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收下儿子的孝心
老娘今年八十五岁了,父亲十多年前去世后她一直孤身一人生活在农村的老家。嗳,如今的她已经到了鬓发如霜,躯骨如柴的残年之时,在人间还能生存几个年头?我该让老娘享享清福,安度晚年了。这块石头多年来一直压在我的心头,眼下终于要搬开了!老娘答应今年春节之前搬去城里和我一起住,我的心呀“嘣嘣”地激动了好几天。唉,总算把她哄到城里由我来照料她的生活。
1
我老婆是非常支持我把老娘接到城里来和我们一起生活的。那天,我搀扶着老娘跨进家门,老婆已经把我俩长年居住的那间南向通风的卧室腾出来了。一米八的大床是我俩睡了多年的老床,可墙上挂的32寸液晶电视,还有阳台上摆的那把漆光闪闪的藤椅,都是老婆前几天刚刚置办的。
老娘来了,我在家里要忙碌的事情自然也就多了一些。以往,家里的早饭是由老婆打理的,现在是我每天早上六点要准时起床给老娘做早餐。于其说是做,不如说是“配制”。我在超市选购了黄豆、南瓜粉、黑米、小米、麦片、薏米等一大堆的杂粮,每天翻着花样煮豆浆、南瓜粥、米糊或者麦片粥什么的,有时也为老娘热一杯牛奶,煎二只荷包蛋,再配点面包、糕点之类的。电视里的营养专家说,老年人要多吃富含微量元素的五谷杂粮,而且还要讲究营养的合理搭配,这样才能达到固本强体,延年益寿的效果,我就按照这个理论给老娘配备早餐。
有一天早晨,叮叮当当的响声大了一点,老婆裹着睡衣晃进厨房,她看着我忙手忙脚的样子,笑吟吟地调侃我说,什么时候学会的做配方早膳的技能呀?娘能吃到大孝子做的五花八门的膳食,这辈子可真是积德喽!呵呵,这不是明摆着挖苦我吗?我回敬她说,老娘已经烧了八十五年高香喽,在风烛残年之际,该在她儿子身上显显灵气了。我要每天做最有营养最可口的早餐,让她身体养得棒棒的,安享晚年。说完,我脑子一转,接着又说,等你父母颐养天年时,我外甥打灯笼——照(舅)。哈哈,那时侯我的膳食厨艺水平肯定比现在高多了!我心里美滋滋的,这话老婆肯定爱听,因为岳父母也年事已高。然而,老婆听了拍着我的后背却说,臭美啥,你这点小把戏还差远着呢,为了让你尽快掌握照顾老娘的真功夫,我教你几招吧。我眯着眼嘻笑着回头问她有什么高招?老婆说,教你一条给老人做饭菜的秘诀,就是煮饭要稀软一点,烧菜要酥烂一点,煲汤要清淡一点,出门买菜要先问一句。
哦,我恍然醒悟了。家里的午饭、晚饭是老婆操持的,怪不得老娘在饭桌上隔三差五地夸奖老婆做的饭菜顺口好吃。我一直以为只是老娘礼节性地夸夸儿媳妇,讨个大家欢喜而已。现在看来,老婆在侍服老娘的问题上比我还上心,花费的心思比我还要多呀!
2
阴历二月初的一天晚饭后,我进到老娘的房间刚打开电视,老娘在藤椅上侧着身子凝视着我说:“阿兴,我想回去了。”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心知肚明地理会老娘这话的意思。但是,我还是明知故问地追问了一句:“回哪去呀?”
老娘用颤抖的双手支撑着藤椅的扶架缓缓地立起弯曲的身躯,低着头轻声说道:“回自己家。”
我想都不想地回答她说:“这里不是你的家呀?不是已经给你说清楚了吗,要安心住下来,死也要死在我这里?”
老娘顿了一会,把身子落在藤椅上不吱声了。我坐到她身后的床沿上,心想,这两个来月她过得挺开心的呀,怎么突然有了回乡下去的念头呢?她不喜欢看电视,更多的时间坐在藤椅上张望着窗外。我家的阳台面对着一条商业马路,街道上人来人往的景象变化万千,不失热闹,老娘挺喜欢的呀!是不是老婆对老娘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老婆刚好在厨房里收拾卫生。
我把身子凑到老娘跟前低声问:“是不是美芳说什么了?”
老娘慌忙抬起头,连连摆着干瘪的手说:“不是,不是的,你可千万不能冤枉美芳啊,是我不想住了,想回家了。”
我嗓门有点高了:“那地方有什么可想的,就几间破屋子,也没一个亲人了,你牵挂什么?这里不缺你吃不缺你穿也用不着你做什么,守着我们不是挺好的吗?不要动回去的心思了,不可能回去了,啊……再说,你饭也不能做了,衣服也洗不动了,回去谁伺候你呀!”
