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美】端午(散文)

精品 【柳岸•美】端午(散文)


作者:汾阳王裔 秀才,194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45发表时间:2017-05-28 11:17:51

【柳岸•美】端午(散文) 说起端午,绕不开的人物是屈原。三闾大夫实乃万世楷模,他为官清廉,忧国忧民,眼见国事日非而无力回天,不禁悲从中来,愤而投江殉国。老人家大概做梦都想不到,他这一跳,不仅跳出了文人节操,还跳出了美食文化,跳出了节日盛会。
   端午的主角,非包粽子和赛龙舟莫属。包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不想一枚小小的粽子,竟也烙上了传统历史文化的印记。
   江南粽子,花样百出,异于北方粽子。最大的不同是馅,主料糯米,往往要先在酱油水中浸泡过,之后才能入馅包裹。若论名气,江南粽应以嘉兴所出为盛。
   我的家乡亦包粽子。端午时节,煮上一大锅,焖一晚,第二天即可揭箬衣饕餮。在我眼里,嘉兴粽不及鄙乡灰汤粽。灰汤粽制作可谓剑走偏锋,先取干净稻草燃烧,得其草灰,用纱布包裹,入沸水冲泡,滤出的水,即是灰汤。取箬叶和糯米,灰水中浸泡一晚,就可制作灰汤粽了。熟后的粽馅呈半透明,灿若田黄,集糯、酥、香于一身,佐以特制的糖曲,一枚入口,甜而不腻,色味俱佳。早年间,灰汤粽市面有售,专供岁朝,现已几近绝迹,仅在僻远山区,偶有人制作,可谓憾事。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这首《竞渡歌》,出自唐朝诗人张建封,描绘的赛龙舟盛况,与我地龙舟赛同。端午那天,万人空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很是热闹。比赛胜出者获奖一本红色证书,我也参加过几次,因为技不如人,没捞到过证书,很是惆怅。想起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赛龙舟抓头鸭,以我的水性,说不定能抓到只鸭子的,可惜可惜。
   赛完龙舟,回家即可吃上炸麦鸟。炸麦鸟是端午的必备品,家家都会炸一些,味近于当今超市出售的麻花,不过麦鸟形味皆出其右。它的制法有点繁琐,先在面粉里加红糖,揉团后擀成薄皮,切成扑克牌大小的长方块,对角折叠,粘住敞口,沿不开口一侧,剪出几道细口,翻开成翅膀,拿支麦草管头上戳个小圆,叫点睛,一张面皮,顷刻间华丽转身,一只展翅欲飞的孔雀,栩栩如生。
   油炸麦鸟也不是松活,要用筷子不停地翻动,麦鸟在油锅中吱吱作响,浑水鱼似乱窜,灶间弥漫着浓烈的油烟味。那时候多是土灶,俗称“老虎灶”,吃柴如虎般凶猛,火候很不好掌握,一旦火大炸老,味道发苦。所以炸麦鸟,母亲是不让我们烧灶的,小孩子心急,大口喂柴,生怕火小耽误吃麦鸟。麦鸟又叫巧果,大概誉其外形灵巧、制者手巧之意。炸麦鸟很好吃,嚼起来“咯落落”响,甜而酥香,吃后一手油,爱美的便用油手捋捋头发,可将一头鸟窝顺得发亮,苍蝇停上去都打滑脚。过端午这几天,处处飘散着炸麦鸟的油香味。
   其实,家乡过端午节,最有特色的并非麦鸟,而是松花麦饼。我不知道它地有没有,在我家乡,做松花麦饼是盛事。花粉得之于松树的花蕾。谷雨前后,松花盛发,半大的孩子便会背上壳斗,提了竹杆,杆顶缚一把镰刀或者一个铁钩,上山釆花。松花是很多的,采之却非易事,一是松树高大,松花皆簇在冠部,如无数枚小小的导弹,昂首向天,细竹竿够不着;二是采松花得把握好时机,松花花时短,又近雨季,一旦下雨,采来容易腐烂。松花要采将开未开之蕾,松之蕾状如宝塔,初时呈青色,成熟后转黄开穗,要得好花粉,得抓紧,过时不候,一旦花儿全开,花粉随风走散,采之无用。
   花蕾釆回后,负曝几日,待紧闭的花房舒开,成刺猬样,就可拍花取粉了。取粉时下手得轻,别打年糕似凶狠,花粉是很微粒的,重手容易飞走。拍下的花粉要用细筛过滤,去了杂质,得一堆“金粉”,收入袋中,静等上场。
   制作松花麦饼很简单,近似于新疆人的馕。馕不入馅,厚而大;麦饼入馅,薄而小。咸馅用猪油渣剁碎加梅干菜炒;甜馅一般以芝麻拌糖。入馅后擀成一张薄饼,趁半干时沾上松花粉,黄黄的似一张金帛。烤熟后的松花麦饼很好吃,颜色灿烂,清香肆虐。饼有些韧,适合小孩子牙口,之所以叫松花麦饼,特意点出一个麦字,不是画蛇添足,意在突出麦粉的时令。端午时分,新麦刚上市,面粉新鲜,面团有咬劲,如果用陈麦粉,口感不及。
   插艾草的风俗,历史应该久远。民间有谚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可见端午是要插艾叶的。一到节前,小孩子便要去湖畈采艾叶和菖蒲,扎成人形,插于户上,悬之堂中。艾叶和菖蒲绿意盎然,挂多了,鲜香四溢,陋室生光。母亲会用菖蒲、艾叶、石榴花做成人形,或者老虎形状,挂在我们脖子上,用以驱瘴。过了端午,祖母便会取下艾叶点燃,每个房间熏一熏,谓之禳毒气,驱逐房中虫。艾叶未干,燃时冒出极浓的烟,呛得家里如来了喜庆锣鼓,咳嗽声此起彼伏。
   端午喝雄黄酒,由来已久,黄酒中加入少许雄黄,大太阳下晒几日即成。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可知喝雄黄酒是极好的事。我少时也曾入喉,记忆中只一个字:苦。雄黄酒名声大盛是《白蛇传》热播时,小白饮了法海的雄黄酒,现出白蛇真身,吓死了许仙。曾有异地朋友打电话问我要雄黄酒。我问你想喝?朋友说他妻子常河东狮吼,怀疑是只母老虎,弄点雄黄酒让她喝一喝,检验真身。
   据说饮雄黄酒,能杀菌驱虫,祛毒解痒。孩子年少不能饮,拿酒抹在额头和手足上,干后黄黄的一道。祖母说,能虫豸远离,百毒不侵。
   喝了酒,便是吃饭了。我地风俗是吃十二红——十二碗红颜色的菜,我曾恭逢其盛。那年去相亲,时值端午,午餐时端出一桌红,喜气爆棚。记忆中有炒苋菜、红萝卜、爆虾、蒸螃蟹、咸鸭蛋黄和红鸡蛋(外皮染红)。饭也是红的,用炒苋菜汁染过,状如水晶,好看亦好吃,印象深刻。当然,十二红仅是一个称谓,不一定真有十二碗,这与老婆饼中没老婆同理。惭愧的是亲没相成,倒吃了人家一桌十二红。
   端午送香包,也是习俗之一。香包用五彩丝线缝制,颜色多大红大绿,缀以它色,刺绣而成。其造型千姿百态,绣的一般是祥瑞之物,大者如香烟包,小者如纽扣,中实朱砂、香料和荠菜。香包一般是情人间互送,也有长辈体恤后代的。我也收过一个,不知是谁,托我妹妹送来,妹妹在路上,捉到一只天牛,没地方养,就掏空香包,装了进去。
   家乡过端午,曾有系百索子、送五毒肚兜、放黄烟子和望囡馃习俗。随着社会的变革,这些旧俗,亦已放上博古架,供人负曝闲谈了。
  
