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手掌乾坤

精品 手掌乾坤


作者:魏怡邹田雅 童生,634.3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25发表时间:2017-09-24 22:24:14

夏末秋初,烦躁不减,便有了趁傍晚回老家小住一夜的经历。
   黎明鸡叫,代替了城里汽车喇叭声的时候,起床放水,透过丝瓜架看到了久别重逢的故乡明月,故乡的明月温润亲切,个大。依依惜别目送,直至消失到寨顶山后。
   再次钻进被窝,一觉睡去,却耽搁了欣赏故乡的旭日东升。倍觉遗憾之余,也就有了后续的一次清晨之行。
   我的老家马闹坡村地处章丘东南,隶官庄街道,属泰沂山余脉,离明水城里不足三十公里,马闹坡村和毗邻的西南峪村池凉泉村一带是赢汶河的源头,旧时多雨季节,始发于此的山水,流经田家柳村毕家柳村王家柳村,一路东去,浩浩荡荡,至莱芜的茶叶口,小憩雪野水库,再汇入大汶河。
   我们村是个有故事和传说的地方,论其数量还不是一般的多。最著名的传说当数唐王征东行至我村北一山岭时,已是人困马乏,因山高陡峭,粮草受阻,缺粮少水的唐王及将士们只好忍饥耐渴原地休息。席地而坐之际,只听到唐王的战骑不知何时跑到一面山坡上嘶鸣闹腾,还不时用蹄子刨地,有将军寻声而去,发现战骑蹄下有水汩汩而出,即时成泉,泉水越来越粗,且清沁甘冽,唐王闻知大笑,随率众军汲水解渴。后又在附近找到天赐粮仓。故唐王封此岭为“天仓岭”,泉为“马刨泉”,村曰“马闹坡”。天仓岭也是乞丐皇帝朱元璋放过牛的地方,“马刨泉”畔石之上至今有痕,形似蹄印。
   唐王征东,在我村留下的故事抑或传说俯拾皆是,掀起一块石头,说不定就会冒出一个故事,迈出一步说不定能带出个传说。
   隶属我村的山,有燕子顶,黄石崖,寨顶,抓谷顶,东顶,四暨山等,其中黄石崖最为陡峭。而四暨山最高,与在它西北方向两相遥望的胡山主峰资料记载海拔六百九十三米,而民间的歌谣常说:胡山高胡山高,高不到四暨山的半山腰。可见四暨山的高度,的确要“甩胡山好几根胡同”。
   有山就可能有洞。散布在我村的山洞有,老虎洞,“马虎石窝”(狼)洞,青云洞等,青云洞又名朝阳洞,在天仓岭青龙寺西北方向的断崖上。洞内寒气森然,沁凉异常。在此修行之人的居住痕迹,因烟熏火燎依稀可辨。此洞一说和著名的龙藏洞相通,一说直通大海,洞壁有粼粼石脉如龙,延绵入里,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之余,产生无限遐想。
   我们村的泉也不在少数,有柳树泉、马刨泉、沥水泉、夹沟泉、鬼泉、大沱泉、南井泉、西泉等等。流量随季节而变,大多数常年不枯。目前大沱水最旺,最为甘冽清凉。最为神奇的要数鬼泉。泉水最旺的季节,鬼泉也会冒出头来。鬼泉其实无鬼,因泉水行踪诡异而得名。鬼泉无声时静流,有人一但在泉边大声说话,或跺脚,泉水会被吓回去,自然停涌。外来人不信,反复试验,毫无例外。电视台多有报道。此泉离我老家最近,一百多米的距离,小时候常在此汲水或玩耍。
   天仓岭也是泰山行宫,青龙寺自唐以来历经数朝数代。因此处的泰山奶奶好说话,有求必应,所以香火兴久不衰。
   那天老家小住回城,傍晚跟武术老师徐荣华练拳,无意中说起老家之美,游过名山大川的徐老师却被我对老家的简述陶醉,问我可否带他到我老家一游,在城里折腾累了的我,正有再返老家的想法,我自然回答一个字:好。
   徐老师,三十有四,恰小我二十岁,人精明干练,虚怀若谷,也多才博学。练武之人自然精力充沛,当我提出能否早起去老家看日出时,徐老师也回答了我一个字:好。
   我的老家最近又新修了一条山路,宽阔,可对跑货车,能直通黄石崖顶,我却一直没有上去过。从天仓岭往上走不远,有一开阔地,我们怕错过日出,把车停下等待。不久,只听徐老师惊呼,快看!这时,只见四暨山处的山垭上露出一片霞光,接着范围愈来愈大,越来越红,太阳一纵一纵地露头,羞羞答答,少女一般,起初半圆,再扁圆,最后整个太阳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它的颜色也在冉冉升起中,由淡红,到鲜艳。徐老师让我摆好手托太阳的造型,一阵狂拍。记得三十年前去泰山观日出,人山人海,那时候想拍张手托太阳的照片绝非易事,日出时间不过一两分钟,不用说那时自己没有相机,即使有,在拥挤的人群里也不见拍得完美。
   太阳继续攀升,东方朝霞万丈,初秋的老家空气清新。徐老师身不由己地拉开架势,练起了梅花拳。我举起手机,把徐老师的功夫囊入了相册。
   黄石崖前的开阔地两个篮球场大小。站在路边极目远眺,宛若徐徐展开一副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只见群山青翠,逶迤延绵,山雾弥漫。身在其中如梦如幻。群山环抱下,我村石墙红瓦绿树掩映,村路弯弯,古朴幽静,炊烟袅袅。时有卖豆腐的梆子声传来。让人有一种澄澈圣洁充实之感。
   断崖绝壁,似劈如削的黄石崖上还有一个传说,据传,崖顶有一巨环,用来栓船泊岸。传说中这里曾是一片大海。崖顶的巨环据见过的人描述有手腕粗,直径有胳膊长,三十年前尚有人见过。这用来泊船的巨环,何人所造何人所用,距今有多少年?那只有使劲猜。
   黄石崖的上空,有雄鹰展翅,或悬停或腾起或俯冲,恣意随性。令人也恨不得肋下生翼,踏石无痕,轻轻一震,直冲蓝天,自由翱翔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尽情享用惬意时光。
   村里还有很多看点,如古桥、麻湾古柏、镇村石狮子、千年酸枣树等,要想进村必须再返回天仓岭。这时,天仓岭上公路边有人早已摆好摊位,土特产、奇石、盆栽、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过路游客,停车下马,或打听价格,或真心挑选。如赶大集。
   进村的路边,开满了喇叭花,一望,漫山遍野,地头堰脑无处不在,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它们呼朋引伴开得争奇斗艳,震撼人心。过去庄户人家有喜事时喜欢雇“子弟班”吹吹打打,以示喜庆,我仿佛看到每一朵喇叭花,都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吹手,它们卯着劲,吹奏自己手中的唢呐,欢迎我们。我想,我和徐老师都不是外人,何必这么客气?弄得我真是有些不好意思。
   一天下来,拍了老家无数张照片,返城上车前,发现网络良好,想分享几张到微信空间,微信上让我写上“这一刻的想法……”,其实我这一刻根本没啥想法,就是想发几张照片到微信空间而已。我问老师:怎么办?徐老师说,你想发照片就是“这一刻的想法……”,我把手托太阳的照片码成串,发了上去,却不知道怎么续写想法,老师脱口而出:手掌乾坤。我哈哈大笑说:吹得有点大。徐老师也笑了,边笑边说:凡来过此地的,谁不想气贯长虹,手掌乾坤?

