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花品茗】香椿情思
感情就像泡沫,脆弱得一戳就破。错过,我们都有过错。错过,上天也有过错,创造悲欢离合,要我们承担结果。
——题记
为古渡老师的散文流泪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我看着《门前一棵香椿树》,捏着被眼泪打湿的面纸,渐渐双目迷离。
开篇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作者让这个“我”直接出现在文本,娓娓道来“我”爱吃香椿芽儿的嗜好。紧接着以细腻的笔触,抓住香椿芽的色香味等描写,不禁让人垂涎三尺,好不羡慕。这不过是作者的一个手段,这只不过是出场的道具。重要的是爱妻的一声深叹,打开了作者回忆的闸门。以“香椿芽”穿针引线,道来“我”的缕缕情思,绵绵细语,从而抒写“自我”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作者的“自我”往往也活跃于文本的背后。
作家的人格之美,必须通过文本的叙事即文本的言说传达给读者。言说的态度,与人格的立场、人格的胸襟在品鉴的意义上显得同等重要。言说的态度最终关系到能否把散文“自我”人格的立场,胸襟真实而完美地传达给读者,而使读者切实得到人格审美的期待与满足。
讨论人格言说的态度,实际是讨论文本写作与文本阅读的关系,究其实质乃是讨论作者与读者之间如何无限拉近甚至完全消弥彼此心理距离,从而建立起你我交融、心灵相依的审美空间。
作者向读者言说的态度亲切、自然、平等的,具有亲和力、自由性与闲适性。采取的是像和老朋友在林中散步,或者灯下谈心的方式。
作者假借爱妻的悠悠之口,娓娓道来“香椿树”的来历。“是的,我的三弟最爱吃香椿。”我仿佛看见作者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高高地举在头上。绝对地地真诚,一种血誓、赤裸裸的真诚,从而将零零碎碎的话儿熔成一气,而在审美的读者面前气韵生动地站立起来。
作者再以生动细腻的笔法,抓住动作等描写将三弟爱惜香椿树如同孩子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可惜好景不常在,聚散总有时。三弟的突然去世,犹如晴天霹雳,如同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跟,淋湿了作者的心,无法安放。从此香椿树就成了兄弟之间的信物。
风吹着有吹着无,吹着断肠人。墓碑是作者亲自刻的,那锤子也仿佛敲在我的心间,敲碎了我的心,不禁扼腕叹息。
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中心。香椿树和作者的生命一块茁壮成长,铭刻于他的五脏六腑,从而他魂牵梦萦,复活了自己与三弟的全部记忆,历历在目。
这情,不知从何处飘然而来,亦不知往何处飘然而去。不知其初起,亦不知其终结,萧萧而过,令人断肠。
原文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122.html
还是要谢谢烟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