一角;雕梁画栋,勾心斗角,整个庙宇显得愈加宏伟、壮丽。
   庙宇内藏治水之箴言:“低作堰、深淘滩。”正因为如此,都江堰的水治才成为千年不杇的功绩。人们在此祭拜治水先贤李冰,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若说刺激之行,当属过安澜索桥,安澜桥民间俗称“夫妻桥”。相传,清嘉庆年间有个秀才何先德见岷江河常因水激浪大、船翻人亡,而且过河的百姓也常受船霸敲诈勒索,于是呈禀官府获准修桥。那知桥将竣工之时,因浪大风急,桥索折断,有人坠河淹死,船霸乘机勾结土豪告到官府,让何先德蒙冤,被五花大绑斩首示众。何先德之妻何娘子妻继夫志,不畏强暴,继续修桥,在众人的帮助下,历经千幸万苦终于建桥成功。人们为纪念这对夫妇,故取桥名为“夫妻桥”,而今天取名“安澜桥”,则不得其意。
   踏桥而过,桥便随步行的幅度大小和行走的快慢而晃荡,初至桥头,并不觉得恐怕,而至于索桥中间,那桥晃荡得很厉害,似有抛你入江的感觉,倘若此时,俯看桥下的江水,那水奔流而下,白浪滔天,如蛟龙出海,水遇江底巨石,卷起千层白浪,其声响彻沿江两岸,似有卷万物入深渊之势。面对此景,不禁令人寒畏。
   看当地居民,恐是长久行走于此,暗熟于桥的势态,行走如履平地。我曾见过一卖豆腐脑的商贩,竟然骑行于桥上叫卖,甚为叹服!
   安澜索桥是走玉垒山到“鱼嘴”分水坝的必经之路,过了桥往右便是分水坝。
   立于水坝之上,循江而望,泯江全貌便在眼前。滚滚江水融雪山、穿林海而来,经白沙直至水坝处,被长长的水坝一分为二,形成内外两江。看那分水坝由远接近,坝面由低到高,恰似鱼嘴之形。
   水坝远处江心,起着分水以调节水位作用,水枯之时,坝上水闸拦腰而闭,江水便溢过鱼嘴水坝流入内江,以保天府平原水量充沛;倘是山洪之季,坝上水闸抬起,洪水便顺势流入外江,尽入泯江主流,汇入长江而去。千年之时,蜀人尚知如此治水,可叹其大智慧!思远古大禹治水,以疏导为防洪,然水却以自势而为,但看今都江堰之水,水随人愿,岂不妙哉?
   若仅为此,都江堰的水利工程还不算神奇。沿江边的金刚堤向下走,便可到“飞沙堰”,它是一个似堰非堰的堤坝而已,枯水季节,那堰上可通车可行人,若没亲见过它的作用时,你可能永远都不相信它是对治水有奇功的一道堰。
   飞沙堰,一条直堰,与内江水流进宝瓶口的弯道相切,此正是它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每至汛期到来内江水患严重时,那洪水裹着大量泥沙、砾石流经内江,然那洪水经飞沙堰时,便分流高出洪峰峰值的水,并带走大部分泥沙,从而保证了内江不患洪灾和不被淤泥及沙石堆积,使得河道永保畅通。
   立于那堰上,眺过奔流的江水,便正对崖上的斗犀台。隔江对望,悬崖陡壁,乱石纵横,水流冲刷处寸草不生,可见那江水之急切、奔流之迅,似有卷万物随江而去之势。江水随山势之利导,直奔宝瓶口而去。
   若把奔流的江水比作飞驰的蛟龙,那宝瓶口便是扼住蛟龙的要塞。宝瓶口是在玉垒山伸向岷江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
   江水奔流至此,遇到狭口,水势便突然咆哮起来,如怒吼的狂人,其声音震耳欲聋。立于离堆之前,观水景之壮观,听水声之澎湃。远望江水从远方不紧不慢缓缓而来,然江水至身前,其声猛然大振,一刹时,如机翼声、马蹄声、刀枪交接声、呐喊声、钟声、鼓声……交织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汹涌的水流闯击离堆,水花飞溅,张牙舞爪,甚为惊险。水落之处,细雨蒙蒙,烟雾层层,轻轻地飘落在离堆的石壁之上。此都江之水也,融细腻与粗犷,拥柔情与豪壮,纵观茫茫江河湖海,能与之比者有几?
   立于离堆之上的伏龙观,望江水穿过宝瓶口,奔流直南桥,长啸而去,不由地记起南桥画廊的一段诗“鱼嘴中分江诸水,飞沙堰里浊浪高。清流直下宝瓶口,离堆千载怨声滔。沃野无垠天府裕,从此天下绝饿殍。”
   “是宜与长城,并赞秦皇代。长城久失用,徒留古迹在,不如都江堰,万世资灌溉。”都江堰和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它担负着灌溉千万亩良田的神圣使命,永久性地造福着人类,养育着一方人。壮哉,都江堰!奇哉,都江堰!美哉,都江堰!

