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不见悲喜(小说)

精品 【流年】不见悲喜(小说)


作者:崔玉松 布衣,33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76发表时间:2017-06-10 22:21:19

【流年】不见悲喜(小说)
   那老头摇摇头,喊,没人,我看你还是赶紧到别的地方想想办法吧,要不,你去那个离城近一点的村子,有些不愿意出远门的,骑着摩托做活的,应该会好请一点。
   杨寡妇只好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该去哪个村请?这周围村村寨寨的她还算熟悉,离城近的村子她可从来没去过。她又突然想起了赵树举,想,不知道树举大哥那边怎么样了?
   她掏出手机,刚准备打电话,后面咋咋呼呼地响起了一阵喇叭声,回过头一看,是一辆白色微型车,拉客的。杨寡妇忙招招手,车停了。开车的是个三十来岁的农村媳妇,杨寡妇稀奇半天,说,哟,这是谁家媳妇?这么能干,还会开车?小媳妇笑笑,说,我在娘家的时候就学了,嫁到大坪子,地里也刨不出几个钱来,娃娃他爹出门打工挣了几个钱,我又回娘家借了点,买个车,跑跑县城,挣两块盐巴钱。杨寡妇笑,说,那好啊,那我去石板河!
   杨寡妇抬眼望去,车上多是女人,而且是女老人,有带着孙子孙女的,也有一个人的,只有一个六七十岁的男老人坐在车的最后一排,呆呆地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山林,好像这个世界与他无关。
   杨寡妇闲不住,就跟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聊了起来,说,我说大妹子,你看上去还年轻嘛,你咋不去打工?那个女人说,我男人和我儿子都去打工了,我还有个姑娘在城里读书,我不能走,我得守着这几块地,好歹种点粮食,他们在外面挣不着的时候,回来至少还有吃的。杨寡妇又问,你们知道那个村离城近吗?开车师傅说,要说离城近,我们这条路过去,离城最近的该是望城了,你看,都能望到城了,那肯定近嘛。师傅又问,你问离城近的村子干什么?杨寡妇说,我们村有人去世,我得去请人帮忙办丧事,抬棺材。师傅说,你要找人啊?找人得到人多的地方找!杨寡妇问,那,哪里人多?
   车上的人七嘴八舌凑起热闹来,说,当然是城里了,现在城里人最多了!说,找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做木匠的,做泥工的,修电视的!说,还有收破烂的,送煤的,拉货的,什么样的人都能找到。
   杨寡妇有点懵,正不知如何是好?赵树举的电话打来了,赵树举听上去有点急,他说,妹子,你那边怎么样?请到多少人?杨寡妇望了望车外,说,我在回来的路上了,我这边没请到,你那里找到几个?赵树举说,得赶快了,我们村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杨寡妇翻了个白眼,说,我知道了,我看要去城里找了。
   回过头来,杨寡妇问开车师傅,你这车怎么跑?每天几点开?跑几趟?师傅说一般早上七点半就开了,跑几趟倒没个定数,人多的时候多跑几趟,人少的时候就少跑两趟。杨寡妇说,我明天七点半出来,在路边等你,要是我还没到,你等我几分钟。师傅说,大姐,要不你打个电话过来,明天我快到你们村,给你电话。
   留个电话的功夫,石板河到了。
   杨寡妇赶到易云贵家,把大坪子的事说了,又说她准备第二天直接去城里看看。她说,明天就进客了,抬棺材的人还定不下来就笑话了,还办什么丧事。
   赵树举老成持重地想了半天,又叹了口气,才说,也只能这样了。
   杨寡妇回到家里,忽然觉得有一种孤寂的感觉一直在她心里搅。雨终于在天黑前砸下来,像豆子一样“噼噼啪啪”往下倒,瓦檐下的雨滴就像帘子一样遮住了视线,杨寡妇看了看窗外,雾茫茫的,什么也看不清。她突然想,快十年了,孩子他爹走了快十年了,想想赵树乖死了男人的样子,都不知道自己这十来年是怎么过来的!
  
