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宸光】授业倾心无惧苦(大学组小说)
只身行赴,在此长相住。授业倾心无惧苦,数载如初生抚。
未觉自己功高,孩童欢乐逍遥。明日课堂之上,答疑解惑滔滔。
这阙《清平乐·那烛》,是皇上为赞扬那烛的功绩而作,生动形象地道出了那烛来到云县及其所作所为,至今依旧是一段佳话。
那年,那烛年近弱冠,自小饱读诗书的他却科举考试屡试不中,又逢家里逼婚,便拿了些钱财,一个人去了当时的小县城——云县。他是带着遗憾离开的,他恨自己过于正直,出言得罪了考官,恨自己功业无成,却要与一个不喜欢的女孩子结婚,恨父母不了解自己。本来很温馨的一个家,却因自己屡试不中和拒婚而关系变得微妙起来,那烛打算出去看看,他想干一番大事业,让家族里的人对他刮目相看。
这一去,便是几十年,那烛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那烛了,只是他传道授业解惑的心,不仅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比当年更胜。
来到云县,举目无亲,那烛先是用自己带来的钱财购置了一处屋舍,虽然他带的银两不算太多,可在这个偏远的地方,已经算是富豪了。更让其震惊的是,这儿竟然没有私塾。买了屋舍之后,那烛办起了私塾,考虑到此地的情况,他先是免费讲授十天,而后又设置了特别低的入学标准,争取让大多数孩子能上学。最开始,当地的人们(包括那些富豪们)都抱着一副看好戏的姿态,望而却步,他们甚至已经准备好看那烛怎么灰溜溜地离开这儿,毕竟那烛看起来太年轻了,只有农家的一些孩子来上学。最艰苦的时候,那烛一天只能吃到两个馒头,可他没有抱怨,而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不辞劳苦地为他的学生们上着课,直到晕厥。这可吓坏了他的学生们,众人请来了郎中,郎中把了把脉说:
“那夫子劳累过度,再加上饥饿难耐,才晕厥,你们给他弄点吃的补一下,让他好好调养几天,就能恢复了!”送走郎中之后,大家犯难了,他们实在拿不出什么好的东西来报答为他们授课的夫子。议论了半天,龚平才说道:
“我家里有只老母鸡,我回去和爹娘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杀了它给夫子补补,咱们可不能没有夫子啊!”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好在龚平爹娘听说此事之后,虽有些不舍得,但还是杀了那只老母鸡,熬了鸡汤,给那烛调养,那烛才慢慢地恢复过来。往后,众人的学费便变成了一些粮食,有时候甚至还会请那烛去他们家吃饭。那烛除了教他们应试的内容之外,还教他们琴棋书画、诗词等,让他们全面发展,更教他们怎么做人。众弟子之中,最出色便是龚平等人了。后来,众人凑了盘缠,龚平进京赶考,中了状元,官府前来庆贺的时候,那烛依然在授课,似乎这与自己无关一样。当学生们问及此事的时候,那烛说那是龚平自己的功劳,并让他们好好学习,将来也好报效朝廷,造福百姓。
龚平为官清正廉洁,深得百姓喜爱,同时,其也托人带来钱财,帮助其师兄弟,帮助私塾度过了一个个难关。再后来,那烛的门生入朝为官的甚多,大多清正廉洁、爱民如子,改变了朝堂贪腐的风气,受到了皇上的高度赞许。皇上想知道是什么人这么厉害,便从自己的爱卿口中了解了那烛的情况,当得知那烛的情况后,皇上震惊了!更是起了爱才之心,严惩了当年的考官,同时,下旨召那烛进宫为官,可被那烛拒绝了!皇上不仅没有治他的罪,还赠了那首《清平乐·那烛》给他,要他继续好好讲课,并责令当地官府修缮私塾,提供笔墨纸砚,助其办学。与此同时,家族的人已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并支持他的决定。
多年后,那烛逝世,留下了自己的毕生心得——《大学别叙》《浅谈论语》《中庸谈》等书,皇上尊重那烛的选择,丧事从简,只是在墓碑上让人刻下了那首词,同时还赠与封号“天下夫子”,做成牌匾挂在了那烛的私塾里。而后,皇上令人拓印那烛的心得并亲身学习,同时,也让自己的子孙学习那烛的为人处世、治世之道,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多年过去了,人间还流传着那首《清平乐·那烛》以及相关的故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唐仕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