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陈大为的东莞传奇

编辑推荐 陈大为的东莞传奇


作者:湘水楚风 秀才,102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04发表时间:2017-08-14 23:50:42
摘要:一个在上世纪80年代想偷渡香港成就一番事业的湖南人,在沉船事件后被海浪冲到东莞的海滩,侥幸逃生。在20年的东莞奋斗史中,成就了一部耐人寻味的传奇人生,成为了世界鞋业之都的一张名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佳节,万家团圆,举杯同庆。此刻,夕阳的余辉正铺洒在“世界工厂”东莞厚街镇赤岭社区一幢8层洋楼的天顶花园上,给天顶上所有的人与物,都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凉亭中央的一张大理石餐桌上,摆满了各式酒菜与瓜果,一场隆重的团圆晚宴即将开始……
   此刻,笑得合不拢嘴的陈大为怀抱着一个金发碧眼的胖娃娃,向高出他一个头、黄头发、勾鼻子、白皮肤的女婿滔滔不绝地介绍:“那里曾经是村里种植莞草的地方,那里原先有一条小河,河岸及浅水中生长着一片片、一丛丛莞草,它是村民们宝贵的生活资源,家家户户以莞草编席为副业,换来柴米油盐。那里曾是一片低矮的山丘,长着成片成片的荔枝、龙眼和香蕉,杂草丛生,蛇虫出没,荒无人烟。现在,这里已脱胎换骨为一个繁华的工业区,工厂林立,商铺遍地,酒店宾馆随处可见……”
   顺着岳丈手指的方向,洋女婿看到了一座清一色宝蓝色建筑物、面积数百亩的大工厂(绿洲鞋业),还有鹤立楼群、金碧辉煌的富盈酒店、再过去就是蛛网密布的高速公路和绿草如茵、鲜花遍地的城市绿地。
   良久,陈大为感慨万千地说:“32年前,我差点葬身东莞。可我做梦也没想过,短短30多年的时间,这片莞草之乡就变成了一座富甲一方、中外驰名的国际大都会。仅厚街镇2016年的GDP就达到300多亿元,稳居全国经济强镇前十名、东莞镇区前三名(虎门、长安居前二),比内地一些地级市还要多……”
   洋女婿乔治津津有味地听岳丈讲述着当年的创业故事,讲述着小村的发展变迁,讲述着厚街的风土人情。他是苏格兰人,十年前受聘到广州外国语学院任教,在中国南方已居住了十年,是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最终还做了“中国人民的儿子”。
   回首35年前,在陈大为的眼中,这里只有偷渡、莞草编席和令人失望的贫穷……
   他是1981年夏非法入境的,那时他只知道中国南方以南,有个天堂名叫香港,对东莞却是一无所知。只依稀听说它是广东省的一个县,有几个破败不堪的炮台,晚清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这里销过烟,因为它在广州之东,又盛产莞草,因而被称为“东莞”。如果从波浪里丈量距离,这儿离富比天堂、遍地黄金的香港非常非常近……
   那时,贫穷落后的东莞人无比向往着彼岸的香港,外乡人却又无比向往着东莞。生意人在东莞买到物美价廉的“走私货”,转手后价格随即翻番,从东莞回来的生意人,个个攒得盆满钵满;从东莞偷渡到香港的年轻人,几年后衣锦还乡,一个个腰缠万贯、财大气粗。那时,香港是东莞人的梦境,东莞又是外乡人的梦境。
   在梦想的盅惑和驱使下,怀揣着摆脱贫穷、发财致富的梦想,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背井离乡,义无反顾地来这里冒险闯荡,投入到大海的怀抱和汹涌的波涛中,在黢黑的深夜里陪伴着死亡泅向彼岸。这其中还夹杂着不少水性良好的广东人。
   他就是这千千万万人中的一员,一样的不甘命运,一样的憎恨贫穷,一样的富于冒险。他本是湖南岳阳的一名乡村教师,领着一个月不到一百元的工资。
   东莞虽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是它毕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底子薄,地域广,当时加工贸易刚刚起步,许多村镇仍没有摆脱闭塞和贫穷,很多东莞人都选择到异乡闯荡和创业,当然也包括法律禁止的“偷渡”。同讲粤语的东莞人偷渡到香港,不仅找工作非常方便,而且在香港创业致富的机会也相当多。即便是外地人,从东莞偷渡到香港后,也不愁找不到工作。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是交了5张“大团结”(第三套人民币10元币)后才坐上一艘破旧的渔船驶向水面中央的,那时是凌晨两点,领头的就是一个东莞厚街(当年他误认为是后街)人。