   六
  
   第二天一大早,天气变得清凉起来,头天的憋闷和燥热全都一扫而尽,杨寡妇换了件吃酒做客的衣服,早早就在路口等着。车上的人同样满满的,有人提着鸡蛋,有人抱着鸡,还有一个大婶,蛇皮口袋装了满满一袋子的葱蒜芫荽、青白苦菜,杨寡妇一见笑了,说,婶,这进城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啊?那城里什么买不着,还从家里带?那个女人说,我那儿媳妇呦,你是不知道呀,说城里的蔬菜农药化肥超标,只喜欢吃我种的菜,这不,十天半个月,我总要给他们送点去。抱着鸡的也笑,说,就是就是,我那大孙子,说我们乡下的鸡熬的汤可香了。大家就闹起来,有的说,怪得很,这几年,城里人又忽然喜欢上咱们乡下的东西了,街子天,我都会挑点菜去卖呢。有的说,我猪不养了,地种得少,就养几只鸡,种点菜,给孩子们尝尝鲜。有的说,我倒是得养猪,我每年得给孩子炼一罐油,买来的油吃不成了。
   车上的人上上下下,师傅忙着,一路上只是冲杨寡妇笑。到了城里,师傅把车开进一个停车场,所有人都下了车了,杨寡妇忙一把拉着她问,妹子,这找人得去哪里找?你得告诉我一下。师傅笑起来,伸出手往右一指,说,你从这边过去,到路口,往左走,农贸市场外边有一条卖锄头瓢箕的小街,小街出口左边就是站工的,你到那儿去找,要多少都有。
   杨寡妇按照指点,右拐左拐,有卖菜的、买鸡的、买猪肉牛肉的,还有摆摊卖衣服鞋子的,就是看不到买锄头瓢箕的那条街,问了一个顶着簸箕的老头,说就在旁边的大药房那边。
   杨寡妇走过大药房,远远看去,果然有很多人三五成群地站在那里,男男女女都有,有几个男的闲着无聊,蹲在地上打起牌来了。杨寡妇刚走过去,一大群人就围了过来,打牌的也不打了,问,大姐,你家要干什么?抬东西吗?杨寡妇说,抬倒是抬,但不是东西。又有人问,打扫卫生不?掏个下水道,洗个油烟机,他们没我在行!另一个说,嗨,栽烟插秧,打地铲草,要干哪样都可以。杨寡妇笑起来,捋了捋被风吹起来的头发,问,说价格呢?怎么算啊?有人说,一天六十。还有人说,要不五十吧?
   杨寡妇说,活计很简单,时间也就大半天,我要十六个人,你们看谁愿意去?有人问,你们家在哪儿?干什么嘛?杨寡妇被人围得气都出不顺畅,赶紧往旁边挪了一下,可挪不动,人跟着又围拢过来,杨寡妇说,地点不近,得坐车,包一顿饭,每人三十块钱,愿意去的来这边细说。
   就有人怨起来了,说三十块钱?再坐坐车,一点都挣不到,算了算了,不划算,不去了!杨寡妇急了,喊,过来谈谈嘛。还是有十多个人围了上来,杨寡妇见了,心里定了定,就说,是这样,我们村有个老人走了,请几个抬棺材的人。那十多个人一听就嚷起来,喊,不去不去,这种事晦气,还不如打牌去呢!人一下走得干干净净。杨寡妇冲他们吼,说什么东西?什么叫晦气?这叫积德,你们懂不懂啊?
   这时,凑上来一个年纪稍大的,问,在哪个村啊?杨寡妇说,石板河村。人家听了摇摇头,说太远了,得十多块钱车费呢,估计难找。只见他朝一个打牌的四十来岁的人努努嘴,说,你找他,他是头,有一伙弟兄。
   杨寡妇一听,喜得忙冲那个男人奔,一把抢过他手里的牌,说,干活呢,只知道玩,媳妇娃娃不养了?那男人伸手过来抢,骂,说哪里来的婆娘,这么霸道,我干不干关你什么事?杨寡妇把手往背后一缩,说,是不关我的事,我就是看不惯你们这些男人,整天说出门干活,其实都是在外面鬼混,你媳妇知道了不气死才怪。那男人显然是生气了,冲杨寡妇吼,说拿过来,哪点来的浑婆娘,无聊得很,你走,走走走!
   杨寡妇一生气,把牌往地上一丢,转身走了。
   那帮人看了看时间,差不多该吃饭了,打着哈欠,一个个从地上昏昏站起来。
   杨寡妇走了几步,又不甘心,回头去瞧,恰好瞧见那男人往农贸市场走,想了想,就悄悄跟了上去。她心里其实绝望得很,一直在想,怎么石板河村死个人,却把自己背时到这城里来了?这事情,到底是怎么弄的?怎么这年头,日怪成这样了?
   看上去,那男人在街上漫无目的地乱走,在凉粉摊吃了碗凉粉,又走进一家理发店,三两下,就被老板娘提着理发剪子追赶了出来,那男人不生气,只是一路小跑着笑。又来到一个猪肉摊前,朝那割肉的女人圆滚滚的手臂上摸了一把,那女人不生气,“啪”地一声,一块圆滚滚的五花肉就丢在他面前。
   那男人提着肉继续走,见到一个卖酒的摊子,突然站住,慌得杨寡妇忙到一旁的佐料干货摊子上,抓起几个草果,假模假式地看。买酒的人多,卖酒的小媳妇就忙,根本看不过来。那男人趁着乱,一伸手顺了一瓶,塞在袖口里,那模样,就像是去他家酒柜里拿。
   转过弯,到了背静地方,杨寡妇紧走几步,赶上前堵住那男人的,说,这位兄弟,你等一下!那男人一惊,问,干什么?你谁啊?杨寡妇笑笑,说,我请你帮忙,找几个工。那男人看了她一眼,认出来,说,你这婆娘怎么这么死心眼,告诉你不去,太远了,抬人这活除非熟人,没人愿意去的。
   杨寡妇笑笑说,我打听了,你这个人讲义气,有一帮兄弟,只要你说,他们都愿意听你的,你就帮帮大姐嘛。那男人不耐烦起来,说,不去不去,明天还有别的事!杨寡妇脸一拉,说,真不去?那男人说,不去就是不去,还真了假了的!杨寡妇就朝他伸出手来,说,拿来。那男人问,什么?杨寡妇说,人家的酒!那男人的脸就一下红了起来,他本来就黑,这下更是黑红黑红的,跟庙里的关公差不多。
   接着那男人瞪了她一眼,转身就走。杨寡妇往前跨上一步,说,你信不信,我喊贼了!那男人终于一声叹,说,妈个球的,好吧,明天几点?杨寡妇笑道,一点十五起棺,十一点以前你可一定带人赶到。男人抓抓头,笑笑,说大姐,那个,工钱可不可以多加五块,有点远,又是抬人这种事,加点钱我好说。杨寡妇想了想,说,加啥呢,这瓶酒抵了。
  
