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收获】威风(散文)
洪洞人管锣鼓叫“威风锣鼓”,还有不少人干脆直接叫“威风”。洪洞的不少古籍上都显示,锣鼓,起源于洪洞县甘亭镇羊獬村——万安镇圈头村历山一线,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相传,舜在历山耕田时,不忍心鞭打黑、黄二牛,便在犁把上挂了一个簸箕,牛走得慢了,他便敲簸箕惊吓,黑、黄二牛互相怀疑鞭打对方,自己就走得快了,当地村民都效仿舜王耕田敲击簸箕的办法驱赶牲畜。后来,有的簸箕被击破了,便把牛皮包在破簸箕框上敲打,还有的农夫为了声音响亮,就把铜盆拴在犁把上敲击,每逢耕作季节,田地间敲击铜盆的“咣咣”声和敲击牛皮簸箕的“咚咚”声响彻四方,此起彼伏,倒还悦耳,乐师们逐渐把这种声音规律化,创造出不同的锣鼓敲击曲牌,用于祭祀奏乐、吉庆作乐,形成了最初的锣鼓。
锣鼓,又称神鼓,始于尧、舜时代。尧王的两个女儿从羊獬嫁给历山舜王后,成了皇后娘娘,她们每年三月三回娘家和四月二十八回婆家,来回途经屯里、洪堡、南马驹、北马驹、赤荆村、赵村、西乔庄、兰家节、石家庄、韩家庄,杨家庄、万安、东梁、塾堡、新庄、西李、白石、杜戍村时,各村人民敲锣打鼓,迎、送她们,因为历山又叫神立,人们就称二位皇后娘娘为神立娘娘,这为神立娘娘敲的鼓就叫神鼓。
最早的锣鼓配器只是一面鼓、两副铙钹、两副镲钹、八面锣。鼓代表土,两副铙、两副镲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八面锣代表东、西、南、北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面八方。敲打时,鼓居中,铙、镲在鼓的四角,锣围在一圈,若再配上几杆三眼枪,那真是炮声隆隆,鼓声咚咚,气势磅礴,威风凛凛,故名“威风锣鼓”。
锣鼓有许多优美的曲谱,每个曲谱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如《神羊鸣盛》共敲三遍,头遍表示尧王游康衢,康衢老人击壤而歌,二遍表示华封三祝,祝多福、多寿、多子,三遍表示万民歌颂尧帝禅让王位的大恩大德。如《西河滩》,意在历山人迎上娘娘到了汾河西而敲打的;《东河沙》意在羊獬人接上姑姑到了汾河东而得名;《一路垣》,是因为从西乔庄到历山要经过五个坡,上了坡才有一段平坦路,因而每上完一个坡,就敲打一回《一路垣》;《吃凉粉》,意在四月二十八时,天气渐热,凉粉上市,人民为了解热,吃上几口凉粉而得名;《涨浪子》,可能是四月天,汾河已发水涨浪,人们敲打此曲谱祭河,以图安全过河而命名,还有《七牌子》《乱如麻》《风搅雪》《银扭丝》等,每个曲谱的敲打都有固定的地点,不能胡敲,传说这是尧王定下的,谁都不敢更改。
敲锣鼓时,人人精神抖擞,个个意气风发,不论是擂鼓的,敲锣儿的,还是拍钹的,擦钹的,各有各的动作,各有各的架式。比如敲打《西河滩》,缓慢时,如和风细雨,悦耳动听,激烈时,如暴雨狂风,万马奔腾。你看那擂鼓手,昂头挺胸,双眼紧闭,鼓槌如暴雨猛下,嵌着红鬃的鼓槌在他们手中不断变化出“单挽花”“双挽花”“交替挽花”,煞是好看。敲锣者,弯腰弓腿,一手捧锣,一手紧握带红鬃的锣槌儿时上时下,时而在脖子上转圈儿,红缨也随着晃动,如同仙女散花。你看那拍铙钹者,大多是高个子,他将钹举过头顶,显得更高,两只钹儿相击后翻腕45度后再相击,时张时合,好比莲花开放。镲钹者,一般都是些二杆子,就在敲锣鼓正较劲时,他突然把一只镲钹抛在高高的空中,镲钹旋转着落下来,不偏不斜,正好与手中的另一只合在一起,真把人看得捏一把汗。
早先的锣鼓均由男子表演,且人数不多,解放后,锣鼓有了很大发展,演奏人数增加到数十人甚至数百人,一些乡、村还组织了女子威风锣鼓队,演变成节奏很强的威风锣鼓,在洪洞县,大的村子几乎村村都有锣鼓队,小的村子也联合组成锣鼓队,但不管队伍无何庞大,人数如何多,乐器配置仍是锣最多,钹次之,鼓最少,演奏形式基本是锣与钹的相互交替,鼓从中起联结作用。演奏方法是鼓指挥,锣主奏,铙和镲分成两个声部,交替对奏,乐句处理多以“句句双”出现。表演时,演奏队伍列成方阵、圆阵或梅花阵等,所穿服装不追求细小装饰,而注重大片色彩,以形成总体队伍的块状组合。春节、元宵节,各村锣鼓队云集县城,迎面对擂,大抖威风,上百面鼓,成百副钹,几百面锣,共鸣齐奏,那场面实在惊人,也着实感人。
但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锣鼓为何要称作“威风”呢?
