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暑
在衣食无忧、浑浑噩噩的日子里,有人提醒,大暑到了。翻开日历,7月22日,农历6月28,星期六,温度,37摄氏度。日子像个火球,眨眼间滚到了大暑。于是,暑热之气在北半球的大地上大逞神威,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到来了。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陆游如是说。大暑之日,瓦鳞吐火,汗水滚动,热气蒸腾,人像坐在蒸笼里桑拿。老天爷热情得过了头,让我们沐浴夏天火热的煎熬。大街上,少有行人,有的,也是把衣饰节简到极致,节简到越少越好,不但男人穿着背心,晃悠着大裤衩。女人也背心吊带,短裤缩到了大腿根儿,美裙勉强裹着肥臀。呵呵,“暑天无君子”,正好以此为由,秀出嫩藕的胳膊,丰腴的美腿,让它们爬满路人异样的眼光。
新闻上得知,吐鲁番49度,火焰山87度,好酷呀!试将面饼贴砖壁,少顷便烙熟。我们这里预报下一个星期也都是36、37度,这日子让人怎么活呀!
暑天极热,一大早出门健身,回来后关门闭户,一整天躲在房里,任动力持久的空调,没黑没白地转动,不停地扇、扇、扇,扇去这恼人的暑气。在清静中看书、喝茶、上网,与网友下几盘棋,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再好奇地探寻古代文人在大暑里怎么生活?在诗意中享受暑天的清凉。这流火的七月也挺可爱的。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呵呵,白居易告诉我们,心静自然凉。消暑的最佳方式是,静坐院子里,便心静身安。想起儿时夏日,折扇、团扇、蒲扇、鹅毛扇,各色扇子纷纷摇动,带来些许凉意。只是,毕竟靠手摇耗气力而风也弱,古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唯有绿树清风。呵呵,我老人家就学古人,夜未央时,静坐自家庭院,赤膊半裸,狂态不羁,也不伤风雅。院子里的满架的凌霄花落尽,绿叶碧透,风吹影动,清香流转,吹凉躁动的心。这七月的夜晚,怎不令人销魂?
大暑,屋后的黄瓜,丝瓜,辣椒,茄子,西红柿,疯长。有了丰富的瓜果蔬菜,整个夏天就有了口福。今天一碗清香绿豆粥,明天两块香甜南瓜饼,后日就是鲜嫩丝瓜葫芦汤。而吃,也尽量要凉要冰,西瓜、冰棒、绿豆汤、冰啤酒、冰淇淋,不一而足,为的是让穿肠而过的物事多带些热量而去……幸福日子一天连一天,一直向前延伸。
“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还是赏荷纳凉,最有情趣。欣赏水中莲荷,独酌几杯小酒,可惜古时没有冰箱冰镇的啤酒,若诗人坐在池边对望荷花,浅饮凉沁沁的冷冻鲜啤,何等爽快惬意。就想起那韩家荡的荷花,在炙热的烈日下彰显高雅的风彩,坐于小亭听风听雨听蛙儿鸣唱虫儿梦呓,静静地等待一轮皓月升起绿色诗意,我的心事便会随着袅袅荷韵升腾,那感受,那心境,不亚于与美人花前月下喁喁私语,密谋一场爱情故事。
而此时,农人还在村庄里顶烈日战高温,汗珠洒八瓣,绵绵深情地抚慰青绿的稻禾,柔情似水地亲吻抽穗的玉米,他们也爱七月,他们读懂夏阳的热情奔放,读懂只有酷热才能使农作物肆意疯长,他们把一腔热忱抛洒在三伏天的日子里,倾七月之爱奉献在大暑丰腴的体态里。请让我以绿色的灵魂和歪歪扭扭的诗行,为七月的农事燃烧成灰烬吧。
大暑之后,就是立秋,待到秋来,待到收获的季节。那一刻,远方近乡,风清云净,不热不凉,一片金黄,汇集于满仓满囤,婉转于笔端,再写丰收的华章。
爱大暑,爱二十四节气,爱五千年华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