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家】智嫁哑姑
【编者按】这是一个纠结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大集体时期。王家夫妻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凤姑,得了一种怪病,每天按时发热,按时退热【有点像打摆子】,最后哑巴了,病也就好了,成为哑姑了。哑姑小学毕业,由于是独生女儿,王母似乎想“找个上门女婿”。哑姑的同学黄伟托人来说媒,王母本来是同意这门亲事的,但就是不吐不咽。那时,政府号召晚婚晚育,男女双方要加起来50岁才能结婚。后来王母竟然嫌弃黄家“穷死烂窟眼,你去了他家,只能是穷受罪”,这样便将哑姑和黄伟的婚事拖下去了。这一拖,便出了问题,哑姑和他的父亲一起去工地“挑大垸子闸的围堤”,该死的王父却奸污了亲生女儿,造成哑姑的极大心理障碍,当然王父也受到道德的谴责,王母更是痛不欲生。痛定思痛,王母这次坚定地嫁女了。王家装得没事人一样,脸上“竟写满了幸福”,王母“久悬的一块石头,也咚的一声落回了胸腔。那漫天的乌云,从此也烟消云散了。”他们真的幸福了吗?真的一切都不在意了吗?想来应该不是,这只是一种表象,内心的伤痕是难以平复的。小说似乎在谴责王母的“私心”,因为王母原本是同意这门亲事的,并非嫌贫爱富。她只是一拖再拖而已。还有那种“晚婚”政策,积极地配合了王母,或者说王母积极地配合了晚婚政策。俗话说,女大不中留,这一留,留出了问题。作品用这个纠结的故事,谴责为父不尊,为母自私,为政不切实际。小说语言极富地方特色,多用短句,很有节奏感。推荐共赏。【编辑:寻找姚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