在“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全国鼓王比赛”现场我猛然悟出这种叫法的精妙。
那是2009年,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遴选邀请“稷山的高台花鼓”“太重龙城天鼓”“延边朝鲜农乐鼓舞”“常山战鼓”“安塞腰鼓”“陕西黄河激浪”“兰州太平鼓舞”“山东鼓子秧歌”“原阳盘鼓”“中州大鼓”“舟山锣鼓”“寿州锣鼓”“大英锣鼓”“太原锣鼓”“洪洞威风锣鼓”等十六个各具特色的代表队,在大槐树园来了个擂台赛。
各队大显身手,艳丽的服饰,优美的舞姿,奇异的道具,独特的演技,使人赏心悦目,大开眼界。
洪洞的锣鼓上场了。
随着震天般的一声呐喊,赤裸上身,头系黄巾,身挂彩带的演奏者们进入了表演场地,紧接着,“咚”的一声巨响,他们随即摆开方阵,众臂齐挥,鼓、锣、䥽、镲像着了魔,发了疯,进进退退,起起落落,那旋律和节奏浑然而成的鼓乐,如波澜冲击九霄,似雷霆滚过天宇,擂出了中华民族撼天拔地的威风;那雄浑壮阔的气势,如猛虎下山,似蛟龙翻滚,一展中华民族的阳刚之气,显示了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
鼓声刹尾那一瞬,我真切地瞥见几位评委眼里泪光闪烁,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赞叹:威风,实在是威风!
竞赛结束,县上宴请评委与锣鼓赛前三名的队长。鼓王——洪洞(石止)威风锣鼓的队长董爱国被让到了首席。开席前,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杨主任问董爱国:
“老董,你说说,怎样才能打出那股威风劲儿?”
爱国稍一沉吟,回答说:“我瞎琢磨,别人打鼓可能是在表演或自娱自乐,洪洞人不是,一点都不是。洪洞人是用鼓点子说话。说什么?说自个过日子的话,说一村人干营生的话,说七情六欲,说喜怒哀乐……我这么说你们就晓得了:我们的鼓谱一开始就是‘平叉平平叉平’,那就是我们过年见面在问候:‘正月里,好热闹,家家户户放鞭炮,见个面,握个手……’除了问候,打夯杵墙的号子,慈善公益的号召,我们也用鼓点子来表达。听到鼓点子,我们一下就明白那是在说啥,是要求我们去干啥!——还有,我们村有个叫王国祥的秀才说,敲鼓不光是人在听,天也听,地也听,神也在听,万万不可马虎大意,谁胡弄人,老天爷就捏谁的鼻圪呆——当然,同样的鼓谱,别的地方怕就不是这样打了,只有洪洞人才能打出那股劲儿,这不是自夸,这跟地道人性有关。”接着,他举例说明:那一年上海世博会的时候,他带着我们村的百名女子锣鼓队去上海进行了表演。这些撂下锄把,头顶高梁花,第一次出远门的婆姨们,头一两天的新鲜劲儿一过,你随地吐痰被人罚款,她用枕巾擦皮鞋被服务员训斥,看到餐厅的筷枕小巧可爱,随手就往口袋呢揣一个,好不容易上一次街不是你丢了,就是她找不见了。爱国伤心了,发燥:“表演完了马上就回,一天都不呆了!”婆姨们火气更大:“要不是应承下人家表演,老子一日都不想呆了,这破上海呆一日都要折阳寿!”半个月后,爱国带着这支特殊的队伍“载誉”返回到了洪洞车站。男人娃娃们都涌到车站来接自己的家人。但婆姨们却说:“你们回去吧,我们不回了。”爱国纳闷儿地问为什么,她们说,怎么县上没一个头头来接我们?你不是说我们是代表县上表演,是在为县上增光吗?这天是个星期六,县上的领导要么回家度假要么到外边办事儿去了,到星期一才能回来。她们异口同声的说,那就等到星期一。爱国无奈只得安排她们在车站旅馆里面住了下来。星期一,县委宣传部方部长在车站上接见了她们,给她们一一握手并说,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快点回去吧,出来这么些日子,家里一摊子事等着你们呢。话刚说到这儿,队员中走出一个胖胖的叫拽香的妇女,问:
“部长,你还有一句话没说,你说我们是代表县上吗?”