   一船人都忐忑不安甚至充满恐惧,不知等待自己的命运究竟是什么。领头的不住给偷渡客打气:你们交了钱,我就会对你们负责到底,成功的机率在七成以上。
   但那次他们非常不走运。泅渡不久,很多人就被突降的暴雨、不绝的炸雷和汹涌的海浪吞噬了。那夜的暴风雨特别大,海面掀起了惊涛骇浪,四周一片漆黑,船很快被打翻、沉没,哭喊声、哀号声、呼救声此起彼伏……结果,他们那批人没有一个游到对岸的‘花花世界’——香港。水性极佳的他好不容易抓住了一块桑木船板,在海浪中随波浮沉,终于精疲力竭,渐渐失去了知觉……
   “那一年我22岁,在家乡小学任教的我东挪西借了500块钱(那时猪肉才八毛钱一斤),偷走了爷爷藏着养老的50块“袁大头”(旧时银制钱币,壹圆币重约25克,听说在香港可以卖高价钱),一心只想投入到香港的怀抱,然后挣花花绿绿的英镑和美金荣归故里。被海浪冲到珠江口的沙滩上后,我已经不名一文。‘香港梦’无情破灭了,家也回不去了,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家乡哪里容得下一个偷爷爷养老钱、在外混得像叫化子一样的人啊!”陈大为难为情地对女婿讲述着他当年的糗事。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话一点不假。我不仅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小命,还被一户好心的水上人家收留。我后来在海边搭起了一间简易木屋,在一个和大唐王朝都城长安同名的地方落了脚。那些日子,我在沙滩上经常可以看到被海水冲到岸边的偷渡者的尸体……”
   “我清楚地记得,当年这里盛产一种叫‘莞草’的植物,长长的草秆呈三角柱状,顶上开叉长着几片线形的叶片,黑褐色的花穗从叶顶抽出。这种看似朴实无华的绿色草本植物,却是村中之宝,可以用来编席织包,用以点缀丰富多彩的农耕生活,换来柴米油盐。”
   “每当强劲的海风汹涌而至时,遍野的莞草就会遥相呼应,它们在风里摇摆、舞蹈,发出芳香的呼吸与轻快的欢笑。每年春插后,村民们就把土地翻开,将莞草埋在地里,不时给它施肥浇灌,让它们长得茂盛而茁壮。每年秋后,村民们就将它像收割水稻一样从根部割断,扎成一捆捆扛回来。趁着它尚未干枯,用一条小铁片,连夜把它劈成两半,摆在地上晾干。这些破开后的莞草最怕雨淋,一旦被雨淋过,容易发黄变黑,织成席子后也卖不到好价钱。晒好了的莞草,变成了浅绿带白的微软长条。”
   “收割莞草的同时,也是收割黄麻的季节。村民们将地里长成了的黄麻收割回来,趁它尚未晒干,或把麻杆泡在水里,将麻皮剥出来,用水漂洗过再置于阳光下晒干,然后将麻皮一丝丝地分开。每当夜幕降临吃过晚饭,各家各户便人人动手,熟练地将晒干了的麻丝在膝盖上搓成一条粗线,然后绕在一个简单活动的小木架上,绕起了麻网。随后,坐在一座用粗大的椽木做成的织席架上,将绕好的麻网一行行地、上上下下来回穿绕在一根钻有一排排洞眼的横木杠上,这些排列整齐的小麻绳紧绷在木架上,像是一架竖琴一样,煞是好看。这时家里力气较大的劳力,就坐在织机前,双手举起那根已穿好小麻绳的横木杠,力气小的就在一旁灵巧地将一根削得很光滑的长竹片,夹着一条晒干了的莞草,迅速地穿过那交叉有序的麻网,然后,就把那举起的横木杠条用力地压下来……就这样周而复始地操作,经过几个晚上的操劳后,一张精美而松软的草席就织成了。那个年代,村人们两人一组,在古老的编席架前用黄麻线和莞草编织草席,昼夜不得休息。那织席的流程,与我在家乡‘打草包’如出一辙。我搓过草绳,操作过打包机,很快就学会了编草席,加上我勤奋好学,后来还成了编席能手哩。”
   “因为台风长期肆虐,我和几户村民移居到厚街镇一个叫做‘沙田村’的地方,以打鱼为生,成为厚街最早的外来人口之一。对于那些叽叽喳喳的本地话,我几乎是一个字也听不懂。本地人对我们这些外地人也心怀戒备,根本就不与我们往来。那时村里约有1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种莞草、编草席,心灵手巧的村民,还可以在草席上嵌上各种花纹和图案,染上红、绿、黄等多种颜色,草席轻且柔软,精美至极,因而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尽管居住地远离了出海口,但沙田村的自然气候依然十分恶劣,台风、雷雨、洪水总是突如其来,庄稼收成好的一年,村民也只得温饱,台风和洪水经常让庄稼颗粒无收,毁坏村民们赖以遮风挡雨、夜晚安歇的家园。编织草席只能换来为数不多的收入,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村民才能添置一些新衣服,吃上鸡鸭鱼肉。