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入夏】夜半池塘处处蛙(散文)

精品 【星月入夏】夜半池塘处处蛙(散文)


作者:荷锄叟 秀才,242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24发表时间:2017-06-18 22:07:47


   麦收一过,天真的很热了。网上说过,“华北地区开启‘高烤’模式”,高温38度,城里的柏油、水泥路面可以烤熟鸡蛋。这到底令我惦着家乡,想起家乡的水塘了。
   小时候的家乡不似这般缺水的。记得村子周遭都被池塘包围着,只是我们不叫池塘,而是唤作濠坑,或者水濠的。
   我们村叫倪家庄,一条小河沟从西北方5里外的朱家庄流入,而后,贴着村北边,宛转流到村东,然后在东北角斜折向南,擦着村东边,就一路向南,出村,流向3里外的西白露村。这条小河沟相当小,狭窄处可以一跨而过;没有名字,县级地图上也不见它的脉络;不常流水,有时候三年五载也不见滴水,沟底便滋生出茂密的杂草来。然而,就是这条小水沟,却串联起大大小小七八个濠坑,也给我的儿时留下了清清楚楚的水的记忆。我在歌词《梦里的家》里写过:“清晨公鸡叫,日落飞彩霞;锄禾日当午,夜半池塘处处蛙。”那可是我儿时家乡生活的真实写照啊!
   河沟不常流水,但濠坑里整个夏天都是不缺水的。入夏以后,大雨就来了,家家户户房顶上的瓦口,像开足了的水龙头,把雨水汇聚到大大小小的院落里来;然后,又与院落的雨水汇拢,通过门洞底下的水道,像潺潺小溪一般流到大街上;大街又把家家户户水道的小溪汇聚起来,在街道两边聚成溪流,流向村边的濠坑。两三场大雨一过,濠坑里的水也就慢慢涨满了。雨水大的时候,小河沟就会把七八个濠坑连接上,一个一个储满;要是雨水过大了,朱家庄的水也就会流下来,流到我们村,我们村的水也会储满濠坑后流向西白露。这个时候,伏天也就到了。
   报道伏天到来讯息的,是濠坑边茂密的树叶子底下的“伏天儿”——一种跟知了模样相像,但身型略小的蝉。它的叫声是“伏天儿——伏天儿——”,而不似“知了——知了——”那般单调。水濠涵养着水分,也就自然滋润了水边的树木,柳树,杨树,榆树,洋槐,偶尔也可见到红柳和紫穗槐的丛生的棵子。这些树木或高大,或丛生,把水沟两边和水濠四面密密围住,这便宛然形成一个天然的密闭游泳池。只要钻过那树丛,外边就不容易看到里面去,半大小子们就脱个精光,一丝不挂,大玩其“狗刨”。不瞒你说,我就是在水濠里学会游泳的。
   水濠很深,冬春没水的时候,可以看到几丈深的大坑小坑。难怪每年夏秋,家家户户都要千叮咛万嘱咐那些半大小子们,不敢随便去水濠里去耍水。也是几乎每年,都会传来谁谁家的小子被水淹死了的噩耗。可是,到水濠去耍水的人还是没有断过。当然,耍水是偷着去的,只不过也一样瞒不过狡猾的大人们,撒谎也不好使。大人会用指甲在你的胳膊上轻轻一划,一道白白的划痕就出来了,——这就是耍水的罪证!自然,一顿爆揍也就在所难免了。
   1976年,唐山大地震,教室是不敢用了,我们把课堂就搬到了村外的树荫下,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跟水濠天天接触的理直气壮的机会。呵呵,那可真是一个清爽的夏天!每天上午两节课后,或者下午上课以前,我们班的男生们都是在水里度过的。起初只会扶着岸边瞎扑腾,到后来学会狗刨,经过两三次呛水和凶险以后,就可以横渡纵贯二三十米宽窄的水濠了。
   最好玩的是跳水。从高高的岸边,远远地探向水濠的歪脖柳树,是天然的跳台。我们把身上涂满泥巴,只留可以眨巴的眼睛,从泥水里爬上岸,沿着一颤一颤的斜斜的树干,走到顶端、尽头,然后一声长啸,扑通一声跳将下来,溅起冲天的水花,咕咚咕咚沉到水底,再慢慢升到水面,甩一甩头,抹一把脸,全身上下又恢复清爽,不留一点泥星。跳水不讲究姿势,也不追求翻腾,更不刻意旋转,只是从高处腾空落下来,谁激起的水花大,谁就最牛。那才叫跳水呢!
   还有一种代表夏天到来的物件,便是这水里的蛙声。只会呱呱叫的是癞蛤蟆,是不可以称作“蛙”的。青蛙的叫声连贯而高扬,清脆而悠远,常常都是一只叫唤,满池塘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尤其是月朗星稀的夜晚,天高风清,万籁有声,满池塘的青蛙都叫起来,或高亢悠扬,或低沉顿挫,咕咕呱呱,的的嘟嘟,你唱他和,此起彼伏,压倒了蝉鸣,盖过了虫唱,也淹没了敞开的门户里沉沉的鼾声,整个村庄都在蛙鼓里,进入悠悠的梦乡。
   最能叫的是“气蛤蟆”,雨水越大,它就越多。伏天里连绵不断的雨水常常是晚上下过,白天就放晴了,农人会说:“晚上下了白天晴,打下粮食没处盛。好年景呢!”这时候也是气蛤蟆大量繁殖的季节。这种蛤蟆比青蛙个子小一半,但叫声却比青蛙洪亮得多,也很有特色。往往是两只配合,一只叫“咕——”,另一只应作“呱——”,而且不知疲倦,常常“咕呱——”“咕呱——”,一宿不绝。要知道,那可是满池塘的咕咕呱呱呀,那是蛙们的大合唱,是真正的“听取蛙声一片”!气蛤蟆很好抓,不及青蛙跳跃那么迅捷。抓住它,翻转过来,让它肚皮朝天,然后用树枝儿抽打它的肚皮,它就会憋住气,一直把肚皮憋得鼓鼓的,变成一只小皮球。
   不知道何年何月,那些水濠仿佛一夜之间就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新农村的幢幢崭新的农舍,有的还是气派的两层小洋楼。小河沟也不见了,变成了水泥的路面,平坦而坚实。蝉声,蛙声,也慢慢变成遥远的梦。
   去年夏天,河北大雨成灾,我们村也变成了一片泽国。灾情不大,但一种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村民们的注意。从西北方朱家庄来的水流,并没有从村边绕道而行,而是将西北角的几户农舍的院墙直接摧毁,然后顺着水泥路面,原来的小河沟和水濠的方向,向东向南,出村,奔向西白露村。大水撤去,水泥路面下多处被掏空,泥土的缝隙里,随处可见白色的贝壳和褐色的螺壳。
   近几年,像华北地区的所有村庄一样,我们村也严重缺水。小时候靠摇辘轳提水的水井早就不见了,村里的高压泵也多次更新加压,加大功率,赖以生存的地下水位越来越深。这或许跟那些水濠的消失有关联吧,我想。
   家乡的水濠不会再有了,也不知道家乡的孩子们夏天到哪里去耍水,夜晚人们还会不会再听到那满塘青蛙的大合唱了!

