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山路(散文)
前不久,二爷电话过来,聊天时说到村里通水泥路了,以后回家就可以直接坐车到家门口了。言语之中抑制不住的兴奋,无意之中也流露出了对在外游子的召唤。
二爷的家位于大山顶部一块巴掌大的平地,可以说是我们这个行政村最高的地方,背靠着郁郁葱葱的大山。听爷爷说,以前他也住在山上,后来父亲结婚的时候,爷爷就率全家搬到了山下。那里家里大多的良田和土地在山脚下,为了春耕、秋收的方便,举家迁往山下。随后,几个堂叔也搬了下来,形成了现在这个小小的自然村。二爷和其他几个叔叔一直住在山上,可能是故土难离的情节吧。几座被柴火熏得发黑的土坯房像被风吹散的种子随意地散在山坡上,黑色的瓦片爬满了深绿色的青苔,散发着苍老的味道。
在我小的时候,尤其是春耕播种农忙时节,总能看到二爷的身影在那条弯延的山路中时隐时现,或肩挑化肥,或扛着农具。后来,条件好点了,二爷不再肩扛手提,而是赶着马匹。虽然说体力上不再那样辛苦了,但还是一样风里来雨里去在这条山路上为生计奔波着。村里的小孩慢慢地长大了,从这条山路上走向了城市,二爷依然赶着他的马在山路上来回穿梭,对他来说城里并没有太大的诱惑,尽管子女一次次地劝说,也无法动摇他对那片土地的深情。
对山里人来说,山路不仅维系着各个村庄之间的沟通,也维系着与黄土地的那份深情。大山里本来没有路,是山里人用那厚实的脚板走出来的,村民每天沿着山路在家与田野之间来回穿梭着,如同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春天的时候,山路两旁五颜六色花花草草竟相开放,放眼望去,整个山野就如同一个美丽的花园,微风拂来,花香阵阵。路旁林间的小精灵,当然不肯错过这大自然美丽的馈赠,也纷纷登上了大自然的舞台,尽情舞蹈。漂亮的蝴蝶闻花而翩翩起舞,娇小的蜜蜂隐于花丛忙于采蜜,换了新羽的雏鸟正振翅待飞。
暑热难耐的夏天,路旁的林间就成了山里人消暑纳凉的好地方。经过一上午的劳作,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坐在光滑的青石板上,抽着旱烟,唠叨着家长里短。树上的知了扯开了嗓子叫着,溪流中的鱼儿悠然自得,时而探出水面,转眼又划动尾鳍迅速游走,那可爱逗皮的模样着实让岸上的小孩按捺不住那份天真的萌动,不顾一切跳进了清澈的溪水中。
秋天总是让人期待的季节,层林尽染,璀灿如画,硕果珠串,沉香浮动,霜红的枫叶铺满了山林,野柿子、野葡萄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果纷纷粉墨登场,如同水果博览会,林中的“居民”当然不肯错过这场大自然的盛宴,松鼠、老鼠、野兔,还有鸟儿,它们皆满载而归。馋嘴的牧童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过足了嘴瘾之后,口袋里也是沉甸甸的,手舞足蹈地吹着口哨,一边赶着牛羊一边提着裤头,那蹒跚而行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大雪过后的乡村更显壮观,银妆素裹,一片苍茫,层层叠叠的雪花让天地之地瞬间变得如洁白的童话世界,即使如此,村民们也能从那片雪白的世界踏出一条条路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山里人的脚步从冬天一直延伸到春暖花开的时节。
山里的路,一条条蜿蜒狭窄曲径通幽,一条条高低不平长短不一,可山里人总能把它们牢记于心,山里人把路放在了心里,即使再黑的夜晚,他们也能摸着山路回到家来。村民们的一生几乎在山路上奔波,因为路的那头连着农田、连着庄稼,也连着一生相伴的温暖的家。他们或盘山而上,或居溪而行,或缘谷而出,或依田而就。
山路总是一成不变的土黄色,下雨的时候,路面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一路走来,泥巴缠满裤腿。山里人对泥土并不反感,相反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他们一生都离不开泥土,一出生就在泥土摸爬滚打,连肤色也是泥土的颜色。泥土有实在的质朴,有醉人的芳香,更重要的是泥土里生长着他们的希望。
山路两旁没有城市的灯火,只有点点星光的陪伴,也没有绿化树的点缀,只有那些磨得光亮的青石板,默守着山村的寂寥和老人们的深深眷恋。
那些老人如同守巢的鸟一样,守护着山村的宁静和平淡。对他们来说,便利的交通并没有带给太多的惊喜,因为一群群的小鸟又将飞离了这片山林。他们在路口送别的时候,含着热泪念叼着“唉,又要走了,有空多回来看看啊!”这一声依依不舍的道别,如同在山路两旁的小花一样开了又谢了……