村民们住在低矮潮湿的砖瓦房或木屋里,小孩很少能读上书,成天在村头村尾嬉闹玩耍,或者在父母的驱使下打猪草、放牛、捕鱼、捡贝、编席。说真的,这跟洞庭湖畔我的家乡岳阳好不到哪里去,与我心目中向往的东莞,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南方多雨,而且说来就来。小木屋顶上盖的是杉树皮和茅草,遇上下雨是大雨大漏,小雨小漏。家里四处叮叮当当,只有举家里所有的坛罐飘盆桶接漏,才可得片刻安宁。从屋顶上滴下的雨水,浊黄得象酱油汤,偶尔还杂着几条红红的虫子,很是骇人。雨天做饭要披簔衣,睡觉要在床顶铺上一块大蓬布。每逢下雨天,就是我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候。我还曾作了一首自嘲诗:夜阑卧听风吹雨,疑是沙场金鼓声。屋漏偏逢连日雨,苦不堪言谁人悯?此时此刻,我才如此怀念在家乡中学教书的那些安逸日子……”
   “在那个小木屋,我住了整整五年。先是以打鱼为业,将鱼拿到农贸市场卖;后来与本地人混熟了,进了他们的编织厂工作,还廉价租了本地人的房子住,生活改善了不少,再也不担心下雨天屋漏了。听去过市区的村民们说:东莞市区里面还是挺不错的,路况好,公交车多,高楼大厦也多。我曾经痴痴地想:要是哪一天能住进市区,那该有多好啊!年深月久,我和许许多多的外地人一样,也学会了讲白话,吃惯了不放辣椒、不放猪油、清清淡淡的广东菜,与本地邻居亲如一家……”
   “回忆那些年,生活真是特别苦,我出海打过鱼,编过草席,修过水库,教过书,成天为衣食而劳碌奔波。全凭一股拼劲和顽强的意志,我才挺过来了。厚街山青水秀,有椰林碧海,有蔗林荔园,民风淳朴,村里的老房子古朴雄浑清凉沁人,村里的老井水甘甜爽口清冽如泉,真是一个遗养天年的好处所啊。久居闹市,车马喧嚣,让我觉得还是乡村田园好啊……”话语中,陈大为充满了对老村庄的无限怀念。
   “1988年,我和村小学的全体教师端坐在教研室那台17寸黑白电视机前,观看了中共13大在京召开的新闻,赵紫阳总书记热情洋溢地作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报告。中共十三大的胜利召开,宛如平地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南国大地——东莞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掀起了招商引资大建工业园区的新高潮。由于受到中共13大报告的极大鼓舞,我再次作出了一个令人镇惊的决定——离开工作两年的教育岗位。”
   “正是这一个近乎冒险的决定,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
   能在东莞厚街重执教鞭,他感到命运对他还不薄。1986年,沙田村小学师资匮乏,破例让湖南籍的他到村小学教书。喜上加喜的是,他因为工作之便与厚街赤岭村的叶老师从相互爱慕发展到托付一生、共结连理,成为了东莞人的女婿。东莞本地人找一个外省的青年做女婿,在当地非常少见,更何况他的家境不富裕,而且还是一个“教书匠”。他不想被岳父岳母看扁。
   “人人都说30岁而立,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却一事无成,内心充满了烦恼。那时教书工资低,我又像当年偷渡香港一样寻找起了致富门路。与岳父、妻子商议之后,我举全家积蓄,加上贷款一万元,从遥远的深圳盐田,开回一辆笨重而昂贵的日本造推土机。”
   “之所以买来推土机,正是看清了东莞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即将大搞改革开放,掀起外商投资建厂的热潮。我要勇当时代先锋,为乡村开山开路,盖厂筑路……”
   “一天,看着满天的火烧云,我和妻子一同坐在推土机的驾驶室里吃着便当,我对妻子说:总有一天,这里会像特区深圳一样,大片荒山野岭夷为平地,盖起一座座制造工厂,耸起一栋栋高楼大厦,告别贫穷,走向富裕。我就是要用这台日本机器,推平荒山,让村里多盖几座工厂。有朝一日,我还要自己开工厂做老板,将产品销到日本去,专赚小日本的钱。”
   这一天,他并没有等待太久,只有短短的四年,只有1400多个日夜。