   七
  
   客人陆陆续续就来了,炮竹“噼啪噼啪”就响了。
   按规矩,孝子必须穿孝衣、带孝冠、杵哭丧棒出门迎接,可是,易小贵没有赶回来。
   就是说,易云贵的白事宴上,没有他儿子易小贵。
   怎么办呢,几个人一商量,由先生做主,把易小贵的孝衣、孝冠铺放在地上迎客,下面,垫了一层稻草。接客的事,当然只好由赵树举出门。杨寡妇在一旁帮着,拿着炮竹,听到客人那边的炮竹一响,这边赶紧点燃,喇叭锁呐就开始响了起来。
   唢呐匠坐在屋檐下,一旁的桌子摆满了瓜子、茶水,还有烟,石板河这边的人爱喝酒,办丧事也叫“闹丧”,就是说这老人去世,不一定非得哭哭啼啼,有的时候故意要闹酒说笑。这几年,有钱的人家还会请邻村的秧歌队来,唱歌跳舞扭秧歌。
   可这易小贵出了车祸,这些事就免了,但酒还是准备了许多,让客人们想喝的喝,想闹的闹。这闹酒呢,唢呐匠是少不了要凑热闹的,吹一曲喝一口,杨寡妇专门安排了伶牙咧嘴的小翠关照着,随时添酒倒水。
   杨寡妇和张贤英她们一直在灶房忙着,忽然想起什么,走了出来,在院里转了一圈,进了灵堂,没见到赵树乖,又进了偏房,还是没有。就问赵树举,嫂子呢?赵树举说,刚才还在啊,你找找看吧。
   杨寡妇转到后面园子里,还是没有,又回到灵堂,推开右边的小门,果真看到赵树乖呆呆地坐在床上,忙说,嫂子,你出来跟那些老亲旧戚们坐坐嘛,不要一个人待在屋里胡思乱想。赵树乖忽然哭了起来,说,他婶啊,你说我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啊?男人死了,儿子又出车祸,什么事都赶在一块,我咋办啊?杨寡妇说,咋个了?小贵不好吗?不是说伤得不重,只是骨折吗?赵树乖说,是骨折,但伤筋动骨一百天,他来不了,哪个来给他爹背棺啊?我怎么好意思出去见人!杨寡妇只好劝,说事情特殊嘛,哪个愿意遇到这种事啊,你别急,总会有办法的,来的都是亲戚朋友,还有乡里乡亲的,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想多了,走,出去坐坐。
   赵树乖还是不想出门,杨寡妇正伸出手来准备拉,忽然听到外面乱了起来,两个人互相望望,赶紧跑了出来。杨寡妇问,说,咋个了?小翠愁眉苦脸,说先生跑了。杨寡妇忙不得多问,丢下赵树乖追了出去。
   追到村口,总算撵着先生,杨寡妇张开手臂拦了过去,问,你这人咋个回事?做了一辈子的先生,连这个道理都不懂?马上就堂祭了,你怎么忽然跑了呢?先生也愁眉苦脸,避开她的眼睛,说,我家里有急事,对不起了,妹子,我得赶回去!杨寡妇说,什么事大得过堂祭啊?这个可是最重要的时候。先生吹胡子叹气,说,要不是有急事,谁会这样啊?我做了十多年的先生了,你听说过我这样吗?杨寡妇说,是呀,这日子是你瞧的,地是你撵的,你可不能走。天大的事也得把人送走了再说,今晚要绕棺、掩钉、堂祭,哪样事情少得了你?你走了咋办?先生左躲右闪,说,我家里真有急事,你让我走。杨寡妇说,那你到底啥急事?你说出来我听听。先生看了看一旁的人,说,还是不说了,说出来我还咋个做人,你相信我,我真有事,这样吧,瞧日子、撵地、入殓的钱我都不要了,你重新请一个,我真的得走!
   杨寡妇突然泼起来,指着石板河说,你个老妖怪,你信不信?今天你要是走了,我就跳进这河里,我死给你看,你是我请的,你叫我以后怎么做人?我一个寡妇混到今天,乡亲们相信我,就是因为我从来不说假话,什么事情说到就一定做到,你这样一走了之,我还有什么脸活在世上!先生急了,只好对着杨寡妇的耳朵悄悄说了原由,杨寡妇听了,面露难色,说这样啊!想了想,还是一咬牙,说,我还是不能让你走,你必须把易大哥的事情圆圆满满办完,明天下葬后,我请人帮你去找,你放心,知道跟着什么人走的,也知道她要去哪儿,还有什么找不到的!那先生一下没了主张,杨寡妇揪着他的袖子一边往回拖,一边说,你放心,我一定把你找到,明天我一个兄弟要带着一帮人来帮忙抬棺材,他在城里到处混吃混喝的,请他帮忙一定能帮你把媳妇找回来!

