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蝉思

  蝉思


作者:崔小玲 秀才,1296.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92发表时间:2017-07-14 14:30:35


   又到了草木茵茵,绿伞遮日的炎夏,住在城里,远离了农村泥土的芳香,盈满眼目的是散发着焦油味的柏油路和路两旁仪仗兵般的行道树。曾经记忆中屋檐下穿梭翻飞的燕子,电线杆、晾衣绳上三五成群的麻雀已十分鲜见,布谷鸟一声声报告“麦熟麦熟”的忠告也是在麦熟一晌的迅即收割后收起扩音器,但凡有几只后知后觉的笨鸟再叫上个三天两晌,也不耽误人们很快把他们在记忆中封存。倒是接下来伴随夏秋粉墨登场的声声蝉鸣让我心生一丝欣喜,甚至是一种对久远过去的甜蜜回味,因为毕竟能够把记忆拉回过去的小东西越来越稀。
   就像土豆又叫洋芋,蝉在家乡人嘴里被称为蚂唧嘹,唧唧叫的称叫蚂,闷不做声的叫哑巴,“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说的就是蝉。小时候,每每夏天晚饭后,当大人们坐在家门外一截树桩、一辇石磙、几块砖头上,或者干脆就是蹲在地上,趔着饭碗吃过晚饭后,便会摇着芭蕉扇胡喷滥侃:邻村某某人得了鼓症(后来知道就是医学上的腹水),肚子和快生孩子的妇女差不多,村头谁谁得了糖尿病,条件太好常年有白糖吃也不是啥好事,谁今天干活偷懒又让队长批了,前几天村里演电影,谁家孩子爬大队部边上那家墙头上看,瞌睡了掉下来把人家尿盆砸碎了……只有一小部分有责任心的大人,会拉着孩子一字一句教一些俚俗的小曲,像“坐火车,不敢放屁,放屁崩烂玻璃……”“小公鸡,上门礅,咯咯咯,天明了”,再有点文化的,会给孩子讲老鼠娶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类的故事,而这些在夏天已不是小孩子的最爱,我们小孩子往往会象征性的听上一时半会,然后很麻利地帮大人们收回碗筷,送回灶台,家教严的还会替妈妈们洗洗碗筷,然后蹑手蹑脚三五成群的出去干点大事情——逮蚂唧嘹。我从小胆怯,没有月亮的夜晚,出门凉快还得带上手电筒照明。要知道,那年代哪家要是能有只像手电筒这样的家用电器,那是很招小伙伴爱戴的。于是,往往是还没等我吃过饭,就会有三三两两的孩子靠着门板耐心等我。我知道一方面可能是聚众撒欢是小孩子的天性,加上我是逮蚂唧嘹高手,当然很大程度上他们是冲着我家的手电筒,但不管怎么说,我晚上出去总是前呼后拥。记忆中邻居家院子里种了一院子的小榆树,院门是用粗细不一的树枝编的篱笆门,一推就开,进出太方便,于是那个院子就成了我们逮蚂唧嘹的主要阵地。因为院子里树多,还都是土地,白天蚂唧嘹就叫个不停,晚上更是扯着嗓子狂欢。我们女孩白天不方便顶着大日头站在树下,像男孩那样用类似窗纱的材质制成工具网蚂唧嘹,或是用烧化的柏油粘,那样会被大人臭骂为野丫头,所以我们逮蚂唧嘹,要像女孩子做女红那样,纤巧、精致些。我们往往是把自己扮成低头族,寻找那些刚从地里爬出来未脱裤的蚂唧嘹,而更多的时候是寻找那些即将从地下扒开地面,破土而出的蚂唧嘹。这其实是个技术活,需要有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和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经过仔细观察,我神探般掌握了有可能住着蚂唧嘹的地面特征:表面湿润,看上去土质松软,手电光下感觉表层菲薄,用手指一戳土层很浅,或直接就是一个手指粗细的小洞,这里必然就是蚂唧嘹的家了。