   199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南巡并发表著名的‘南巡讲话’,号召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步代。“改革开放要敢于试验,胆子要更大些,步子要更大些,速度要更快些”成为了东莞的热门话题。一批批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港澳台的客商们,纷纷踏足乡村的土地上指指划划,工地上“轰隆隆”的机器声,打破了荒郊野岭长年的沉寂,一幢幢崭新的厂房,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立……
   “每天,我都在温习我对妻子说过的那番话:‘总有一天,这里会像特区深圳一样,大片荒山野岭夷为平地,盖起一座座制造工厂,耸起一栋栋高楼大厦,告别贫穷,走向富裕。我就是要用这台日本机器,推平荒山,让村里多盖几座工厂。有朝一日,我还要自己开工厂做老板,将产品销到日本去,专赚小日本的钱。’从1988年到1996年,我的推土机几乎天天忙个不停。沿着107国道(莞太路),终日在厚街镇的沙塘村、溪头村、厚街村、汀山村、寮厦村、三屯村、陈屋村、赤岭村之间穿梭,业务红火得不得了。昔日的大片荒山和乱石岗夷为平地,一条条水泥路贯通村庄的东西南北,一幢幢花园式的厂房纷纷剪彩投产。那时光赤岭村建的工厂,就有鞋厂、制衣厂、玩具厂、电子厂、家具厂、食品厂、模具厂,每家工厂都在大量招工,年轻女孩不论学历高低,都十分抢手……那时开推土机,每月可以给家里带来上万元的收入。短短八年,我就在赤岭盖起了一幢6层的小洋楼,有了六位数的储蓄,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共 889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以自述的方式讲一个在上世纪80年代想偷渡香港成就一番事业的湖南人,在沉船事件后被海浪冲到东莞的海滩,侥幸逃生。在30年的东莞奋斗史中,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终于成就了一部耐人寻味的传奇人生,成为了世界鞋业之都的一张名片。奋斗的过程酸甜苦辣,主人公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成了一名财富大亨。小说语言顺畅,情感饱满真挚,故事情节积极向上,具有深厚的正能量,启迪心智,开拓思维,为在奋斗中困惑和迷惘的年轻一代,做了引路明灯。荐赏!【编辑:雅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雅润        2017-08-14 23:51:25
  感谢赐稿短篇,祝写作愉快,吉祥顺安!
雅润
回复1 楼        文友:湘水楚风        2017-08-15 09:00:54
  感谢编辑的指导与欣赏!编辑辛苦了!
   继续努力出佳作吧。
   【编者按】小说以自述的方式讲一个在上世纪80年代想偷渡香港成就一番事业的湖南人,在沉船事件后被海浪冲到东莞的海滩,侥幸逃生。在30年的东莞奋斗史中,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终于成就了一部耐人寻味的传奇人生,成为了世界鞋业之都的一张名片。奋斗的过程酸甜苦辣,主人公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成了一名财富大亨。小说语言顺畅,情感饱满真挚,故事情节积极向上,具有深厚的正能量,启迪心智,开拓思维,为在奋斗中困惑和迷惘的年轻一代,做了引路明灯。荐赏!【编辑:雅润】
2 楼        文友:湘水楚风        2017-08-15 09:03:36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短篇小说。我会继续加油的。
   【编者按】小说以自述的方式讲一个在上世纪80年代想偷渡香港成就一番事业的湖南人,在沉船事件后被海浪冲到东莞的海滩,侥幸逃生。在30年的东莞奋斗史中,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终于成就了一部耐人寻味的传奇人生,成为了世界鞋业之都的一张名片。奋斗的过程酸甜苦辣,主人公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成了一名财富大亨。小说语言顺畅,情感饱满真挚,故事情节积极向上,具有深厚的正能量,启迪心智,开拓思维,为在奋斗中困惑和迷惘的年轻一代,做了引路明灯。荐赏!【编辑:雅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文必合为时而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