“当然是啦。”
“你说我们没为县上丢人吧?”
“哪里哪里,你们可为县上争光了,我在电视里都看到了!”
“有了这句话就行了。撤!”拽香高呼一声,转身领着一百来号婆姨们就呼啦啦地走了……
大伙儿哈哈大笑。非遗中心的杨主任兴趣盎然,敦促爱国说:“老董,继续说,还有呢?”爱国看推辞不过,抿了一口茶,继续说:那是父亲逝世的那一年。出殡那一天,他两个妹妹知道父亲爱热闹,就雇了我们一带最有名气的鼓乐班子,又是架子鼓又是电子琴,热闹极了。出殡的队伍路过村里供销社的时候被几个老人挡住了。这些老人都是父亲的发小,他们勤劳一生,现在年老多病,终年在供销社的台阶上晒太阳,人称“等死队”。他们说:“见我们老了,就什么事也不跟我们说了……我们老是老了,但不糊涂。我们知道棺材里那个人喜欢什么……你们先把棺停下。”说着,他们就摇摇晃晃地离去了。不多一会儿,他们返来了。只见他们有的挎着鼓,有的擎着锣,有的举着钹,将棺材围住,“起!”叫玉杵的老人一声号令,人们从没听到过的一种锣鼓曲牌便演奏了起来。他们的腿脚虽然不方便,但能看见他们浑身的热血在沸腾,所有的生命都在此刻尽情地燃烧着……此刻,仿佛汾河水停止了流淌,飞禽走兽凝神敛气,村庄,整个儿的村庄,都在倾听着震山撼岳的鼓声……
说到这当儿,爱国竟然现场“直播”起来:只见他脱掉了上衣,露出了多毛的胸脯,两腿蹲为坐马势,两手的食指直直地伸出,迅猛的敲向自己的胸脯,嘴里交替发出锣和钹的声响……
“后来呢?”杨主任见爱国嘴角冒着白沫刹了尾,又问。
爱国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
“后来我们就听见棺材咣当咣当的响,打开棺材一看,我父亲坐了起来,说:‘刚才敲威风咋就少了镲了呢?’玉杵一边扶我父亲跨出棺材邦子,一边说:‘你老哥都躺到棺材里啦,谁还会拍镲呢?’”
……人们忘记了鼓掌,但能听见有人在哽咽,在乐极而泣。

各队大显身手,艳丽的服饰,优美的舞姿,奇异的道具,独特的演技,使人赏心悦目,大开眼界。
威风锣鼓的故乡,一点不假,这么多威风锣鼓表演比赛,一定气势恢宏。

随着震天般的一声呐喊,赤裸上身,头系黄巾,身挂彩带的演奏者们进入了表演场地,紧接着,“咚”的一声巨响,他们随即摆开方阵,众臂齐挥,鼓、锣、?、镲像着了魔,发了疯,进进退退,起起落落,那旋律和节奏浑然而成的鼓乐,如波澜冲击九霄,似雷霆滚过天宇,擂出了中华民族撼天拔地的威风;那雄浑壮阔的气势,如猛虎下山,似蛟龙翻滚,一展中华民族的阳刚之气,显示了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
嘻嘻!太棒了!让人热血沸腾!

说到这当儿,爱国竟然现场“直播”起来:只见他脱掉了上衣,露出了多毛的胸脯,两腿蹲为坐马势,两手的食指直直地伸出,迅猛的敲向自己的胸脯,嘴里交替发出锣和钹的声响……
“后来呢?”杨主任见爱国嘴角冒着白沫刹了尾,又问。
爱国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
“后来我们就听见棺材咣当咣当的响,打开棺材一看,我父亲坐了起来,说,刚才敲威风咋就少了镲了呢?玉杵一边扶我父亲跨出棺材邦子,一边说:你老哥都躺到棺材里啦,谁还会拍镲呢?”
……人们忘记了鼓掌,但能听见有人在哽咽,在乐极而泣。
这一段文字,会有好几种心情出现,威风锣鼓的威力太大了,就连离去都放不下这一生热爱的鼓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