听了我没轻没重的几句话,老娘怯怯地说:“这房子像鸟笼似的,心头一天空落落的,我实在住不习惯。”
我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了,因为老娘的这个心境,其实我早已预想过。我和老婆还都在上班,每天早晨七点出门,中午不回家。晚上六七点钟进了家,烧饭吃饭洗涮睡觉,天天如此。老娘不识字又年迈,独自在家我是不放心她一个人下楼的。整天守着个空房,没人说话,不看电视,天天靠张望着窗外消磨时光,日复一日再多变的街景也是会单调无味的。呵呵,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老娘的比喻我也觉得很恰当。
可是,话又说回来,我又能有什么好的举措解决这个问题呢?选择聘用保姆,我是考虑过,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长久良策。请保姆的有多少人家不是三天两头折腾着换保姆的?养老院嘛,说良心话,在我有能力孝敬她的时候,我打心底里不忍心把老娘推到那个地方去。当然,这几年老娘住在老家也够折腾我的了,无论头痛脑热,还是逢年过节,我都要三天两头地往乡下跑,一年下来搞得我也是筋疲力尽,人困马乏。所以,把她接到城里来是翻来覆去考量后作出的选择,把老娘留在我身边,对她对我都是上上之策。
我起身把电视关了,和颜悦色地再次开导老娘说:“你把心稳下来,再住一段时间就慢慢习惯这里的生活了。还有,美芳待你不错吧,你走了她心里会有想法的,让外人说儿媳妇对婆婆不孝,所以婆婆住几天就走了。你说外人议论起来,美芳的脸面往哪儿搁,对不对?另外,你在老家我就要十天半个月的跑去看,每次来回上百里的路我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工作也误不起,你说是不是?”
老娘低头听着,一声也没吱,等我说完了,她就上床睡了。也许,我连劝带吓唬的开导有点效果了吧,但愿如此。
自这天之后,在如何调节老娘的心境上,我也动了些脑筋,有了新的措施。每个星期六上午我把她送到楼下的小花园里“放风”,这样有时候能碰上几个年纪相仿的老人,老娘能和他们搭讪几句,扯扯话。到中午吃饭的时分我或者美芳接她上楼。星期天,我再抽点时间推着她去逛逛超市、公园或者沿着街道转悠什么的。为此,我特地买了一把轮椅,用来推着老娘散心。
这样,时间又过去了五个月,老娘在这段时间里没有流露过想回老家的意思。由此,我的心安稳了许多,日子过得很平静。
3
然而,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老娘起床后美芳在给她梳头时,发现她的嘴角有点歪斜。我走上前去端详了一下,问美芳是不是凉风吹着了?老婆说晚上没有开窗。我问老娘身体啥地方有不舒服的?她说这几天半边头有点痛,昨天开始有点流口水,左半脸的肌肉也有点麻木。美芳听了说那要去医院看医生,我说没事吧。美芳坚持要到医院去检查。到了医院医生让拍CT,片子出来后医生一看就说脑部有一些毛细血管出现了梗塞,需要马上住院治疗。我询问医生怎么会得这个病?医生说心情郁闷、压抑是一个重要诱因。
由此来看,这几个月我看似平静的日子,在老娘的心底里其实并不平静!
出院前一天,老娘在病床上目光暗然地瞅着美芳,用怯怯的口吻问:“阿芳,我还想回老家,行吗?等身体好点了我再去你家行不行?”
美芳当时没有答复她,而是打电话问我怎么办?我听了也一时无所适从,反问老婆你说怎么办。老婆说就随老娘的心思吧,让她回去放松一段时间,这次病因如果真是与心结有关,那我们再把她硬留在城里也就适得其反了,违背接她进城安度晚年的初衷了。
老婆的话在理。无可奈何,我联系上了乡下的一个远房堂嫂,托付堂嫂帮着照料老娘几个月。送老娘到老家的那天,我给堂嫂留了三个月的费用,约定有急事打电话,没有急事三个月后我回来再接老娘进城。
日子又平静地过去了三个月,在一个周六的清晨,我早早地出门去接老娘。乡间的空气弥漫着泥土的气息,我大口地呼吸不仅嗅不到城里的空气中那种苦涩的汽油味道,反而嗓子明显地湿润舒甜,还能嚼出淡淡的清草香味。我亳不吝啬地呼吸着每一口空气,大步地朝家里走去。
老娘已经把房屋的外门敞开了,一缕清冷的晨曦斜射进了门框里。我拉开沙门,老娘正弯看腰在扫地。与其说是弯腰,不如描述为一米六的身躯佝偻出了一百二十度的弧线更加贴切,因为她的背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驼了。
“娘,忙啥呢,身体还行吗?”