  

共 24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当下国门洞开,西风劲吹,线上线下,洋节如花般盛放,璀璨夺目,颇得年轻人青睐。这其实也正常,无可厚非。可打开门户,是为了看到更广阔的的天地,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彻底忘了自己,毕竟立足根本,方得长远。其实我国传统节日,土生土长,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民情民俗,风景更佳,不少有识之士,都保持了一份清醒,呼吁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大概也是有感而发,眼下端午将至,此文作者适时为我们献上了一份节日大礼,他用自己一贯的平和口吻,娓娓而谈,将自己家乡的端午民间习俗一一道来,让人眼界顿开,大呼过瘾。作者由端午节日溯源写起,如数家珍,罗列家乡端午美食,你看那灿若田黄呈半透明状的灰汤粽,那做工精巧栩栩如生让人不忍食之的香酥炸麦鸟,那颜色灿烂清香肆虐的烤松花麦饼,那喜气爆棚的十二红大餐,哪一样都让人垂涎三尺。此外,更有节日盛会龙舟竞渡,禳毒驱瘴的插艾喝雄黄酒的习俗,还有预示情人间定情之物的小香包。作者兴之所至,不仅介绍美食美味,还传授做法吃法,不仅写节日盛况,还分享自己的独特感受,结尾更是不无遗憾道出,另有不少习俗慢慢淡出人们视野,真真是绘形绘色还绘味,将美味情味趣味于不动声色中慢火炖出,香味时浓时淡,余香绕梁,久久不绝。每逢佳节倍思亲,怀旧佳作,推荐共赏!【编辑:茶语清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53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18-05-28 15:52:49
  好文章,手法真棒。端午节很快就到了,各种各样的粽子马上架了。端午传统习俗的人不能简单商业化的眼光去看待它,这是一种文化,一种承传,时髦的说法,就是一种情怀。问好作者,写作愉快!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