共 25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游记,写的是作者的家乡。写了作者两次回乡的经历。第一次,在家小住一夜,看到了故乡的月,因为贪睡而没有看到故乡的日出,这是一个遗憾。第二次,是陪伴徐老师回到家乡,终于看到了日出,这奇特景观让徐老师大声惊呼。两次叙述写景,写法有讲究,一次写月,写夜晚,一次写日出,写白天。正面写景的同时,还写了人物的活动,比如写徐老师给作者拍照,徐老师日出中的武术表演,这些内容都侧面写出了家乡之景的美丽迷人。文章结尾,写作者和徐老师讨论微信照片的名字,也是很好的衬托手法。在写景和人物活动中,文章插入了家乡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写出了作者家乡的山、洞、泉的神奇魅力。该文写法灵活多变,情感真挚,景物描写清新明快。【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925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9-24 22:48:26
  文章写作者家乡的景致,语言清新明快,与家乡的美相一致;写景,写人在景中的活动,不仅衬托奇景,而且让文章具有了自然而真挚的情感。学习了。期待着老师更多文章的到来。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9-25 07:57:16
  拜读老师精品佳作,问好学习:群山环抱下,我村石墙红瓦绿树掩映,村路弯弯,古朴幽静,炊烟袅袅。时有卖豆腐的梆子声传来。让人有一种澄澈圣洁充实之感。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3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9-25 10:39:07
  欣赏家乡美景,祝贺佳作获得精品。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9-25 17:14:25
  恭喜获得精品,期待佳作不断。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