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花语】短文三篇(杂文)
一、心若向阳身必暖
人们常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一个孩子,遇到美好的事物,都会与之交谈,而长大之后,都只和这个社会交谈,却忘却了身边的各种美好。是社会改变了人的心理。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自己的本心,才不会迷失真实的自己,心若向阳身必暖。
热情,总是能突破现实的种种阻拦和障碍,走向一条铺满鲜花、充斥光明的路。一位根本不相关的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刘扬,却在认真地思索后依然选择了摄影,他去西藏,去尼泊尔,去火奴鲁鲁……他跑遍了几十个国家,环游了地球,只为寻找最美的星空,探索最壮丽的风景。他将他拍摄的几十万张风景筛选,集锦,连贯,最终果真创造出了最美的星空,最壮丽的风景。失去一切又怎样,不忘初心,坚持自我而活着的这位摄影师,可能比当今为了面包而找工作,挣扎着如同行尸走肉般生活的大学生,实习生, 甚至“白骨精”们要更好。
不仅国内,在国外,一位年轻人突发奇想购置了一些废胶卷,在不经意打开这些胶卷的时候,一个新的世界在他眼前诞生了:笑容满面的老人,行色匆匆的行人,在外购物的妇女……每一张相片都像在诉说一个故事。他不禁费劲挫折找到相片所有者,才知道这些相片只是一家美国人的菲佣——薇薇安所拍摄的,并且这位有才华的菲佣也早已死亡。而在她在世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她的出色,她的光芒。她将拍摄仅仅当做自己最本真的爱好,拍出了自己最满意的照片。不是专业人士又如何 ,坚持自己的本心,做自己爱的事物才是最好的选择。现在 ,薇薇安死了,她也火爆全球,作品也动辙千万。但向心,她不在意这些 ,人们能够从她的相片中得到温暖,愉悦,善良与爱,从相片中得知她美好的一生,这就是她给予这个时代,给予人们最好的财富,每个人,都像是一颗向日葵,只要向着阳光,顽强生长,内心一定会充满温暖,结出最饱满的果实。
社会确实是一个可怕的大染缸,但你的心还在,你的思维还在,你仍然可以像一个美丽的孩童追求自己所喜爱的美好到令人震撼的事物,你的人生将变得独特而欢悦。因为,心若向阳身体必暖。你可以交谈的我,不只是朋友,同事和客户,你若愿意向阳,更可以定一只猫,一只鸟,一丛花,一本书。
二、生命的保护伞——规则
生命拥有一把保护伞,叫规则。而近来,石某违规从木里穿越至亚丁的行为便生生将这把保护伞击破。在生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石某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并致死。若是石某能稳妥地手持保护伞,悲剧便可能不会发生。
国家经济节节攀开,中国人从刚开始生存资料消费为主早已渐渐转变为享受资料为主。作为中国人中的一支 “驴友”这个洞也越来越被大多数人所熟悉。他们在无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试图去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真正”置身自然。不仅自身的生命受到威胁,还为国家带来不便。前些天便有一名警察为救“闯黄山”的驴友去世, 谁该为这位警察的生命买单?可气的是,那名驴友还在责难警方效率不高,真正让人心寒。不仅其他人的生命安全可能受损失 ,国家的财产也一定会受到损失。在石某去世前的日子里,穿越团队便为了节省钱而不选择有偿搜救,而选择与景区警方联系。不知这些自以为是的驴友们是否知道,拯救一回,便会消耗警方,景区救援队,医务人员等大批人力;汽车、飞机、食物等等巨额财力。国家为保障社会公平而进行的税收,就应该为这些驴友对生命的不负责负责吗?公共资源没有义务为个人的违规行为买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得不说,去救助这些不守规矩的驴友, 是对家人,救援队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所有遵守规则的人的不公。若是十字路口没有了红绿灯,又会有多少交通事故?若是举行活动时公民不听警察的指挥,又会有几起踩踏事件?若是国家无法,社会没有规则,那这个国家还会继续繁荣、昌盛吗?
因为漠视规则而发生的惨剧数不胜数,老虎伤人一事便成为了近来茶余饭后的话题。这是一对母女不遵守观虎只能坐在车上的规则,因为个人的情绪,而被老虎咬成一死一伤的惨剧。这其实早已足够使人警醒,但人类无休无止的欲望还在打破生命的保护伞,一起又一起悲剧还在发生。
实则生命亦是宝贵的,公民遇险获得救助,也是一项公民权利。这时,有偿搜救制度的完善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种不遵守规则的驴友,生命也是珍贵的。不论如何,应先将他们救出,再使用法律手段强制给予拘留与罚单。即使生命得到了救助,也使这些不守规则的人承担了应有的后果。这可能才是使保护生命之伞更大,更坚韧的两全之法。
生命诚可贵,规则价更高。不是因为规则而去浪费生命,而是因为规则去保护生命,这才是规则最重要的作用。愿社会规则完善并普及,愿保护之伞永远为生命护航。
三、永铸内心的精神
时代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有一些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亘古不变,永远地留有了下夹,处于时代的前沿,保存这些质朴的精神,会让时代发展更加美好。
劳模虽存在于不同的时代,但不论哪个时代,劳模精神都像金刚石一般,任凭风雨的如何洗涤,依旧遮不住他们持久的光芒。劳模这个词,如同历史长河中一座坚不可摧的丰碑,永远屹立在那里。
一代劳模王进喜,小时候家中一直贫苦,十五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一九五零年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石工人。在岗位上他勤勤恳恳,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面对没日没夜的工作,挥汗如雨的生活,也没有气馁,有的只是对国家的希望和对人民的负责。
一九五九年九月,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这是他应得的荣誉,也因此被口口相传了大半个世纪。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对劳模精神的敬爱之情。
劳模精神是一种历史中永远存在的精神,无论什么时代,他都在人们的心中,王进喜在人们心中如此,掏粪工人时传祥,北京二十一路公交车司机售票员李素丽,从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世界一流“技术专家”许振超……他们虽处于不同的时期,但热爱劳动,认为劳动光荣的心,却是相同的。
一生致力于遥感的李小文教授,终年一身素衣打扮,除了遥感,从未有过其他爱好,最终劳累过度,倒在了他所热爱的遥感事业的道路上。
不论是什么职业,不论是高科技还是掏粪,他们的职业实际上是平等的,只要勤勤勉勉工作,不辞辛苦,不畏艰难,终会被世人所称赞,所津津乐道。
最近有一个词很火,叫匠人精神,这便是工作到极致后所创造出来的下一个境界。只有劳动,才会将所有一切美好的东西表现出来,将我们内心的美好和安稳表现得淋漓尽致。
劳模精神是一种永铸内心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只会越来越香醇浓厚,历久优新,永不褪色,愿每一位劳模都将收获劳动的快乐,收获劳动带来的永恒的回忆。
愿劳模精神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