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白洋淀边古墓丽影——高尚书墓
白洋淀边古墓丽影——高尚书墓
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是最值得标榜的标签。当代中国人,已从“破旧立新”的怪圈里走出来。为了得到历史的庇佑和镀得金身,很多城市开始挖掘自己的文明,湖北襄樊费尽周折更名为襄阳,河南开封斥巨资还原汴梁城等等。自古河北多为慷慨悲歌,河北燕赵大地,同山东齐鲁大地,河南中原大地齐名。在白洋淀腹地—安新,人们津津乐道红色革命的小兵张嘎和雁翎队,民国时期安新同口籍的高官陈调元。可当回味安新的古代史时,大脑一片空白,在安新境内仿佛没有经历过古代和过往。正因如此,曾有人臆想,古代的安新曾被外星人光顾过。
安新在历史别称为渥城,在金代是有过城池、城墙的城。元朝时渔家女李师儿入宫立妃,为解爱妃思乡之苦,元朝皇帝在今东关小南街一带兴建楼亭水榭。到清朝,白洋淀是皇家水围之地,当地官员为接驾,在圈头、端村、郭里口和赵北口,分别建水围行宫四座。可是,安新周边有着太多的历史大事记,它们几乎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和走向。燕下都的易州,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刺秦王的安州。悲怆燕云十六州风云之一的鄚州。桃园三结义的涿州。杨六郎镇守三关口的雄州。正因如此,安新古代史的碎片全都淹没在它们的光环下。
没有历史印记的地方是可怜的,为了解安新的古代史,在翻阅各种史料和走访一些老人后,高尚书之谜是我个人很感兴趣。高尚书是安新留村人,曾在清朝直隶总督府任要职,人品学兼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官。在文字狱,官场为战场的年代,高尚书因遭同僚陷害,蒙冤被皇家杀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后误判之事水落石出。皇帝知晓后自责不已。御赐黄金人头一颗,运回高尚书老家安新留村,同高尚书尸身一同下葬。根据相关线索,我骑单车穿过安新县环城路,县医院,一路寻觅......终于在保新路东侧一片荒废的园子上,发现一座微微隆起的坟丘,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低矮粗糙,毫不不起眼的墓碑,上刻有“高尚书之墓”,落款为“安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和野史不是正史,可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走访高尚书幕之后,一丝失望涌上心头。在来之前,脑海里萦绕着同高尚书身份相匹配的陵墓,碑文用烫金的刻字,详尽的记载着高尚书的生平。为后人直观的展示一段,在安新颇有影响力的历史。一段古代名人的佳话。带着敬畏之情,驱车离开高尚书之墓。安新县没有令后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没涌现出改写华夏文明的奇才。中国古代史从商朝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如今,人类社会是用历史照镜子,做名片的时代。三千多年的历史,人为的遗忘和放逐。终有一天,这块土地和水泽,沦为一片荒野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