共 18813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好的小说,一定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还有作者的担当。不见悲喜,就是这样一部小说。作者以石板河村的易云贵就要死了切入,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不忍掩卷,读完方知为快。老人死了,最重要的人物当然是孝子。老人的唯一儿子易小贵,这个孝子在外打工,得知消息后说了很多托词,在女主人公杨寡妇的催促下,答应回来。然而,事情偏偏就这么凑巧,易小贵在路上出了车祸,住进了医院。孝子回不来怎么办?再加上石板河村其实已成为老残妇幼的集中营。女主人公杨寡妇平时就组织一帮弱女人东家西家地帮忙办红包喜事。这回,死者是她的本家叔伯,生前很关照她。这样的事,她当然会用心前去操办。一系列的问题来了,没人抬棺,怎么办?围绕这些问题,杨寡妇们必须想办法解决。按照以往的经验,到其他村请,其他村的年轻人也进城了。有人告诉她,人都到城里去了。那好,就去城里找,去城里的年轻人们宁可闲着在城里混,也不想回农村帮别人抬人。杨寡妇想法设法,人家终于答应了。出殡这天,却不见露面,电话也打不通。没办法,杨寡妇的倔劲上来了,她决定让女人来抬棺。孝子回不来,让牛当孝子。把死者的遗像绑在牛角上。人终于抬上山了,问题解决了,留下的却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悲哀和伤痛,令人扼腕。这篇小说看似荒诞,却是一针见血。原本,小说就应该在一种荒诞的但读起来让人觉得是真实的氛围里,让读者悟出道理,给读者带来一种震撼,发人深省。因为,只有切中作品所表达现象的要害,展示深刻的人性,挖掘人性,这样的小说,就有了力度。表现手法清新,角度独特,在类似作品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挖掘、创新和突破。带给读者一种视觉上的震撼。语言富有地域性,因而使得作品生动形象,成功地塑造了杨寡妇这个人物。尤其是,作品里对于细节的刻画,可圈可点,通过大量的细节不断地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首尾呼应紧凑,衔接合理,熟稔圆润。实为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0612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06-10 22:29:17
  松子,认真、仔细拜读了两边,原本早读完的,中间病了几天。
  
   有很多亮点,值得学习!
回复1 楼        文友:崔玉松        2017-06-12 22:31:01
  谢谢江山文学网的大力推荐,以后定当更加努力,写成更多更好的作品!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06-10 22:30:25
  笔墨集中,细节丰满,人物鲜活,可圈可点。大赞!
3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06-13 10:00:43
  祝贺松子斩获精品,实至名归。
4 楼        文友:沂荷芝兰        2017-07-02 18:18:53
  拜读,学习!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