共 30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水利工程是世界奇迹。作者以行踪为线索,以细腻地笔触描写了今日之都江堰。作者先交代了去江堰水利工程的路线,然后采用移步换景法介绍了玉垒山、城隍庙、斗犀台、幽林栈道、二王庙、安澜索桥、分水坝、飞沙堰等景观,一路走来感受最深的是水,水的奔腾、水的甘冽、水的冰冷,从其形、其声、其色中体味到了细腻与粗犷、柔情与豪壮,作者由衷地发出感叹:纵观茫茫江河湖海,能与之比者有几?作者行文如流水,语言生动形象,句式灵活,联想丰富,回忆与现实交替,历史与传说并举,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叙述中有感悟,有见解,有思考,主题突出,力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4170001】【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70428第830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7-04-30 10:14:26
  毋须“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一篇游记散文足以让人移步移景,神游其间:览玉垒山之巍峨,赏城隍庙之庄严,观斗犀台之英姿,见竹林栈道之幽深,瞻二王庙之宏伟,羡安澜索桥之绝美,望分水坝之雄姿,品飞沙堰之奇丽,感受都江堰历经两千年的风吹雨打造福华夏子民的千秋功业。一篇上乘的散文佳作,讴歌了祖国河山的绚丽与壮美,也盛赞了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勤劳、勇敢和智慧。
回复11 楼        文友:秋水翁        2017-05-03 08:56:50
  谢谢评审组老师的鼓励和点评。你们的鼓励和点评是我前进的动力。感谢你们。
12 楼        文友:想你366天        2017-05-10 11:39:59
  必须点赞,我时不时都会在都江堰晃悠,竟然没有感受到都江堰的魅力与魄。细细赏读,再带上文字去体会都江堰的韵。问好。
换种心情换份期待
回复12 楼        文友:秋水翁        2017-05-11 09:32:54
  老师是都江堰的人吗?都江堰可是我第二故乡,我对都江堰有深厚的感情哦。问好
13 楼        文友:禅心归隐        2017-06-19 22:21:56
  拜读老师绝品,视野开阔,学生学习了!
回复13 楼        文友:秋水翁        2017-06-20 08:43:57
  谢谢老师的欣赏。感谢你
14 楼        文友:海域听风        2017-06-24 16:13:59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古代又名“珠浦桥”、“许事桥”,明代末被毁,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问好作者老师。
回复14 楼        文友:秋水翁        2018-01-23 15:12:18
  谢谢老师的诚恳点评,能老师光临万分感激。
15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7-11-30 20:23:04
  都江堰我就二十年前去过一次,那是单位组织旅游,时间紧迫,走马观花,没有细细地去品味。都江堰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水利工程的奇迹,给治水工程立下了成功的典范,它的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四川的骄傲,是成都的骄傲!通过巧妙的设计、铸造,把咆哮的江水利用灌溉成都约9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惠及千万人口。文章行云流水,生动灵活。堪称游记散文绝佳之作!获得绝品,实至名归。拜读学习!问好老师冬安文丰,创作愉快!
碧潭飘雪
回复15 楼        文友:秋水翁        2018-01-23 15:15:39
  非常感谢老师的点评。因自己曾在都江堰生活过几年,对那里的山山水水很熟悉。了解四季变化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和景区的影响,所以有深刻的感受。2008年地震后,都江堰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景色已不像二十年前那样,本文主要是凭记忆写的,以此来表示对曾经都江堰的怀念。谢谢老师的光临与支持,遥祝冬安。
16 楼        文友:菊韵        2018-06-23 06:42:38
  认真阅读秋水翁老师的这篇散文,感觉有美感。本文属于说明性抒情散文。对都江堰的不同地段的详尽介绍,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对宝瓶口的描写更加有声有色,引人入胜,似乎令读者如同置身画中。本文的语言精美,条理分明,结构严谨,声情并茂,如诗如画。美哉!壮哉!给作者点赞!感谢作者赐稿荷塘,敬请精彩继续!
回复16 楼        文友:秋水翁        2018-06-25 08:40:11
  谢谢老师的光临与支持。我的点评是我前进的动力,真诚地感谢你。遥祝夏安。
17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8-06-24 22:07:08
  欣赏佳作,都江堰好熟悉的地方,文字亲切感人,祝贺绝品实至名归。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17 楼        文友:秋水翁        2018-06-25 08:40:41
  谢谢你的光临与支持。
18 楼        文友:石溪梅        2019-12-10 16:35:55
  文章有大气魄!
回复18 楼        文友:秋水翁        2020-01-06 14:25:34
  谢谢老师点评。
19 楼        文友:木文子午        2020-09-07 17:05:19
  都江堰,一条生生不息的河,养育了生生不息的天府之国,灌县人民。都江堰,不仅仅仅是景美,更是当地的母亲河。
记录时代特色,反映历史痕迹;记录生活现实,反映百姓心声;记录风土人情,反映生存状态。
共 19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