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陪父母多坐坐(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陪父母多坐坐(散文)


作者:南山石 秀才,1208.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10发表时间:2017-06-04 20:40:02

晚饭后,我照例走进父母亲的房间,坐在炕前的凳子上和在炕上盘腿坐着的父亲说话。母亲忙着她一生也忙不完的家务,也时不时地插嘴我和父亲的谈话。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和五十多岁的儿子之间竟然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从地里的庄稼到我工作的事儿,从兄弟们的生活到孩子们的上学,从亲朋好友到村舍邻居,从过日子到为人处世,父亲总是有他让人无以反驳的理由,他那阅尽世事苍桑后的言论总让我服服帖帖。也有想法不同看法不一的人和事,或者争论,或者保留,但都是那么心平气和。偶尔有些时日我因工作外出,也要在出门前向父母亲念叨一声。出门回家,首先要进的是父母亲的门,说声我回来了。半生这样过来了,已成了习惯。
   我弟兄五个,从小我和奶奶睡一铺炕。爷爷去世早,父亲弟兄三个是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分家后奶奶和我父亲一起生活。那时候每晚睡觉前父亲都要到奶奶房间来坐一袋烟的功夫,和奶奶说说话,查房似的摸一摸奶奶的炕热不热,看看尿盆提进来了没有,然后才去休息。一直到奶奶去世,父亲每晚做功课似的从未间断过。奶奶告诉我,父亲孝顺,勤快。我记着奶奶的话,“百善孝为先”,父亲的言行深深的刻在了我兄弟们的心里。父母亲老了,兄弟们便和他陪伴奶奶一样去陪伴他们。他老人家很高兴,说:“人到老了,什么都不怕,就怕孤独;什么都不缺,缺的是儿女们的陪伴。如今我和你妈妈啥都不缺了。”
   我们所做的只是多陪父母亲坐坐,而父母亲得到的就是快乐,说儿女们孝道。我们弟兄从父亲身上继承下来的也传给了我们的下一代,父母亲看着很高兴,说自己活的很有尊严,是村里最幸福的老人。
   父母亲有十个孙子,七个上了大学,毕业了的已经参加了工作,上学的正在设计着自己的未来。细细想来,我们家庭的今天,归功于优良的家风。家风的形成,功在父母。父亲的孝顺,开启了一个家庭的勤俭、和睦、仁爱、诚信与自强的家庭风尚。
   和父亲在一起,常说勤俭。天道酬勤,也许付出了不一定得到回报,但不付出一定得不到回报。弟兄们中谁偷懒了,谁地里的草没有锄拔,谁早上起得迟了,父亲都要说出来,进行训导,正所谓“子有过,应训之。”父亲对“俭”的诠释很认真,常常说:“吃饱了要想到饿的时候,穿暖了要想着冷的时候。”更有一句“油饼不能下肉吃”的极为形象的警句让人受益匪浅,意思是身在福中要知福,要知道节俭,人要知足。反对不必要的摆酒设宴,挥霍浪费。勤俭不是一时的节约,而是一世的努力。
   “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的和睦主要在婆媳、妯娌之间,母亲的宽容和大度使得我们的家庭在一口锅里吃饭的人口达到十四个,做一顿饭要二个女人紧紧张张的劳作时,父亲提出了分家,“树大要分枝,老大、老二分出去过吧。”在哭哭啼啼中一个家庭才分成了三个家。“分家不分心”,父亲这样说,弟兄们就这样做,谁家有忙活,大家一起干,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家族和睦,还要邻里和睦,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儿父亲都要我们力所能及的去做,助贫扶弱,惩恶扬善,力所能及的促进村邻间的和睦相处。花草树木皆有生命,鸟兽鱼虫都是命,我们要珍爱这一切,和大自然和睦相处。
   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孔子在回答弟子樊迟“何为仁”的问题时回答说:“爱人”。即宽恕的待人之道,“忠恕之道”。父亲没有多少大道理讲,可是他的言行却默默的引导着儿女们宽厚待人,忠厚为人。我们的家族中没有坑蒙拐骗者、乱占便宜者、违法乱纪者。诚实是本分,自强是美德,凭着一双勤劳的手,干自己的事,闯自己的天地,靠自己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虽然没有提炼精纯的家规家训,但是这些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家风我们要代代传承使其成为一种稳定的道德规范、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有了好家风,才有好民风,家风正侧民风淳,家风正则国昌盛。

共 15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标题提到陪父母坐坐,本文开头就是作者自己亲自陪着父亲坐坐,每天坚持下来的习惯让父子之间有说不完的话,也有延绵的亲情。自己的故事以后,作者提到了自己的父亲当初与爷爷的故事,一个“孝”字贯穿了三代人,一个又一个事实向我们展示了本文的主题。坚守了这么多年,作者也向我们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朴素却真实的观点让我品读之后肃然起敬。也许很多人都知道“百善孝为先”,但是坚持的人却并不多。也许多年以后我再次品读,依然会被触动。本文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很接地气,欣赏,推荐阅读。【编辑:纱小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纱小萌        2017-06-04 20:41:19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江南,期待更多精彩。编语若有不当之处,还望指点。
勿忘心安始于你
回复1 楼        文友:南山石        2017-06-05 10:30:30
  辛苦了,编按很到位。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