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乡人在X镇
作为一名刚来X镇工作的人,我只能以游客的身份观赏这里的风景,感受这里的民风,体验这里的生活。
第一站X街
首先说到环境,X镇距离县城40公里,是一个比较偏远的镇。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所以才会保留比较原始的生态环境。
第一天来这里上班,也是第一次来X街。逼仄的街道让我有点失望,街道的尽头都是山峰。所以这样四周被山峦环绕着,这一圈地就成了X子,这镇的名字由此而来。
问行人X镇政府何在?行人一指前面山峰,“喏,就在那里。”当时我内心猛地被扎到——政府高大上的形象早已在我,甚至大多数人脑中根深蒂固。这爬山到政府办事上班的人儿,你们是怎么想,怎么做到的?经过一个红菌(当地的野生菌,具有安神补血功能)专卖店,我似乎是有所领悟:红菌爱高山,长期寄居X。而这里的人和红菌一样吧?热爱他们的土地。
于是爬上了半山,被请到饭堂吃饭的时候,厨房里堆积整齐的干柴让我大吃一惊——这个年代,绝大多数村民早就已经开始用沼气代替柴了。这里的政府还会用这么原始的方式做饭?这么说农村里也应该是用柴烧饭。
第二站T村
来这里的第一个周末,因为应纳未纳的扶贫工作紧急,被安排去同乐村。首先对于这条村子名字我就十分感兴趣。同乐同乐,与天同乐与民同乐。问支书这村名的由来,村子成立这么久,大家对村名也没有异议。虽然我想知道的是更多关于这村子的传说之类的话,支书这么回答,我只好把对那位或者那几位有文墨的给村子定名字的高人的佩服之感藏在心里。
来到一农户家里,发现有位82岁高龄的婆婆眼不花,耳不聋,想想自己的才80岁的奶奶从去年开始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了,耳聋眼花更是历史问题了。
问婆婆的长寿秘诀,婆婆笑呵呵地说:“哪里,哪里,能做就做。”话语简单,意义却非常深刻,一方面表明了村民勤劳踏实,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里的人活到老,动到老。“生命在于运动”这话在这类高龄老人身上体现得最明显。
第三站H村
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办公室实习的一个女孩邀请所有人去她家里吃饭。那天女孩的父母下午就开始准备丰盛的晚餐。所以当我们一群人去到她家只管大吃大喝——清甜可口的红菌汤、韧性十足的鸡肉、爽脆的酸荞头……两条狗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试图寻找美味的骨头啃;偶尔从远方传来的猪叫声;夜幕已拉开,闪闪的星星布满天穹……一切是那么祥和。
女孩的家是楼房,外面没有贴瓷砖,屋子里面的装修倒是很不错的。地板都贴了瓷砖,家电应有尽有,进去厨房一看,靠墙的那排干柴都已经被蛀得掉粉了。看来整个X的柴源相当丰富啊。而且一路上看到的房屋大都是外面没有任何装修,想起同乐村也是如此,所以我不得不赞叹X人的务实精神,外面好都是给别人看,要这份虚荣有何用?里衬好才是真的好。
问女孩她家房子建了几年,她伸出手指头,从08年开始数起,我有点愕然。这么一位年轻女子,竟然要靠数手指头算年头?不过想想这不正体现出村民的淳朴善良的本性吗?今晚我吃了昂贵的红菌汤,要是他们总是心算的话,估计我们就没有红菌汤喝了。
日子在悄悄流逝,我在慢慢适应,我在X镇,越来越觉得自己和一位和善的友人相处。从这位友人身上,我学到了务实,善良,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