共 23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平静的语言和叙事着笔,运用时空运转的手法进入回忆的过程,对濠坑细致的描写,雨水的汇集与分流,冬季里没水时,会看到几丈深的大大小小的坑。夏季来临,更是家长们千叮咛万嘱咐的危险之地,可是每年还是会有幼童溺水事件的发生。以及水濠涵养着水分,很自然的滋润了水边的树木,柳树,杨树,榆树,洋槐,把水沟两边和水濠四面密密围住,这便宛然形成一个天然的密闭游泳池。伏天里,耍水是偷着去的,只不过也一样瞒不过狡猾的大人们,撒谎也不好使。大人会用指甲在你的胳膊上轻轻一划,一道白白的划痕就出来了,这就是耍水的罪证!自然,一顿爆揍也就在所难免了。生动又准确的表达了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文章一开始就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水准,那充满农村气息的语言,流畅又诙谐,特别是那种叫做蛙的东西,咕咕呱呱,犹如合唱,伴着整个村庄进入梦乡,气蛤蟆更有意思,顾名思义,喜欢生气,生气的结果就是肚子鼓鼓的,孩子们当球玩耍。今天听来有些残忍,小时候,小伙伴一起嬉戏,天真无邪的场景,还是让读者一下子联想到欢快愉悦的场景。童年已经远去,水濠不会再有,随之消失得还有满塘大合唱的青蛙,这些都构成了作者一段抹不去的心迹。追忆岁月,欣赏阅读。【编辑:含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622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荷锄叟        2017-06-19 07:38:30
  含笑老师,辛苦了!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6-19 10:04:10
  欣赏老师佳作,精彩好文字,问候,品读学习:你唱他和,此起彼伏,压倒了蝉鸣,盖过了虫唱,也淹没了敞开的门户里沉沉的鼾声,整个村庄都在蛙鼓里,进入悠悠的梦乡。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2 楼        文友:荷锄叟        2017-06-19 10:28:24
  多谢慧眼垂青!
3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17-06-19 10:43:03
  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村庄已经越来越不是小时候的模样了。同感。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回复3 楼        文友:荷锄叟        2017-06-19 12:29:24
  尤其自然调节功能的丧失,让村庄不再本真。
4 楼        文友:含笑        2017-06-19 22:11:28
  荷锄叟朋友 编辑你的文章 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希望以后的日子里 能经常 拜读你的佳作 学习进步
回复4 楼        文友:荷锄叟        2017-06-19 22:32:17
  多谢抬爱!
5 楼        文友:含笑        2017-06-19 22:19:44
  谢谢 作者 用你的文字魅力 吻醒我的童年
6 楼        文友:含笑        2017-06-19 22:24:23
  夜半池塘 树木 村庄 知了 蛙鸣 组成一幅自然画 欣赏了
7 楼        文友:荷锄叟        2017-06-19 22:34:52
  村落的自然调节功能在消失,这是我心中的痛!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8 楼        文友:高处不胜寒        2019-03-25 09:36:14
  您描写的场景很真实生动,也熟悉,仿佛情景再现,这也是我儿时的所见所闻,担心溺水我大弟没少挨揍!不像男孩子那样便利,我们女孩子晚上曾结伴下水嬉戏并洗澡,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谢谢你写出这么好的文章让我又重温了童年记忆,同时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一你的家乡是倪家庄!
回复8 楼        文友:荷锄叟        2019-03-25 09:52:06
  谢谢来访!几年前的旧文,杂志社要用,给他们刊印了。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