然后只要大胆的把食指或是中指伸进去,一般不会扑空,感觉指尖有被抓挠的感觉,手指稳稳的垂直向地面提起,带出来的一定是一只带着泥土芳香的带裤的蚂唧嘹。当然有时也会失手,蚂唧嘹也是有生命的小昆虫,有生命就会有思维,在与蚂唧嘹的斗智斗勇中,也有遇上狡猾的,越往上拽它越往下滑,甚至挣脱再掉回到小洞的更深处。但昆虫毕竟是低级动物,眼看快要到手的小玩意我也不会就此收手,于是就三人成虎,策划着摧残性的计策——用水淹洞,一般只需几大口水就能使蚂唧嘹漂上来,而它快到洞口,就会下意识的四脚划拉,此刻只要瞅准机会,抢抓机遇,能够正好让它抓住自己的手指,必定一拽而出,而我们也会很是得意忘形一番。多年后想想,这么深奥的浮力问题都被我们这帮还没接受正规教育的熊孩子用上了,看来急中生智是有道理的,甚至怀疑生不逢时,要是早生多少年,砸缸的真不一定轮到司马光!有时地面瞅遍找不到蚂唧嘹的藏身之洞,或是比它晚来几步,洞已成空,那就打开手电在离洞较近的几棵树干上上下打量,几乎不会落空,一定要把这小生灵捉住,除非它已爬的很高,不爬树不足以够着它,也就作罢,因为爬树也是大人们对女孩子立下的戒规。逮回来的蚂唧嘹,我一般不会像其他孩子那么残忍的用盐水泡,让它吐尽肚子里的泥土后,生煎或是油炸了吃,而是用一只大瓷碗底朝上把它们扣在里面,等第二天早上看它们哪个脱裤了,哪个还没脱掉,哪个翅膀已经发黑具备起飞的资质,当然脱掉的裤子我一定会送给邻家收集蝉蜕的高年级同学,他说攒多了送到县里医药公司能换钱,最主要是因为他白天逮住的叫蚂或哑巴也会给我玩。那时候,整个夏天每晚基本上都去逮蚂唧嘹,而被逮住的蚂唧嘹一般都是同样的下场,想想也没有什么新鲜的,却能孤注一掷不厌其烦乐在其中。多年后在一本书上看到蚂唧嘹完成整个生命旅程至少需要3年多时间,它的蛹在地下要度过它生命的头两年,或许更长时间,这期间它吸食树木根部的液体,然后在某一天破土而出,凭着生存的本能找到一棵树爬上去,金蝉脱壳后展翅高飞,完成生命的辉煌阶段,不禁感叹万物皆不易,生命诚可贵,思索着,蝉的称谓是否与禅有些许联系,禁得住寂寞,休养生息,一朝参透命运,也要把梵音唱给世界听。
   而今,韶华已逝,当年的小伙伴也四分五散的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做着各种各样不懈的努力,我们当年逮过和侥幸逃脱的蚂唧嘹不知又繁殖了多少代,而我们那代人之后的孩子们也早已视逮蚂唧嘹为无聊之举,他们已有了看不完的动画片、做不完的家庭作业,上不完的业余班,打不完的网络游戏。蚂唧嘹受骚扰的年代早已过去,不受侵害的生命理应家族兴旺,生生不息,但往往是,早已到了“清风半夜鸣蝉”的时候了,耳边的蝉鸣却仍稀疏几许,就像我幼年的玩伴,越来越稀。

共 23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蝉,是夏天特有的物种,是燥热天气里一支独特的音符。旧时的乡村岁月里,蝉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听它鸣叫,然后再去逮它,或是打蝉蛹……文中,作者再现了儿时与蝉相伴的那些旧时光,童年琐碎的记忆弥足珍贵,院坝里乘凉的记忆与蝉一样已成永恒!文字富有浓郁的怀旧气息,读来让人心生感念,欣赏! 【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7-14 19:45:53
  文字富有浓郁的怀旧气息,读来给人感触,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