听到说话声,老娘缓缓转过身来,略带兴奋地说:“阿兴到了,快坐,我去给你烧早饭。”
我连忙说:“不用了,我买了面包,你最喜欢吃的豆沙馅的。”
我把拎在手中的东西放在桌子上,转身静静地端详了一会老娘刻满纹路的脸庞,感觉她气色不错,脸廓比三个月前胖了一些,也红润了许多。
老娘把身后的一把椅子往身边拉了拉,躯背倚靠着椅背坐了下去,扫帚的把柄偎依在了她的腿上。
她瞅着桌上的面包说:“我不想吃这个。”
我说:“昨天下午刚买的,很松软的。”我撕开包装袋,醇厚的酵香味混着奶香味扑鼻而来,我递给老娘,“你尝尝看,又香又软,新鲜的。”
“不吃,”老娘说,“吃甜的胃酸,嘴里甜绵绵,不舒服。”
“哎呦,在我那你不是经常吃吗?”我把面包塞进包装袋里。
“你早上出门摆在桌上,我不吃咋办,不能扔了哇。”
嘿,闹了半天原来如此。我内心责怪自己太粗心,没脑子,几个月中都没有看出来老娘根本不喜欢吃面包。
“早饭你想吃点啥,我来做。”
“电饭锅里有剩饭,放点开水烧稀饭,我俩就够了。”
“奶粉还有吗,我给你冲杯奶喝好不好?”
老娘这次住院,我给她买了一罐进口的老年奶粉。送她回到老家时我叮嘱她每天早上或晚上睡觉前喝一杯,不知道她喝完了没有。
“奶粉在碗橱里,我不喝。”
我进厨房找出奶粉罐,打开盖子一看,罐里还有五分之三的奶粉。小勺上粘满了潮乎乎的粉粒,我用小勺在罐里拔了拔,罐壁上也贴了一圈湿兮兮的斑块。
“你没有喝过奶粉呀!”
“喝了两三次,后来不喝了。”
“都发霉长毛了,告诉你要天天喝的,为啥不喝,现在霉了只有倒掉,好几百块钱那,你也不心痛!”
我盯着奶粉,说话的口气有点生硬。当然,我不是心疼那几个钱,主要是怨恨老娘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我记得去年有一次,美芳带着儿子来探望她,买了一箱脱脂牛奶,一箱十多元一斤的富士苹果,告诉她苹果每天要吃一个,牛奶要抓紧喝掉,时间长了要臭的。可是,一个月后我来看她,一箱苹果只吃了三个,剩下的已经有七、八个烂在纸箱里了,牛奶也是一包也没喝。当时就气得我训斥了她一顿,临走时干脆把牛奶拎走了,否则放在那儿也非扔掉不可。
“霉了就扔吧,吃了饭,我什么也不想吃。”
听到这话,我气得眼睛都要蹦出来了,扯起喉咙训道:“不吃不吃,你就知道天天吃那点饭?吃了一辈子的稀粥烂饭还没有吃够哇?人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家里条件又不是不好,吃点有营养的有什么不好,啊!”说完,我托着奶粉罐,返回厨房,大声问老娘,“吃早饭有酱菜吗?”
“没有,拌点酱油吃。”
“啊,怎么回事,还吃酱油拌饭呀,你以为还是三十年前的日子呀?叫堂嫂去超市买点酱瓜,榨菜,咸鸭蛋什么的不就行了吗?”
“我没让你嫂子去买,我吃惯了酱油拌饭,比你做的豆浆麦片什么都好吃。”
我顿时哑然无语,没想到老娘今天还是这个德性,不懂得新生活。真是有福不会享呀——我深深地叹息道!
说归说,气归气,饭还得做给老娘吃呀!我去村东头的超市买了一瓶酱乳瓜回来,进厨房盛了一碗稀粥端在桌上,柠开酱瓜瓶盖夹了两条乳瓜放在了粥上。随后,自己在厨房里喝了两碗稀粥,放下筷子就找出一只篮子提着准备出去买菜。脚刚移出门口,我突然想起老婆的“秘籍”,就转身问老娘想吃点什么菜?老娘想了想说好长时间没吃肉了,买点肉吃。
“这三个月堂嫂给你买过什么菜呀。”我不知道堂嫂尽职了没有。
“头几天过来忙了,一个礼拜后我不让她来了,自己能动了。”
“那你天天吃什么呀,没人买菜。”
“我把房后的地种上了菜,十来天小青菜就能吃了,吃不了还送人呢,买啥菜。”
我听出老娘的话语里有满足的心气。我转身来到房后,十多平米大小的一块地已经分割成了好几个豆腐块,豆角、黄瓜、油菜、葱苗在晨光下葱葱郁郁,生机勃勃。显然,这三个月里老娘在这块地上花费了不少的心血。
我在菜市场选了一块月牙猪排,转来转去看到活蹦乱跳的鲫鱼,就决定给老娘炖鱼汤喝,所以又买了二条鲫鱼。中午,米饭、素炒青菜和炖得酥软的排骨都出锅了。老娘在那块菜地里浇水。
在孝敬父母的时候要重视他们的精神快乐,这是作者想通过平凡的故事要表述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