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头活水
摘要:朱熹:观书有感。
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诗人掩卷闭目,脸上现出怡然的表情。此刻他脑中正幻出一畦塘水,映天光闪耀,云影浮漾。风儿拂来,百花飘香,鸟儿飞来,宛转啼鸣。这正是书中的意境,正是诗人读后心神的欢愉。是啊!半亩方塘一鉴开,何以容得这般的景色:天光云影共徘徊?这是何等的清澈深邃?那是因为不断地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审美的情思,正如源头的活水,才使这小小的方塘不因干涸而死寂……
诗人的读书有感区别于“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主义,而专注于书中“道”的沉思和审美的情趣。
朱熹是理学大师,一生的精力倾注在讲学和著述上。在文学观点上强调“文道统一”,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枝叶。文是从道中流出的。他的诗: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妄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你不用花费那违反规律的力气,当春水上涨时,船在水的浮力和顺流的动力之下就会移动了。这自然力就是道,顺其道,才有这“自在行”。
【编者按】朱熹先生的《观书有感》写得形象鲜明,含义深刻;池塘里的水始终清澈,就是因为有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在我们的写作中,同样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创新,才会永葆活力。努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功到自然成。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